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 被引量:557
1
作者 杨中芳 彭泗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共21页
本文主旨在于从文化的根源,去寻求一个理解现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架构,从而可以凭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证验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评述了西方人际信任研究,再对现有的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研究加以综述,然后在吸取这些... 本文主旨在于从文化的根源,去寻求一个理解现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架构,从而可以凭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证验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评述了西方人际信任研究,再对现有的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研究加以综述,然后在吸取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以社会义务为基础的本土人际信任模式,最后,再依此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人际交往 “诚信” 概念化 两人关系 “信” 社会变迁 工具交换 社会心理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被引量:281
2
作者 李强 邓建伟 晓筝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8,共18页
生命历程研究虽然在国外社会学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国内学界还鲜有研究者有意识地运用此范式进行研究。为了向国内同行推介这一领域,我们就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析范式、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所运用的定量方... 生命历程研究虽然在国外社会学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国内学界还鲜有研究者有意识地运用此范式进行研究。为了向国内同行推介这一领域,我们就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析范式、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所运用的定量方法中较新的“事件史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生命历程研究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社会变迁 事件史 生活事件 分析方法 个人发展 生命轨迹 分析模型 回归模型 生存函数
原文传递
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 被引量:221
3
作者 杨善华 贺常梅 刘曙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84,共14页
家庭养老一直是老年学和社会学的热门话题。但是过去关于养老的研究忽视了家庭养老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的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仅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是无法理解中国的家庭养老的。因为在中国,绝对不... 家庭养老一直是老年学和社会学的热门话题。但是过去关于养老的研究忽视了家庭养老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的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仅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是无法理解中国的家庭养老的。因为在中国,绝对不能忽视文化和伦理的因素对家庭养老的影响。本文以老年人在代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伦理"为分析视角,以1999年9月的"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北京市城区家庭养老的现状所做的定量分析为基础,认为家庭养老的现实可行性是建立在老年人对下一代的"责任伦理"(老年人对子女不计回报的付出,在家庭养老的三个方面———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尽量自立,始终想的是减轻子女的负担)的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并不意味着子女给予老年人对等的"反哺",事实上老年人的付出总是远远大于子女的回报,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真正需要子女给予帮助和赡养的年龄已大大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伦理 城市 家庭养老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 被引量:176
4
作者 郭于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传统亲缘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及其角色是研究社会结构性变迁的重要视角。早期的基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时常把获致性的次级关系和先赋性的初级关系视为相互对立、排斥和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注意到社会变迁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研究,... 传统亲缘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及其角色是研究社会结构性变迁的重要视角。早期的基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时常把获致性的次级关系和先赋性的初级关系视为相互对立、排斥和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注意到社会变迁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则试图寻找传统与现代化的融合及传统持续存在的理由。从权利关系与象征体系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亲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正式纽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交融是一种现实的必然存在;而且亲缘关系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和象征体系,其形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放大;这预示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方式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关系 现代化过程 社会变迁 文化变迁 宗族 现代社会 普遍主义 象征体系 传统社会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被引量:179
5
作者 卜长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9,共9页
Fei Xiao Tong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of grade to illustr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in China. This text deepens hi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raises a new point of view that the t... Fei Xiao Tong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of grade to illustr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in China. This text deepens hi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raises a new point of view that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grade takes the center of self, reflects the Confucian school ethic and the form of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t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hina if we tacked the modern content to traditional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理论 诠释 现代内涵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 被引量:196
6
作者 王天夫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8,200,201,共18页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数字时代的来临高度重合。数字时代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与互动交流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社会变迁。数字社会研究需要新的范式、方法与思...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数字时代的来临高度重合。数字时代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与互动交流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社会变迁。数字社会研究需要新的范式、方法与思路。当前的中国数字社会研究有着天然的优势,包括巨大的人口规模、各个领域对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数据。面对历史机遇,社会学界应积极投入数字社会研究,并基于经验研究的积累,提炼新概念、促生新思想、建构新理论,贡献关于数字社会研究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社会变迁 数字社会研究 社会思想与理论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学 被引量:136
7
作者 朱利安·H·斯图尔特(Julian H Steward) 潘艳(译) +1 位作者 陈洪波(译) 陈淳(校) 《南方文物》 200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朱利安·斯图尔特是美国文化生态学大家,对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文虽然不长,但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他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朱利安·斯图尔特是美国文化生态学大家,对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文虽然不长,但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他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但文化生态学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决定论",它还同时考虑除环境之外其它因素对社会的影响,而且它认为社会与环境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固然要适应环境,但也影响乃至改造环境。社会对环境的依赖或适应程度随文化(特别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程度越低的社会(如史前社会)越受到环境的制约,这表现在社会结构等方面,但同时,构成文化的各个变量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非同等而是有所区别。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资源利用远远超出自身所在的范围,经济形态趋于专业化,社会结构上也成为一个更大组织的一部分。还要特别注意到的是,斯图尔特对生态因素的考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了人自身的生物性特征,认为这可能也是影响文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思想对于新考古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他所强调的文化的功能适应方面,对于人类早期社会的解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出了文化生态学所能提供的解释。生态因素固然可以很好地解释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问题,但对文化中的意识观念领域则无能为力,这是它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社会适应 自然环境 社会变迁 社会机构 变革
下载PDF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 被引量:134
8
作者 朱岩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68,共18页
民法体系分为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内在体系的价值取向导引外在体系,而外在体系的各个要素——概念、规范与制度构成内在体系的载体。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现代民法内在体系形成了意思自治、保护弱者、信赖保护与自己责任的基本原则,并渗... 民法体系分为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内在体系的价值取向导引外在体系,而外在体系的各个要素——概念、规范与制度构成内在体系的载体。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现代民法内在体系形成了意思自治、保护弱者、信赖保护与自己责任的基本原则,并渗透到外在体系的概念、规范与制度中。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应结合中国社会基础,重视民法双重体系的建构。通过定位民法中的"人",梳理现代民法的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在物权法与债法中的体现,检讨中国民法各个具体部门法的瑕疵,以此推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内在体系 民法外在体系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96
9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5-196,共12页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而政治、军事群体的社会组成及其行为也逐步呈现非常规化,出现了“游民”和“饥民”这类边缘社群对政治军事的参与及类似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读书人 清季 社会变动 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 梁启超 社会影响 废科举 上升性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 被引量:106
10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1,199,共1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非常罕见的巨大社会变迁,呈现诸多独有的特点,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进行,跨越式发展和发展阶段叠加,人口规模庞大,世界影响深远。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非常罕见的巨大社会变迁,呈现诸多独有的特点,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进行,跨越式发展和发展阶段叠加,人口规模庞大,世界影响深远。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的约束条件、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的目的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议题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为构建新发展社会学奠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社会 中国经验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70
11
作者 程玉申 周敏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63,共8页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运行规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社会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②城市社区运行机制与过程;③城市社区类型。这些研究大都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为背景,不同经济社会类型的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尚未得到充...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运行规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社会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②城市社区运行机制与过程;③城市社区类型。这些研究大都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为背景,不同经济社会类型的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城市社区概念的不同理解与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变迁 研究述评 社区类型 城市化 社会变迁 工人阶级 社会网络 运行机制 居住区位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101
12
作者 燕继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7,共9页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集体行动的逻辑",后者的要害是克服"破窗效应";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发挥政府机制(法治)和社会机制(自治)双重作用,实现社会行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运动 社会变迁 社会治理 社会自理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94
13
作者 李砚祖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117,共12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分,它既是物质的又是非物质的;作为商品生产,它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传承乏人、创...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分,它既是物质的又是非物质的;作为商品生产,它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传承乏人、创新不易、保护不力的诸多问题。作者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手工艺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婚姻的教育匹配:50年来的变迁 被引量:94
14
作者 李煜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研究1949~2000年50年来婚姻教育配对程度变迁和模式的变化,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匹配的同质性上升迅速,其主要原因在于"跨层"婚配的难度的上升和对角线模式的强化。这暗示着在社会结构激烈...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研究1949~2000年50年来婚姻教育配对程度变迁和模式的变化,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匹配的同质性上升迅速,其主要原因在于"跨层"婚配的难度的上升和对角线模式的强化。这暗示着在社会结构激烈变动分化的转型社会,在市场不确定性的压力下,择偶模式发生了同质性回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匹配 同质婚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 被引量:97
15
作者 辛自强 池丽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1,共8页
在心理学中,传统的元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定量考察同类研究的典型结果,但是历年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很大变异,这种变异经常被研究者视为随机误差而忽略掉。本文所要介绍的横断历史研究这种特殊的元分析恰恰以此为起点,当发现心理变量在年代上... 在心理学中,传统的元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定量考察同类研究的典型结果,但是历年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很大变异,这种变异经常被研究者视为随机误差而忽略掉。本文所要介绍的横断历史研究这种特殊的元分析恰恰以此为起点,当发现心理变量在年代上的变异后进而探究它与社会变迁因素的关联。这种新的元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急剧社会变迁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历史研究 社会变迁 心理发展 年代效应 元分析
下载PDF
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 被引量:73
16
作者 齐爱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新闻叙事学 叙事学理论 话语分析 社会变迁 专著 出版 学者
下载PDF
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 被引量:87
17
作者 杨善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变迁对城市家庭的影响,首先是从改变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收入格局、改变家庭成员的职业,及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以及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的,进而影响到其他家庭功能、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变迁对城市家庭的影响,首先是从改变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收入格局、改变家庭成员的职业,及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以及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的,进而影响到其他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社会在转型期所发生的社会变迁确实给城市家庭带来了若干离散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城市家庭出现因凝聚力不如以往而导致的不稳定。因此,对城市家庭挑战的实质,是对中国家庭以往所具有的凝聚力的挑战,也即是对中国家庭能否成其为家庭的挑战。在这个层面讨论中国城市家庭所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两种因素或者说两种社会力量在影响着中国城市家庭的凝聚力。一种是中国传统的"家本位文化"及其主导的价值观,另一种是功利主义文化以及与此相连的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虽然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功利主义文化和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也在拓展其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身上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两代人之间在价值与文化方面的代沟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对"母家庭"的疏离,但是,由于与"家本位"文化相联系的"责任伦理"是向下倾斜的,因此随着年青一代步入婚龄并生儿育女,社会会教育他们,促使他们向家本位传统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家本位文化 家庭凝聚力
原文传递
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 被引量:84
18
作者 马骏 《公共行政评论》 2010年第1期3-34,共32页
论文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以及一种国家与社会互相构建的逻辑,分析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及其现在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从经济改革直到最近的治理转型,中国的国家重建主要是在市场化运动这个单... 论文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以及一种国家与社会互相构建的逻辑,分析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及其现在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从经济改革直到最近的治理转型,中国的国家重建主要是在市场化运动这个单向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的。然而,进入21世纪后,国家重建不得不在市场化运动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双向运动"的张力中展开。这就是挑战之所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重构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建 经济改革 社会变迁 中国 双向运动 国家与社会 市场化 治理转型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86
19
作者 王迪 王汉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12,共9页
互联网已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也随之变革,催生出新的职业模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论述,深刻阐明了互联网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对互联网及相关研究具... 互联网已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也随之变革,催生出新的职业模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论述,深刻阐明了互联网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对互联网及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内社会学界近年来对互联网的研究逐步深入,互联网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化和推进互联网研究是社会学对时代重大变革的呼应,重要理论和方法创新或将从这一领域产出。本期推出“互联网与社会变迁”一组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不同视角与层面阐发这一时代课题,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迪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汉生提出:中国社会的高流动性、急剧的社会分化,以及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制度结构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崛起的重要背景。技术的进步与替代也在重塑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第一,移动互联网在使用时间上的极大延续和空间上的无限延展,打破了既有的时空边界,也在相当程度上挤占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第二,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共同体边界和人际关系模式,为转型中的社会交往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第三,无处不在的社会表达重新分配了话语权力,并对群体心理、集体行动与社会动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四,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有着差异化的选择行为、应用取向和依赖程度,从文化、身份和生活方式等多种角度强化了社会分化的形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明升认为:网络治理的具体形态,取决于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恰如其分的定位。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应符合三个判据:其一,是否契合网络社会存在机制;其二,能否嵌入现实社会治理体系;其三,可否融入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学研究 社会发展战略 网络治理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日益孤独的中国老年人: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被引量:82
20
作者 闫志民 李丹 +4 位作者 赵宇晗 余林 杨逊 朱水容 王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4-1091,共8页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的变迁呈上升趋势;(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3)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存在婚姻状况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老年人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