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成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在现代形态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可以拈出种种概念为中国历史定性,但没有哪一个概念像礼乐一样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人们可以用它界定中国文明、文化、政治、制度的性质,相应把中国文明称为礼乐文明,文化称为礼乐文化,政治制... 在现代形态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可以拈出种种概念为中国历史定性,但没有哪一个概念像礼乐一样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人们可以用它界定中国文明、文化、政治、制度的性质,相应把中国文明称为礼乐文明,文化称为礼乐文化,政治制度称为礼乐政治和礼乐制度,但从本质上看,它却奠基于美和艺术。其中,礼主要指人行为的雅化、典礼艺术和礼仪美术,乐指涉诗、乐、舞。礼乐概念是对两种美和艺术形式的综合。以此为背景,美之于传统中国的价值被彰显出来。可以认为,以礼乐为标识的美学传统是中华民族最具奠基性的传统,以尚文为宗旨的礼乐精神构成了民族精神的灵魂。据此,设置一个礼乐美学,有助于申明美学之于中国人文历史的主干地位,并可使中国美学史研究摆脱种种窠臼,变得与国家历史等量齐观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美学 尚文 诗教 礼教 乐教
原文传递
《诗经》中龙意象的礼乐美学
2
作者 宋博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23,共6页
《诗经》中龙意象以龙字、龙形图案及龙马精神三种形式广泛而不均衡地分布于风雅颂各部,隐隐反映出宗周时代深厚的礼乐之道及审美追求。现存版本的《诗经》和《礼记》深刻浸润着孔子的思想内核与政治抉择,因此诗礼互训是理解与构建先秦... 《诗经》中龙意象以龙字、龙形图案及龙马精神三种形式广泛而不均衡地分布于风雅颂各部,隐隐反映出宗周时代深厚的礼乐之道及审美追求。现存版本的《诗经》和《礼记》深刻浸润着孔子的思想内核与政治抉择,因此诗礼互训是理解与构建先秦诗歌艺术与礼乐文化关联性的重要切口。美善相通背景下龙意象的运用与礼乐美学形而下价值的关系,主要融汇并体现于以文为贵的原始审美趣味、崇高美类型的承续以及朴素的天人观念和时空意识下的形式美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礼乐美学
下载PDF
论隋唐明堂建筑形制论争中的礼乐美学观念
3
作者 李忠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8,共10页
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 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现了天地合祭。从牛弘、宇文恺、魏徵、颜师古等人明堂方案上看,隋唐明堂建筑形制、明堂礼典施行的论争本质是权力之争。从礼仪空间上看,隋唐明堂祭天礼秉承天上秩序象征“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宣读时令、举行朝贺又象征了人间秩序“皇帝”权力的正统性。武则天明堂沿袭魏徵、颜师古“义以随时”“自我而作”“圣情创造”的礼乐美学思想在形制、礼典上有所创新。武氏明堂的完成把儒家礼乐美学对明堂的想像付诸实践,终结了隋唐儒生明堂建制的论争。这一过程表明专制社会国家礼乐体系服务于皇权,国家礼制建筑、仪式空间体系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隋唐礼制建筑与礼仪空间所表达的主要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礼制建筑 礼仪空间 礼乐美学 明堂
下载PDF
天道与人情:先秦儒家礼乐美学形而上之维释证——以《礼记》为中心
4
作者 潘黎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礼乐文化的天道本原以及天道本身的审美化特质决定了以《礼记》为核心文本所建构的先秦儒家礼乐美学必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维度和超越性的精神内涵。按照中国哲学体用不二的显证方式,礼乐乃是一套交通天人、兼摄圣俗的价值系统和行... 礼乐文化的天道本原以及天道本身的审美化特质决定了以《礼记》为核心文本所建构的先秦儒家礼乐美学必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维度和超越性的精神内涵。按照中国哲学体用不二的显证方式,礼乐乃是一套交通天人、兼摄圣俗的价值系统和行动规范,而礼乐此种功能的践行机制在于一种可以“上下其说”的情感。情感不仅是人间礼乐的发生原理和功能依据,它更指涉、含蕴形而上维度而与性和天道紧密相联,在此意义上,情感因能同时涵盖形上、形下之域而成为主体在礼乐世界中接连天人的精神通路,故正确理解情感在礼乐文化叙事中的思想属性和价值特质成为把握礼乐美学形而上精神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情感 礼乐美学 形而上学 《礼记》
下载PDF
儒家审美的基石——孔子人格美学思想述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qu...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审美 孔子美学 礼乐美学 艺术美学 人格美学
下载PDF
现代社会的礼乐文化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龚鹏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并回答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认识礼乐文化的价值和重建礼乐文化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国人文精神及其礼乐文化观的理论结构,深入阐发了“人文风俗美”特别是“艺术美”的理论观念...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并回答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认识礼乐文化的价值和重建礼乐文化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国人文精神及其礼乐文化观的理论结构,深入阐发了“人文风俗美”特别是“艺术美”的理论观念,认为社会生活的礼制与礼仪,其实正是艺术美的原典;礼不只是僵化桎梏的阶级压迫工具,而更是美和艺术;礼不但是世俗空间的架构者,也是神圣空间的体现者。礼乐一体,可通之于人文、宗教、艺术,共成一美感的世界。在现代社会重建礼乐文化,尤须在反世俗化、反形式化方面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礼乐美学 艺术美
下载PDF
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
7
作者 程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的力量,通过由礼统摄而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造就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为此,需要在国家官制体系中设置职官,通过乐教和诗教,实现礼乐生活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礼乐美学 礼乐生活 乐教 诗教
下载PDF
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衍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的交往,追求礼义与情性的平衡美和礼义所建构的秩序美。荀子深入阐释乐的交往和合审美内涵,强化"乐"对君子品格美的培养。《诗》承载着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具有深刻的交往意义。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乐美学 交往论 情性
下载PDF
美感—财富分配与礼乐制度阶级分析的可能性及限度
9
作者 刘彦顺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395-412,632-633,共20页
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思想来看,在礼乐制度的"天下""国""社会""家""个人"的五大体系中,"国"由于其维护美感—财富分配等级化的强力功能,阶级性最强,也最为集中。"天... 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思想来看,在礼乐制度的"天下""国""社会""家""个人"的五大体系中,"国"由于其维护美感—财富分配等级化的强力功能,阶级性最强,也最为集中。"天下"的阶级性次之,"社会""家庭""个人"的阶级性不仅急剧降低,且独立性极强。同时,"国"作为礼制又是通过一家一姓的血缘—宗法式皇权进行阶级的统治、剥削与融合的,其亲子之爱即"慈孝"作为美感的程度也随着阶级内部对美感—财富的争夺而剧烈变动。"国"用来维护阶级秩序最为可靠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个体之"家"的教化获得的,尤其是通过"孝"与"忠"之间的转换来进行。礼乐制度中的"乐"在"国"的层面既是美感—财富分配极端不公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作为精神与行为控制的利器与鸦片强化了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天秩性。本文还进一步指出,在"国"的皇权专制系统瓦解之后,礼乐制度、礼乐美学在"天下""社会""家""个人"这四大体系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积极的、普遍的、持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礼乐美学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 美感—财富分配
原文传递
由礼乐以至政治——对中国早期政治礼乐美学的分析
10
作者 林劲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在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是历朝历代政治制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上古时期,巫术祭祀开始衍发,礼仪和音乐便逐步登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舞台。而到周代,"周公制礼乐",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保障国... 在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是历朝历代政治制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上古时期,巫术祭祀开始衍发,礼仪和音乐便逐步登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舞台。而到周代,"周公制礼乐",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到先秦时期,儒家兴起,并以周朝正统继承者自居,继承和发展了周代的礼乐制度,而后以至董仲舒进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而礼乐制度也成为思想主流,绵延不息长达数千年。聚焦于中国早期政治中的礼乐因素,探索其中的美学价值,分析其对传统政治的影响,可探寻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美学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 礼乐制度 礼乐美学 上古 周代 儒家
下载PDF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
11
作者 刘彦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1,共9页
颜元立志继承与发扬周孔原始儒家实际践行礼乐制度、经世致用的礼乐美学立场,反对自汉代以来,尤其是激烈地反对自宋明理学以来仅仅沉湎于儒家经典文献的注疏、训诂、讲诵、清谈、静观的知识化倾向与沉溺于静坐、孤行的心性化倾向,更以... 颜元立志继承与发扬周孔原始儒家实际践行礼乐制度、经世致用的礼乐美学立场,反对自汉代以来,尤其是激烈地反对自宋明理学以来仅仅沉湎于儒家经典文献的注疏、训诂、讲诵、清谈、静观的知识化倾向与沉溺于静坐、孤行的心性化倾向,更以儒家的"家哲学""家美学"反对佛教的"离家"原则。他认为,礼乐制度作为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源自亲子之爱的向善天性并扩展至君臣、夫妻、兄弟、友朋、师生等日常人际关系的运作与变化,其基本状态是由身体充任载体、由"乐"固化与提升身体运作,以践行五伦之仁,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社会管控、家庭维系、人际交往的和谐有序。他还认为,礼乐活动在"时态"上的体现是永无止境的正在进行时,而"乐"的功能就在于强化、固化了"礼"作为行为的兴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礼乐美学 礼乐制度 实际生活形态 时机 时态 身体
下载PDF
神圣时间、礼俗时间制度与礼乐行为之时中、时频--论司马光礼乐美学思想之一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彦顺 Wang Luman Chi Zhen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3期53-61,I0063-I0074,共21页
司马光礼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与维护国家层面的礼乐制度,由此出发,他对如何自上而下地推行礼乐制度的风俗化、移风易俗,以及确保礼乐行为能够持久地适时而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第一,为了维护美感—财富分配中的剧烈不公与阶级差异,... 司马光礼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与维护国家层面的礼乐制度,由此出发,他对如何自上而下地推行礼乐制度的风俗化、移风易俗,以及确保礼乐行为能够持久地适时而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第一,为了维护美感—财富分配中的剧烈不公与阶级差异,为了弥补由孝到忠的血缘断绝之危,司马光不遗余力地美化、神化国家礼乐制度中君主的天命性,赋之以绝对的、无时间性的至上权威,以神化时间、圣化时间来固化礼乐时间制度。第二,为了让礼乐制度衍化为民众或庶民的自主化、习惯化的风俗,司马光通过国家礼乐制度的君主极权之威严与官僚阶层的礼乐取士制度,来实现礼制的移风易俗。第三,司马光礼乐美学的“中和”之“中”所指的是礼乐生活共同体的时中,即礼乐生活共同体适时而发、适时而止,且其间流畅;“和”所指的是礼乐制度之中双方或多方对差异、差别的同时性认同与施行;“中庸”之中的“庸”所指的是礼乐生活适时宜而发的久、勤或常常的时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礼乐美学 神圣时间 礼俗时间制度 中和之时中 中庸之时频
下载PDF
称情立文--论荀子美学礼、情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忠超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21,共9页
礼缘乎人之自然、质朴之情。圣人制礼作乐,在《荀子·礼论》中形成了矛盾表达:既然人性皆恶,圣人与普通人皆性恶,礼法、礼义何以自圣人出?据此学界认为荀子中的礼与情关系是相对立的,或有合性恶说,又或不相浃洽。理解荀子所论礼与... 礼缘乎人之自然、质朴之情。圣人制礼作乐,在《荀子·礼论》中形成了矛盾表达:既然人性皆恶,圣人与普通人皆性恶,礼法、礼义何以自圣人出?据此学界认为荀子中的礼与情关系是相对立的,或有合性恶说,又或不相浃洽。理解荀子所论礼与情关系的真义,需从杨倞注“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凡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切入,并结合杨注引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历代版本、注疏考察。《荀子》所论礼情是情用与文饰的关系,如在丧礼中要符合礼乐美学礼义履践之中道,符合性伪合精神。礼文与情感是互相顺应的,脱离了荀子美学的礼制语境只能把礼、情关系对立。礼是荀子礼乐美学中心概念,脱离礼、礼乐去谈礼、情表明了与传统礼乐文化的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乐美学 礼制语境
下载PDF
《淮南子》与儒道礼乐美学的会通与融贯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海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作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前最后一部重要学术典籍,《淮南子》对探讨礼乐美学的确立有重要的价值。《淮南子》兼摄先秦诸家学说,以专题探讨的形式致力于思想的统一。儒道思想在礼乐问题上的对峙交锋、融合贯通、凝聚转化,构... 作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前最后一部重要学术典籍,《淮南子》对探讨礼乐美学的确立有重要的价值。《淮南子》兼摄先秦诸家学说,以专题探讨的形式致力于思想的统一。儒道思想在礼乐问题上的对峙交锋、融合贯通、凝聚转化,构成了《淮南子》礼乐美学的基本理路。《淮南子》继承、发展了以道家为主的礼乐批判;儒道思想通过无为论、自然情性论等"边际思想"的相互汲取与融合,凝聚、转化为"礼因人情而为之节文"这一礼乐美学命题,是《淮南子》礼乐美学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新。不仅如此,《淮南子》还在儒道礼乐美学融贯与凝聚的基础上向一般意义的审美和艺术领域生发,从而提出并论述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君形者""至情"等重要的美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儒家与道家 礼乐美学 会通 凝聚与转化
下载PDF
论《刘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15
作者 席格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447-462,635-636,共18页
由于美学理论史范式自身的局限和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政治维度的重视不够,《刘子》的礼乐美学思想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事实上,《刘子》通过对传统礼乐思想的因袭和对北朝生存境遇特征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礼乐教化优先论、礼乐建设... 由于美学理论史范式自身的局限和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政治维度的重视不够,《刘子》的礼乐美学思想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事实上,《刘子》通过对传统礼乐思想的因袭和对北朝生存境遇特征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礼乐教化优先论、礼乐建设应时论和礼乐实践修身论为主要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它尽管以复古承接为主、创新发展不足,却在理论维度总结和回应了北朝礼乐建设所面对的时代性问题。从审美观念史来看《刘子》的礼乐美学思想,首先它因袭了儒家礼乐美学思想,有助于中原文化在北朝延续和主体性地位的维系;其次呈现了中原审美观念与草原审美观念、外来审美观念的融合;再次则是展现了北朝历史在礼乐美学维度的本然面貌。基于此,从中可以窥见北朝时期民族、文化大融合对中华美学精神生成演进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 礼乐美学 北朝美学
原文传递
血亲情理:中国礼乐美学的文化基因
16
作者 王彦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413-426,633-634,共16页
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儒家血亲情理观念主导了传统社会的演变。它一方面将无血缘关系的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楔入父子血缘亲情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比兴到无血缘情感的君臣关系之中,从而凭借血缘亲情的凝聚力... 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儒家血亲情理观念主导了传统社会的演变。它一方面将无血缘关系的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楔入父子血缘亲情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比兴到无血缘情感的君臣关系之中,从而凭借血缘亲情的凝聚力维系着国家的等级制度,使其成为一种超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血亲情理通过从心理层面的情欲结构到制度层面礼乐仪式的转化,形塑了国人的礼仪制度,建构了礼乐美学,因而是礼乐美学的逻辑起点和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亲情理 等级制度 逻辑起点 文化基因 情理结构 礼乐美学
原文传递
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驱力、运行机理与发展脉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彦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3,197,共8页
中国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及驱力奠基于亲子之爱的"慈"与"孝"之礼,并衍化成宗法专制社会进行社会治理、国家管控、民族融合、乡村自治的基本制度,由此形成"家—国美学"的统一与冲突。从其运行机... 中国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及驱力奠基于亲子之爱的"慈"与"孝"之礼,并衍化成宗法专制社会进行社会治理、国家管控、民族融合、乡村自治的基本制度,由此形成"家—国美学"的统一与冲突。从其运行机理看,体现在礼—乐之间的完善融合及以乐助礼、以乐强化礼之践行的兴发性与敏捷性,并分化为三个具体维度,即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的设计、制度文明自身所反映出的礼乐美学观念、制度化与经典化的礼乐美学对审美文化现象的广泛影响。自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脉络看,根据核心驱力与运行机理的演化、变化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先秦至汉代的初创奠基期、魏晋南北朝的剧烈变化期、唐宋的成熟期、元明清的继续发展变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乐美学 制度文明 亲子之爱 礼乐融合 礼乐制度
下载PDF
孔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晓燕 《甘肃科技》 2008年第15期189-190,188,共3页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既真、善、美合一。"礼"具有审美的因素,"乐"是给人带来快乐。孔子的美学思想又在"中和"说它表现出了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在重视主体情感并发的同...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既真、善、美合一。"礼"具有审美的因素,"乐"是给人带来快乐。孔子的美学思想又在"中和"说它表现出了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在重视主体情感并发的同时,注意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强调功利伦理的美,表现出了鲜明的理性主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学说 礼乐美学思想 “中和” “中庸”美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