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认同与自我意识:焦竑碑传文的书写特质
1
作者 蔺娜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明中后期,焦竑以其独特的史学思想为指引,集录当代碑传完成《国朝献征录》,收录焦竑自撰文数篇,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焦竑的碑传文书写遵循作史之传信与致用原则,表现出对自身史家文化身份的认同,流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书写特质使得... 明中后期,焦竑以其独特的史学思想为指引,集录当代碑传完成《国朝献征录》,收录焦竑自撰文数篇,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焦竑的碑传文书写遵循作史之传信与致用原则,表现出对自身史家文化身份的认同,流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书写特质使得焦竑的碑传文在反映其独特史学思想和精神世界、建构传主形象及展现明代社会与学术风貌上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身份认同 自我意识 《国朝献征录》 书写特质
下载PDF
“国亡史作”新解——史学史与情感史视野下的元好问碑传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金亡前后,元好问以"国亡史作"的忧愤之情和自觉意识撰写了大量的碑传文。从史学史和情感史的视角来看,其碑传文叙写中呈现了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金、元两个北族王朝易代之际,其民族意识、文化立场、政治认同相互纠葛的复杂状... 金亡前后,元好问以"国亡史作"的忧愤之情和自觉意识撰写了大量的碑传文。从史学史和情感史的视角来看,其碑传文叙写中呈现了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金、元两个北族王朝易代之际,其民族意识、文化立场、政治认同相互纠葛的复杂状况,折射出他们以"中州文脉"为中心,形成超越种族、王朝和地域的"中州"士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这不但为他们自身在动乱时代的人生选择建立思想基础,也为"大一统"王朝的再兴准备了国家想象,更使"国亡史作"作为中国文化的历史意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情感 中州 “国亡史作”
原文传递
论“四库”明人文集中女性碑传文的特征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2,共6页
四库全书所收的明人文集中至少有2100篇以女性为传主的碑传文。这些碑传文可分为碑志文、传状文和其他三类。这三类文献数量较多,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特点鲜明,几乎涉及明代女性的各个方面,它所包含的文献信息对明代的女性史研究有着... 四库全书所收的明人文集中至少有2100篇以女性为传主的碑传文。这些碑传文可分为碑志文、传状文和其他三类。这三类文献数量较多,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特点鲜明,几乎涉及明代女性的各个方面,它所包含的文献信息对明代的女性史研究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明人 女性
下载PDF
从《文选》所选碑传文看骈文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运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文选》选录的碑文、墓誌、行状等碑传文,用骈体写作,崇尚对偶、辞藻、声韵、用典等修辞美,对传主的德行、功业等叙述往往概括笼统,与散体文传记如实地描绘传主的话语、行为等风格迥异。把《文选》所选蔡邕、任昉、沈约的碑传文,与《... 《文选》选录的碑文、墓誌、行状等碑传文,用骈体写作,崇尚对偶、辞藻、声韵、用典等修辞美,对传主的德行、功业等叙述往往概括笼统,与散体文传记如实地描绘传主的话语、行为等风格迥异。把《文选》所选蔡邕、任昉、沈约的碑传文,与《后汉书》、《南齐书》所记同一传主的篇章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差别。由此可以看到骈文特殊的叙事方式,并帮助理解《文选》选录作品的艺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方式 修辞美
下载PDF
论明代文学商品化与碑传风格的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世敏 《华中学术》 CSSCI 201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延续史传贵'信'传统的文集传记,在明代中期成为商人的消费对象,是明代文学商品化的最重要的标志。收取润笔费的商人传记比例不断攀升,说明明代文学商品化程度呈不断加深之势。文学商品化加深对碑传文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塑... 延续史传贵'信'传统的文集传记,在明代中期成为商人的消费对象,是明代文学商品化的最重要的标志。收取润笔费的商人传记比例不断攀升,说明明代文学商品化程度呈不断加深之势。文学商品化加深对碑传文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塑造了文人越是赞誉商人,内心就越反感商人的创作心理;二是以相同的创作心理为基础,传记、墓碑文在风格趋于融合,即墓志铭传记化与传记墓志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商品化 商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碑传文的演进及其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8-202,共5页
从古代碑传集的文章收录来看,碑传文体虽芜杂多样,但基本可以分为传状文、碑志文和哀祭文三类。碑传文经历了从先秦发端,成型于汉魏六朝,唐宋走向鼎盛,明清体备而滥的过程,这既是文学自身的演进,也是时代风气使然。古代碑传文具有重要... 从古代碑传集的文章收录来看,碑传文体虽芜杂多样,但基本可以分为传状文、碑志文和哀祭文三类。碑传文经历了从先秦发端,成型于汉魏六朝,唐宋走向鼎盛,明清体备而滥的过程,这既是文学自身的演进,也是时代风气使然。古代碑传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开拓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进 价值 地域
下载PDF
戴震志传文、碑传文论略
7
作者 朱宏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戴震全书》收戴震所撰志传、碑传文39篇,与其他徽州学者相比,数量不是太多。其修志、刻碑"务求切于民用",重视通古知今,主张以《周官》之法为立传标准,反对以爵位为标准设列传。其传主囊括社会各阶层,具有较高的伦理、经济... 《戴震全书》收戴震所撰志传、碑传文39篇,与其他徽州学者相比,数量不是太多。其修志、刻碑"务求切于民用",重视通古知今,主张以《周官》之法为立传标准,反对以爵位为标准设列传。其传主囊括社会各阶层,具有较高的伦理、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史料价值。戴震重道,不刻意为文而文自高古。其主张传写"庸德、庸言",却又颇能用传奇笔法写传奇人物,且在为他人立传过程中,往往倾注了强烈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传文带有浓郁的抒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史料价值 学价值
下载PDF
论清初汉族士人碑传文中的“移情”叙事
8
作者 范秀君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1-66,共6页
清代前期的碑传文虽然受到文字狱传递的“自我压抑”的影响,但汉族士人在叙述中有强烈的当下关怀意识及参照架构。碑传文的作者不仅为人代笔,而且主动参与传主故事的建构中,“移情”叙事,自书幽情,凸显自我的存在,表达对现实的关照:一... 清代前期的碑传文虽然受到文字狱传递的“自我压抑”的影响,但汉族士人在叙述中有强烈的当下关怀意识及参照架构。碑传文的作者不仅为人代笔,而且主动参与传主故事的建构中,“移情”叙事,自书幽情,凸显自我的存在,表达对现实的关照:一是运用纪年叙事话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二是碑传文中对“忠”“孝”的不同书写情态;三是撰写者不断突破记录功能,运用“面具”书写,借题发挥,达到以文传情,关联呼应时代的写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移情叙事
下载PDF
以文存史:论王世懋碑传文的史料价值
9
作者 周慧敏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21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碑传书写已蔚然成风的明代,尽管王世懋的碑传文多为请托交际之作,但其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特别是政治遭遇的记述,在客观上起到以文存史的作用。由这些碑传文,不仅可以管窥当时的政治生态,而且可以补充史志之缺失,纠正史书之讹误,同时也... 在碑传书写已蔚然成风的明代,尽管王世懋的碑传文多为请托交际之作,但其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特别是政治遭遇的记述,在客观上起到以文存史的作用。由这些碑传文,不仅可以管窥当时的政治生态,而且可以补充史志之缺失,纠正史书之讹误,同时也可为明清史志提供史源学证明,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懋 存史
下载PDF
碑志与史传的契合——王锡爵碑传文研究
10
作者 李静然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
碑传文为墓志与史传的结合体,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学。有明一代,以墓志为载体的史传文盛行,王锡爵是代表人物之一。其碑传文撰写严谨,多篇文章被《明史》借鉴,史学价值极高;化馆阁时文之体于散文创作中,用排比句直抒胸臆,使文章形式与内... 碑传文为墓志与史传的结合体,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学。有明一代,以墓志为载体的史传文盛行,王锡爵是代表人物之一。其碑传文撰写严谨,多篇文章被《明史》借鉴,史学价值极高;化馆阁时文之体于散文创作中,用排比句直抒胸臆,使文章形式与内容统一,达到了"时文工古文亦工"的水平;善用梦意象和小说笔法,开前人所未有;坚持"秉笔直书"的原则,但因其和张居正的私人恩怨,导致碑传文中时有"曲笔"出现,此为其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锡爵 《明史》 曲笔
下载PDF
《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之关系与比较研究
11
作者 蔡果利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70,共14页
《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均为研究明宪宗在位时期历史之重要资料,两者存在一定因袭关系。人物传记在记事顺序、行文用语、对传主评价乃至错误等方面均对碑传文有所承继。相较而言,传记指代清晰,不饰溢美,记事更为全面客... 《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均为研究明宪宗在位时期历史之重要资料,两者存在一定因袭关系。人物传记在记事顺序、行文用语、对传主评价乃至错误等方面均对碑传文有所承继。相较而言,传记指代清晰,不饰溢美,记事更为全面客观。但也存在一些缺失,如内容粗略,凡例存在缺陷,且不乏曲笔。《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史与家史之分辨,两者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契合之处,将其加以比较利用,有利于考订史实,接近成化朝历史之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宪宗实录 史源 国史与家史
原文传递
钱谦益碑传文正误两则
12
作者 赵承中 《书品》 2011年第4期90-95,共6页
钱谦益是清初诗文大家,一生中留下了不少碑传文,分别见于《牧斋初学集》和《牧斋有学集》,是研究晚明至清初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其中关于孙承宗的生年和成基命的卒年记述有误。本文根据史籍所载,予以了辨正。
关键词 钱谦益 正误 清初 史料 晚明 卒年 史籍
原文传递
阮元《揅经室集》中的女性碑传文研究
13
作者 孙春杰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阮元的《揅经室集》中有十余篇碑传文涉及到女性,这些女性形象颇具典型性:孝亲敬长,尽心侍奉;夫唱妇随,有治家之能;严慈相继,注重后辈教育。此外,阮元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他的孝道观:对坚强女性的赞赏,对女性接受教育、读书赋诗的... 阮元的《揅经室集》中有十余篇碑传文涉及到女性,这些女性形象颇具典型性:孝亲敬长,尽心侍奉;夫唱妇随,有治家之能;严慈相继,注重后辈教育。此外,阮元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他的孝道观:对坚强女性的赞赏,对女性接受教育、读书赋诗的肯定,这在之前的碑传文中是极其少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揅经室集》 女性
下载PDF
徽州碑传文及其价值考论
14
作者 王鹏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碑传文是历史人物的第一手传记资料,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徽州历史人物的碑传文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论文概述了徽州碑传文的留存方式和类别,探析了其繁富的原因及重要价值。
关键词 徽州 价值
下载PDF
读书
15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23期134-135,共2页
荣禄是嘣青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长期以来除了简略的官修传记和几篇碑传文,没有—部有关荣禄的完整而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传记或专著”。有关荣禄的历史资料极为散乱,既没有人为他编过稍完备的文集,也... 荣禄是嘣青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长期以来除了简略的官修传记和几篇碑传文,没有—部有关荣禄的完整而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传记或专著”。有关荣禄的历史资料极为散乱,既没有人为他编过稍完备的文集,也没有年谱长编之类的资料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学术水准 历史资料 政治史 荣禄 人物
下载PDF
清初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的嬗变--以黄宗羲、全祖望同题碑传文为介质
16
作者 雷斌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黄宗羲、全祖望为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比较黄宗羲、全祖望同题碑传文,在创作心态上,黄宗羲沉痛愤慨,全祖望平和雅正,由抗清走向颂清。在主体人格上,黄宗羲志远气壮,慷慨任侠,染上时代色彩,然雅好清逸、崇文尚艺延续魏晋余波。全祖望... 黄宗羲、全祖望为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比较黄宗羲、全祖望同题碑传文,在创作心态上,黄宗羲沉痛愤慨,全祖望平和雅正,由抗清走向颂清。在主体人格上,黄宗羲志远气壮,慷慨任侠,染上时代色彩,然雅好清逸、崇文尚艺延续魏晋余波。全祖望志锐气充,崇尚节义,对明遗民的表彰带有典型的伦理色彩,由名士气象变为正统人格。在文学创作上,黄宗羲贯彻"至情"理想,喜好议论,善于剪裁,简净好奇。全祖望则坚守史家精神,严循史法,娓娓道来,芜杂好奇,由文人之文转为史家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浙东学派 黄宗羲 全祖望 学思想
下载PDF
论魏禧的徽州碑传文
17
作者 王鹏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5-88,共4页
魏禧精于各体碑传文的创作,其所作徽州人物的碑传文,虽然只有10余篇,但传主身份各异,且多构思精巧,风格不一,其中不乏散文名篇,是魏氏碑传文的代表。通过这些碑传文,我们既可了解明清之际的徽州人、事及地域文化,也可体悟魏禧传记散文... 魏禧精于各体碑传文的创作,其所作徽州人物的碑传文,虽然只有10余篇,但传主身份各异,且多构思精巧,风格不一,其中不乏散文名篇,是魏氏碑传文的代表。通过这些碑传文,我们既可了解明清之际的徽州人、事及地域文化,也可体悟魏禧传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禧 徽州 地域
下载PDF
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儒家女性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4,共8页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解女性的格局,而且主张应当从日常行为中全面认识女性。从碑传文中可以看到,明代女性不仅不是男权社会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对于婚姻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甚至也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明儒还通过对非女性专属德行的称赞与表彰,把女性身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揭示出明代女性在家族事务、社会救济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儒学 儒家女性观 女性 自觉意识 自我塑造
原文传递
明代商人的佛教信仰与义举的关系——兼论商人碑传文的真实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三夕 张世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明代中期出现的商人碑传文,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这些新出现的传记文学作品中记录的义举,通常被认为是谀墓之词,进而导致它们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从商人的佛教信仰这个角度,对商人碑传文中记录的义举进行探讨,可以得知,传... 明代中期出现的商人碑传文,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这些新出现的传记文学作品中记录的义举,通常被认为是谀墓之词,进而导致它们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从商人的佛教信仰这个角度,对商人碑传文中记录的义举进行探讨,可以得知,传主信奉佛教的碑传文中,都记录有佛教式的义举;传主不信奉佛教的碑传文,几乎都没有记录佛教式的义举。这种对应关系说明在商人碑传文记录的义举中,至少佛教式的义举并非谀墓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佛教 义举 谀墓
下载PDF
编撰与建构:明代女性碑传文的书写特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萍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18年第1期34-55,共22页
明代女性碑传文文体种类丰富,对其文献价值的重新估量是深入拓展中国古代女性研究的必然要求。根据每种文体撰写意图的差异,可将明代女性碑传文划分为庆寿之文、祭奠之文、传状之文三大类。这三类文体内容不仅各有侧重地反映了女性生活... 明代女性碑传文文体种类丰富,对其文献价值的重新估量是深入拓展中国古代女性研究的必然要求。根据每种文体撰写意图的差异,可将明代女性碑传文划分为庆寿之文、祭奠之文、传状之文三大类。这三类文体内容不仅各有侧重地反映了女性生活情态,而且各类文体对所记之事又可相互印证,自成一体。明代女性碑传文的书写在体现着撰述者对于写作内容及表述方式的斟酌与选择的同时,亦透露出当时士大夫对两性秩序的观察与思考,故而在编撰文体与行文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编撰与建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明代 两性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