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羧酸作为酰基化试剂在有机合成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芸芸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硫代羧酸是重要的药物前体、化工原料及化学中间体,其独特的化学性使得该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方面得到大力发展,如可作为酰基前体合成酰胺类衍生物。阐述了硫代羧酸作为酰基前体与含氮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酰胺类衍生物的... 硫代羧酸是重要的药物前体、化工原料及化学中间体,其独特的化学性使得该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方面得到大力发展,如可作为酰基前体合成酰胺类衍生物。阐述了硫代羧酸作为酰基前体与含氮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酰胺类衍生物的方法,对该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 酰基前体 含氮化物 酰胺类衍生物
下载PDF
植物激活剂苯并噻二唑(BTH)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志金 刘秀峰 +3 位作者 艾应伟 刘凤丽 张永刚 陈俊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概述了植物激活剂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苯并噻二唑(BTH)完全满足这些基本特征,是开发最成功的典型植物激活剂,较为详细的介绍了BTH的基本特性、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环境行为,并分析了该植物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 概述了植物激活剂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苯并噻二唑(BTH)完全满足这些基本特征,是开发最成功的典型植物激活剂,较为详细的介绍了BTH的基本特性、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环境行为,并分析了该植物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活剂 诱导抗性 S-甲基苯并[1 2 3]噻二唑-7-羧酸
下载PDF
BTH和INA诱导小麦抗条锈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阳 王大浩 《中国植保导刊》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苯(1,2,3)噻二嗪-7-硫代羧酸-S-甲酯(BTH)或2,6-二氯异烟酸(INA)喷雾处理小麦幼苗,进行小麦诱导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以1.0mmol(毫摩尔)INA处理后接种小麦条锈病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以1.0mmolINA和0.3mmolBTH处理小麦叶... 用不同浓度的苯(1,2,3)噻二嗪-7-硫代羧酸-S-甲酯(BTH)或2,6-二氯异烟酸(INA)喷雾处理小麦幼苗,进行小麦诱导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以1.0mmol(毫摩尔)INA处理后接种小麦条锈病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以1.0mmolINA和0.3mmolBTH处理小麦叶片5d后接种,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有明显上升,且PAL、PPO和INA、BTH的诱导抗性表达都呈正相关关系。BTH和INA水溶液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萌发均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认为,处理后病情指数的下降是由于试剂处理提高了小麦幼苗的抗病性,即麦苗产生了诱导抗性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苯(1 2 3)噻二嗪-7-羧酸-S-甲酯 2 6-二氯异烟酸 诱导抗病性
原文传递
基于NNTA可控聚合的环形聚类肽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祖佳 颜舒婷 +2 位作者 戚家乐 陶鑫峰 林绍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8-716,I0002,共10页
研究了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引发的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NTA)开环聚合.聚合通过两性离子开环聚合机理进行,表现出良好的可控性,聚合产率高(>86%),分子量可控(900~7500 g/mol),分子量分布较窄(1.13~1.25).通过^(1)H-... 研究了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引发的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NTA)开环聚合.聚合通过两性离子开环聚合机理进行,表现出良好的可控性,聚合产率高(>86%),分子量可控(900~7500 g/mol),分子量分布较窄(1.13~1.25).通过^(1)H-NMR、^(13)C-NMR谱图、MALDI-ToF质谱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证明所得聚合产物具有环形结构,且聚合物链上带有DBU残基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与苄胺(BA)引发所得的线形聚类肽相比,DBU引发所得的聚类肽具有更小的流体力学体积,进一步证明了其环形结构.扩链反应表明,加入新单体后聚合反应仍可以继续进行,产物分子量显著增加,表明了DBU引发的NNTA聚合具有活性特征.DBU引发的NNTA两性离子开环聚合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环形聚类肽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肽 两性离子开环聚合 环形聚合物 N-羧酸 有机碱
原文传递
海洋多糖BTH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显峰 王海华 +2 位作者 单俊伟 于日磊 江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以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苯并[l,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甲酯(BTH)缓释微球并研究其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外源凝胶法制备BTH缓释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验证BTH包封于微球当中,利用高效液相(HPLC)外标法测... 目的以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苯并[l,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甲酯(BTH)缓释微球并研究其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外源凝胶法制备BTH缓释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验证BTH包封于微球当中,利用高效液相(HPLC)外标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不同pH溶液中的释放曲线。结果 BTH被均匀地分散在缓释微球当中,平均载药量为11.14%,平均包封率为81.52%,微球可持续释放12d,累计释放量达到61%。结论制备的BTH缓释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成球性好,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l 2 3]噻二唑-7-羧酸甲酯 BTH 海藻酸钠 微球 释放特性
原文传递
荧光聚类肽的合成、自组装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6
作者 朱伶蓉 赵崇浩 +2 位作者 姜彩霞 陶鑫峰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9-377,共9页
采用1-(4-氨基苯)-1,2,2-三苯基乙烯(TPE-NH2)引发N-丁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BG-NTA)和N-乙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EG-NTA)开环聚合,制备了四苯基乙烯(TPE)基团封端的聚(N-丁基甘氨酸)-b-聚(N-乙基甘氨酸)(TPE-PNBG-b-PNEG)。采用透... 采用1-(4-氨基苯)-1,2,2-三苯基乙烯(TPE-NH2)引发N-丁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BG-NTA)和N-乙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EG-NTA)开环聚合,制备了四苯基乙烯(TPE)基团封端的聚(N-丁基甘氨酸)-b-聚(N-乙基甘氨酸)(TPE-PNBG-b-PNEG)。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L)研究了TPE-PNBG-b-PNEG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和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结果表明,TPE-PNBG-b-PNEG具有显著的AIE效应,根据初始含水量(体积分数)和亲水链段质量分数(wPNEG)的不同,TPE-PNBG-b-PNEG在水溶液中分别组装得到了球形胶束以及纺锤状、松针状和蠕虫状聚集体,并可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85 nm。随着wPNEG的减小,TPE-PNBG-b-PNEG的堆积参数增大,疏水链段的堆积变得更为紧密,AIE效应增强,其荧光强度和荧光量子产率都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肽 荧光 聚集诱导发光 自组装 N-羧酸
下载PDF
伯胺引发NNTA开环聚合对水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博拓 陶鑫峰 凌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9,共8页
研究了苄胺引发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NTA)开环聚合.聚合对引发剂当量的水(100~600μg/g)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能保持良好的可控性,聚类肽产率高(>70%),分子量可控(1600~7500),分子量分布较窄(1.13~1.25).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达到... 研究了苄胺引发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NTA)开环聚合.聚合对引发剂当量的水(100~600μg/g)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能保持良好的可控性,聚类肽产率高(>70%),分子量可控(1600~7500),分子量分布较窄(1.13~1.25).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达到单体当量)(14000μg/g),聚合产率与产物分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ALDI-To F质谱证明所得聚类肽均为苄胺引发产物,水不能引发NNTA聚合.聚合动力学实验表明该聚合体系表现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的特征,在不同单体转化率时,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窄,证明该聚合体系具有可控性.进一步地,使用未经除水精制处理的市售THF溶剂和未经烘烤除水的反应瓶进行NNTA聚合反应,也表现出很好的可控性.NNTA单体易合成、易储存,聚合时不受微量水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聚类肽的合成难度,有利于聚类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肽 聚-α-氨基酸 聚-N-取甘氨酸 氨基酸-N-羧酸 开环聚合
原文传递
微分脉冲极谱测定痕量铊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为 范中晓 霍彩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9-311,315,共4页
在pH值为5~10的范围内,铊(I)与4-吗啉二硫代羧酸钾生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物并定量的吸附在微晶萘的表面上。用15 ml的1.5 mol/L的HCl使该不溶性螯合物脱附溶解后,在滴汞电极(DME)上用微分脉冲极谱(DPP)法测定痕量的铊(I)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pH值为5~10的范围内,铊(I)与4-吗啉二硫代羧酸钾生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物并定量的吸附在微晶萘的表面上。用15 ml的1.5 mol/L的HCl使该不溶性螯合物脱附溶解后,在滴汞电极(DME)上用微分脉冲极谱(DPP)法测定痕量的铊(I)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分析方法的检测限达到0.025 mg/ml,所测定的铊(I)浓度的线性范围达到0.05~10 mg/m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g = 0. 999 5,相对标准偏差为 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脉冲极谱 滴汞电极 4-吗啉二羧酸
下载PDF
BTH不同处理方式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建辉 马春花 +2 位作者 朱书生 祖艳群 李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BTH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初期进行不同浓度(30mg/L,60mg/L和120mg/L)的BTH喷穗处理(FO)和全树喷施(FT)处理,研究BTH不同浓度和处理方式对‘红地...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BTH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初期进行不同浓度(30mg/L,60mg/L和120mg/L)的BTH喷穗处理(FO)和全树喷施(FT)处理,研究BTH不同浓度和处理方式对‘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形态指标(纵径、横径和单果重),颜色指标(L~*,a~*、b~*、C和h°,CIRG),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pH值、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TH各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提高葡萄果面的颜色指数CIRG(18.30%~41.91%),总花色素苷(21.21%~117.42%)、总酚(43%~64%)和类黄酮(7.75%~26.36%)含量。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固酸比、总花色素苷、CIRG、总酚和类黄酮等10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BTH各种处理后的葡萄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红地球’葡萄在果实转色初期不同浓度BTH两种喷施方式(FO或FT)均可提高‘红地球’葡萄果实的综合品质,打分排序结果为FO-60>FO-120>FO-30>FT-30>FT-60>FT-120>CK,果穗喷施(FO)处理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全树喷施(FT)处理,以60mg/L BTH果穗喷施(FO)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1 2 3)噻二唑-7-羧酸甲酯(BTH) 红地球 转色期 果实品质
下载PDF
飞灰哌嗪类螯合剂固化/稳定化体中重金属释放机理
10
作者 慕宗宇 杨玉飞 +4 位作者 王菲 郭明坤 黄启飞 杨延梅 罗中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而对其的固化/稳定化成为飞灰处理处置中的首要问题。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较为普遍,为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效益,研究了新型大分子有机螯合剂哌嗪-N,N’-双二硫代羧酸钠(TS300)协...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而对其的固化/稳定化成为飞灰处理处置中的首要问题。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较为普遍,为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效益,研究了新型大分子有机螯合剂哌嗪-N,N’-双二硫代羧酸钠(TS300)协同不同用量的水泥(30%、40%)固化飞灰中重金属的能力。探究了TS300对目标重金属Zn、Cd、Cr、Pb、Ni的浸出浓度、化学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S300协同水泥可有效固定飞灰中的重金属,降低浸出浓度60%以上;重金属Cr、Cd、Pb、Ni经固化后的化学形态整体向更稳定的方向移动;随着TS300和水泥添加量的增大,固化块晶体组成更稳定、抗酸强度上升且孔隙致密度增加,其中水泥添加量40%、TS300添加量8%的固化块重金属浸出浓度最低,固化效果最佳。综上,探究TS300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的效果和机理,有利于探究不同飞灰处理处置方式的优劣,分析水泥协同药剂固化稳定化飞灰重金属的效果,降低填埋场渗滤液的环境风险,为后续飞灰重金属螯合剂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螯合 哌嗪-N N’-双二羧酸钠(TS300) 重金属 固化
下载PDF
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缩芳醛希夫碱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富彩霞 石玉芳 +1 位作者 孙金鱼 赵明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以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ACDA)为结构单元,与芳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缩芳醛希夫碱——2-(取代基苯亚甲基胺基)-1-环戊烯二硫代羧酸,对其红外光谱吸收峰随结构、基团的变化而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ACDA)为结构单元,与芳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缩芳醛希夫碱——2-(取代基苯亚甲基胺基)-1-环戊烯二硫代羧酸,对其红外光谱吸收峰随结构、基团的变化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团特征吸收峰的位移变化与共轭体系大小、基团的电子效应及基团在分子中的权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基苯亚甲基胺基)-1-环戊烯二羧酸 芳香醛 希夫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α-蒎烯分子中四元环上的亲核加成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云派 胡玖林 杜海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松节油与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采用2种不同的工艺,可以分别合成萜烯二硫代羧酸钠和萜烯黄原酸钠.并对2种化合物的光谱行为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Α-蒎烯 四元环 亲核加成反应 萜烯黄原酸钠 萜烯二羧酸 松节油
下载PDF
含硫正离子聚类肽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舒婷 姚远 +1 位作者 陶鑫峰 林绍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220,共9页
通过伯胺引发肌氨酸-N-硫代羧酸酐(Sar-NTA)和N-烯丙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GA-NTA)的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三嵌段聚类肽,即聚(N-烯丙基甘氨酸)-b-聚肌氨酸-b-聚(N-烯丙基甘氨酸)(PNAG-b-PSar-b-PNAG,简称PASA);然后通过PASA侧链上的烯... 通过伯胺引发肌氨酸-N-硫代羧酸酐(Sar-NTA)和N-烯丙基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GA-NTA)的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三嵌段聚类肽,即聚(N-烯丙基甘氨酸)-b-聚肌氨酸-b-聚(N-烯丙基甘氨酸)(PNAG-b-PSar-b-PNAG,简称PASA);然后通过PASA侧链上的烯丙基与3,6-二氧杂-1,8-辛烷二硫醇之间的巯-烯“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不同肌氨酸(Sar)摩尔分数的聚类肽水凝胶(HG).巯-烯“点击”反应生成的大量硫醚基团可进一步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在水凝胶的网络骨架中生成硫正离子,从而获得具有固有抗菌能力的含硫正离子聚类肽水凝胶(S+HG).S+HG具有优异的吸水能力,能够在1 min内达到吸水平衡,饱和溶胀率高达2024%.S+HG内部由大量规则的连续海绵孔状结构组成,能够承受一定的剪切、摩擦及挤压等外界应力.S+HG具有强效的广谱抗菌能力,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率都在9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肽 N-羧酸 水凝胶 抗菌能力 正离子
下载PDF
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的合成及其选矿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云派 胡玖林 戎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和萜烯黄原酸乙酯的混合物。
关键词 萜烯二羧酸 松节油 合成 萜烯二羧酸乙酯 萜烯黄原酸 选矿工艺
下载PDF
新型络合剂对肾镉促排作用及对微量元素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东星 赵金垣 +5 位作者 王超 陈寿芳 刘年庆 邵涵茹 刘宏 张亨山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为观察新型络合剂G-Cys-DTC、G-Thr-DTC对染毒大鼠肾内蓄积镉的络合促排作用及对肾皮质元素分布的影响,比较促排治疗对肾皮质铁、铜、锌等含量的影响,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的硬X射线对肾皮质冰冻切片扫描及... 为观察新型络合剂G-Cys-DTC、G-Thr-DTC对染毒大鼠肾内蓄积镉的络合促排作用及对肾皮质元素分布的影响,比较促排治疗对肾皮质铁、铜、锌等含量的影响,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的硬X射线对肾皮质冰冻切片扫描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测定染毒鼠肾皮质镉及其他元素含量。结果,新型络合剂G-Cys-DTC、G-Thr-DTC能大幅度降低肾内镉负荷。染毒肾皮质中Cd与Se密切相关,而Zn和Se的相关性下降。提示新型络合剂对肾内蓄积镉有较好驱排效果;硒和锌在镉中毒作用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剂 羧酸 镉中毒性肾损伤
下载PDF
4种二硫代羧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敬东 王思宏 朴英爱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7-478,共2页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烷基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得到4种新的二硫代羧酸酯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羧酸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超声波辐射下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并噻唑基硫代羧酸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英俊 李丽娜 +2 位作者 孙淑琴 胡志君 宋永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报道了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苯并噻唑基硫代乙酸和丙酸,并经IR,1HNMR和13CNMR确定了其结构.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催化剂及超声波对这类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与文献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 报道了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苯并噻唑基硫代乙酸和丙酸,并经IR,1HNMR和13CNMR确定了其结构.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催化剂及超声波对这类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与文献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产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唑基羧酸 合成 超声波辐射 相转移催化
下载PDF
铜促进硫代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 宁加彬 +1 位作者 于乐 文丽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15-2722,共8页
基于底物设计的概念,建立了一种以β-羰基二硫代羧酸酯和取代邻溴代苯乙酮为合成子,在碘化亚铜/邻菲罗啉促进下高化学选择性地合成硫代色酮类衍生物的新方法.该方法高效、简便且收率高.
关键词 色酮 β-羰基二羧酸 邻溴苯乙酮 Ullmann偶联反应 合成
原文传递
碲氢化钠存在下3-氧代硫代羧酸酯的一步合成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露玲 黄宪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3-75,共3页
3-氧代硫代羧酸酯可由α-溴代酮与碲氢化钠作用形成的烯醇盐与二硫代碳酸二乙酯进行乙氧硫代羰基化反应制得。
关键词 3-氧羧酸 碲氢化钠 一步合成法 烯醇
下载PDF
甲氧苄基葡糖胺二硫代羧酸钠驱镉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兆发 李革新 +3 位作者 卢素英 陈爱丽 李北利 朱文韬 《职业医学》 1992年第4期194-196,共3页
本文检测了甲氧苄基葡糖胺二硫代羧酸钠(MeOBGDTC)作为镉中毒拮抗剂的效果。测定小鼠急性腹腔注射氯化镉的LD_(50)为0.023mmolCd/kg,95%可信限为0.021~0.026mmolCd/kg。测定腹腔注射和胃管注入MeOBGDTC拮抗急性镉中毒的致死效应和降低... 本文检测了甲氧苄基葡糖胺二硫代羧酸钠(MeOBGDTC)作为镉中毒拮抗剂的效果。测定小鼠急性腹腔注射氯化镉的LD_(50)为0.023mmolCd/kg,95%可信限为0.021~0.026mmolCd/kg。测定腹腔注射和胃管注入MeOBGDTC拮抗急性镉中毒的致死效应和降低组织镉含量的能力。结果表明,腹腔注射MeOBGDTC能够拮抗镉中毒的致死效应,增加小鼠的存活率。腹腔注射MeOBGDTC的小鼠肝肾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MeOBGDTC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络合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中毒 络合剂 羧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