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出土材料谈今本《老子》中“孩”字的释读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冯胜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今本《老子》中有两个“孩”字,对其训释,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义上看,均有未安。本文从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娩”字经常被误释为“孩”这一现象入手,推测今本《老子》中的“孩”字也是“娩”字的误释,应该分别读为“娩”和“矇”。
关键词 今本《老子》 战国楚简 娩(免)
下载PDF
“盲”“矇”“瞽”“摀”“瞍”“瞎”等疾病词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指没有眼球而看不见,得名于"叟"所包含的"损坏、破坏"的特征义;"盲"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得名于"亡"所包含的"没有"的特征义,后又引申泛指眼睛看不见,为眼睛看不见之统称;"摀"指眼睛凹陷,"瞎"本作"陷,",指黑睛枯陷导致眼睑黏合而看不见,得名于"曷"所包含的"败坏"和"竭尽"的特征义。六者本义有别,但后世渐不加以区分,均用于泛指眼睛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咸]) 考释
下载PDF
“五经”中“眇”、“矇”、“瞽”、“瞍”、“跛”病症名词释义及其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鸿君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0-21,共2页
"五经"中有大量的病症名词,有的意义至今仍在使用,有的意义已经转移,甚至消亡。现通过对"五经"病症名词"眇"、"矇"、"瞽"、"瞍"、"跛"词义及其演变的研究,确定... "五经"中有大量的病症名词,有的意义至今仍在使用,有的意义已经转移,甚至消亡。现通过对"五经"病症名词"眇"、"矇"、"瞽"、"瞍"、"跛"词义及其演变的研究,确定其病症名词的意义,分析其发展演变源流,纠正普通词典以及专业词典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眇” “瞽” “瞍” “跛” 疾病史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之“赋”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祥旭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
《汉志》析赋为四类的根据,并非如后世所做的种种猜想,而是要追踪千年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国语·周语上》所载的"瞽献曲"、"史献书"、"瞍赋矇颂"、"百工谏&qu... 《汉志》析赋为四类的根据,并非如后世所做的种种猜想,而是要追踪千年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国语·周语上》所载的"瞽献曲"、"史献书"、"瞍赋矇颂"、"百工谏"分别对应着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和杂赋,或者说它们之间分别构成渊源关系,这就是班固析赋为四类的理论根据,而非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工 听诵
下载PDF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晓培 许晶 +3 位作者 宋凡 韩杰 胡志云 梁战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组21例。结果①TIA组32例(78%)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以颅外段狭窄居多。其中严重狭窄21例(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②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小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③8例一过性黑患者出现于颈内动脉狭窄组,且均为重度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能是频发TIA的主要病因。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频发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过性黑可能预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频发TIA 动眼神经麻痹 重度狭窄 持续时间 TIA患者 临床特点 狭窄程度 患者症状 对照组 一过性 相关性 颅外段
下载PDF
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瞽矇职守与《国语》、《左传》的讲诵增饰 被引量:9
6
作者 饶恒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国语·楚语》中“史不失书,矇不失诵”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国语》、《左传》中许多篇章是先由“瞽矇”之类在口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增饰而后书于简帛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在流传过程中的加工增饰人... 《国语·楚语》中“史不失书,矇不失诵”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国语》、《左传》中许多篇章是先由“瞽矇”之类在口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增饰而后书于简帛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在流传过程中的加工增饰人也应该是《国语》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国语》 《左传》 口述
原文传递
瞽濛传诵:先秦“盲媒”的传播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祥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3,共10页
"瞽濛传诵"是源自远古口传时代的一种文化传播传统,对华夏文明影响至深。在中国上古,"瞽濛"虽系盲人,却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与瞽濛作为"盲媒介人"的传播教化职能息息相关,"濛瞍修声"... "瞽濛传诵"是源自远古口传时代的一种文化传播传统,对华夏文明影响至深。在中国上古,"瞽濛"虽系盲人,却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与瞽濛作为"盲媒介人"的传播教化职能息息相关,"濛瞍修声"指明了"盲媒"在上古传播体系中的职责与功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职业传播者,"瞽濛"在上古"乐教"与"声教"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瞽濛传诵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先秦文献的形成和传播。"瞽濛"之所以成为"媒介人"并被委以重任,在于其杰出的沟通天地的能力和超常的听力及记忆力。随着礼崩乐坏的东周社会的来临尤其是文字书写的普及,"瞽濛传诵"的传统逐渐衰落。尽管西方社会也曾出现过"瞽濛传诵"的传统,但两种传统存在差异。极富中国特色的"瞽濛传诵"传统构成了华夏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彰显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媒 媒介人 媒介史 传播考古学 华夏传播学
下载PDF
先秦“瞽矇文化”与陕北说书 被引量:7
8
作者 孙鸿亮 《社科纵横》 2008年第8期90-91,98,共3页
中国古代说唱伎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瞽矇文化",其集中体现为盲人乐官制度。先秦之"瞽"由"巫"演变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仪式化的特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瞽"被"优"所取... 中国古代说唱伎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瞽矇文化",其集中体现为盲人乐官制度。先秦之"瞽"由"巫"演变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仪式化的特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瞽"被"优"所取代,失去宫廷音乐主角的地位,淡出朝堂,泯入民间,成为以说唱谋生的盲艺人。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受地域环境、传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上古"瞽矇文化"的遗存,堪称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对我们认识传统说唱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陕北说书 起源
下载PDF
单眼一过性黑矇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贾楠 张晓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视网膜一过性缺血(TIA)所致的单眼一过性黑矇(TMVL)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一种。视网膜动脉本身的部分阻塞、远隔部位的病变如心源性或近端大动脉源性血栓栓子以及眼动脉或颈动脉狭窄基础上的系统性低血压均可导致TMVL。其中... 视网膜一过性缺血(TIA)所致的单眼一过性黑矇(TMVL)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一种。视网膜动脉本身的部分阻塞、远隔部位的病变如心源性或近端大动脉源性血栓栓子以及眼动脉或颈动脉狭窄基础上的系统性低血压均可导致TMVL。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粥样硬化的颈动脉来源的血栓栓塞导致的视网膜一过性低灌注。与大脑半球TIA相比,TMVL与颈动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2%~17%的TMVL患者会在发病6个月到3年内发生脑卒中,而且主要为大血管梗塞。高龄、男性、既往TIA或中风史、间歇性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在80%以上以及侧支循环差是TMVL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所有TMVL患者均应早期进行血管性危险因素控制并接受规范抗血小板治疗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等血管内治疗可使伴有重度颈动脉狭窄的TMVL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黑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血管意外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单眼一过性黑矇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仓 周亚莉 杨春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单眼一过性黑矇是眼科门诊较为常见的患者主诉,因其病因复杂,发作时间短,患者往往很难及时就诊,待其恢复后到眼科门诊行检查时,眼部常表现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常给予对症治疗而未进行进一步的认真细致的追问病史,寻找病因。以致... 单眼一过性黑矇是眼科门诊较为常见的患者主诉,因其病因复杂,发作时间短,患者往往很难及时就诊,待其恢复后到眼科门诊行检查时,眼部常表现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常给予对症治疗而未进行进一步的认真细致的追问病史,寻找病因。以致于忽视该病的其他严重合并症,如缺血性脑卒中、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黑/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镇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口... 目的研究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用药方案中,心宝丸联合氨茶碱片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心率,改善心脑血管血供,缓解黑矇、晕厥等症状,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宝丸 氨茶碱片 晕厥
下载PDF
第8例——反复心悸伴头昏黑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东辉 杨延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0-792,共3页
关键词 反复心悸 头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缓-速综合征 阵发性房颤
原文传递
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收缩压升高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压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星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756-1757,共2页
临床上经常见到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除了有胸憋闷,头晕,黑矇,乏力等临床表现,同时还观察到合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为主,活动时显著升高,术前给予降压药物对症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下降,舒张压下降较明显,甚至低于60 mmHg,... 临床上经常见到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除了有胸憋闷,头晕,黑矇,乏力等临床表现,同时还观察到合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为主,活动时显著升高,术前给予降压药物对症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下降,舒张压下降较明显,甚至低于60 mmHg,无法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存在治疗矛盾,给予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后,收缩压明显下降至或服降压药物后血压稳定或达标,本文将研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永久起搏器植入前后收缩压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物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血压变化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植入 收缩压 对症治疗
下载PDF
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单眼反复一过性黑矇一例
14
作者 钟金海 周环 +3 位作者 熊肇军 陈泽锋 董玉莹 周清 《眼科》 CAS 2024年第6期476-478,共3页
一例16岁女性患者左眼反复一过性黑矇1个月余。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正常。彩色眼底像、FFA和OCT提示左眼视盘水肿。头颅MRI及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提示发泡试验阳性,支持右向左分流。心脏超声提示卵... 一例16岁女性患者左眼反复一过性黑矇1个月余。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正常。彩色眼底像、FFA和OCT提示左眼视盘水肿。头颅MRI及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提示发泡试验阳性,支持右向左分流。心脏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PFO)。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诊断为PFO、左眼视盘水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性偏头痛。行卵圆孔介入封堵术后左眼一过性黑矇消失,但仍有左眼视盘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黑 视盘水肿 卵圆孔未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先兆性偏头痛
原文传递
眼缺血综合征
15
作者 黄厚斌 《眼科》 CAS 2024年第4期249-256,共8页
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发育正常或良好的个体不容易发生眼缺血综合征,但该病早中期易被误诊漏诊。眼缺血综合征的核心是眼动脉长期慢性进行性的低灌注。缺血性眼痛、一过性黑矇、光诱导性黑矇是其先兆期很有意义的症状,正常眼压下的自发性... 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发育正常或良好的个体不容易发生眼缺血综合征,但该病早中期易被误诊漏诊。眼缺血综合征的核心是眼动脉长期慢性进行性的低灌注。缺血性眼痛、一过性黑矇、光诱导性黑矇是其先兆期很有意义的症状,正常眼压下的自发性视网膜动脉搏动或者轻压眼球就可诱发视网膜动脉搏动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中周部常可见深层视网膜出血、以及广泛密集分布的微管壁瘤,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视网膜循环延迟。本文从对眼缺血综合征的传统定义的剖析开始,详细解析其定义及发病机制、早期症状、眼底表现,最后阐述目前对眼缺血综合征治疗的认识和进展。以提高眼科医生对早期眼缺血综合征的诊治水平,尽量避免和减少眼缺血综合征发展到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缺血综合征 缺血性眼痛 光诱导性黑 视网膜动脉搏动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Ⅱ型基因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艺君 郑钦象 李文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2-534,共3页
Leber先天性黑矇(LCA)Ⅱ型以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遗传异质性为主要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5(RPE65)基因是唯一能进行LCAⅡ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视网膜下腔注射... Leber先天性黑矇(LCA)Ⅱ型以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遗传异质性为主要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5(RPE65)基因是唯一能进行LCAⅡ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视网膜下腔注射携带有RPE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后,患者均未发生眼部炎症及全身系统性免疫排斥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其视力、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瞳孔对光反射、眼球震颤、视觉行为等均有改善.但其在如何降低基因治疗本身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治疗 基因疗法 临床试验 综述 @@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一家系CEP290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型分析
17
作者 张海涛 朱子芊 +4 位作者 但汉东 徐英英 郭含超 石路 毛良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确定并观察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10型一家系(1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眼底彩色照相、闪光视网... 目的确定并观察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10型一家系(1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眼底彩色照相、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线粒体环基因组(mtDNA)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变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注释,并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致病等级评估。对候选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并对致病性证据不足的错义变异行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先证者,男,7个月。视物追随反应差,指压眼征、畏光、眼球震颤,黄斑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色素上皮部分脱失。2岁时,F-ERG检查发现,双眼a、b波振幅重度降低,峰时延长,甚至无波形。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未见明显异常。WES结果显示,先证者CEP290基因第40、2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5515_5518del(p.Glu1839Lysfs*11)(V1)移码变异和c.74C>T(p.Ala25Val)(V2)错义变异。mtDNA测序结果为阴性。Sanger验证结果表明,先证者父亲、母亲分别携带杂合移码变异V1、新发错义变异V2,构成复合杂合变异。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V2变异使2号外显子产生一个新的剪接供体位点,从而导致2号外显子右侧缺失30个碱基对,蛋白质框内缺失10个氨基酸残基。ACMG评级分别为致病(V1)、可能致病变异(V2)。结论CEP290基因c.5515_5518del和新发变异c.74C>T构成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分别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和前体信使RNA的异常剪接。LCA具有发病年龄小、视功能严重损害和致病变异多样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10型 CEP290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Minigene剪接验证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梦宵 赵培泉 +1 位作者 费萍 陈恩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90-1493,共4页
急性短暂性或永久性视网膜动脉缺血是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眼部和全身急症。单眼一过性黑矇属于短暂性视网膜动脉缺血,并不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在大部分患者均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目... 急性短暂性或永久性视网膜动脉缺血是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眼部和全身急症。单眼一过性黑矇属于短暂性视网膜动脉缺血,并不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在大部分患者均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降眼压、扩血管、高压氧、经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等,但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对高危人群应早期一级预防。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患者发生继发卒中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应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适当的二级预防措施改善预后。本文对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事件的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该类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单眼一过性黑 治疗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下载PDF
血清炎性因子、颈动脉狭窄与一过性黑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英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颈动脉狭窄与一过性黑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以一过性黑矇为主因就诊的60例患者和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一过性黑矇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颈动脉狭窄与一过性黑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以一过性黑矇为主因就诊的60例患者和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一过性黑矇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TNF-α、IL-6)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结果(1)血清炎性因子: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和混合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一过性黑矇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TNF-α IL-6
下载PDF
眼内巨大铁钉异物致黑矇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烨 庞秀琴 于洁 《眼科》 CAS 201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患者男性,36岁,因左眼被从墙上反弹回的钉子击伤后视物不见13天入院,此前已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左眼巩膜裂伤缝合术".入院检查:右眼远视力1.0,左眼无光感,右眼压15mmHg,左眼压9mmHg.左眼外斜,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透明,房水Tyn(++),... 患者男性,36岁,因左眼被从墙上反弹回的钉子击伤后视物不见13天入院,此前已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左眼巩膜裂伤缝合术".入院检查:右眼远视力1.0,左眼无光感,右眼压15mmHg,左眼压9mmHg.左眼外斜,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透明,房水Tyn(++),瞳孔直径约8mm,直接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血性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铁钉 眼内 入院检查 巩膜裂伤 瞳孔直径 左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