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谵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5
1
作者 王晓伟 孙天胜 +2 位作者 刘智 张建政 李连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71-875,共5页
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但相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力衰竭等疾病,谵妄尚未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髋部骨折后谵妄的定义、诊断、发生率、预后、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但相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力衰竭等疾病,谵妄尚未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髋部骨折后谵妄的定义、诊断、发生率、预后、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可以更好地认识及了解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精神障碍,以意识、注意力、知觉、思考能力、记忆力、心理活动、情感以及睡眠-觉醒周期的共同紊乱为特征,而且这些改变很难用老年痴呆来解释。虽然诊断谵妄的方法较多,但最常用的是意识状态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即主要依靠患者的意识及认知功能对谵妄进行诊断及评估。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61%。导致谵妄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学说众多,目前认为谵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有高龄、认知功能损害、疼痛、睡眠节律失常等,涉及学说主要有神经递质学说、中枢炎性假说、应激反应学说、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学说等。关于谵妄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率的影响,目前尚没有统一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谵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差,独立生活能力差,需要更长卧床时间,更多人进行护理。对谵妄应以预防为主,尽可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疼痛,避免水电解质紊乱,改善睡眠节律,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时采用包括骨科、麻醉科、老年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可能会减少谵妄的发生率。而谵妄一旦发生,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的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保证充足睡眠和精神支持、创造优良的病区环境等;一旦病情加重,出现躁动、幻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使用药物治疗来减轻其发病症状,首选氟哌啶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痴呆 骨折后 谵妄 睡眠-觉醒周期 水电解质紊乱 认知功能损害 独立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43
2
作者 陆镇奇 何力 高平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HIE早期的图像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39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进行aEEG描记,按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最高上边界、最低下边界及带宽...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HIE早期的图像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39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进行aEEG描记,按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最高上边界、最低下边界及带宽结合下边界等作比较。结果:早期HIE患儿脑电活动中,35例为不连续性脑电图,而对照组均为连续性脑电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5);HIE患儿中仅4例具备成熟SWC,而对照组均具备成熟SW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1);HIE组最高上边界为(47.34±13.62)μV,对照组为(29.58±7.11)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P<0.01),HIE组最低下边界为(1.94±0.74)μV,对照组为(8.14±0.87)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1),带宽结合下边界比较,HIE组表现为抑制或未成熟,而对照组均为成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P<0.05)。结论:新生儿H IE早期脑电活动表现为不连续,无成熟SWC,最高上边界升高,最低下边界低下,带宽结合下边界常表现为抑制或未成熟。通过对HIE患儿作早期aEEG检查,分析以上五项指标可作为一种简化评价方法,用于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睡眠-觉醒周期
下载PDF
运动训练抗失眠及对睡眠-觉醒周期调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非一 赵英侠 +4 位作者 娄淑杰 包怡敏 燕海霞 胡莺 许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钟效应、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相关细胞因子及肽类物质等在运动影响下的变化与调节。客观梳理现有的假说及机制,不仅能为运动抗失眠提供更完备的理论依据,也能明确现有机制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失眠 睡眠-觉醒周期 神经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睡眠-觉醒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景行 章功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睡眠-觉醒周期乃机体生命之高级生理活动。人类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行为表现,以保证脑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机体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 睡眠-觉醒周期乃机体生命之高级生理活动。人类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行为表现,以保证脑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机体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感知觉与环境分离并丧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逆转状态,能在“瞬间”完成睡眠和觉醒的转换,麻醉或昏迷状态与睡眠截然有别,不具备瞬间唤醒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周期 机制研究 睡眠状态 生命活动 脑高级功能 生理活动 行为表现 行为活动 意识活动 运动活动
下载PDF
针刺跷脉对失眠大鼠视交叉上核内生物钟基因Period 1及Period 2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保君 余思奕 +1 位作者 申治富 胡幼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对失眠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生物钟基因Period(Per)1及Per 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内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1mL/100g复制失眠模型。针刺组针...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对失眠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生物钟基因Period(Per)1及Per 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内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1mL/100g复制失眠模型。针刺组针刺"申脉""照海",15min/次,1次/d,连续7d。观察大鼠昼夜节律的变化,real time-PCR技术检测SCN内Per 1及Per 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每日休息期活动量显著增加,SCN内Per 1及Per 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休息期活动量显著减少,SCN内Per 1及Per 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可提高SCN内Per 1、Per 2mRNA表达,减少失眠大鼠休息期活动量,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跷脉 针刺 睡眠-觉醒周期
原文传递
术后谵妄病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建雄 杨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术后急性起病伴病程波动、意识水平发生改变、认知功能混乱或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记忆受损、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POD常见于老年手术病人,严重...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术后急性起病伴病程波动、意识水平发生改变、认知功能混乱或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记忆受损、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POD常见于老年手术病人,严重影响转归,甚至危及生命[1],然而目前对其病因及机制仍不清楚。为了增进医护人员对POD病因及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指导POD的监测与预防工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术后谵妄 神经精神并发症 睡眠-觉醒周期 注意力不集中 老年手术病人 POD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麻醉相关的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玉田 周升柱 +4 位作者 王泽平 张秋雷 刘国梁 张奇 刘铁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5期865-868,共4页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且可逆的精神状态改变,以注意力显著障碍和对外界识别能力下降、精神活动力下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的急性脑病综合征(organic brain syndrome)。
关键词 术后谵妄 急性脑病综合征 麻醉相 美国精神病学 睡眠-觉醒周期 统计手册 麻醉手术 镇痛方式 氟比洛芬 七氟醚麻醉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结构及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靖文 尚万余 +1 位作者 张立红(综述) 李震中(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脑卒中可引起包括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失眠、睡眠增多、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等在内的多种睡眠障碍,这些睡眠障碍均会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和昼夜节律的异常[1,2],这些异常改变主要与脑卒中导致睡眠-觉醒网络结... 脑卒中可引起包括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失眠、睡眠增多、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等在内的多种睡眠障碍,这些睡眠障碍均会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和昼夜节律的异常[1,2],这些异常改变主要与脑卒中导致睡眠-觉醒网络结构损伤有关[3]。临床与科研工作中通常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这些睡眠障碍。了解脑卒中后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与病变部位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探究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生机制,对指导脑卒中及其相关睡眠障碍的精准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脑卒中后睡眠结构和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的研究及总结少有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觉醒周期 睡眠结构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腹外侧视前区GA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汤斌 章功良 +4 位作者 王烈成 张瑾 钟明奎 赵乐章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 (VLPO)γ 氨基丁酸 (GA 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抑制剂 3 巯基丙酸 (...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 (VLPO)γ 氨基丁酸 (GA 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抑制剂 3 巯基丙酸 (3 MP ,5 μg ,0 1μl) ,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后当日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无影响 ;注射后第1天大鼠睡眠量减少 ,觉醒时间增加 ;第 2、3天恢复正常。结论 GABA能神经元在VLPO参与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调节且有促睡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 视前区 GABA能神经元 大鼠 睡眠-觉醒周期 脑立体定位 核团微量注射 多导睡眠描记技术
下载PDF
昼夜节律钟基因与精神障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振晓 于相芬 孙波 《四川精神卫生》 2012年第4期242-246,共5页
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使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即包括感觉信息与环境时间、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整合作用。当这种整合功能的协调性遭到破坏时,可发生精神障碍、情绪紊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水平及分泌高... 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使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即包括感觉信息与环境时间、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整合作用。当这种整合功能的协调性遭到破坏时,可发生精神障碍、情绪紊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水平及分泌高峰时间的变化。本文对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昼夜节律钟基因在睡眠-觉醒周期障碍中的作用及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昼夜节律 精神障碍 基因 睡眠-觉醒周期 昼夜节律生物钟 觉醒周期紊乱 外部环境 生理机能
下载PDF
食欲素系统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欢 王海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睡眠剥夺(SD)是指由外界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缺乏状态。SD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也越发关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食欲素(orexin)是由下丘脑产生的主要在中枢系统起作用... 睡眠剥夺(SD)是指由外界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缺乏状态。SD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也越发关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食欲素(orexin)是由下丘脑产生的主要在中枢系统起作用的神经肽,近年来已发现其对调节摄食、睡眠周期、认知等多方面有广泛作用,文章对orexin在睡眠与学习记忆中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S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探索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食欲素 睡眠-觉醒周期
原文传递
《SHOCK》2024年第2期新观点
12
作者 刘协红(综译) 蒋宇(审核)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期《休克》杂志刊登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覆盖广泛,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研究,包括9篇临床研究、9篇基础研究和2篇综述。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探索新治疗方案。研究者对评估患者病情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 本期《休克》杂志刊登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覆盖广泛,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研究,包括9篇临床研究、9篇基础研究和2篇综述。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探索新治疗方案。研究者对评估患者病情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关于褪黑素与AKI关系的临床研究较少,且现有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仍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科学研究 肾脏保护作用 褪黑素 治疗靶点 新治疗方案 睡眠-觉醒周期 疾病
原文传递
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脑功能变化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常贺生 田润雨 +3 位作者 鞠俊 黄淑霞 郑婧 秦选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的脑功能变化。方法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于入院后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分析脑电背景活动周期性指标[3 h内的睡眠—觉醒周期(SWC)数量、单个SWC持续时间、下边界电压、带宽、窄带宽、窄带时长...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的脑功能变化。方法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于入院后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分析脑电背景活动周期性指标[3 h内的睡眠—觉醒周期(SWC)数量、单个SWC持续时间、下边界电压、带宽、窄带宽、窄带时长占比]变化。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测算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结果58例患儿中3 h内SWC数量≤2组22例(A组)和3 h内SWC数量>2组36例(B组)。A组下边界电压(5.43±1.43)μV、带宽(24.58±7.73)μV、窄带宽(7.00±1.94)μV,1个SWC中窄带时长占比0.71±0.05;B组下边界电压(5.64±1.15)μV、带宽(25.92±7.72)μV、窄带宽(7.17±2.32)μV,1个SWC中窄带时长占比0.64±0.72。与B组比较,A组1个SWC中窄带时长占比高(P<0.05)。A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402.92±43.03)μmol/m L,血清白蛋白(36.92±2.10)g/L,B/A值4.40±0.74;B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378.13±29.35)μmol/m L,血清白蛋白(36.47±2.97)g/L,B/A值6.10±0.64;与B组比较,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即出现脑电背景活动周期性改变。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即可造成新生儿睡眠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睡眠觉醒周期
下载PDF
大学生午睡与失眠的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书春 章茜 +2 位作者 陈力超 张朝 王雨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71-74,共4页
采用问卷式回顾性调查法,对1588名大学生午睡、失眠及睡眠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午睡者为调查总人数的67.5%,有时午睡为23.6%,很少午睡者为8.9%,男女学生午睡习惯无明显差异。从小学至中学,经常午睡人... 采用问卷式回顾性调查法,对1588名大学生午睡、失眠及睡眠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午睡者为调查总人数的67.5%,有时午睡为23.6%,很少午睡者为8.9%,男女学生午睡习惯无明显差异。从小学至中学,经常午睡人数增加。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学生经常失眠的发生率为3.2%,有时失眠为57.1%。很少午睡者与经常午睡者比较,从不失眠者明显多于后者,P<0.01;经常失眠的发生率在二者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午睡虽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生理需要。失眠与是否经常午睡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睡 失眠 睡眠-觉醒周期 大学生
下载PDF
双相障碍与昼夜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福旭 刘晓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88-392,共5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与昼夜节律之间的联系,并且昼夜节律模式的特征性改变与调节昼夜节律在双相障碍的诊断、治疗领域均具有潜在价值。本文从机制、临床症状... 双相障碍是一种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与昼夜节律之间的联系,并且昼夜节律模式的特征性改变与调节昼夜节律在双相障碍的诊断、治疗领域均具有潜在价值。本文从机制、临床症状特征和治疗三个方面对双相障碍和昼夜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归纳,并对昼夜节律在双相障碍诊疗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周期 治疗
下载PDF
特异性控制神经元活性法研究睡眠-觉醒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燕飞 黄志力 《神经药理学报》 2018年第1期23-34,共12页
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但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觉醒如何调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利用电生理、药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元损毁等传统研究手段,发现脑内调控睡眠的核团主要有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面神经旁核等;觉醒调控核团主要... 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但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觉醒如何调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利用电生理、药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元损毁等传统研究手段,发现脑内调控睡眠的核团主要有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面神经旁核等;觉醒调控核团主要有中缝背核、蓝斑核、结节乳头核、外侧下丘脑和基底前脑等。这些调控睡眠和觉醒的核团相互制约,维持机体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但是,由于传统研究方法不能对神经元活性进行特异性操纵,限制了人们认识新型睡眠觉醒调控核团。近年来,随着特异性操纵神经元活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者们可以精确地控制不同脑区各类型神经元的活性,包括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和胆碱能神经元等,研究其在睡眠-觉醒调控中扮演的角色,或发现更多的调控核团。该文重点综述基于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技术研究睡眠-觉醒调控机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遗传学 Cre-小鼠 光遗传学 睡眠-觉醒周期
下载PDF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江霞 梁军 何莉莉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67-69,共3页
临床上,谵妄是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或意识障碍状态,如认知混乱、思维紊乱、烦躁焦虑、严重躁狂、意识不清、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等,病程呈波动性,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一旦患者术后出现谵妄,将会导致... 临床上,谵妄是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或意识障碍状态,如认知混乱、思维紊乱、烦躁焦虑、严重躁狂、意识不清、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等,病程呈波动性,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一旦患者术后出现谵妄,将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发生一些医疗意外事故,如坠床、暴力行为、自杀等。研究表明,谵妄发生与住院患者病死率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腹部肿瘤 急性脑综合征 谵妄状态 护理干预 暴力行为 睡眠-觉醒周期 精神错乱 烦躁焦虑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修 唐伟 +1 位作者 谭丽阳 王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见症状,通常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过程的晚期后果。最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甚至可能先于认知症状出现。此外,睡眠-觉醒周期似乎可以调节大脑中致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并通过多...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见症状,通常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过程的晚期后果。最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甚至可能先于认知症状出现。此外,睡眠-觉醒周期似乎可以调节大脑中致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小鼠模型中与AD相关的病理。最后,睡眠剥夺似乎加剧了小鼠的Aβ病理,并且除了Aβ的改变外,睡眠剥夺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Aβ非依赖性神经元损伤。本综述研究了睡眠障碍可能影响AD发病机制的有关文献,并深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 睡眠剥夺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神经变性病相关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小英 丁岩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836-838,共3页
临床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年龄相关性疾病,如神经变性病,逐渐引起重视,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临床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年龄相关性疾病,如神经变性病,逐渐引起重视,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睡眠呼吸暂停是神经变性疾病中常见合并症,可分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 CSA)、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调节呼吸的脑干神经核细胞丢失、以及咽喉膈肌功能障碍均可增加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同时,睡眠-觉醒周期包括觉醒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快速眼动睡眠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其产生和维持需要神经结构的参与,包括脑干、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与此同时,大量神经递质参与睡眠调节,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丘脑分泌素/食欲素、褪黑素、组胺、乙酰胆碱等。由于神经变性病通常会有脑干、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神经结构受累,进而导致很多相关神经递质紊乱,因此神经变性病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1]。现就神经变性病(包括PD、AD、MSA、ALS等)相关睡眠呼吸暂停予以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 神经变性病 睡眠-觉醒周期 PARKINSON ALZHEIMER 神经递质紊乱 肌萎缩侧索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不典型睡眠结构和自闭症表型
20
作者 Limoges E. Mottron L. +2 位作者 Bolduc C. R. Godbout 方伯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27-28,共2页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eople with autism frequently experi ence sleep disorders and exhibit atypical sleep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establ ish whether sleep disorders truly belong to the autism sp...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eople with autism frequently experi ence sleep disorders and exhibit atypical sleep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establ ish whether sleep disorders truly belong to th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p henotype, we conducted 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tudy of sleep in a group of h igh-functioning adults with ASD but without sleep complaints, psychiatric disor ders or neurological comorbidity. We compared the subjective data of 27 ASD part icipants with those of 78 healthy controls matched for chronological age and gen der. Subjective measures of sleep in the clinical group were compatible with ins omnia and/or a tolerable phase advance of the sleep-wake cycle. Subjective data were confirmed by objective laboratory sleep recordings in a subset of 16 patie nts and 16 controls. Persons with autism presented with a longer sleep latency ( P < 0.04), more frequent nocturnal awakenings (P < 0.03), lower sleep efficiency (P < 0.03), increased duration of stage 1 sleep (P < 0.02), decreased non-REM sleep (stages 2 +3+4, P < 0.04) and slow-wave sleep (stages 3 +4, P < 0.05), fewer stage 2 EEG sleep spindles (P < 0.004), and a lower number of rapid eye m ovements during MEM sleep (P < 0.006) than did control participants. On clinical scales, the scores of persons with ASD on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were si milar to those of persons without, but their trait anxiety scores on the Spielbe rger Anxiety Scale were higher (P < 0.02). The state anxiety scores of the Spiel berger scale and cortisol levels were the same in the two groups. Objective tota l sleep tim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Social (-0.52, P < 0.05) and Commun ication (-0.54, P < 0.02) scales of the 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T he sleep of clinical subgroups (10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ix with Asper ger syndrome) did not differ, except for the presence of fewer EEG sleep spindle s in the Asperger syndrome subgroup (P < 0.05). In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in dicate that atypicalities of sleep cons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睡眠结构 睡眠梭形波 睡眠障碍 睡眠潜伏期 慢波睡眠 快速动眼睡眠 睡眠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 睡眠-觉醒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