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治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1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激...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激素治疗,观察组选择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尿素氮、血肌酐、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可获得较好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环磷酰胺 原发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保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AASV肾损害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芝芩 李亚好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2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90例AASV肾损害的住院病例,进行中医...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90例AASV肾损害的住院病例,进行中医分型后,根据中医证候兼夹情况将90例病例分成4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中医辨证分型调查结果显示:以单纯虚证存在者少(仅8例),多兼夹浊瘀证(67例),其次为风湿证(28例)。实验室指标显示,在中医各证型组间,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贫血程度均以虚+浊瘀+风湿证组最严重;血C反应蛋白(CRP)以虚+风湿证组最高,纯虚证组最低。各中医证型组的BVAS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虚+风湿证、虚+风湿+浊瘀证、虚+浊瘀证、纯虚证。结论虚证贯穿AASV肾损害疾病始终,但单纯虚证者少,虚证中兼夹浊瘀最多、其次为风湿证。在AASV肾损害中医分型中,虚证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基础和疾病最终的转归,风湿证代表了疾病的急性活动性病变,而浊瘀证代表了相对慢性化病变,虚证兼夹风湿、浊瘀证为疾病肾功能损伤最严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中医辨证分型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芝芩 李亚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907-1909,共3页
目的探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45例具有肾活检病理资料的AASV肾损害住院病例,根据中医证候兼夹情... 目的探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45例具有肾活检病理资料的AASV肾损害住院病例,根据中医证候兼夹情况分组研究。结果中医证型调查结果显示:虚证存在于所有病例中,但未发现单纯虚证存在者,多兼夹浊瘀证,其次为风湿证。各中医证型组间,肾小球硬化程度及纤维性新月体比例均值依虚+风湿证、虚+浊瘀+风湿证、虚+浊瘀证组递增,而细胞性新月体比例均值依虚+风湿证、虚+浊瘀+风湿证、虚+浊瘀证组递减。各中医证型组的BvAs积分由高至低依次为:虚+风湿证、虚+风湿+浊瘀证、虚+浊瘀证。结论通过比较AASV肾损害中医各组肾脏病理指标及BVAS积分推测:虚证代表疾病慢性化基础,风湿证代表疾病相对急性活动性病变,而浊瘀证代表疾病相对慢性化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中医辨证分型 脏病理
下载PDF
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方案对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志波 廖学渊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343-344,共2页
目的:探讨激素加环磷酰胺(TX)双治疗方案对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89例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 目的:探讨激素加环磷酰胺(TX)双治疗方案对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89例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激素。试验组:激素+CTX。观察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蛋白尿水平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尿、蛋白尿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蛋白尿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加CTX双治疗方案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效果较好,患者未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情况,血尿、蛋白尿水平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蛋白尿水平比单用激素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环磷酰胺 原发ANCA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价值
下载PDF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治疗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保护肾脏作用分析
5
作者 黄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治疗对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保护肾脏作用。方法:入组对象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 目的:研究并探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治疗对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保护肾脏作用。方法:入组对象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5,P=0.025)。治疗前,组间BVAS评分、BUN、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B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UN、Scr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有效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环磷酰胺 激素
下载PDF
基于“毒损肾络”论治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
6
作者 郑岚 马晓鹏 《中医学》 2024年第6期1227-1231,共5页
“毒损肾络”率先由南征针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主张从毒论治糖尿病肾病,确立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治疗法则。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与湿、热、瘀诸毒交织有关,病位在肾络,病机特点为毒损肾络,毒邪壅遏、气血凝结、瘀毒阻络、络脉不... “毒损肾络”率先由南征针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主张从毒论治糖尿病肾病,确立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治疗法则。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与湿、热、瘀诸毒交织有关,病位在肾络,病机特点为毒损肾络,毒邪壅遏、气血凝结、瘀毒阻络、络脉不通、变证从生,进而肾络瘀阻,肾气难复,酿为此病,据此治疗上主张解毒活血通络,佐以维护肾气,在临床上运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 ANCA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解毒活血汤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关键基因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昕添 张德莲 +4 位作者 毕云伟 洪静 吴婷 杨顺帆 李南方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寻找潜在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为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潜在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得GSE108109和GSE108113芯片数...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寻找潜在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为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潜在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得GSE108109和GSE108113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处理、分析基因芯片GSE108109并筛选差异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基因,并利用GSE108113芯片数据对关键基因进行再次验证。结果筛选GSE108109芯片得到了187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52个。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模块化分析获得了9个核心基因,分别为CD53、C1QC、TYROBP、CSF1R、CYBB、LAPTM5、FCER1G、CTSS和C3AR1。通过GSE108113芯片数据对上述9个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D53、C1QC、TYROBP、CSF1R、CYBB、LAPTM5、FCER1G和CTSS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样本中表达显著上调,而C3AR1基因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样本与健康成年人肾脏活组织样本间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8个核心基因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发现诊断标志物和探索靶向治疗新位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生物信息学 关键基因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慧娟 陈飞飞 +2 位作者 夏璇 赵丽萍 张献朝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6期138-139,共2页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双重血浆置换是否比普通血浆置换更具有疗效及安全优势。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收治的3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随机...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双重血浆置换是否比普通血浆置换更具有疗效及安全优势。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收治的3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16例。对照组用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用双重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相关指标、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月后两组在CRP、ESR、IgG、ANCA滴度、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时间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相较于普通血浆置换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置换 血浆置管 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