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中VMAT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林 黄蓉 +7 位作者 游凯云 陈利 常晖 周冠群 邱波 肖巍巍 高远红 刘孟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 目的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别为22、11、5例,Ⅲa、Ⅲb、Ⅲc期分别为1、58、65例。放疗均使用了单弧VMAT,PTV150Gy分25次,PTV246Gy分25次。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1000mg/m2+奥沙利铂100mg/m2或130mg/m2),均接受诱导及同期化疗(中位数3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仅2例因3级腹泻中断放疗。放化疗期间全组累计3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6.0%。患者距放疗结束后34~86d(中位数53.5d)手术,术后pCR率30.2%,R0切除率100%,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5.9%。术后不良反应累计发生率16.7%,术后30d内无死亡病例。T、N期及临床分期降期率分别为85.2%、87.1%及88.9%。结论VMAT用于LARC术前放化疗安全可行,但对长期生存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不良反应 病理降期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3DCRT或VMAT同期化疗后肠壁残余癌细胞分布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林 祝喻甲 +5 位作者 邱波 肖巍巍 余昕 曾智帆 刘孟忠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8-712,共5页
目的 比较术前3DCRT或VMAT+化疗后肠壁各层残余癌细胞(RCC)分布,明确不同放疗技术对其分布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行术前3DCRT (46 Gy分23次)或VMAT (50 Gy分25次)+同期化疗及手术的局部进展期... 目的 比较术前3DCRT或VMAT+化疗后肠壁各层残余癌细胞(RCC)分布,明确不同放疗技术对其分布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行术前3DCRT (46 Gy分23次)或VMAT (50 Gy分25次)+同期化疗及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34例,其中3DCRT 172例、VMAT 162例。两组临床Ⅱ、Ⅲ期构成相似。对所有手术标本肠壁各层RCC行病理评价。组间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术后两组各ypT、ypN、ypTNM分期均相近(P均〉0.05)。226例ypT2-4期患者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所含RCC比例分别为34.1%、43.8%、73.5%、69.0%。ypT2-4、pN (+)、cN (+)、cT4期3DCRT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RCC比例均高于VMAT组[47.9%∶18.1%、54.5%∶17.2%、39.8%%∶15.3%、41.3%∶14.3%(P=0.000,0.001,0.000,0.000)及50.4%∶36.2%、56.8%∶27.6%、43.0%∶26.6%、45.3%∶27.5%(P=0.032,0.014,0.006,0.017)];pN0、cT3期3DCRT组黏膜层RCC比例高于VMAT组(28.1%∶12.9%、29.5%∶13.2%,P=0.002、0.015);两组间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RCC比例在ypT2-4、pN0或pN (+)、cT3或cT4、cN0或cN (+)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三维适形疗法 直肠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残余癌细胞 病理分期
原文传递
功能成像技术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预测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姜厚军 朱雅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再行术后辅助化疗,已发展为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病灶发生不同程度的退缩,部分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达到完全缓解,有助于增加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概率,并降低复发率,改善...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再行术后辅助化疗,已发展为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病灶发生不同程度的退缩,部分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达到完全缓解,有助于增加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概率,并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近年来,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估。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在影像学方面,常规的形态成像技术,不能够准确反映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治疗效果,而DWI-MRI、DCE-MRI、PET-CT等功能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反映肿瘤退缩程度。还可以反映治疗前后肿瘤功能代谢方面的变化,因而更为准确。现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功能成像 预测与评估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璐 冯林春 +6 位作者 刘其腾 贾宝庆 杜晓辉 戴广海 陈静 戴相昆 杨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疗法 同期加量调强 疗法 卡培他滨
原文传递
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文艳 彭啟亮 +1 位作者 朱雅群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延误手术时机,降低总生存率。因此,寻找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对新辅助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及早...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延误手术时机,降低总生存率。因此,寻找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对新辅助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及早行手术治疗,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是具有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小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和DNA损伤修复过程,影响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预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疗效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微型核糖核酸 预测
原文传递
核磁影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司霖 金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放化疔配合TME手术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核磁影像可以为直肠癌的诊疗提供解剖定位、临床分期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等多方面信息,从而为综合治疗方案的精准制订提供支持帮...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放化疔配合TME手术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核磁影像可以为直肠癌的诊疗提供解剖定位、临床分期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等多方面信息,从而为综合治疗方案的精准制订提供支持帮助。文章旨在对核磁影像对直肠癌分期、疗效评价及预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抵抗性的基因组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彦惠 冯瑞兴 +2 位作者 祁艳娟 陈凡 殷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从分子水平寻找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抵抗的枢纽基因。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放化疗患者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19409,分别构建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组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组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从分子水平寻找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抵抗的枢纽基因。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放化疗患者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19409,分别构建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组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组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利用NetRep保守性评估方法综合分析网络模块各个节点基因连接度、基因显著性与网络位置属性,确定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枢纽基因。结果通过WGCNA方法共获得5个(black、blue、green、yellow、purple)与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网络模块,筛选出5个(SLC22A14、SIDT2、CABP4、EPHB6、RAB11B)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相关的枢纽基因。结论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共筛选出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相关的5个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及相应的5个枢纽基因,为寻找术前放化疗抵抗性评估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疗抵抗性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原文传递
新辅助治疗评分预测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帅 金晶 +16 位作者 叶枫 唐源 李宁 余静 任骅 王鑫 刘文扬 王淑莲 宋永文 王维虎 刘跃平 房辉 卢宁宁 唐玉 亓淑楠 陈波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Gy(中位数50Gy,93.8%...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Gy(中位数50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TME手术(Ro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O-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降期 辅助治疗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达pCR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海花 王成涛 +7 位作者 余昕 游凯云 任玉峰 曾智帆 刘孟忠 周同冲 高远红 文碧秀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 目的: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血清CEA水平、疗前血红蛋白、cT 分期、cN 分期与 pCR 是否相关。结果全组疗后达 pCR 者78例(26.7%),T1—T3期者达42例(34.4%),T4期者达37例(21.1%)。疗前CEA≤5.33 ng/ml疗后达pCR者55例(36.4%),CEA>5.33 ng/ml仅24例(16.4%)。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是否贫血和cN分期与pCR无关。多因素分析cT1—T3期、疗前CEA≤5.33 ng/ml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 P=0.031、0.000)。结论临床分期、疗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疗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筛选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同期疗法 癌胚抗原 TN分期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短程新辅助放疗与长程新辅助放疗联合延迟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星宇 董亚勤 +1 位作者 杨林 熊茂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相... 目的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67例.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LRR)、远处转移、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住院日方面和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相近(P>0.05).LCRT比SCRT联合延迟手术增加了肿瘤降期率(RR=0.84,95%CI为0.76~0.93,P<0.05)和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RR=0.46,95%CI=0.34~0.61,P<0.05).结论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LRR、RFS、OS、住院日和急性3-4级不良反应相近,后者提高了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直肠肿瘤/外科学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AJCC—TRG联合ypTN分期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预后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嘉旺 肖巍魏 +7 位作者 奚少彦 常晖 王俏镟 李力人 张惠忠 曾智帆 丁培荣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 探讨AJCC-TRG分级联合ypTN分期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的预后,并筛查预后最差的亚组人群。方法 2004—2012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LARC 263例,男176例,女87例,中位年龄55岁。所有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 目的 探讨AJCC-TRG分级联合ypTN分期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的预后,并筛查预后最差的亚组人群。方法 2004—2012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LARC 263例,男176例,女87例,中位年龄55岁。所有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并于放疗结束后6-8周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第7版AJCC-TRG分级标准及ypTNM分期标准对术后组织标本重新评价。生存分析评价不同肿瘤退缩分级(TRG)联合ypTN对各项生存指标的预测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LRFS及DM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1个月,全组5年OS、DFS、LRFS和DMFS分别为80.0%、75.0%、97.0%和81.0%。不同ypT/TRG、ypN/TRG组合间的OS、DFS及DM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ypT3—T4/TRG 2—3、ypN1—N2/TRG 2—3亚组预后最差,5年OS,DFS和DMFS分别为66.9%、56.0%,52.2%、41.4%和60.9%、46.0%。结论 AJCC-TRG联合ypTN分期能更准确评估LARC预后,筛查出高危远处转移预后最差亚组人群,对指导LARC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辅助疗法 辅助疗法 药物 预后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抒睿 徐本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397,共4页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行TME手术是目前规范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我们从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远贵 徐本华 +5 位作者 陆海杰 陈明秋 李小波 郭玉燕 李金銮 吴君心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间收治的265例AJCC分期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治疗&#177;等待手术间期化疗,而后手术。运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间收治的265例AJCC分期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治疗&#177;等待手术间期化疗,而后手术。运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pCR的预测因素,并根据预测危险因素进行归类后分为无风险组(无因素)、低风险组(1个因素)、高风险组(2个因素)。建立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因素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达pCR者50例(18.9%)。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前CEA、放化疗前T分期、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和放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对pCR有影响( P=0.017、0.001、0.000、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pCR影响因素( P=0.021、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只有非吸烟组中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有影响( P=0.044)。临床风险评估模型诊断pCR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46.0%, AUC 为0.690,阳性预测值为35.49%,阴性预测值为86.5%,准确性为73.9%。结论新辅助治疗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达pCR。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和更长的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的预测因素,而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预测只在非吸烟人群中有效。根据新辅助治疗前CEA>5 ng/ml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8周的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辅助疗法 病理完全缓解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