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拔管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毅 刘楠 +6 位作者 侯晓彤 金祺 王守凤 赵欣艳 鲁旭然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778-782,共5页
目的 研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清醒肌力恢复即拔除气管插管与常规术后第一日清晨拔管后,对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将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手术,术后符合纳排标... 目的 研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清醒肌力恢复即拔除气管插管与常规术后第一日清晨拔管后,对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将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手术,术后符合纳排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简化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年龄(47.7±13.4)岁比(51.3±12.7)岁,P>0.05;男性65.0%比70.0%,P>0.05].试验组为清醒肌力恢复即拔管,对照组为按常规处理术后第一日清晨拔除气管插管,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呼吸循环系统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监护室(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9±4.3)h比(15.2±6.9)h,P<0.05],ICU时间也有所减少[(13.4±5.1)h比(21.5±7.0)h,P<0.05],拔管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于拔管后6h有所升高[(48.6±23.7)mm Hg比(40.1±20.4)mm Hg,P<0.05],后期逐渐下降;循环指标如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无明显差异;拔管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患者,术后根据病情于清醒和肌力恢复后及时拔除气管插管,较传统于术后第一日清晨拔管,可明显缩短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但患者于拔管后早期PaCO2可短暂升高,循环系统指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拔管时机 机械通气时间 监护室时间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虎琼华 崔巍 +2 位作者 张鸣 周瑜 徐兵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乌司他丁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住院时间 住重症监护室时间 病死率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1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57),将选择综合护理模式者设...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1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57),将选择综合护理模式者设为研究组(n=57)。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监护室治疗时间、主观护理体验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9.30%)(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监护室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肺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得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作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理想护理模式,可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并予以良好主观护理体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呼吸衰竭 主观护理体验 并发症 监护室治疗时间
下载PDF
肥胖与ICU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邓家祥 尼亚孜艾力·萨依提 李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3-0068,共6页
此研究探讨肥胖与ICU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9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随访至患者院内死亡或者出院后28天。预后指标包括总住院时间,ICU住... 此研究探讨肥胖与ICU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9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随访至患者院内死亡或者出院后28天。预后指标包括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7天),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气管切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下肢血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压疮)。根据患者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并分析肥胖与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7天),死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存在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总住院时间是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1,95%CI: 1.029~1.722;OR=1.057,95%CI: 1.002~1.115,均P<0.05)。BMI预测肥胖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不张的价值良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08,0.727;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最佳截断值为29.04 kg/m2时,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79.6%,预测肺不张方面最佳截断值27.94 kg/m2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63.1%。结论 肥胖不是ICU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肥胖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不张密切相关;肥胖会延长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重症监护室 肥胖患者预后 临床不良事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