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葡萄素对结肠炎模型大鼠IL-23/IL-17炎性轴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兵 张莹雯 +6 位作者 艾望 柯浩亮 吴朝妍 夏玉坤 彭艳芳 叶太生 周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 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 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 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轴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结肠 蛇葡萄素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IL-23/IL-17轴与大肠肿瘤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晓龙 张淑英 许岸高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1期1972-1974,共3页
白细胞介素2(IL-23)/IL-17轴是炎症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表明IL-23/IL-17轴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蛋白质组学研究证实IL-23/IL-17轴中的重要因子IL-23、IL-17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呈过表达现象,并认为IL-23、IL-17的... 白细胞介素2(IL-23)/IL-17轴是炎症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表明IL-23/IL-17轴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蛋白质组学研究证实IL-23/IL-17轴中的重要因子IL-23、IL-17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呈过表达现象,并认为IL-23、IL-17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大肠癌研究逐渐深入,许多与大肠癌的相关的信号通路已经被发现,其中IL-23/IL-17信号通路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担当着重要角色。进一步深入研究IL-23/IL-17信号通路轴中重要因子及它们的基因多态性等与大肠癌的关系,对筛选大肠癌高危人群、预防发病风险及治疗等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 基因多态
下载PDF
IL-23/IL-17炎症轴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3 位作者 王燕 刘欣 梁代英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6-1094,共9页
目的:观察IL-23/IL-17炎症轴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咪喹莫特组,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因子... 目的:观察IL-23/IL-17炎症轴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咪喹莫特组,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比检测两组小鼠血清及皮损组织中细胞因子谱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对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及脾细胞成分。结果: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红斑、鳞屑、增厚等典型的银屑病样皮损,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呈现一个抛物线型的动态变化;经咪喹莫特外用刺激后,小鼠皮肤及血清中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Th1、Th2和Treg类细胞因子含量及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IL-23/IL-17轴细胞因子表达也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咪喹莫特组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升高,约为正常对照组的3~4倍,Treg细胞比例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结论: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的皮损症状、病理学特征及细胞因子改变都与银屑病相似,是进行银屑病研究可行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制备后第1~8天可模拟疾病的发展阶段。Th17细胞活化及IL-23/IL-17轴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也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且伴随Treg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反馈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咪喹莫特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Th17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林雪娟 吴文静 童婧怡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轴及微小RNA-365-5p(miR-363-5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MOSD患者根据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AQP-4IgG)结果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轴及微小RNA-365-5p(miR-363-5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MOSD患者根据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AQP-4IgG)结果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PTX)连续治疗1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年复发次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和外周血IL-23、IL-17A、miR-363-5p表达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QP-4Ig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纳入73例和27例。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4.93%和70.37%,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年复发次数分别为(1.36±0.32)和(1.33±0.41)次,ADL评分分别为(62.36±5.76)和(63.27±5.38)分,IL-23分别为(325.23±116.35)和(328.79±120.38)pg·mL^(-1),IL-17A分别为(68.46±12.38)和(69.61±13.41)pg·mL^(-1),miR-363-5p分别为1.76±0.10和1.77±0.19。治疗12个月后,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患者年复发次数分别为(0.28±0.16)和(0.31±0.12)次,ADL评分分别为(85.10±10.36)和(81.26±11.34)分,IL-23分别为(119.49±10.26)和(122.46±11.54)pg·mL^(-1),IL-17A分别为(43.16±6.29)和(40.27±8.75)pg·mL^(-1),miR-363-5p分别为1.38±0.15和1.36±0.15。2组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9%和18.51%,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疗效确切,可降低年复发次数,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23/IL-17A轴及抑制miR-363-5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A 微小RNA-365-5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