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姚萍 冯云爱 +4 位作者 邓润 李晋鹏 聂立功 李海潮 王玮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40,共7页
基于BALF的液态活检能够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提供病变信息,可以克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组织活检取样技术复杂且困难等问题,有助于肺结节性质的早期判定,对优化肺结节的诊断流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BALF的肺癌液态活检技术对肺结节性... 基于BALF的液态活检能够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提供病变信息,可以克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组织活检取样技术复杂且困难等问题,有助于肺结节性质的早期判定,对优化肺结节的诊断流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BALF的肺癌液态活检技术对肺结节性质鉴别的价值,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和应用过程的注意事项,思考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前沿技术与现有临床诊断模式的有机结合,有望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影像学检查 BALF 液态活检 诊断流程 病变信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影像组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舒 黄铖 +1 位作者 丁长伟 张浩 《中国科技信息》 2020年第22期123-124,共2页
影像组学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医学图像转换为高通量数据,进而对疾病、预后、生存期、肿瘤基因表达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与传统影像学相比,影像组学提供了肉眼无法识别的内部纹理特征,且不依赖医生的主观经验,因此能够更全面、客观的分析病变... 影像组学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医学图像转换为高通量数据,进而对疾病、预后、生存期、肿瘤基因表达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与传统影像学相比,影像组学提供了肉眼无法识别的内部纹理特征,且不依赖医生的主观经验,因此能够更全面、客观的分析病变信息。此外,影像组学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快速经济、避免活检采样误差等优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对影像组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文献计量学 无创性 采样误差 图像转换 计算机技术 病变信息 分析和预测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
3
作者 徐书真 魏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4期66-67,共2页
经阴道超声(TVS)在盆腔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早、准的特点,在妇科领域内发挥的优势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美国已成为妇产科常规检查手段,国内自1991年亦出现TVS的有关报道,本文就1990年度美国超声医学会提供的有关TVS资料及国内有关报道作一综... 经阴道超声(TVS)在盆腔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早、准的特点,在妇科领域内发挥的优势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美国已成为妇产科常规检查手段,国内自1991年亦出现TVS的有关报道,本文就1990年度美国超声医学会提供的有关TVS资料及国内有关报道作一综述。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分辨力 常规检查 盆腔疾病 盆腔肿块 低回声 病变信息 子宫动脉 女性盆腔 不均质回声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诊断医学上的应用原理
4
作者 何万龄 《物理教学》 1991年第3期40-41,共2页
1946年,美国的F·布洛赫和E·M·珀塞尔首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此后,核磁共振现象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从70年代开始,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又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即核磁共振成... 1946年,美国的F·布洛赫和E·M·珀塞尔首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此后,核磁共振现象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从70年代开始,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又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即核磁共振成象,简称MRI.这是一种极有前途的CT(利用计算机的断层摄影装置)诊断仪器,被誊为诊断医学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矩 应用原理 诊断仪器 珀塞尔 磁共振信号 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洛赫 驰豫时间 磁旋比 病变信息
原文传递
基于配准方法的颅脑CT图像病变信息自动提取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传富 周康源 +2 位作者 吴月娥 何力 王庆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医学图像中病变信息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是实现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的关键与难点,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一个解决该难题的算法,称之为PATHOINFER。该算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模板图像M0和一系列与其相应的正常图像样本Mi,... 医学图像中病变信息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是实现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的关键与难点,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一个解决该难题的算法,称之为PATHOINFER。该算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模板图像M0和一系列与其相应的正常图像样本Mi,利用非刚性配准分别建立表示“正常图像”灰度变化的灰度均值图谱,表示正常变异的统计概率图谱和反映其解剖结构空间关系的分割模板,以实现对“正常图像”的计算机描述。再通过M0与目标图像S的配准,达到“正常图像”与S在空间关系上的一致,然后通过S与“正常图像”的比较,利用模糊逻辑推理,自动检出S中的病变区域,并实现对其病变特征信息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PATHOINFER算法可自动地检出并分割病变区域,并能够自动地提取包括病变发生部位在内的特征信息,实现了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研究中病变信息自动提取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刚性配准 病变分割 病变信息提取 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
下载PDF
人体经络电脑诊断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益洲 冯家冰 +4 位作者 吴侃 吴天福 范永永 赵宪民 陈益玲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1997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对人体经络电脑诊断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电脑和自制恒压力测量笔采集人体经络井穴等效电阻数据的方法。在系统软件设计中.采用了序列算法,与恒压力测量笔有机配合,成功地实现了经穴信息的准确采集;建立了病经筛选算法,... 本文对人体经络电脑诊断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电脑和自制恒压力测量笔采集人体经络井穴等效电阻数据的方法。在系统软件设计中.采用了序列算法,与恒压力测量笔有机配合,成功地实现了经穴信息的准确采集;建立了病经筛选算法,研制并绘出了经络信息相关图及经络病变信息表,二者能直观地反应出经络虚实概况.该系统适用于经穴诊断、体格普查、针炙临床、经络研究及中医示范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井穴 经络相关图 病变信息 经络诊断 微机
下载PDF
恶梦与疾病
7
作者 陈文贵 《自然杂志》 1992年第10期797-797,共1页
恶梦能预示疾病,此说并非始于今日。1935年,西方就有学者提出此说。列宁格勒神经病理学家卡特金在研究中发现,病人在出现明显的症状前。
关键词 神经病理学 卡特 病理状况 高热病人 大脑神经 兴奋灶 月心 腰部疼痛 病变信息 系统疾患
下载PDF
电脑仿生仪治疗恶性肿瘤20例初步观察
8
作者 林忠豪 王德庆 +1 位作者 黄晓廉 刘倚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15-15,共1页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日益增多。自1990年2月开始,我们用DF型电脑仿生仪治疗20例恶性肿瘤,其中17例为晚期肿瘤患者,现就初步观察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6~62岁。肝癌8例,肺癌7例,胃癌2例。
关键词 晚期肿瘤患者 观察报告 脏器转移 关节疼痛 下巨虚 病变信息 右叶 恶性淋巴瘤 上巨虚 左叶
下载PDF
公路桥隧结构区域分布传感监测技术及病变和灾变早期识别(上)
9
作者 吴智深 《现代交通技术》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实时有效地对公路桥隧进行早期精准监测,捕捉结构病变和灾变信息,追踪结构早期损伤并分析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把握维护管理、制订对策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制订高效、科学的桥隧结构长寿命维护管理策略的目的。为此,研究分析桥隧结构病变... 实时有效地对公路桥隧进行早期精准监测,捕捉结构病变和灾变信息,追踪结构早期损伤并分析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把握维护管理、制订对策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制订高效、科学的桥隧结构长寿命维护管理策略的目的。为此,研究分析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介绍适合于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的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技术和理论方法。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是通过结构关键区域的具有一定标距的宏应变分布感知及损伤覆盖,获得与变形转角、应力荷载以及动力特性等有直接映射关系的宏微观结合信息,达到结构损伤精准探测以及结构局部、整体各项参数全面识别的目的。依据相应理念,首先详细介绍具体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并基于宏应变模态的损伤早期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进而依据早期精准监测的技术需求,针对拉索断丝、支座老化、水下结构冲刷、边坡滑坡、隧道收敛变形、不均匀沉降、围岩变形等典型病变和灾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具体的桥隧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布传感监测 病变和灾变信息 宏应变模态 早期损伤识别
下载PDF
公路桥隧结构区域分布传感监测技术及病变和灾变早期识别(下)
10
作者 吴智深 《现代交通技术》 2023年第5期1-17,共17页
实时有效地对公路桥隧进行早期精准监测,捕捉结构病变和灾变信息,追踪结构早期损伤并分析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把握维护管理、制订对策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制订高效、科学的桥隧结构长寿命维护管理策略的目的。为此,研究分析桥隧结构病变... 实时有效地对公路桥隧进行早期精准监测,捕捉结构病变和灾变信息,追踪结构早期损伤并分析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把握维护管理、制订对策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制订高效、科学的桥隧结构长寿命维护管理策略的目的。为此,研究分析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介绍适合于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的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技术和理论方法。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是通过结构关键区域的具有一定标距的宏应变分布感知及损伤覆盖,获得与变形转角、应力荷载以及动力特性等有直接映射关系的宏微观结合信息,达到结构损伤精准探测以及结构局部、整体各项参数全面识别的目的。依据相应理念,首先详细介绍具体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并基于宏应变模态的损伤早期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进而依据早期精准监测的技术需求,针对拉索断丝、支座老化、水下结构冲刷、边坡滑坡、隧道收敛变形、不均匀沉降、围岩变形等典型病变和灾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具体的桥隧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布传感理念 病变和灾变信息 宏应变模态 早期损伤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