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足三里对烫伤休克大鼠肠黏膜血流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森 王磊 周洁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穴对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足三里组)、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烫伤+电针足三里组(...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穴对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足三里组)、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迷切+足三里组)和迷切+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迷切+非经非穴组),每组16只。用沸水(96℃,15s)造成大鼠背部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20min开始,足三里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min,强度为2mA、2~100Hz;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强度和时间刺激足三里外侧旁开0.5cm处皮肤;两迷切组先手术切断双侧腹腔迷走神经后再烫伤。各组大鼠于伤后4h和6h用激光多谱勒测定空肠黏膜血流量;然后处死,取空肠组织,应用改良伊文思蓝(EB)渗出法测定肠组织EB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肠组织含水率。结果:与其余3组相比,伤后4h和6h足三里组空肠组织EB和含水率均显著降低;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均<0.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两迷切组EB含量和含水率显著增加,黏膜血流量显著降低(P均<0.05)。迷走神经切断后电针足三里无明显治疗作用,两迷切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显著抑制烫伤大鼠空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增加肠黏膜血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胃肠道 电针足三里 黏膜血流 休克大鼠 多器官功能损害 烫伤 肠源性脓毒症
下载PDF
不同频次电针足三里对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唐运媛 林奕 +3 位作者 韩秀芳 段文丽 卞雪春 王叶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6期3083-3086,3092,共5页
目的:比较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采用不同频次电针足三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共计106例,以随... 目的:比较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采用不同频次电针足三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共计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均实施止血、抗炎、止痛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术前30 min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每日1次,研究组于术前30 min、术后2 h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每日2次,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症状缓解时间、疼痛应激介质。结果:两组术后24 h肛门疼痛评分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24 h肛缘水肿评分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症状(水肿、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后24 h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脾虚气陷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的效果较好,与每日电针足三里1次相比,每日电针足三里2次更有利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评分、临床症状、疼痛应激介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次 电针足三里 脾虚气陷证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法促进腹部术后快速康复作用的优化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北源 李建华 +3 位作者 林展宏 庞风舜 陈彦辰 秦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年第18期16-18,共3页
目的:评价电针足三里、穴位埋线、耳穴敷贴三种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优化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的中医外治方式。方法:将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外五科符合纳入条件的163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电针... 目的:评价电针足三里、穴位埋线、耳穴敷贴三种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优化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的中医外治方式。方法:将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外五科符合纳入条件的163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电针足三里组、穴位埋线组及耳穴贴敷组,治疗7天,观察四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0天各组睡眠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其中埋线组与耳穴组改善最显著(P〈0.05);术后7天各组疼痛评分(VAS)均较术前降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VAS改善最显著(P〈0.01);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各组均较基础治疗组愈合良好。结论:中医外治法可促进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其中穴位埋线与耳穴贴敷对改善睡眠质量效果较优,电针足三里与穴位埋线对术后疼痛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中医外治法 电针足三里 穴位埋线 耳穴贴敷 快速康复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方法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俊生 王新燕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使肠道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将15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配合通腑汤和电针治疗,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两组...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使肠道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将15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配合通腑汤和电针治疗,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术后病人,只要没有禁忌症,早期使用通腑汤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汤 电针足三里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直结肠扩张大鼠腰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明 黄裕新 +4 位作者 饶志仁 杨琦 王景杰 段丽 曹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5,共2页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内脏疼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电针足三里 模型大鼠 直结肠 腰髓 中枢神经机制 内脏疼痛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锦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 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评分、通便率、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14.56±0.99)h短于对照组的(41.75±2.55)h,腹胀评分(1.37±0.78)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25.03±1.45)h以及住院时间(141.21±10.11)h短于对照组的(50.42±6.59)、(191.07±9.07)h,通便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参苓白术汤 电针足三里 效果
下载PDF
催产素与加压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之二)——加压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葆诚 杨俊 +3 位作者 宋朝佑 刘文彦 王成海 朱鹤年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已有报道,精氯酸加压素(AVP)可以提高动物的基础痛阈。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理察了大鼠脑室注射AVP及其抗血清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了电针时脑内AVP含量的变化,探讨AVP在电针镇痛... 已有报道,精氯酸加压素(AVP)可以提高动物的基础痛阈。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理察了大鼠脑室注射AVP及其抗血清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了电针时脑内AVP含量的变化,探讨AVP在电针镇痛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镇痛 加压素 针刺镇痛 催产素 放射免疫分析法 电针足三里 AVP 基础痛阈 甩尾反应 离子透入 镇痛效应 脑室注射 抗血清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蒙光义 王冬晓 +4 位作者 彭评志 庞家莲 莫金权 杨斌 严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APAP1组和Acup1组、APAP2组和Acup2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或针刺14 ...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APAP1组和Acup1组、APAP2组和Acup2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或针刺14 d后,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匀浆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水平均显著性升高。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和肝脏匀浆组织液中IL-6、IL-8和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电针足三里上调APAP诱导大鼠肝损伤血清和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反应和表达水平,可能会对APAP诱导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足三里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A 大鼠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苏春红 王迎斌 +1 位作者 任小军 刘婕婷 《甘肃医药》 201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n=10只)为假手术组、B组(n=20只)为电针预处理+移植肝再灌注组、C组(n=20只...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n=10只)为假手术组、B组(n=20只)为电针预处理+移植肝再灌注组、C组(n=20只)为单纯移植肝再灌注组。A组和C组不接受电刺激,B组行电针足三里穴30min。然后B组和C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6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水平,然后处死动物,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活性、肝脏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活性、肝脏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预处理可减轻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足三里 预处理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40%血容量失血口服补液时胃排空和胃血流量的影响
10
作者 张立俭 石现 +3 位作者 周国勇 侯经元 包呈梅 胡森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时胃排空和胃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口服GES组(GES,n=16);失血+口服GES+电针非经非穴组(H+GES/SEA,n=16)和失血+口服GES+电针足三里穴组(H+GES/E...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时胃排空和胃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口服GES组(GES,n=16);失血+口服GES+电针非经非穴组(H+GES/SEA,n=16)和失血+口服GES+电针足三里穴组(H+GES/EA,n=16)。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后,行右侧颈动脉插管,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于失血后0.5h及1h分两次给予2倍失血量的GES灌胃。需电针治疗的大鼠用自制布袋固定后,于第二次灌胃后在清醒状态下电针足三里穴(频率2~100Hz,强度2~3mA,时间30min)。非经非穴组于失血口服GES后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频率2~100Hz,强度2~3mA,时间30min)。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定失血后2 h和4 h胃组织血流量,采用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结果:失血后2 h和4 h,H+GES/SEA组胃排空率分别为(42.2±7.8)%和(62.4±11.4)%,显著低于GES组(86.8±7.2)%和(92.4±12.5)%(P均<0.01);胃血流量分别为(80.091±42.200)U和(94.641±9.442)U,显著低于GES组(161.760±38.277)U和(146.010±17.512)U(P均<0.01)。H+GES/EA组失血后2 h和4 h胃排空率比H+GES/SEA组提高34.0%和18.0%;胃血流量增加17.0%和12.6%(P<0.05或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增加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胃排空率和胃血流量,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足三里 失血 口服补液 胃排空 局部血流
下载PDF
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闫焕霞 陈启 +1 位作者 徐春英 张颖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电针足三里 散结饮 腹部手术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胃肠手术 肝胆手术 排便时间 临床资料 手术方式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缺锌大鼠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12
作者 梁军 朱江 +1 位作者 李淳 张源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缺锌大鼠 电针足三里 微量元素锌 锌水平 锌吸收 ALP
原文传递
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
13
作者 张春成 李新焕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5期424-424,共1页
为观察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期间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8例胃癌患者,36例行全胃切除术,62例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均于近... 为观察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期间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8例胃癌患者,36例行全胃切除术,62例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均于近段空肠放置营养性造瘘管(脑室引流管).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饮 电针足三里 胃癌 术后 胃肠功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