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德磐 孙在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 ,用界面移动法测定了原油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并考察了水相盐浓度、pH值对油水界面张力及油滴电迁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原油 水的界面张力先是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后...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 ,用界面移动法测定了原油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并考察了水相盐浓度、pH值对油水界面张力及油滴电迁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原油 水的界面张力先是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后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相中NaCl的浓度为 2 %时 ,油水界面张力出现最小值。相应地 ,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 ,在NaCl浓度为 2 %时达到最大值。在水相 pH值为 2~ 12时 ,原油水界面张力随pH值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 ,在pH值为 4时达到最大值 ,而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却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吸附 界面张力 迁移率 界面活性 滴体积法 PH值 脱水 脱盐 破乳
下载PDF
纳米粒子气溶胶分析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伟浩 刘悦 《上海计量测试》 2009年第4期2-4,共3页
纳米粒子气溶胶分析系统对粒径测量的量值可溯源到标准粒子,可进行单分散、多分散样品的测量以及电子分级筛选。该文介绍纳米粒子气溶胶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系统组成,总结了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并展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气溶胶 迁移率 纳米/亚微米 校准
下载PDF
利用电渗析回收的草浆黑液中钠离子的电迁移率
3
作者 薛建军 李忠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电渗析 (简称MAE)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 ,也是对草浆黑液中钠离子回收的可选方法 ,用直流电可一步从草浆黑液中回收苛性钠。MAE中钠离子的电迁移率 ,直接影响对草浆黑液中钠离子的回收。对影响钠离子电迁移率的因素进行的研究表明 ,较... 电渗析 (简称MAE)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 ,也是对草浆黑液中钠离子回收的可选方法 ,用直流电可一步从草浆黑液中回收苛性钠。MAE中钠离子的电迁移率 ,直接影响对草浆黑液中钠离子的回收。对影响钠离子电迁移率的因素进行的研究表明 ,较高的外加电压 ,优质高性能的阳极材料 ,扩大阳极的表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浆黑液 钠离子 迁移率 渗析 回波
下载PDF
十六烷-水乳液界面电位极大值的理论计算
4
作者 杨方源 吴豪 +2 位作者 朱源哲 祖力胡马·吾买尔 余舒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6,共9页
基于Gouy-Chapman模型,O’Brien-White方法能够用来解释电迁移率和电位与离子强度的依赖关系出现极大值的现象,借助O’Brien-White方法计算了电位随着离子强度变化的关系,并且通过反推电迁移率的值得到了电位的值,解释了离子强度对界面... 基于Gouy-Chapman模型,O’Brien-White方法能够用来解释电迁移率和电位与离子强度的依赖关系出现极大值的现象,借助O’Brien-White方法计算了电位随着离子强度变化的关系,并且通过反推电迁移率的值得到了电位的值,解释了离子强度对界面电势的影响.通过结合十六烷乳液的电迁移率在不同离子强度下随着体系pH值和SDS浓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得出电位是否出现极大值依赖于系统参数.研究结果为分子层次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界面双电层理论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 十六烷乳液 离子强度 层理论
下载PDF
一种计算粒子电迁移率的新模型
5
作者 赵钟鸣 幸福堂 方向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17,共5页
近几年来,粒子电迁移率引起了更多学者的注意。因为它是表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这方面,人们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计算粒子电迁移率的理论和半经验模型。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粒子电迁移率... 近几年来,粒子电迁移率引起了更多学者的注意。因为它是表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这方面,人们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计算粒子电迁移率的理论和半经验模型。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粒子电迁移率的新模型,并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和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对此模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很吻合。就某种意义上讲,此模型是对以前模型的扩展和改进,它可广泛应用于溶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 除尘器 粒子
下载PDF
外加电场对熔渣中磷元素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王博文 廖直友 +2 位作者 李倩倩 吴婷 王海川 《冶金工程》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钢渣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是钢渣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途径,但仍然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钢渣的循环会造成磷在钢铁流程内的富集,影响冶炼过程和钢材品质。本文探究了通过施加电场脱除熔渣中磷元素的可行性,希望以此来提高钢渣在钢铁企业... 钢渣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是钢渣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途径,但仍然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钢渣的循环会造成磷在钢铁流程内的富集,影响冶炼过程和钢材品质。本文探究了通过施加电场脱除熔渣中磷元素的可行性,希望以此来提高钢渣在钢铁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率。试验中以钢液和石墨棒为电极,向熔渣中施加1.5 V~6.0 V的电压并改变电压施加方向,来研究在不同的电场作用下熔渣中磷元素的迁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负极为钢液时,熔渣中的(P2O5)含量随电压增加而降低,最低时(P2O5)含量为空白试样的75%。当负极为石墨棒时,熔渣中(P2O5)含量的降低程度更大,最低时熔渣中(P2O5)含量为空白试样的15%。不论电压方向如何,在负极附近熔渣中(P2O5)含量要低于远离负极的熔渣,同时负极附近熔渣的碱度要高于远离负极的熔渣。通过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磷在负极发生还原溶解于钢液中或以气体的形态离开熔渣。当负极为石墨棒时,施加外加电场还具有加速熔渣中的磷向钢液中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脱磷 熔渣 迁移率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
7
作者 陈东英 林华水 +4 位作者 周勇亮 毛秉伟 谢兆雄 卓向东 田昭武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én于1967年在玻璃管中进行了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聚焦 迁移率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宗爽 付晓 +4 位作者 王占山 徐舒 陈建华 武雪芳 吴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是反映颗粒物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湿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颗粒物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进展:①典型的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分析方法为H-TDMA(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是反映颗粒物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湿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颗粒物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进展:①典型的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分析方法为H-TDMA(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系统及其优化方法.②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呈单峰、双峰甚至多峰分布;根据Gf(吸湿性生长因子)随粒径变化的模式,可将大气颗粒物分为强吸湿性和弱吸湿性2类,也可分为纯不溶性、混合不溶性、混合可溶性和纯可溶性4类.③城市背景点颗粒物的Gf比城市观测点高;城市观测点的颗粒物Gf分布呈夏季高、冬季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④颗粒物吸湿性与其化学组成和形态密切相关,纯可溶性盐颗粒物的Gf通常较高.⑤柴油燃烧源新排放的颗粒物属于弱吸湿性颗粒物,Gf非常小,但在其表面老化后或随燃料中硫含量的增加Gf会明显变大.⑥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Gf相对较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性.针对国内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吸湿性 生长因子 串联差分迁移率粒径分析仪 燃烧源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武高 魏小栋 +1 位作者 林达 朱益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为降低压燃式发动机颗粒排放,在一台压燃式发动机台架上,分别使用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PODE混合物作为燃料,利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SMPS)测量分析了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结果表明:典型工况... 为降低压燃式发动机颗粒排放,在一台压燃式发动机台架上,分别使用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PODE混合物作为燃料,利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SMPS)测量分析了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纯PODE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粒径小,集中在10-30 nm的小粒径区域,而原柴油机则分布在10-200 nm更大粒径的区域;柴油中掺混适当比例PODE可大幅降低发动机颗粒排放总数和颗粒物体积;相同发动机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气颗粒的比排放浓度降低;速度特性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气颗粒比排放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排放物 粒径分布 扫描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
下载PDF
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探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婉佳 杜东双 李燕红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6,61,63,76,共6页
电解水实验为中学化学的一个经典演示实验,然而在实验中很难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l的结果。文章从离子电迁移率、超电势、溶液的酸碱度等影响电解水反应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结合改进后... 电解水实验为中学化学的一个经典演示实验,然而在实验中很难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l的结果。文章从离子电迁移率、超电势、溶液的酸碱度等影响电解水反应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结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电解水实验过程的探究,获得了电解水实验的满意效果,很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水 实验探究 离子迁移率 溶液的酸碱度 演示实验
下载PDF
钒电池电解液体积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永涛 席靖宇 +2 位作者 滕祥国 武增华 邱新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钒电池在使用阳离子交换膜稳定运行过程中电解液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变化规律.离子的电迁移使电解液体积随充放电容量的变化线性改变,充电过程正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减小,负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增大;放电过程反之.... 研究了钒电池在使用阳离子交换膜稳定运行过程中电解液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变化规律.离子的电迁移使电解液体积随充放电容量的变化线性改变,充电过程正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减小,负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增大;放电过程反之.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钒离子的净渗透方向是由负极到正极,水的净变化方向与钒离子相同,最终使得多次循环过程正极电解液的体积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液 体积变化 离子迁移率
原文传递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
12
作者 唐嘉屿 庞继川 +2 位作者 肖少华 许新华 吴梅芬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193-200,共8页
对界面移动法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采用电导率-时间曲线测量方法,准确、客观地确定溶液界面在两对电导电极间的移动速率。该方法消除了人工观测的主观偏差,且无需使用指示剂标示界面,解决了低浓度条件下界面无法观察的问题,并可将... 对界面移动法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采用电导率-时间曲线测量方法,准确、客观地确定溶液界面在两对电导电极间的移动速率。该方法消除了人工观测的主观偏差,且无需使用指示剂标示界面,解决了低浓度条件下界面无法观察的问题,并可将实验测定对象由传统的酸性电解质溶液(如HCl水溶液)扩展到中性电解质溶液(如NaCl、KCl等)。该方法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约0.01–0.1mol·L^(-1))测定的氢离子迁移数值在合理偏差的区间内(0.8230–0.8350),可用于测定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和电迁移率等性质,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与仪器改进 界面移动法 离子迁移 离子迁移率
下载PDF
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琰 胡志上 +1 位作者 米薇 陈平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ES-DMA)可以快速获取1~500 nm范围的蛋白质或其他生物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信息。它与电喷雾质谱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质谱是根据质荷比区分,而ES-DMA分离主要基于粒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粒子置... 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ES-DMA)可以快速获取1~500 nm范围的蛋白质或其他生物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信息。它与电喷雾质谱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质谱是根据质荷比区分,而ES-DMA分离主要基于粒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粒子置于电场中时,将会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迁移,通过测量气溶胶颗粒迁移的平均速率,最后即可转化得到粒子的粒径。ES-DM A技术作为新型的表征和定量技术手段,推动了生物纳米颗粒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总结了ES-DM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ES-DMA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差分迁移率分析 生物纳米颗粒 粒径分析 迁移率
原文传递
层流预混乙烯火焰中碳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德彧 林柏洋 +3 位作者 顾晨 李若昕 管斌 林赫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7-542,共6页
通过原位采样方法,使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对乙烯层流预混合火焰生成的碳烟颗粒物粒径分布进行在线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稀释率和采样高度对碳烟颗粒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释率太小,将增加小粒径颗粒损失,大粒径颗粒显著... 通过原位采样方法,使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对乙烯层流预混合火焰生成的碳烟颗粒物粒径分布进行在线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稀释率和采样高度对碳烟颗粒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释率太小,将增加小粒径颗粒损失,大粒径颗粒显著增加;稀释率过高,碳烟颗粒易扩散沉积到采样管壁面上,造成损失.在距燃烧器表面不同高度测量碳烟颗粒物分布,发现随着火焰中采样高度增高,成核作用逐渐减弱,凝聚长大作用逐渐增强,颗粒成核与凝聚长大作用之间的相互竞争会影响碳烟颗粒数密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火焰 碳烟 粒径分布 扫描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计数的蛋白质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馨艺 米薇 胡志上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4期28-36,共9页
蛋白质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的鉴别与定量和复杂基质中目标蛋白准确含量的测定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开发出许多种蛋白质定量方法,较为常见的有紫外可见分... 蛋白质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的鉴别与定量和复杂基质中目标蛋白准确含量的测定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开发出许多种蛋白质定量方法,较为常见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基于质谱的定量方法。但是对于高分子量蛋白质,尤其是分子量在200 kDa以上的蛋白质,由于其结构复杂及分子量巨大,导致前处理复杂或反应不专一、不完全,造成定量结果不准确。单颗粒计数法是通过对溶液中粒子逐一计数实现定量,相比于传统定量方法,单颗粒计数法具有灵敏度高、区分度好、外界因素干扰少的特点,加之此类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属于非破坏性的分析,适合对高分子量蛋白质进行完整结构水平的定量。总结了蛋白质定量方法,重点关注基于单颗粒计数的3种典型技术,包括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P-ICP-MS)、单分子阵列技术(Simoa)和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凝结核颗粒计数法(ES-DMA-CPC),系统阐述了这几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在蛋白质定量中的应用,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高分子量蛋白质 单颗粒计数 定量分析 单颗粒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单分子阵列技术 喷雾-差分迁移率-凝结核颗粒计数法
原文传递
株洲市某交通干道夏季细颗粒物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明锦 李灿 +3 位作者 陈远平 王秀娟 杨维 夏晓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2014年夏季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选取株洲市某交通干道附近,对其环境细颗粒物进行连续测量,并统计干道的车流量。实验结果表明:环境中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一般出现在9.47-17.5、98.2-121.9 nm粒径段,晴天和雨天不同... 2014年夏季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选取株洲市某交通干道附近,对其环境细颗粒物进行连续测量,并统计干道的车流量。实验结果表明:环境中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一般出现在9.47-17.5、98.2-121.9 nm粒径段,晴天和雨天不同粒径段的细颗粒物数浓度的波动性不一致,降水过程对细颗粒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合所观测的机动车流量和所排放的细颗粒物粒径谱,分析其与细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初步判断该环境中爱根核模态的细颗粒物来源于机动车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细颗粒物 扫描迁移率粒径谱仪 车流量
下载PDF
基于三甘醇附着对黑碳气溶胶形态结构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晓龙 陈敏东 +3 位作者 Alexei F KHALIZOV 陈超 马迎慧 王毅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0-737,共8页
为研究黑碳气溶胶粒子在附着三甘醇后形态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采用甲烷和洁净空气燃烧制取黑碳气溶胶,并运用自主搭建的串联式差分电迁移率分析系统对黑碳气溶胶进行粒径筛选、热消解和三甘醇附着,同时结合扫描电镜仪和气溶胶质量分析... 为研究黑碳气溶胶粒子在附着三甘醇后形态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采用甲烷和洁净空气燃烧制取黑碳气溶胶,并运用自主搭建的串联式差分电迁移率分析系统对黑碳气溶胶进行粒径筛选、热消解和三甘醇附着,同时结合扫描电镜仪和气溶胶质量分析仪观察分析黑碳气溶胶附着三甘醇后形态结构和质量的变化.通过筛选得到粒径为100 nm、200 nm和300 nm米的黑碳气溶胶粒子进行三甘醇附着模拟实验.由于黑碳气溶胶颗粒的特殊链状小球结构,使用热溶蚀器去除非元素碳物质后的黑碳气溶胶附着上三甘醇,发现粒径越大的黑碳气溶胶粒子越容易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并且少量的三甘醇附着就能够显著促进这一形变过程的发生.因而,大气中存在的三甘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黑碳气溶胶物理特性的改变,进而改变黑碳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元素碳 三甘醇 形态结构 差分迁移率分析仪
下载PDF
模拟三甘醇附着对黑碳气溶胶吸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晓龙 陈敏东 +2 位作者 马迎慧 陈超 王毅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6-1282,共7页
为研究黑碳气溶胶粒子在附着三甘醇后吸湿性的变化,通过采用反向扩散燃烧器制取黑碳气溶胶,并运用自主搭建的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对黑碳气溶胶进行粒径筛选、热消解和三甘醇附着,同时结合扫描电镜仪和气溶胶质量分析仪观察分... 为研究黑碳气溶胶粒子在附着三甘醇后吸湿性的变化,通过采用反向扩散燃烧器制取黑碳气溶胶,并运用自主搭建的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对黑碳气溶胶进行粒径筛选、热消解和三甘醇附着,同时结合扫描电镜仪和气溶胶质量分析仪观察分析黑碳气溶胶在附着三甘醇前后形态结构和吸湿性的变化.分别筛选粒径为100,200,300nm的黑碳气溶胶粒子进行了三甘醇附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甘醇附着能够改变黑碳气溶胶粒径和吸湿特性,在相同条件下黑碳气溶胶附着少量三甘醇后就能出现显著的粒径变化.甶于三甘醇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且其表面张力小于相同室温条件下水的表面张力,因此附着了三甘醇的黑碳气溶胶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将会发生进一步的粒径变化.因而,大气中少量存在的三甘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性的改变,进而改变黑碳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吸湿性 三甘醇 吸湿性串联差分迁移率分析仪
下载PDF
IRAK-M短发夹RNA对RAW264.7细胞内毒素耐受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旭宏 陈先锋 +3 位作者 游海波 刘海忠 刘作金 龚建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基因沉寂后RAW264.7细胞内毒素耐受性的改变,进而探讨IRAK-M在内毒素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表达IRAK-M短发夹RNA(shRNA)的阳性重组质粒(pshIRAK-M-A)和阴性重组质粒(pshIRAK-M-B),转染RAW2...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基因沉寂后RAW264.7细胞内毒素耐受性的改变,进而探讨IRAK-M在内毒素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表达IRAK-M短发夹RNA(shRNA)的阳性重组质粒(pshIRAK-M-A)和阴性重组质粒(pshIRAK-M-B),转染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各组细胞经10μg/L脂多糖(LPS)预处理24h后(或直接)用100μg/LLPS刺激;3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TNF-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的TNF-α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IRAK-M蛋白的表达,凝胶电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的活性.结果:pshIRAK-M-A对IRAK-M蛋白表达抑制率为83%左右,pshIRAK-M-B对IRAK-M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两种转染细胞在用100μg/LLPS直接刺激后,其培养液中TNF-α水平、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及NF-κB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转染细胞对LPS的再次应答均明显弱于初次应答细胞(P<0.05),但pshIRAK-M-A转染组细胞对LPS的再次应答明显强于pshIR AK-M-B转染组细胞(P<0.05).结论:IRAK-M表达受抑导致细胞内毒素耐受性减弱,IRAK-M在内毒素耐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内毒素耐受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凝胶迁移率分析法
下载PDF
微型化圆筒型与平板型DMA仿真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珂 袁凡 +1 位作者 刘友江 陈池来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7,共4页
通过COMSOL建立圆筒型与平板型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DMA)的仿真模型,保证鞘气、载气流速及分级区长度、高度相同的条件下,以50 nm粒子为检测对象,对比研究这两种结构DMA分级区体积V同步减小时,对粒子传递效率的影响。当V从15πcm^(3)减小... 通过COMSOL建立圆筒型与平板型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DMA)的仿真模型,保证鞘气、载气流速及分级区长度、高度相同的条件下,以50 nm粒子为检测对象,对比研究这两种结构DMA分级区体积V同步减小时,对粒子传递效率的影响。当V从15πcm^(3)减小至6πcm^(3),圆筒型DMA粒子传递效率从0.99急剧下降到0.42,平板型DMA则从0.86缓慢下降到0.71,当V达到7.5πcm^(3)时,平板型DMA的粒子传递效率开始超越圆筒型DMA;当V≤6πcm^(3)时,实现50 nm粒子分离的圆筒型DMA内部电场达到空气击穿强度,而平板型DMA则保持稳定。平板型DMA体积V减小至3πcm^(3)时,流场的侧壁效应变得显著,粒子传递效率降至0.5。仿真结果证明了平板型DMA更适合微型化发展,同时为DMA的微型化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迁移率分析仪 纳米粒子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