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电影:多样化及其多元文化价值 被引量:47
1
作者 饶曙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相对于文学的母语写作,母语电影创作则是比较晚的。2005年以后,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创作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母语电影的作者身份、文化身份都呈现出了一种复杂、交织的状态。除了本民族母语电影创作者外,还有... 相对于文学的母语写作,母语电影创作则是比较晚的。2005年以后,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创作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母语电影的作者身份、文化身份都呈现出了一种复杂、交织的状态。除了本民族母语电影创作者外,还有汉族导演拍摄的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也有少数民族导演拍摄其他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不少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采取了"原生态"的艺术策略和路线,同时"原生态"也是认识和评价当前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尤其是母语电影已经成为呈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所表达的文化诉求以及在表现少数民族精神气质、民族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有可能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中充当领头羊,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电影 文学写作 电影写作 民族身份 作者身份 原生态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认知转向与话语创新——“十月主义”的先锋影像观及其影响
2
作者 王蕾 段运冬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4,共10页
作为先锋电影理论重要的诠释者,以米切尔森为代表的“十月主义者”,积极跟进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影像表达,以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形式主义为方法,通过对先锋电影文本的精读,整合电影理论、档案研究和批评方法,探求激进语境下电影媒介的多... 作为先锋电影理论重要的诠释者,以米切尔森为代表的“十月主义者”,积极跟进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影像表达,以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形式主义为方法,通过对先锋电影文本的精读,整合电影理论、档案研究和批评方法,探求激进语境下电影媒介的多形态演进。在艺术史视野里,瞄准先锋电影实践带来的变化,发明了“扩展电影”“结构电影”等新语汇,打破传统“媒介多元形态亦即电影危机”的窠臼,开辟新的批评视角,为电影理论注入当代艺术之媒介视角,进而拓展了电影媒介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意识 认知转向 话语创新 十月主义 电影写作
原文传递
纸上光影:电影刊物与早期中国电影史书写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珊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0,共9页
在以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视域聚焦在影片文本与影人创作活动的层面;对于更具质感的电影历史存在显然还缺少足够的、自觉的问题意识。本文针对这一电影学研究的缺失,以早期电影刊物为论证焦点,尝试性地将1949年前的中国电... 在以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视域聚焦在影片文本与影人创作活动的层面;对于更具质感的电影历史存在显然还缺少足够的、自觉的问题意识。本文针对这一电影学研究的缺失,以早期电影刊物为论证焦点,尝试性地将1949年前的中国电影刊物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并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辨析,对每个时期电影刊物的规律、特征进行阐述,试图以此延伸探寻电影刊物与早期中国电影史书写之间的深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影刊物 史料学 电影写作
原文传递
21世纪10年代的东欧国家电影:一种电影史写作的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67,共19页
本文首先明确了东欧电影研究需要参照的后冷战和全球电影的背景,并讨论了东欧电影研究中"小国电影"和"电影节研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东欧电影的本土和区域市场、电影节导向的制片和流通方式进行了分析,对... 本文首先明确了东欧电影研究需要参照的后冷战和全球电影的背景,并讨论了东欧电影研究中"小国电影"和"电影节研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东欧电影的本土和区域市场、电影节导向的制片和流通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最近十年的东欧电影重要作者的创作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近期东欧电影中的重要主题。在结论部分中对东欧电影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电影美学潮流中的位置进行了讨论。本文同时也在尝试把握变动之中的电影现象,是一种综合考察电影艺术、电影产业与相关社会机构的电影史写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电影 小国电影 电影 罗马尼亚新浪潮 电影写作
原文传递
电影工业美学: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的视野、原则及方法
5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8,208,共12页
新世纪中国电影能否写史?如何写?国内目前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仍不多。以“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原则与方法,能为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提供一种可能性,如整体性思维与工业/美学视角。《新世纪中国电影史(2000—2022)》便是这一方法的有... 新世纪中国电影能否写史?如何写?国内目前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仍不多。以“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原则与方法,能为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提供一种可能性,如整体性思维与工业/美学视角。《新世纪中国电影史(2000—2022)》便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实践。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面临“如何划分”“何种方法”“何种理论”等难题。作为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的方法,“电影工业美学”对影史写作有如下“原则”:“整体观”思维或视野;以工业/美学的张力为书写的脉络或标准;以“大众性”与“常人”观为基准及案例选择标准。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与方法,《新世纪中国电影史(2000—2022)》以“工业美学”为线索,系统梳理新世纪20多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变革、美学变迁、观众流变、文化表达与工业制作升级的脉络,进而在“整体上”把握新世纪中国电影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新世纪中国电影 电影写作 整体观 方法论
原文传递
“物质转向”与开放的电影史话语建构——电影藏品研究与电影史写作新路径探寻
6
作者 刘思羽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作为电影历史发展的物质文化资料,电影藏品是电影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将电影藏品纳入中国电影史研究视野,增强藏品研究与电影史学研究的关联互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电影藏品价值属性、史料意义等多... 作为电影历史发展的物质文化资料,电影藏品是电影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将电影藏品纳入中国电影史研究视野,增强藏品研究与电影史学研究的关联互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电影藏品价值属性、史料意义等多方面的阐释和研究,旨在为探寻电影藏品研究与电影史写作的新路径,构建开放的电影史话语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转向 电影藏品 电影写作
原文传递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电影化创作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0-31,共2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是西方经典文学的代表。小说中充满了视觉的张力,它画面感极强,涉及大量的影像,电影技巧,影视文化等。本文试分析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电影化创作。
关键词 记忆 凝视 影像 电影写作
下载PDF
媒介考古:20世纪20年代中美早期电影关系考索
8
作者 胥晓 刘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近年来,随着"新电影史学"概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媒介考古学作为一种新电影史学研究进入到公众视野,这种电影史写作是建立在历史学基础之上,研究历史发展、变迁、递嬗的历史,也是重写电影史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电影 早期电影 重写电影 电影写作 公众视野 历史学
下载PDF
论四方田犬彦的电影史写作
9
作者 沈义贞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7-10,共4页
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100年》在众多的国别电影史写作中是极具特色的一本,其特色不仅在于回避了现有的电影史写作中存在的或侧重从科技或经济的角度观察电影史运行的轨迹、或不加选择地将所有能够找到的文本均纳入其研究框架等若干缺... 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100年》在众多的国别电影史写作中是极具特色的一本,其特色不仅在于回避了现有的电影史写作中存在的或侧重从科技或经济的角度观察电影史运行的轨迹、或不加选择地将所有能够找到的文本均纳入其研究框架等若干缺失,而且在于其以现实主义立场审视电影实践,力图揭示出电影史运行的内在的美学规律,从而为电影史的建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写作 日本电影 个人化叙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