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troparesis: Current diagnostic challenges and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被引量:72
1
作者 Shamaila Waseem Baharak Moshiree Peter V Dragano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5-37,共13页
Gastroparesis refers to abnormal gastric motility characterized b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absence of mechanical obstruction. The most common etiologies include diabetes, post-surgical and idiopathic. The most... Gastroparesis refers to abnormal gastric motility characterized b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absence of mechanical obstruction. The most common etiologies include diabetes, post-surgical and idiopathic.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are nausea, vomiting and epigastric pain. Gastroparesis is estimated to affect 4% of the population and symptomatology may range from little effect on daily activity to severe disability and frequent hospitalizations. The gold standard of diagnosis is solid meal gastric scintigraphy. Treatment is multimodal and includes dietary modification, prokinetic and anti-emetic medication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New advances in drug therapy, and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might provide new hope to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gastroparesis. I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we discuss gastroparesis with emphasis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cticing clinic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paresis Nausea VOMITING PROKINETIC Therapy
下载PDF
积极推广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5-866,共2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在国外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有4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国内最近几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临床应用和基础方面的报告,本期发表的几篇论文即是一个佐证...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在国外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有4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国内最近几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临床应用和基础方面的报告,本期发表的几篇论文即是一个佐证,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积极推广这方面的临床应用并加强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 中枢神经损伤 刺激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基础方
下载PDF
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顾正 林家瑞 +2 位作者 原芸 黄晓琳 华小梅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19期2827-2828,2841,共3页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刺激技术 行走功能康复 脑-机接口技术 生物现象 康复医学
下载PDF
电刺激结合按摩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程芳 谭容容 +2 位作者 刘素珊 孙艳 吴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产后6~8周检查时发现的盆腔梨状肌和闭孔肌肌筋膜疼痛的女性489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 A组)、手法按摩组( B组)、电刺激+手法按摩组(C组)...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产后6~8周检查时发现的盆腔梨状肌和闭孔肌肌筋膜疼痛的女性489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 A组)、手法按摩组( B组)、电刺激+手法按摩组(C组),A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治疗(法国PHENIX盆底康复系列治疗仪),B组应用手法按摩肌筋膜疼痛处深部及相关穴位,C组结合电刺激+手法按摩,共治疗6次。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此次分娩的基本情况,应用疼痛数值评分量表( NRS)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并进行轻、中、重度的分类。同时应用PHENIX盆底仪检测患者的阴道平均动态压力,治疗结束后评估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产后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的发生率为21.38%。治疗后3组轻、中、重度疼痛人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73.815,P<0.05),其中C组数值显著低于A、B两组(z值分别为-18.344、-18.261,均P=0.000)。经治疗6次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混合性疼痛疗效组间差异显著(χ^2=6.110,P=0.047),C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χ^2=5.091,P=0.038),而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1.829、1.265,P值分别为0.364、0.444)。治疗前后3组的阴道平均动态压力无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1.142、0.785、1.569,均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可有效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但可能不是通过阴道平均动态压的改变发挥作用,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盆腔肌筋膜疼痛 刺激技术 手法按摩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燕铁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1-882,共2页
经颅磁刺激技术问世的历史回顾 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不是一项新的创举,18世纪中叶临床就开始尝试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直到1982年,Merton 利用短暂高电压、低阻抗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stim... 经颅磁刺激技术问世的历史回顾 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不是一项新的创举,18世纪中叶临床就开始尝试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直到1982年,Merton 利用短暂高电压、低阻抗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stimulation,TES)作用于运动皮层产生相应肢体肌肉收缩,才开创了非侵入性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先河,通过这项技术能够检测皮质脊髓束的功能状态及疾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障碍。但是TES在应用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激活头皮痛觉纤维导致疼痛。1985年B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技术 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神经系统疾病 刺激技术 经颅刺激 皮质脊髓束 肌肉收缩
原文传递
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两种综合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姣 李善凤 +2 位作者 仲启欢 温道清 孙文静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触发点与手法按摩分别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5至2019-11医院顺产后6~9周的产妇,根据MFPP诊断标准纳入5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经阴道触发点与手法按摩分别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5至2019-11医院顺产后6~9周的产妇,根据MFPP诊断标准纳入5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252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按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痛觉评分,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MFPP患者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技术 盆腔肌筋膜疼痛 触发点刺激
下载PDF
植入式医学电子学装置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卫东 于生元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11期47-53,共7页
电生理学和电刺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如心脏起搏、慢性恶性镇痛、强迫性失禁控制、帕金森除颤、电子耳蜗、功能诊断等。本文综述了电生理控制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该领域研究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展望电生理控制疗法... 电生理学和电刺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如心脏起搏、慢性恶性镇痛、强迫性失禁控制、帕金森除颤、电子耳蜗、功能诊断等。本文综述了电生理控制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该领域研究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展望电生理控制疗法方面可能出现的新研究方向,如人工视网膜、药物成瘾和解毒、精神疾病控制、神经搭桥、人工抗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刺激技术 控制疗法 子耳蜗 子视网膜 疼痛 失禁 帕金森疾病
下载PDF
国外电子计算机和电刺激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利军 《中国体育科技》 1987年第4期14-20,共7页
一、前言随着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竞技体育的渗透日益广泛。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运动技术水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电子计算机作为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促进提高成绩的辅助手段,已为越... 一、前言随着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竞技体育的渗透日益广泛。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运动技术水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电子计算机作为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促进提高成绩的辅助手段,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应用。尤其在周期性较强、易于实行定量化控制的田径运动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有关电刺激在肌肉力量训练中应用状况的报道也日见增多。本文在大量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运动员 子计算机化 刺激技术 田径训练 计算机控制 肌肉力量训练 运动训练 训练计划 田径运动 技术诊断
下载PDF
癫痫外科核心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12-2114,共3页
“我看到了妈妈第一次送我去幼儿园时的情景……”,这是7年前一位癫痫患者在埋置了颅内电极以后接受皮层电刺激时能重复的一个故事。也是数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记录明确了癫痫发作起源.进一步的皮层电刺激描绘出... “我看到了妈妈第一次送我去幼儿园时的情景……”,这是7年前一位癫痫患者在埋置了颅内电极以后接受皮层电刺激时能重复的一个故事。也是数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记录明确了癫痫发作起源.进一步的皮层电刺激描绘出语言、记忆区。笔者常常感慨皮层电刺激技术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脑的奥秘。庆幸我们拿到了一把打开奥秘之门的“金钥匙”。纵观癫痫外科的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颅内电极记录发挥了“特种武器”的作用。然而,随着视频脑电图、高分辨率影像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否还有必要行有创检查的争论再次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 刺激技术 神经外科技术 颅内 极记录 视频脑 癫痫患者 癫痫发作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技术及其应用
10
作者 吴晓宾 梁美容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1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刺激 刺激技术 临床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神经科的应用
11
作者 冯涛 张建国 马羽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刺激技术 神经科 帕金森病症状 功能神经外科 运动障碍性疾病 立体定向方法 运动障碍疾病 癫痫发作 Brain
下载PDF
浅析运动生理实验中的电刺激技术
12
作者 蔡莹 《体育科学研究》 1999年第1期54-56,共3页
根据多年的生理实验经验,对电刺激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技术技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理实验 刺激技术 分析处理 运动生理实验
下载PDF
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选琴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MEP 刺激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连续反馈式电刺激系统的设计
14
作者 陈满妮 康威 +1 位作者 蔡岗 钟骏文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前第二代电刺激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刺激和肌电信号采集不能同时进行以及刺激强度不能随患者肌电信号大小而调节。文章基于电刺激技术的原理,采用WIN CE数字系统搭建了连续反馈式电刺激系统模拟板电路。设计得到了具有闭锁功能、快... 目前第二代电刺激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刺激和肌电信号采集不能同时进行以及刺激强度不能随患者肌电信号大小而调节。文章基于电刺激技术的原理,采用WIN CE数字系统搭建了连续反馈式电刺激系统模拟板电路。设计得到了具有闭锁功能、快速恢复的肌电信号的放大器和快速、耐高压的电极通道切换电子开关,并且优化了肌电采集与刺激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建立了完整的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循环并实现恢复患者意识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技术 连续反馈 放大器 子开关
下载PDF
攻关不懈地努力──人工视觉
15
作者 陈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9年第3期25-26,共2页
在医疗器械科研项目中,有一些是属于世界难题,人工视觉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人工视觉,是指利用光电刺激技术使因眼视网膜损坏而致盲的人复明的生物工程研究,是当今世界医疗器械领域热门而又困难的一大问题。美国科学家已正式于198... 在医疗器械科研项目中,有一些是属于世界难题,人工视觉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人工视觉,是指利用光电刺激技术使因眼视网膜损坏而致盲的人复明的生物工程研究,是当今世界医疗器械领域热门而又困难的一大问题。美国科学家已正式于1989年始对人工视觉立题展开研究,迄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视觉 视网膜色素 激光二极管 医疗器械 非金属材料 微型摄像机 研究人员 彩色视觉 刺激技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双语脑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永志 江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在语言学与神经心理学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人称为双语者 。根据这个定义,双语者是个很广泛的人群。目前,功能影像学(主要是fMRI)和皮质直接电刺激技术(directelectrostimulation,ESM)是研究双语脑的主要方法... 在语言学与神经心理学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人称为双语者 。根据这个定义,双语者是个很广泛的人群。目前,功能影像学(主要是fMRI)和皮质直接电刺激技术(directelectrostimulation,ESM)是研究双语脑的主要方法。研究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12(第二语言)与LI(母语)语言代表区的差异;二是双语转换的可能机制,也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在研究层面上,从最初的皮质到皮质下纤维,近年来皮质下核团如尾状核也逐渐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脑 神经心理学 刺激技术 功能影像学 皮质下 语言学 第二语言 可能机制
原文传递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7
作者 程芳 杨云洁 +6 位作者 刘卫平 朱玉平 徐建华 孙艳 刘素珊 史文静 马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手法拉伸复位对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及外院转诊的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低频电刺激... 目的探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手法拉伸复位对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及外院转诊的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低频电刺激组、手法复位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 Ps)针刺联合电刺激和手法拉伸复位治疗,另外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和骨盆带,对照组给予制动观察。比较各组间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d,综合治疗组、低频电刺激组、手法复位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18例、7例、4例、0例和0例;治疗后6周,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20例、13例、11例、4例和0例;治疗后6个月,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20例、18例、15例、13例和9例。综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电刺激组和手法复位组。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联合仿生物理电刺激和手法拉伸复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缓解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疼痛,并能够使耻骨联合形态迅速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较好,痛苦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 低频刺激技术 骶髂关节手法拉伸复位
原文传递
经颅电刺激技术属于兴奋剂吗? 被引量:4
18
作者 亓丰学 张娜 +1 位作者 王立娟 刘卉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9,共10页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能够调控脑皮质兴奋性、加强脑网络间连接和同步大脑振荡活动,已在体育科学领域用于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部分研究人员呼吁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Anti-Dopin...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能够调控脑皮质兴奋性、加强脑网络间连接和同步大脑振荡活动,已在体育科学领域用于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部分研究人员呼吁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Anti-DopingAgency,WADA)讨论tES技术对竞技体育的潜在影响。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近20年tES技术的相关文献,回顾WADA《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对禁用物质和方法的评定标准,分析tES技术是否符合提高运动能力、危害运动员健康和违背体育精神的“2/3规则”,以探讨其是否属于兴奋剂。研究表明:(1)tES能够用于改善人类的运动表现,包括提升肌肉力量、改善耐力表现、增强平衡能力、促进技能习得和认知表现等,但基于运动员群体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2)tES技术是安全的和人体可耐受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不可逆的损伤;(3)可穿戴式tES设备是较容易获得的安全技术,且运动员使用此技术时需要结合刻苦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运动表现,与体育精神的核心内涵一致。因此,tES技术不满足“2/3规则”,没有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规定。建议WADA出台相关政策和使用指南,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合理使用tES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技术 兴奋剂 运动表现 体育精神
下载PDF
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产后42天后会阴疼痛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琳 程艳 +1 位作者 张娟 徐友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平滑肌电刺激技术在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并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后盆底功能检测的产后42~90 d会阴疼痛的产妇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 目的探讨平滑肌电刺激技术在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并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后盆底功能检测的产后42~90 d会阴疼痛的产妇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产妇口服消炎痛治疗,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会阴疼痛的治疗效果、产妇盆底功能、阴道动态压力及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会阴疼痛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动态压力(3.75±1.31)cm H2O明显高于对照组(2.89±0.77)cm H2O,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评分)(14.62±3.67)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评分)(4.97±1.48)分、盆底肌张力评分(1.24±0.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49±5.33)分、(8.89±1.79)分、(1.77±0.4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性关系评分(18.22±1.16)分、性困难评分(17.39±0.82)分、性高潮评分(18.51±0.54)分、疾病的影响评分(18.09±0.71)分、性满意度评分(18.39±0.5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5±1.38)分、(15.84±0.62)分、(14.49±0.69)分、(15.24±0.63)分、(15.56±1.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产妇进行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会阴疼痛程度,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疼痛 平滑肌刺激技术 盆底功能 阴道动态压力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培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予...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予以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6 min步行(6MWT)距离、Bathel指数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FMA、FI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FMA、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比较无明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深层肌肉刺激技术 肢体活动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