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GF促进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华 林跃生 +2 位作者 郑健樑 陈家祺 孙明霞 《眼科学报》 200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促进培养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最佳有效浓度,为提高眼表重建术后成功率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在传代人结膜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1μg/ml~100μg/ml浓度的rhEGF,... 目的:探讨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促进培养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最佳有效浓度,为提高眼表重建术后成功率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在传代人结膜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1μg/ml~100μg/ml浓度的rhEGF,于加药后第24、48、72、96h分别采用MTT法得出光吸收值以测定活性细胞数。结果:24h EGF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光吸收值无明显差异。48h50μg/ml、20μg/ml、10μg/mlEGF组光吸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2h除 100μg/mlEGF组外,其余EGF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h EGF各浓度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μg/ml组与其余EGF浓度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GF对结膜上皮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浓度为 10~50μg/ml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眼科学报2001;17:118~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上皮细胞 生长因子 甲基噻唑四唑 RHEGF MTT法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的联合用药体外药敏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翟晓波 鲍思蔚 晏马成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在实体瘤中尝试体外抗癌药联合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法测定 5 7例大肠癌病人的大肠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以及三个联合化疗方案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 :合并用药后抗癌药对肿瘤的抑制率大于单药 ,其中有两... 目的 :在实体瘤中尝试体外抗癌药联合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法测定 5 7例大肠癌病人的大肠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以及三个联合化疗方案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 :合并用药后抗癌药对肿瘤的抑制率大于单药 ,其中有两个联合方案与单药比较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三个联合方案中都存在拮抗、相加、协同作用。结论 :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切实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甲基噻唑四唑 大肠癌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新一代抗叶酸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ZD1694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万云峰 贡沁燕 +2 位作者 鲁映青 史念慈 姚明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ZD 1694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 8种肿瘤细胞株 (神经胶质瘤细胞株、肝癌细胞株、乳腺癌细胞株、胃腺癌细胞株、宫颈癌细胞株、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和...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ZD 1694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 8种肿瘤细胞株 (神经胶质瘤细胞株、肝癌细胞株、乳腺癌细胞株、胃腺癌细胞株、宫颈癌细胞株、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和卵巢癌细胞株 )分别对ZD 1694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每种药物设定 6个浓度等级 ,分别是Cmax× 10 0 ,Cmax× 10 ,Cmax× 1,Cmax× 0 .1,Cmax× 0 .0 1,和Cmax× 0 .0 0 1。结果 :ZD 1694和氟尿嘧啶对 8种肿瘤细胞 72h的生长抑制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ZD1694对SK N 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 ,K 5 62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 ,Bcap 37(乳腺癌细胞株 ) ,HELA(宫颈癌细胞株 )和HL 6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 5种肿瘤细胞的IC50 分别为 0 .4 ,0 .6,2 .2 ,3.2和 0 .2 μmol·L- 1,氟尿嘧啶对SK N 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 ,K 5 62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 ,Bcap 37(乳腺癌细胞株 ) ,SGC 790 1(胃腺癌细胞株 )和HO 8910 (卵巢癌细胞株 ) 5种肿瘤细胞的IC50 分别为 5 .5 ,2 5 3.7,15 0 .7,161.7和371.3μmol·L- 1,这 8种肿瘤细胞对ZD 1694和氟尿嘧啶的敏感程度分别为 62 .5 %和 12 .5 %。结论 :ZD 1694和氟尿嘧啶都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同时Z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拮抗剂 胸苷酸合成酶 甲基噻唑四唑 肿瘤
下载PDF
CV11974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光辉 祝善俊 祝之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应用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CV1 1 974,特异性地阻断ANGⅡ受体(AT1 ) ,观察它对培养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旨在探讨心肌细胞功能下降的细胞机理 ,为临床正确应用ANGⅡ受体拮抗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 目的 本研究应用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CV1 1 974,特异性地阻断ANGⅡ受体(AT1 ) ,观察它对培养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旨在探讨心肌细胞功能下降的细胞机理 ,为临床正确应用ANGⅡ受体拮抗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根据活细胞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可作用于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产生蓝紫色结晶产物 (formazan)这一原理 ,应用比色法测定ANGⅡ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活力的影响和CV1 1 974的干预作用。结果 :ANGⅡ在 1 2h之内使formazan产物的OD值逐渐上升 ,1 2h达到高峰 ,此后开始下降 ,至 2 4h已低于正常水平 ,它们的OD值之间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CV1 1 974可以显著地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应用CV1 1 974后所有时相点MTT产物的O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该结果提示ANGⅡ在早期具有提高心肌细胞活力的效应 ,CV1 1 974可以显著地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l1974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活力 甲基噻唑四唑
下载PDF
联合化疗对大肠癌的体外作用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翟晓波 鲍思蔚 卢爱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体外协同、相加、拮抗作用的发生率与临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法测定 6 8例DukesB、C期大肠癌患者对联合化疗方案的体外敏感性 ,用双盲法对临床使用氟尿嘧啶 ( 5 Fu) +丝裂霉素(MMC)联合... 目的 :研究大肠癌体外协同、相加、拮抗作用的发生率与临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法测定 6 8例DukesB、C期大肠癌患者对联合化疗方案的体外敏感性 ,用双盲法对临床使用氟尿嘧啶 ( 5 Fu) +丝裂霉素(MMC)联合化疗方案的大肠癌病例进行疗效跟踪调查 ,统计术后 2年复发率。结果 :合并用药后抗癌药抑制率大于单药 ,但3个联合方案体外检测结果都存在拮抗、相加、协同作用。结论 :5 Fu +MMC体外发生协同或相加作用时的化疗疗效优于体外发生拮抗作用时的化疗效果 ,但要完全证实这个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药敏 甲基噻唑四唑 大肠癌 协同 相加 桔抗
下载PDF
苯扎氯铵对人结膜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扬 刘祖国 +2 位作者 许传超 陈小平 李朝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BAC)对无血清培养法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BAC(0.01%,0.005%,0.001%,0.0005%,0.0001%)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BAC)对无血清培养法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BAC(0.01%,0.005%,0.001%,0.0005%,0.0001%)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理细胞后6,12,24,48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于处理细胞后48h固定,扫描电镜观察拍照。结果自BAC处理后6h起,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AC均使细胞活力下降(P〈0.01)。经过48小时的恢复期,细胞活力未见恢复。随BAC浓度增高,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收缩至脱落至大部分溶解坏死。结论BAC对于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铵 结膜上皮细胞 甲基噻唑四唑
原文传递
不同质量分数N,O-CMC/β-TCP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降解中的pH值变化及其对MG_(63)细胞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刘玉艳 于东升 +3 位作者 包幸福 高尚 莎莉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分数N,O-羧甲基壳聚糖/β-磷酸三钙(N,O-CMC/β-TCP)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的pH值变化及其对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为骨修复材料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质量分数为2/1、1/1...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分数N,O-羧甲基壳聚糖/β-磷酸三钙(N,O-CMC/β-TCP)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的pH值变化及其对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为骨修复材料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质量分数为2/1、1/1和1/2的N,O-CMC/β-TCP作为实验组[分别为N,O-CMC/β-TCP(2/1)组、N,O-CMC/β-TCP(1/1)组和N,O-CMC/β-TCP(1/2)组)],纳米磷酸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作对照组;将不同质量分数材料浸泡在SBF中,分别在浸泡的第7、14、21和28天用pH计测量SBF的pH值。MG63细胞以1×10^5 mL^-1密度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上,并置于培养板中共培养,在培养的第2、4和6天用扫描电镜观察MG63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黏附和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O-CMC/β-TCP(1/2)组和N,O-CMC/β-TCP(2/1)组SBF的pH值在6.70-7.25范围波动,N,O-CMC/β-TCP(1/1)组SBF的pH值基本稳定于7.15。扫描电镜观察,N,O-CMC/β-TCP(2/1)组中的细胞形态欠饱满,铺展面小且分泌物少;N,O-CMC/β-TCP(1/1)组和N,O-CMC/β-TCP(1/2)组中细胞形态饱满,伪足相互连通,铺展面广且分泌物多。与对照组比较,N,O-CMC/β-TCP(1/1)组和N,O-CMC/β-TCP(2/1)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O-CMC/β-TCP(1/2)组细胞相对增殖率降低(P〈0.05)。结论:不同质量分数N,O-CMC/β-TCP材料在SBF中的pH值变化较小,基本处于中性;促进MG63细胞生长的N,O-CMC/β-TCP质量分数按作用大小依次为1/1、2/1及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O-羧甲基壳聚糖 Β-磷酸三钙 模拟体液 甲基噻唑四唑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徐健 孙丽华 +1 位作者 陈济明 李一禄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氧气作用于INS-1细胞,分为轻度间歇性缺氧组、中度间歇性缺氧组、重度间歇性缺氧组、持续低氧组、间歇正常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氧气作用于INS-1细胞,分为轻度间歇性缺氧组、中度间歇性缺氧组、重度间歇性缺氧组、持续低氧组、间歇正常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试验(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间歇性缺氧组胰岛素水平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CIH能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及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缺氧 细胞功能 INS-1细胞 细胞增殖能力 正常对照组 甲基噻唑四唑 胰岛素水平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9
作者 丰浩荣 张群英 +2 位作者 高甜惠 许鹏程 王祥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69-3372,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h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h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缺氧8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至复氧12h时,达最低,仅有对照组的81.3%,至复氧24h,又有轻度增加;LDH的漏出率逐渐增多,至复氧24h达最高峰。AQP4表达随着复氧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多,至复氧12h时达最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2.52±0.35)倍,24h时略有下降。结论:缺氧/复氧过程能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同时,发生了AQP4的表达时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缺氧/复氧 水通道蛋白4 乳酸脱氢酶 甲基噻唑四唑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体外肿瘤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峻 许玲 魏品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0-201,共4页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对体外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消痰散结方与胃癌 MKN-45细胞和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作用,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数。结果:消痰散结方50μg/ml、100...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对体外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消痰散结方与胃癌 MKN-45细胞和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作用,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数。结果:消痰散结方50μg/ml、100 μg/ml、200 μg/ml 能明显抑制胃癌 MKN-45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消痰散结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结论:消痰散结方能抑制胃癌 MKN-45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癌 血管内皮细胞 甲基噻唑四唑
全文增补中
尼妥珠单抗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颜莹 刘园 +2 位作者 高纯子 李瑛 韩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受体抑制剂尼妥珠单抗(h-R3)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腺癌细胞系的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常规培养48 h后,分为对照组,单纯h-R3组,单纯照射组,h-R3联合照...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受体抑制剂尼妥珠单抗(h-R3)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腺癌细胞系的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常规培养48 h后,分为对照组,单纯h-R3组,单纯照射组,h-R3联合照射组。h-R3组分别以终浓度0.5、5、50、100、1 000 μg/mL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照射组采用Varian-6MV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2、4、8、10Gy后继续培养24 h;h-R3联合照射组在照射前以50 μg/mL浓度h-R3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进行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测定细胞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绘制细胞存活情况,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对照组A549细胞的OD值为0.7867±0.0764,不同浓度h-R3组的OD值分别为0.793 6±0.0846,0.823 4±0.0688,0.760 3±0.057 3,0.790 2+0.063 7,0.820 8±0.077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剂量照射组OD值分别为0.246 0±0.023 1,0.330 8±0.0336,0.343 0±0.0281,0.3175±0.030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0 μg/mL浓度h-R3联合不同剂量照射组OD值分别为0.192 3±0.014 6,0.231 8±0.020 6,0.293 0±0.024 3,0.193 7±0.021 8,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其OD值均明显减少(P<0.01);h-R3联合照射组的A549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存活细胞数明显少于单纯照射组。结论:尼妥珠单抗(h-R3)单独应用对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但增强了照射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放射增敏的作用机制值得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抗 肺腺癌细胞系A549 X射线 放射 甲基噻唑四唑
下载PDF
鼻腔未分化鳞癌的新治疗靶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neu 被引量:1
12
作者 Takahashi Y Lee J +1 位作者 Pickering C 张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6-166,共1页
鼻腔未分化鳞癌(SNUC)较少发生,但进展迅速。虽然治疗方法很多,预后仍然不佳,急需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研究针对SNUC的靶向治疗。使用人源性SNUC细胞系MDA8788-6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SNP)分析,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评估蛋白水平的变... 鼻腔未分化鳞癌(SNUC)较少发生,但进展迅速。虽然治疗方法很多,预后仍然不佳,急需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研究针对SNUC的靶向治疗。使用人源性SNUC细胞系MDA8788-6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SNP)分析,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评估蛋白水平的变化,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生长变化及克隆形成能力,同时以裸鼠为模型进行体内试验。结果:ERBB2基因被高度放大,细胞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 甲基噻唑四唑 鳞癌 蛋白免疫印迹 人源性 体内试验 细胞系 克隆形成能力 细胞生长 靶向
下载PDF
MTT法绘制肝细胞的生长曲线和LPS诱导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13
作者 刘凤娟 杨国宇 +5 位作者 王艳玲 江青东 王月影 查光明 朱河水 钟凯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65-265,共1页
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板(104个/孔),每24 h取样6孔,每孔加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液50μL,37℃培养4 h,吸出培养基加150μL DMSO,37℃孵育器上400 g混匀10 min,用酶标仪于492 nm处测得OD值,以OD值... 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板(104个/孔),每24 h取样6孔,每孔加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液50μL,37℃培养4 h,吸出培养基加150μL DMSO,37℃孵育器上400 g混匀10 min,用酶标仪于492 nm处测得OD值,以OD值的均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HepG2细胞在第2 d生长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曲线 对数生长期 肝细胞凋亡 甲基噻唑四唑 胰酶消化 单细胞悬液 LPS MTT法 孔板 吸出
原文传递
芪丹方主成分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最佳配伍剂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人华 徐焕焕 +2 位作者 王秀丽 李耿 曲舒显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4期859-866,共8页
目的:对芪丹方中的主成分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A(TSN)、白藜芦醇(Res)、黄芪甲苷(AsA)和甘草次酸(GA)进行配伍研究,以确定芪丹方最佳有效成分之间的配伍比例。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二苯基四唑溴化铵(MTT)法观察不同药物对肝星状细胞(... 目的:对芪丹方中的主成分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A(TSN)、白藜芦醇(Res)、黄芪甲苷(AsA)和甘草次酸(GA)进行配伍研究,以确定芪丹方最佳有效成分之间的配伍比例。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二苯基四唑溴化铵(MTT)法观察不同药物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单因素法筛选抗肝纤维化的最佳浓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筛选抗肝纤维化的处方。结果:确定最佳配伍为TSN∶Sal B∶AsA=5.57∶5.96∶5.55(摩尔比),对HSC增殖的抑制率可达97.45%;各组分单独给药则显示Sal B、TSN、AsA和GA对HSC增殖的抑制能力较强,Res的抑制能力较弱,且TSN、Sal B和AsA的浓度与抑制率有较大的联系;TSN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4.19%。结论:Sal B、TSN、Res、AsA和GA单独给药均可抑制HSC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时,TSN、Sal B和AsA对HS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芪丹方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甲基噻唑二苯四唑溴化铵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