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齐海坤 王赛 +13 位作者 徐东永 路正营 赵文超 郝延杰 张祥 李蔚 韩焕勇 汪江涛 王洪这 陈洪章 王林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5-437,共13页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 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株高 果枝数 产量 熟期
下载PDF
新疆兵团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前新疆兵团棉区机械化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打顶作为棉花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仍无法摆脱手工操作,成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限制因素。化学打顶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制延缓或抑制棉花顶尖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营养生长... 目前新疆兵团棉区机械化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打顶作为棉花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仍无法摆脱手工操作,成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限制因素。化学打顶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制延缓或抑制棉花顶尖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目的。目前新疆兵团用于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的药剂品种主要是氟节胺和甲哌鎓。加快制定出一套棉花化学打顶整枝药剂综合配套技术规程,对于显著提高兵团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扩大规模化种植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打顶 氟节胺
下载PDF
乙烯利-甲哌鎓复配剂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建民 董学会 +3 位作者 何钟佩 胡晓军 段留生 李召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 -甲哌复配剂 ,能起到改善株型结构、促进同化物分配转运和提高产量的综合效果。具体表现为 :1)增加气生根数和根系干重 ;2 )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 ,降低株高和穗位高 ,提高茎粗系数 ;3)促进灌浆初...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 -甲哌复配剂 ,能起到改善株型结构、促进同化物分配转运和提高产量的综合效果。具体表现为 :1)增加气生根数和根系干重 ;2 )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 ,降低株高和穗位高 ,提高茎粗系数 ;3)促进灌浆初期同化物向根系分配、灌浆中期在地上部营养器官内积累、灌浆后期向产量器官转运 ,并有利于玉米提早成熟 ;4 )提高双穗率、增加穗数 ,减少秃尖、增加行粒数 ,显著提高玉米单产。上述结果表明 ,乙烯利 -甲哌复配剂能起到防止倒伏、提早成熟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复配剂 夏玉米 产量
下载PDF
80%胺鲜酯·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敏敏 刘新刚 +2 位作者 董丰收 徐军 郑永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115.4%,变异系数为2.2%—11.3%;棉籽中胺鲜酯与甲哌鎓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4%,变异系数为3.1%—9.8%;在土壤中...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115.4%,变异系数为2.2%—11.3%;棉籽中胺鲜酯与甲哌鎓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4%,变异系数为3.1%—9.8%;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3%—108.2%,变异系数为2.7%—8.4%;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山东和河南省两地,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消解较土壤中快,在山东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4.5 d和4.3—7.6 d,在河南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1.9 d和4.1—6.2 d.80%胺鲜酯.甲哌鎓可溶性粉剂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胺鲜酯 棉花
下载PDF
80%胺鲜酯·甲哌鎓可溶粉剂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伟丽 马艳 +4 位作者 崔金杰 马小艳 奚建平 马亚杰 李希风 《中国棉花》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80%胺鲜酯.甲哌鎓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田间按照有效成分66~72g.hm-2使用后,不仅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和果枝节间长度,使棉花株型紧凑,提高田间光合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结铃性,减少蕾铃脱落,增产效...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80%胺鲜酯.甲哌鎓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田间按照有效成分66~72g.hm-2使用后,不仅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和果枝节间长度,使棉花株型紧凑,提高田间光合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结铃性,减少蕾铃脱落,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调控作用 棉花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氯化胆碱、甲哌鎓及N-甲基哌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作艺 张玉 +3 位作者 王君虹 李雪 王伟 孙彬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同时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主要活性成分氯化胆碱、甲哌鎓以及杂质N-甲基哌啶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稀释过膜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 ionpac CG17 (50 mm×4 mm)+CS17 (2...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同时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主要活性成分氯化胆碱、甲哌鎓以及杂质N-甲基哌啶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稀释过膜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 ionpac CG17 (50 mm×4 mm)+CS17 (250 mm×4 mm),以10 mmol·L^(-1)甲烷磺酸溶液等度淋洗,可在10 min内完成以上目标分析物的检测,且常规阳离子(Li^+、 Na^+、 NH_4^+、 K^+、 Mg^(2+)和Ca^(2+))不会干扰对3种化合物的测定。在优化后的最佳色谱条件下,氯化胆碱的线性范围为0.1~500 mg·L^(-1),甲哌鎓的线性范围为0.5~500mg·L-1,N-甲基哌啶的线性范围为0.4~200 mg·L^(-1),3种化合物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4,线性关系良好。3种目标分析物的检出限(信噪比S/N=3)为28.0~112.5μg·L^(-1),定量限(信噪比S/N=10)为93.5~375.0μg·L^(-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均小于0.47%,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该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已成功应用于商品化植物生长调节剂中3种成分质量浓度的测定,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0%~103.6%。可应用于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原料及成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N- 离子色谱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7
7
作者 田晓莉 谢湘毅 +7 位作者 周春江 杨培珠 王保民 段留生 李松林 恽友兰 何钟佩 李召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6-1731,共6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DPC)主要用于防止棉花徒长,在我国的应用面积每年达400万hm2以上,用量为75~300g·hm-2,明确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可为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DP...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DPC)主要用于防止棉花徒长,在我国的应用面积每年达400万hm2以上,用量为75~300g·hm-2,明确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可为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3.5mg·kg-1,添加浓度为1.0~2.0mg·kg-1时,回收率在74.5%~88.8%之间,标准偏差为3.1%~3.6%,变异系数为3.9%~4.2%。研究结果表明,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两条途径,化学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93和3.12%·d-1,半衰期(T1/2)分别为13.0和7.2d,降解95%所需时间(T0.95)分别为53.8和33.2d。另外,土壤温度和湿度对DPC降解均有显著影响,DPC降解的适宜温度为25℃,适宜湿度为饱和持水量的60%~70%,此时平均降解率为(3.0 ̄3.5)%·d-1,半衰期为8d左右,降解95%所需时间(T0.95)为30 ̄35d。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DPC属于易降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土壤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大豆与土壤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峰 张晓波 +4 位作者 任红波 金海涛 马文琼 陈国峰 赵琳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5-586,608,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大豆及土壤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PSA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大豆及土壤中共同提取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结果]...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大豆及土壤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PSA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大豆及土壤中共同提取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结果]胺鲜酯和甲哌鎓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0.02 mg/kg;最小检出量2.5×10-11、1.0×10-10g;大豆中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93.3%、83.9%~89.9%;土壤中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5%~93.6%、76.2%~92.8%。[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精密、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大豆 土壤 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
原文传递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肥料中矮壮素和甲哌鎓的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建波 马琳 +2 位作者 黄兰淇 占绣萍 赵莉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肥料中矮壮素和甲哌鎓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使用阳离子色谱柱和电导检测器(CM),以甲烷磺酸水溶液作流动相,对样品中矮壮素和甲哌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采用建立的方法,矮壮素和甲哌... [目的]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肥料中矮壮素和甲哌鎓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使用阳离子色谱柱和电导检测器(CM),以甲烷磺酸水溶液作流动相,对样品中矮壮素和甲哌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采用建立的方法,矮壮素和甲哌鎓以及干扰离子的分离效果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加标回收率为98.1%~101.5%,RSD为1.1%~1.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5 mg/L。[结论]本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以应用于水溶性肥料样品中2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壮素 离子色谱法 水溶性肥料
原文传递
QuP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根茎类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量
10
作者 杜梓萱 曹佳音 +3 位作者 李雯婷 周逸凡 苗水 季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3种根茎类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方法。方法 以1%甲酸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以分散固相萃取粉末PXA为净化材料的改良QuPPe方法,对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进行充分提取并对...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3种根茎类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方法。方法 以1%甲酸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以分散固相萃取粉末PXA为净化材料的改良QuPPe方法,对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进行充分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净化;采用正离子的质谱扫描模式对待测物实现单次进样的同时监测,并引入同位素内标辅助定量。结果 新建方法按照欧盟标准SANTE 11312/2021进行方法学验证,2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20μg/kg,检出限10μg/kg;加样回收率在76.7%~105.0%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满足欧盟方法学考察相关要求。结论 新建方法可用于3种根茎类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PPe LC-MS/MS 矮壮素
下载PDF
甲哌鎓对棉花叶片光合生理及蜡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家丽 王俊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7,共5页
为探究甲哌鎓对棉花表皮蜡质沉积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新陆早55号’棉花为试材,将甲哌鎓按有效成分0、4.5、7.5、10.5和15.0 g/hm^2的剂量分别喷施于叶面,于施药后1、4、7和12 d分别测定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表皮蜡质含量及12 d内叶片... 为探究甲哌鎓对棉花表皮蜡质沉积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新陆早55号’棉花为试材,将甲哌鎓按有效成分0、4.5、7.5、10.5和15.0 g/hm^2的剂量分别喷施于叶面,于施药后1、4、7和12 d分别测定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表皮蜡质含量及12 d内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结果表明:于叶面喷施甲哌鎓后,棉花叶片光合速率、表皮蜡质含量及SPAD值与甲哌鎓浓度、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4.5与7.5 g/hm^2的甲哌鎓处理可提高棉花光合速率并且持续期较长;SPAD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甲哌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及叶色加深;4.5 g/hm^2甲哌鎓处理更利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蜡质、光合速率、SPAD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合速率与蜡质、SPAD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蜡质的沉积及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叶片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蜡质 光合速率 SPAD值
下载PDF
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2
作者 臧娅磊 周娟 +2 位作者 陈贺 张可松 郑先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43-48,共6页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9.4%;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48 mg/kg。胺鲜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47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左右;甲哌鎓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3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7%。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棉籽 残留检测 膳食摄入评估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药剂混配对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军 胡英华 +1 位作者 王祥会 张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寻找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防控措施。试验采用了3种不同的药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100亿CFU/mL)AS、甲哌鎓(5%)AS、噻呋酰胺(240 g/L)SC,并进行不同组合处理以评估其对病害的防控效果,探索该病害的最佳防控途径。试验结... 本研究旨在寻找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防控措施。试验采用了3种不同的药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100亿CFU/mL)AS、甲哌鎓(5%)AS、噻呋酰胺(240 g/L)SC,并进行不同组合处理以评估其对病害的防控效果,探索该病害的最佳防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苗期调查的结果显示3种药剂组合能显著增加麦苗的4项评价指标,且能显著降低苗期的病株率;在拔节期各处理都能较好的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扩散流行,以处理6防控效果最好,病株率为20.00%;灌浆期调查结果表明3种组合能较好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茎率值为23.33%~24.44%,防效为75%以上;测产结果表明3种药剂组合最优,小麦增产率为21.2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组合后使用对于控制该病害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且能使小麦增产,今后生产上可以采用此药剂组合对该病害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种子包衣 防效
下载PDF
甲哌鎓复配生长促进剂对棉花株型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吴刚 田阳青 +5 位作者 赵强 李欣欣 穆妮热·阿卜杜艾尼 王文庆 张家豪 占东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5,共9页
通过运用甲哌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促控结合,调控棉花生长发育,进一步挖掘化学封顶棉花的增产潜力,筛选出甲哌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最佳的封顶剂组合。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 通过运用甲哌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促控结合,调控棉花生长发育,进一步挖掘化学封顶棉花的增产潜力,筛选出甲哌鎓复配促进剂对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最佳的封顶剂组合。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用药以甲哌鎓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1)、复硝酚钠(98%原药,T2)、胺鲜酯(8%制剂,T3)、14-羟基芸薹素(0.01%,T4)和萘乙酸(98%原药,T5),以常规甲哌鎓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在本研究中,各复配处理较CK均能够增加棉株的果枝台数和铃数,棉株株高范围最终控制在84 cm左右,与CK无显著差异,能够较好控制棉株的纵向生长,T5和T4处理棉株果枝台数较CK增加了7.96%,单株棉铃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19%和23.83%,较CK棉株株宽分别显著减少4.73、4.46 cm,能够抑制棉株中部和上部果枝的生长,对棉株的横向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5处理较CK显著降低棉株果枝始节高度3.61 cm。T5处理较CK能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T4和T5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占比分别达到65.04%和65.46%,较CK分别提高了3.40、3.82百分点。T5处理较CK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了0.84个,T4和T5处理与CK籽棉产量差异显著,较CK籽棉产量分别增加了424.90、432.88 kg/hm^(2)。综上所述,T4和T5处理与常规甲哌鎓化学封顶相比获得的棉花产量更高,能够更好塑造棉花株型,促进棉花生殖生长,增加单株结铃数,较CK籽棉产量分别增加了424.90、432.88 kg/hm^(2),因此推荐使用T4和T5处理复配类型化学封顶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株型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用方式下甲哌鎓与矮壮素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丹 姜伟丽 +4 位作者 马亚杰 马小艳 任相亮 胡红岩 马艳 《中国棉花》 2018年第2期37-40,46,共5页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矮壮素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17年采用高喷雾量和常规量喷雾两种施药方式,分别于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进行2~3次喷施,研究了98%甲哌鎓SP和50%矮壮素AS对棉花生长调控的影响。...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矮壮素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17年采用高喷雾量和常规量喷雾两种施药方式,分别于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进行2~3次喷施,研究了98%甲哌鎓SP和50%矮壮素AS对棉花生长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98%甲哌鎓SP 73.5~117.6 g·hm^(-2)和50%矮壮素AS 37.5~60 g·hm^(-2)对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对棉花株高、吐絮率、果枝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常规喷雾量处理对株高抑制效果优于高喷雾量处理。同时,二者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相同施药方式下,甲哌鎓和矮壮素于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喷施2次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壮素 棉花 控旺 增产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刚 赵强 +4 位作者 谢佳 张启越 占东霞 田阳青 李欣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46-265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方法】试验于2021年在新疆呼图壁大丰镇进行,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早82号,以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方法】试验于2021年在新疆呼图壁大丰镇进行,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早82号,以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甲派鎓为主,分别复配缩节胺,助剂,硼锌肥,亚鳞酸钾,硅肥;单施缩节胺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株高呈现不同的调控力度,其中胺鲜·甲哌鎓+助剂+硼锌肥处理抑制株高的能力较强;叶面喷施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的蕾铃干物质积累量在所有处理中最大,达到45.37 g/株,且干物质总重最高,达到83.71 g/株;喷施处理胺鲜·甲哌鎓+助剂+硼锌肥的单株结铃数达到最大为6.78个/株,且单铃重最高为6.41 g,喷施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收获籽棉产量最高,较对照高出10.42%。【结论】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组合的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物质 产量 叶面肥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施加甲哌鎓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方硕 陈晶 +4 位作者 杨亮 刘刚 姜君学 缪晓明 董守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7-30,共4页
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适宜种植密度与探究甲哌鎓对大豆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来豆2号大豆品种,设置保苗密度为20.0万株·h m^(-2)(D20.0)、22.5万株·hm^(-2)(D22.5)和25.0万株·hm^(-2)(D25.0),在大豆始荚期喷施甲哌鎓,研究... 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适宜种植密度与探究甲哌鎓对大豆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来豆2号大豆品种,设置保苗密度为20.0万株·h m^(-2)(D20.0)、22.5万株·hm^(-2)(D22.5)和25.0万株·hm^(-2)(D25.0),在大豆始荚期喷施甲哌鎓,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喷施甲哌鎓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22.5+DPC和D25.0+DPC处理株高较相应对照组显著降低;D25.0+DPC处理单株有效荚数较对照组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较对照组显著增加;D20.0+DPC、D22.5+DPC和D25.0+DPC产量均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加,脂肪含量增加0.19%~0.67%,以保苗密度25.0万株·hm^(-2)时喷施甲哌鎓的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UPLC-MS/MS检测小麦中甲哌鎓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查欣欣 曲滢 +4 位作者 杜功名 万宏剑 余鹏敏 叶剑 王永青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研究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甲哌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0.05~... 本研究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甲哌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0.05~5 mg/L范围内,甲哌鎓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添加水平为0.05、0.5、1 mg/kg时,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3%~8.9%。此分析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和精确性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生产上小麦中甲哌鎓残留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不同浓度甲哌鎓对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颖仪 田瑞钧 +3 位作者 冯伟明 郝东川 陈育民 温华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黄玫瑰、黑玫瑰、夏黑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甲哌鎓(施药倍数为0、750、375倍)和甲哌鎓施用量(每667 m^2施0、40、80 g)对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葡萄每条主梢的二次花数、副梢结果枝数随着甲哌鎓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甲... 以黄玫瑰、黑玫瑰、夏黑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甲哌鎓(施药倍数为0、750、375倍)和甲哌鎓施用量(每667 m^2施0、40、80 g)对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葡萄每条主梢的二次花数、副梢结果枝数随着甲哌鎓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甲哌鎓对葡萄二次果形成有促进作用,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结果枝率和每条主梢的花序数。使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后的夏黑、黄玫瑰和黑玫瑰的结果枝率分别为61.52%、91.11%、50.44%。使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后的夏黑、黄玫瑰和黑玫瑰的每条主梢的花序数分别为1.60、2.04、1.04。黄玫瑰和夏黑对不同浓度甲哌鎓的施用较敏感,生产上建议使用黄玫瑰和夏黑作材料,采用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东地区葡萄的一年两收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二次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结果枝数
下载PDF
复配型植物生长调节剂10%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风险评估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茜 张宪 +2 位作者 毛建霏 尹全 杨晓凤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复配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展开1年12地的残留试验并对其在水稻可食部位糙米上进行风险评估,为该农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提供使用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田间试验准则实施试验,样品依据标准操... [目的]通过对复配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展开1年12地的残留试验并对其在水稻可食部位糙米上进行风险评估,为该农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提供使用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田间试验准则实施试验,样品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处理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农药残留量,最后对糙米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水稻采收期时,多效唑和甲哌鎓的残留量大多数集中在秸秆上分别为<0.010~0.22、<0.010~1.3 mg/kg,其次是稻壳中分别为<0.010、<0.010~0.13 mg/kg,糙米中的残留量较低分别为<0.010、<0.010~0.017 mg/kg。[结论]10%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在分蘖期至拔节前期,按对水喷雾的方法,有效成分用药量75~150 g a.i./hm^(2)或制剂用药量750~1500 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收获期,收获期时糙米中农药残留量的风险商和危险商均小于100%,因此,建议我国可以分别暂定多效唑和甲哌鎓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0.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水稻 残留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