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 被引量:17
1
作者 俞宜萱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4-57,共4页
早在16世纪中叶,法国就有许多用诗琴(Lute)伴奏的复调风格的独唱曲。17世纪初从意大利传入主调风格的音乐后,浪漫曲迅速发展,出现了用诗琴、六弦琴或羽键琴伴奏的独唱歌曲,伴奏部份的记谱也以正规的记谱取代了数字低音。当时的歌曲类型... 早在16世纪中叶,法国就有许多用诗琴(Lute)伴奏的复调风格的独唱曲。17世纪初从意大利传入主调风格的音乐后,浪漫曲迅速发展,出现了用诗琴、六弦琴或羽键琴伴奏的独唱歌曲,伴奏部份的记谱也以正规的记谱取代了数字低音。当时的歌曲类型繁多,有贵族式的、精致的“宫廷歌曲”;有描写牧羊人或牧羊女的“田园曲”或类似内容的“抒情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艺术歌曲 法国艺术歌曲 浪漫曲 演唱风格 法语 创作 记谱 17世纪 音乐
原文传递
孔子诗论“兴观群怨”说新解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节末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0-75,共6页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有人认为这是现实主义观点,有人认为这是诗的抒情说。本文不同意这些看法,认为所谓兴是断章取义,即由特定思绪触发,将诗中某一两个意象从整首诗中抽取出来并转到修身治国上去。观即观志——一人或一国...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有人认为这是现实主义观点,有人认为这是诗的抒情说。本文不同意这些看法,认为所谓兴是断章取义,即由特定思绪触发,将诗中某一两个意象从整首诗中抽取出来并转到修身治国上去。观即观志——一人或一国之志。群是群居相切磋,达到对诗句象征的观念的认识。怨即抒发抱负,针砭时弊。这里面兴是关键,有兴才有观、群、怨,才能起孔子认为诗应起的社会作用: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使天下拨乱为治。而这些与现实主义说,诗缘情说不相关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三百 现实主义 缘情 社会作 伦理判断 抒情性 象征
原文传递
论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秀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渐政治、伦理化。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贯穿于“礼”的诗化和“诗”的礼乐化双向互动演变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典 三《礼》
下载PDF
读绿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洪涛 《诗探索》 1999年第3期88-101,共14页
毫无疑问,真正的诗歌如同真正的音乐,是从心灵里自然流淌出来的。真正的诗歌打动读者的奥秘,在于它所达到的心灵深度。而最有心灵深度的诗歌莫过于吟唱苦难的诗歌。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人类来说,苦难是与生俱来的。贫困、掠夺、专制、战... 毫无疑问,真正的诗歌如同真正的音乐,是从心灵里自然流淌出来的。真正的诗歌打动读者的奥秘,在于它所达到的心灵深度。而最有心灵深度的诗歌莫过于吟唱苦难的诗歌。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人类来说,苦难是与生俱来的。贫困、掠夺、专制、战乱、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的 与真 路翎 童话 淡如菊 席勒 的形式 命运
原文传递
《盐铁论》引诗用诗与西汉昭宣时期《诗经》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龙文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2,共5页
《盐铁论》引诗用诗约75次,以《雅》、《颂》为主,体现了昭宣时期《诗经》解读对美刺时政的重视,具有鲜明的经世治国目的。《盐铁论》所据诗说以齐、鲁、韩三家为主,可能兼有《毛诗》,可见昭宣时期的《诗经》传授与武帝时期一样,仍以三... 《盐铁论》引诗用诗约75次,以《雅》、《颂》为主,体现了昭宣时期《诗经》解读对美刺时政的重视,具有鲜明的经世治国目的。《盐铁论》所据诗说以齐、鲁、韩三家为主,可能兼有《毛诗》,可见昭宣时期的《诗经》传授与武帝时期一样,仍以三家诗为主流,但当时士人对《毛诗》也有接受。《盐铁论》中论辩双方不主一家诗说,王先谦以《盐铁论》证《齐诗》义,阮元以《盐铁论》证《鲁诗》义,这类观点宜予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昭宣时期 经》学
下载PDF
“不歌而诵谓之赋”质疑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宇恕 《管子学刊》 1991年第4期76-78,共3页
春秋时期有宴会赋诗之礼仪,《左传》、《国语》都记载了这种现象。赋诗之“赋”有二义:其一为“作”义,如《左传》所载“赋《硕人》”(《隐公三年》),“赋《载驰》”,“赋《清人》”(均见《闵公二年》),“赋《黄鸟》”(文公六年)皆是。... 春秋时期有宴会赋诗之礼仪,《左传》、《国语》都记载了这种现象。赋诗之“赋”有二义:其一为“作”义,如《左传》所载“赋《硕人》”(《隐公三年》),“赋《载驰》”,“赋《清人》”(均见《闵公二年》),“赋《黄鸟》”(文公六年)皆是。另义为用诗,皆以“不歌而诵谓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解之。《左传·隐公三年》:“卫人所为赋《硕人》。”后孔颖达为杜预之注作疏曰:“正义曰,此诗自作诗也。班固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汉书·艺文志 班固 春秋时期 孔颖达 宴会 硕人 国语 正义
下载PDF
西周《大武》乐章新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全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自朱熹以来,学者考察《大武》的用诗,多把《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之语当作讨论的基准。其实,《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楚子之语"是对"武功"的解释,与《大武》乐章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楚子之语"当... 自朱熹以来,学者考察《大武》的用诗,多把《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之语当作讨论的基准。其实,《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楚子之语"是对"武功"的解释,与《大武》乐章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楚子之语"当作判断《大武》用诗情况的基准。考察《大武》的用诗情况应从《大武》的构成要件入手,《大武》乐是由《武》乐和《酌》乐组合、提炼而成:《武》乐表现的内容是武王伐纣,又名《武宿夜》,伶州鸠之语及出土编钟的铭文可资证明;《酌》乐即《勺》乐,重在表现周公平定天下和"周召之治"的内容。由此可以确定《大武》所用诗即《维清》、《武》、《酌》三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 《左传》 《象》 《酌》
下载PDF
用诗时代的形成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傅道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9-95,共7页
闻一多说:“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从建安至盛唐,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最光荣的时期,都是诗的时期。两个时期各各拖着一个姿态稍异但同样灿烂的尾巴。前者是楚辞汉赋,后者是五代宋词。”在第一个诗的时期里,闻一多以《诗经》为肇始,而以楚... 闻一多说:“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从建安至盛唐,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最光荣的时期,都是诗的时期。两个时期各各拖着一个姿态稍异但同样灿烂的尾巴。前者是楚辞汉赋,后者是五代宋词。”在第一个诗的时期里,闻一多以《诗经》为肇始,而以楚辞汉赋为其余脉。但事实上,在春秋中叶—楚辞兴起的这一段时间里,还有个用诗时代作衔接。《诗》在结集之后,伴随着《诗》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在思辩领域里的普遍应用就形成了一个《诗》的垄断时期。《诗》的垄断是指《诗》的应用代替诗的创作,垄断的结果是《诗》的畸形繁荣。造成了春秋中叶—战国末期诗歌创作的沉默与萧条。春秋中叶后诗的创作已不多见,随之而来的《诗》三百广泛应用。此时盛行赋诗与引诗,引诗是引用已有之诗,自不待言,赋诗依郑玄解或“述古”或“造篇”,但《左传》那么多赋诗赠答之中,属于造篇的赋诗仅有四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百 左传 歌创作 时代 中国文学史 春秋战国 文学性 楚辞
下载PDF
观诗、用诗与说诗——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新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160-164,共5页
本文对先秦时期流行的“观诗”、“用诗”和“说诗”三种文学接受方式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观诗”虽然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的接受取向 ,但已包含有审美鉴赏的因素 ;“用诗”尽管也要服从政治外交等实用功利的目的 ,但却赋予接受者对作... 本文对先秦时期流行的“观诗”、“用诗”和“说诗”三种文学接受方式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观诗”虽然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的接受取向 ,但已包含有审美鉴赏的因素 ;“用诗”尽管也要服从政治外交等实用功利的目的 ,但却赋予接受者对作品进行能动的再创造的权力 ;“说诗”则强调接受者在理解和阐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介入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观诗”、“用诗”和“说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文学接受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沈慕韩和他的《红楼百咏》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方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9-324,共6页
红学史上,有一个题咏派。这一学派,专门用诗、词、赋、赞,表达他们对《红楼梦》作者、红楼故事、红楼人物的褒贬抑扬、爱憎态度,少的一、两首,多则达百篇,短或数十字,长可近千言。这些人也是红学家,与其他红学家不同在于:他们用的是诗... 红学史上,有一个题咏派。这一学派,专门用诗、词、赋、赞,表达他们对《红楼梦》作者、红楼故事、红楼人物的褒贬抑扬、爱憎态度,少的一、两首,多则达百篇,短或数十字,长可近千言。这些人也是红学家,与其他红学家不同在于:他们用的是诗、词、赋、赞,而其他红学家则是用评点、论文、甚至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红学史 徐枕亚 题咏 不同阶段 鸳鸯蝴蝶派 四十年 王熙凤
原文传递
从“诗乐”到“乐诗”:礼与诗、乐关系的角色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秀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诗经》学的发展进程中,《诗》文化角色的变化实质上也是“乐”地位的变化。先秦社会的《诗》基本上是以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充当了同一种文化角色,一起为礼服务。第一种状态是“诗乐合一,诗从属于乐”;第二种状态是“诗乐分离,诗逐... 在《诗经》学的发展进程中,《诗》文化角色的变化实质上也是“乐”地位的变化。先秦社会的《诗》基本上是以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充当了同一种文化角色,一起为礼服务。第一种状态是“诗乐合一,诗从属于乐”;第二种状态是“诗乐分离,诗逐步走向独立”。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体现出《诗》的角色由“乐”之附庸向“礼”之附庸的转变。《诗经》发展的历史也是礼与诗、乐关系角色演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咏史诗词与历史教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惠忠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X期91-92,94,共3页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代不少诗词歌赋,特别是咏史诗词,真实、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咏史诗词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是一...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代不少诗词歌赋,特别是咏史诗词,真实、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咏史诗词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起着诱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发情感的作用。好的开头如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迅速进入课本胜境。讲《三国鼎立》一课,我引用《三国演义》开头的《临江仙》一词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 历史教学 岳飞 高宗 杨贵妃 大运河 导语设计 历史事件 杜牧
下载PDF
引譬连类与诗性思维——从先秦用诗看中国文化诗性特征之形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子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2,共8页
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特征与先秦用诗中的“引譬连类”思维特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借诗性思维的原理,重新解读先秦用诗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诗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引譬连类、崇尚经验、天人合一、泛诗化... 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特征与先秦用诗中的“引譬连类”思维特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借诗性思维的原理,重新解读先秦用诗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诗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引譬连类、崇尚经验、天人合一、泛诗化等诗性思维特征就孕育于先秦的全方位用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思维 引譬连类 崇古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诗》的礼典属性及其传播与接受机制的发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秀臣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西周时代的《诗经》作品都是为礼典而创作,因礼典而传播的。《诗》文本的结集是周代礼典制度成熟与完善的标志。礼典歌《诗》是《诗》最基本的存在状态,是特殊的用诗机制,也是特殊的接受与传播机制。《诗》因礼典而产生,也因礼典而传播... 西周时代的《诗经》作品都是为礼典而创作,因礼典而传播的。《诗》文本的结集是周代礼典制度成熟与完善的标志。礼典歌《诗》是《诗》最基本的存在状态,是特殊的用诗机制,也是特殊的接受与传播机制。《诗》因礼典而产生,也因礼典而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典 传播 接受理论
下载PDF
孔子“诗可以怨”之本义及其悖论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明善 廖春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怨 三百 怨而不怒
下载PDF
论舒婷的朦胧诗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威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综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突出地感觉到一个“爱的主题”,这里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人民之爱、生活之爱,这种种爱被她表现得真挚、适度、朴实、自然,读后使人感到相当的温暖,不由得要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舒婷说过... 综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突出地感觉到一个“爱的主题”,这里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人民之爱、生活之爱,这种种爱被她表现得真挚、适度、朴实、自然,读后使人感到相当的温暖,不由得要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舒婷说过:“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她的诗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朦胧诗选》中舒婷的诗,就题材上说,题赠朋友的诗,占有显著的位置。《船》和《赠》是作于1975年的两首诗,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船》里有两个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舒婷 意象 爱情 祖国 迫切需要 读后 主题 题材
下载PDF
辞赋考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1-105,107,共6页
赋本言考赋作为一种文体,它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毛诗·烝丞》“明命使赋”,《传》曰:“赋,布也。”又《小旻》“敷于下土”,《传》曰:“敷,布也。”“赋”“敷”同声,故《管子·山权数》“赋藉藏龟”,注亦曰:“赋,敷也。”又... 赋本言考赋作为一种文体,它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毛诗·烝丞》“明命使赋”,《传》曰:“赋,布也。”又《小旻》“敷于下土”,《传》曰:“敷,布也。”“赋”“敷”同声,故《管子·山权数》“赋藉藏龟”,注亦曰:“赋,敷也。”又“赋”“布”“铺”“敷”,声近义同,古并以重唇音相通假。故《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左传 孔子 乐之 春秋 作品 政教 西周 讽诵
下载PDF
请公平地对待旧体诗歌——给诗歌界的一封公开信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勋政 《求索》 1982年第4期76-79,共4页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无论新诗、旧体诗,只要好诗我都喜爱。出于对我国诗歌发展道路的关心,根据个人三十多年来的感受,提出请公平地对待旧体诗歌的建议,以就教于诗人、诗论家和报刊诗歌编辑。这个问题关系到诗如何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无论新诗、旧体诗,只要好诗我都喜爱。出于对我国诗歌发展道路的关心,根据个人三十多年来的感受,提出请公平地对待旧体诗歌的建议,以就教于诗人、诗论家和报刊诗歌编辑。这个问题关系到诗如何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关系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中国诗歌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 中国新 中国 公平地对待 旧体 公开信 广大人民群众 广大群众 革命
下载PDF
空间的跨越——诗歌运动十年(1976—1986)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冕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5期38-45,共8页
一那是又一个长夜的尽头。在著名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用诗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微明。长久的动乱,空前的灾难,中国人显得迫不及待,他们理所当然地遵从了圣人的古训,再一次选择诗来充当改造和重建生活秩序的武器:用诗诅咒浓重的黑夜,也用... 一那是又一个长夜的尽头。在著名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用诗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微明。长久的动乱,空前的灾难,中国人显得迫不及待,他们理所当然地遵从了圣人的古训,再一次选择诗来充当改造和重建生活秩序的武器:用诗诅咒浓重的黑夜,也用诗传达对于合理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时代 天安门广场 生活秩序 歌观念 中国文学 歌创作 民族
下载PDF
先秦用诗与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子怡 《诗经研究丛刊》 2004年第2期205-229,共25页
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特征与先秦用诗中的'引譬连类'思维特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借诗性思维的原理,重新解读先秦用诗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诗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引譬连类、崇尚经验、天人... 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特征与先秦用诗中的'引譬连类'思维特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借诗性思维的原理,重新解读先秦用诗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诗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引譬连类、崇尚经验、天人合一、泛诗化等诗性思维特征就孕育于先秦的全方位用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思维 引譬连类 崇古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