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秀清 韩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634-636,共3页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生脉颗粒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人参皂甙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颗粒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生脉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泽春 张宏伟 +1 位作者 李知生 蔡志诚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0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生脉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采用SPSS 21. 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 目的观察生脉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采用SPSS 21. 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生脉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衰症状(胸闷、气促)改善情况,头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偏低,均有活动后胸闷、气促症状,有头昏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活动后胸闷、气促症状,头昏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 3%(28/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3. 3%(22/30)。结论生脉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较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抗心衰药物 心功能不全 低血压
下载PDF
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闫晶超 马越鸣 +1 位作者 王天明 季丽月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生脉颗粒中木脂素类成分在人和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人口服生脉颗粒3.6g/次,小鼠灌胃给予生脉颗粒4.7g/kg,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样,用HPLC方法分析生脉颗粒和血浆样品中木脂素类成分,测定五味子醇甲浓度的经时变化,浓... 目的研究生脉颗粒中木脂素类成分在人和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人口服生脉颗粒3.6g/次,小鼠灌胃给予生脉颗粒4.7g/kg,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样,用HPLC方法分析生脉颗粒和血浆样品中木脂素类成分,测定五味子醇甲浓度的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人和小鼠给予生脉颗粒后,血浆中检测到五味子醇甲及新的成分,后者推测为五味子醇甲的代谢物。五味子醇甲在小鼠和人体内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ka为0.03和0.04h,T1/2ke为0.88和0.86h,Vd为19.12和1.73L·kg-1,CL为15.06和1.46L·h-1·kg-1,Cmax为1.196和0.098mg·L-1,Tpeak为0.21和0.50h,AUC0-∞为1.096和0.137mg·h·L-1。结论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可吸收进入体内,其在体内吸收和消除速度均比较快,并可在体内转化成代谢产物,且符合线性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五味子醇甲 药物动力学 小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生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莲萍 刘专专 +2 位作者 孙岩 杨玉华 孙裕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五味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150×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 L/min;检...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五味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150×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薄层鉴别方法简单,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在0.0712~2.13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2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颗粒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含量测定 薄层鉴别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生脉颗粒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燕霞 林榜建 +2 位作者 原欢欢 冉亚东 禹奇男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2期30-3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生脉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μ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生脉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μL。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质量浓度分别在19.99~199.88μg/mL、14.15~141.52μg/mL、26.42~264.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不大于2.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5%,97.16%,96.01%,RSD分别为4.93%,2.42%,2.0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生脉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脉颗粒中党参炔苷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浩 李鹏 +1 位作者 吴进 孙新建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脉颗粒中尿囊素的含量。方法ZORBAXSB—C18(250mm×4.6mm,5um)色谱柱,以乙腈-0.1%醋酸(22:78)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7am。结果党参炔苷在0.08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脉颗粒中尿囊素的含量。方法ZORBAXSB—C18(250mm×4.6mm,5um)色谱柱,以乙腈-0.1%醋酸(22:78)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7am。结果党参炔苷在0.082-1.640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0.70%。结论本方法便简准确,可用于该制剂中党参炔苷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党参炔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生脉颗粒(党参方)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阳 杨眉 +3 位作者 刘燕 雷果平 李敏 张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5μm,4.6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05~0.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目的:建立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5μm,4.6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05~0.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87%(n=6),RSD为0.3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颗粒 五味子醇甲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生脉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泽春 张宏伟 +1 位作者 李知生 蔡志诚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5期2-3,共2页
目的分析生脉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定南中山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分析生脉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定南中山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压及收缩压。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DD、LVEF、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DD、LVEF、舒张压及收缩压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西药 慢性心力衰竭 低血压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生脉颗粒中的3种人参皂苷
9
作者 喻贵英 越亮 +4 位作者 孙建彬 胡彬 王欣 舒蕾 罗维早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测定生脉颗粒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g_(1)、R... 目的测定生脉颗粒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96~7.652、0.1017~6.508、0.4053~25.94μg,r均为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2%、100.84%、91.17%,RSD均小于3%。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生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B1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生脉颗粒中黄芪甲甙含量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樟照 王灵杰 吴茹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制订黄芪生脉颗粒中黄芪甲甙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经乙醚洗涤、正丁醇提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制备样品,以氯仿-甲醇-水(13:7:2)下层液为展开剂,检测波长为510nm,参比波长为700nm。结果:加标回收率平均为9... 目的:制订黄芪生脉颗粒中黄芪甲甙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经乙醚洗涤、正丁醇提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制备样品,以氯仿-甲醇-水(13:7:2)下层液为展开剂,检测波长为510nm,参比波长为700nm。结果:加标回收率平均为98.7%(RSD=2.0%,n=6),标准曲线r=0.9966,重复性RSD=1.4%(n=5),精密度RSD=2.0%(n=6)。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颗粒 黄芪甲甙 薄层扫描
下载PDF
加味生脉颗粒对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琳 刘立壮 +2 位作者 宋郁珍 杜鸿瑶 戴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生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加味生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生脉颗粒口服,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SV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生脉颗粒可以提高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进一步抑制IL-6、IL-17、TNF-α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颗粒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黄芪生脉颗粒剂对小型猪实验性心肌缺血时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章辰芳 孔繁智 +2 位作者 柴秀娟 黄飞华 石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2-24,共3页
采用健康小型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以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心率(HR)等指标观察灌服黄芪生脉颗粒剂后对小型猪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并采用T... 采用健康小型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以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心率(HR)等指标观察灌服黄芪生脉颗粒剂后对小型猪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并采用TTC染色心肌片,求得梗塞心肌占心室重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减少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颗粒 心肌缺血 小型猪 药理 中药
下载PDF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金万 宫玉霞 +1 位作者 王寅飞 李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初始... 目的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初始剂量为5mg/次,1次/d,根据病情可减至2.5mg/次,或增至10mg/次,调整剂量间隔时间≥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生脉颗粒,14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血清学、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颗粒 非洛地平缓释片 冠心病心绞痛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全血黏度 血小板黏附率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房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元会 王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3-724,共2页
“治未病”思想最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的研究,其中研究显示芪珀生脉颗粒以益气养阴、祛风安神为治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控制房颤发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治未病”思想最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的研究,其中研究显示芪珀生脉颗粒以益气养阴、祛风安神为治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控制房颤发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治未病”理念形成有深远影响,“治未病”肇始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后世医家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体现中医治病“防重于治”,强调人不仅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还应遵循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整体观。中药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房颤的核心在于中医“治未病”理念,重点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环节。房颤的病机实质为本虚标实,尤以本虚为关键。其中气阴两虚证是阵发性房颤的主要证型之一,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房颤疗效显著。①未病先防:在房颤未发生前,机体往往产生相关的病理改变,如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房速、左房结构改变等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较高,中医药及早适时干预,是预防房颤发病的重要措施。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提出“上游治疗”的新理念,目的是在房颤发生前从致病因素层面防止疾病发生及进展。研究显示,芪珀生脉颗粒可以通过减轻炎症、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等机制改善心房基质重构,改善房颤发生的“上游机制”。②既病防变:对已经发生房颤的病人,强调重在减少或终止房颤发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研究提示芪珀生脉颗粒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降低血栓风险,同时可有效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防止向持续性房颤发展。③瘥后防复:对于房颤患者,延长窦性心律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芪珀颗粒 房颤
下载PDF
祛风生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络风阻、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国华 林慧娟 +2 位作者 张彤 徐向青 王学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祛风生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络风阻、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设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祛风生脉颗粒,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 目的:观察祛风生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络风阻、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设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祛风生脉颗粒,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减少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生脉颗粒具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祛风颗粒 祛风补肾通络 心肌缺血总负荷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涛 栾相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 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静... 目的 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充分溶解,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心生脉颗粒,1袋/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相关评估表评分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93.55%、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72.58%(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减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Duke评分均显著增加,血瘀证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AQ中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较之治疗前,两组治疗后血浆TNF-α、FIB、D-D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FIB、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整体效果显著,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损伤和凝血功能紊乱,改善生活质量及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颗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冠心病心绞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芪珀生脉颗粒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树青 张菀桐 +1 位作者 李大奇 胡元会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 目的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中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血清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房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心房ATP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PGC-1α、NRF-1、Tfam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心房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ATP合成显著增加,同时PGC-1α、NRF-1、Tfam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芪珀生脉颗粒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线粒体结构,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改善房颤大鼠心肌代谢应激状态,进而减少房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珀颗粒 房颤 代谢应激 PGC-1α/NRF/Tfam 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房纤颤大鼠模型血清SOD、MDA、TNF-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师帅 张菀桐 +3 位作者 陈雯 李偲偲 耿彦婷 胡元会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房纤颤(AF)大鼠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 Cl2)混合液通过尾静脉给药建立AF大鼠模型。从9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 目的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房纤颤(AF)大鼠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 Cl2)混合液通过尾静脉给药建立AF大鼠模型。从9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Ach-Ca Cl2混合液1周后,将心电图出现房颤改变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稳心颗粒组、维拉帕米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小剂量组)、联合正常组,共7组。造模及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OD、MDA、TNF-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大、中剂量组模型大鼠SOD水平升高,MDA、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芪珀生脉颗粒能够升高AF大鼠SOD水平,降低MDA、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芪珀颗粒 SOD MDA TNF-Α 大鼠
下载PDF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药效学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雯 张菀桐 +1 位作者 师帅 胡元会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9期855-858,共4页
目的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 目的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和稳心颗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死亡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死亡率降低,且芪珀生脉大、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组c Tn T、CRP、Hcy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房颤心房组织损伤,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珀颗粒 心房纤颤 药效学 机制研究 心肌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大鼠
下载PDF
养心生脉颗粒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书锋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养心生脉颗粒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CHD)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CHD并发C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 目的观察养心生脉颗粒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CHD)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CHD并发C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加服养心生脉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LVESD、LVESV、LVEF等心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LVEDD、LVESD、LVESV水平低于A组,LVEF水平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治疗总有效率(93. 48%)高于A组(80. 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心生脉颗粒辅助治疗老年CHD并发CHF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养心颗粒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