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加速侵蚀下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被引量:49
1
作者 史衍玺 唐克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3,40,共7页
通过研究比较林地、不同开垦年限的侵蚀农地中微生物区系与土壤酶活性,分析了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主要引起表土层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减少,其中以真菌下降率最高。参与土壤碳、磷转化的纤维素... 通过研究比较林地、不同开垦年限的侵蚀农地中微生物区系与土壤酶活性,分析了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主要引起表土层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减少,其中以真菌下降率最高。参与土壤碳、磷转化的纤维素分解菌、磷细菌分别在林地开垦后的3年、10年出现快速的下降过程,对侵蚀环境反应敏感,可作为反映侵蚀土壤质量变化的微生物指标。随开垦年限和侵蚀强度的增长,与土壤肥力因素相关的酶活性总体水平下降,酶活性总分值与开垦年限呈指数关系,提出用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作为表征侵蚀土壤质量的酶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人为加速侵蚀 土壤质量 生物特性 土壤侵蚀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综述铬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赋存形式及迁移规律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晶晶 彭恩泽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根据重金属铬的理化及生物特性,结合相关资料探讨了铬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土壤污染和植物危害的相关机制,为铬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迁移转化规律 土壤污染 铬污染 重金属 迁移规律 治理 植物危害 生物特性 防治 资料
下载PDF
内皮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海涛 吴清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内皮素(Endothelins;ET)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存在于机体几乎每一个地方,由机体细胸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主要在局部通过内皮素的特异受体起调节作用,参与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及炎症反应。犹如其它细胞因子... 内皮素(Endothelins;ET)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存在于机体几乎每一个地方,由机体细胸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主要在局部通过内皮素的特异受体起调节作用,参与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及炎症反应。犹如其它细胞因子一样,内皮素也是一把双刃剑,生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生物特性 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南瓜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宜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年第5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南瓜 生物特性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变温贮藏对黑琥珀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秀兰 刘兴华 +1 位作者 张华云 张静一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研究了 4种变温处理对黑瑚珀李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歇升温处理即- 0 .5~ 0℃恒温贮藏 ,每 15 d升温至 18~ 2 0℃并保持 1d,再降回 - 0 .5~ 0℃ ,连续重复 5次 ,能够延缓李子冷害发生 ,抑制还原糖、可滴定酸... 研究了 4种变温处理对黑瑚珀李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歇升温处理即- 0 .5~ 0℃恒温贮藏 ,每 15 d升温至 18~ 2 0℃并保持 1d,再降回 - 0 .5~ 0℃ ,连续重复 5次 ,能够延缓李子冷害发生 ,抑制还原糖、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下降 ,推迟多酚氧化酶 (PPO)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高峰的出现。贮藏 90 d后果实品质良好 ,货架期达到 2 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处理 冷害 生物特性 品质 黑琥珀李 贮藏保鲜
下载PDF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38-40,共3页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作用 ,已被很多实验证实 ,世界各国均以膳食纤维作为“第七营养素”进行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对膳食纤维的定义、组成、物化特性、分离制备及生理功能进行论述 。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生理功能 生物特性 化学特性 分离制备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3
7
作者 高明月 蔺洁 张文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53-3756,共4页
背景: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严重影响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60-01/2009-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ypertrophi... 背景: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严重影响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60-01/2009-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ypertrophic scars,Prevention,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增生性瘢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特性、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原因、增生性瘢痕的临床防治研究类文献。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的成因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合成并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是瘢痕组织形成的关键环节。对于增生性瘢痕应防治结合,在创伤愈合早期采取预防措施,抑制瘢痕形成,包括硅凝胶防治、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冷冻疗法。治疗应采取几种方法联合的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效果显著。另外,近几年中药在瘢痕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及剂型改造方面研究层出不穷,加强中医药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提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应从源头上避免或减轻异常瘢痕的发生发展,寻找瘢痕基因缺陷并从基因水平加以修正,中医药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方面前景广阔有待进一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生物特性 预防 治疗 皮肤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金海洋 姚政 +1 位作者 徐四新 杨建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以及应用纤维分解菌剂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生物缓冲性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秸秆不还田与秸秆还田并应用微生物菌剂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应用微生物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转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 为探讨秸秆还田以及应用纤维分解菌剂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生物缓冲性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秸秆不还田与秸秆还田并应用微生物菌剂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应用微生物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转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土壤微生物群体增大,微生物总量从4.0×107个/g土壤上升到1.2×108个/g土壤和1.5×108个/g土壤,土壤生物缓冲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 生物特性
下载PDF
动物源乳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数测定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传彬 王永坤 +1 位作者 朱国强 周继宏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益生素选择的关键指标,从健康动物肠道筛选到鸡源乳杆菌2株,猪源乳杆菌3株。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唾液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5株乳杆菌均能耐受浓度为0.5%苯酚和0.8%~1.0%牛胆盐,对pH3.0有较强的抵抗... 根据益生素选择的关键指标,从健康动物肠道筛选到鸡源乳杆菌2株,猪源乳杆菌3株。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唾液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5株乳杆菌均能耐受浓度为0.5%苯酚和0.8%~1.0%牛胆盐,对pH3.0有较强的抵抗性,此3项指标均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5株乳杆菌对小白鼠和1日龄雏鸡均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乳杆菌 生物特性 益生素
下载PDF
语言研究中的观念变化: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4
10
作者 赵世开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共5页
本文旨在回顾和评论语言研究中基本观念的变化 ,着重考察20世纪的观念演变。文中提出了一些主要的观念 ,如“系统”、“生成”、“层次”、“描写”和“解释”、“个性”和“共性”、“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等。作者认为语言学中的... 本文旨在回顾和评论语言研究中基本观念的变化 ,着重考察20世纪的观念演变。文中提出了一些主要的观念 ,如“系统”、“生成”、“层次”、“描写”和“解释”、“个性”和“共性”、“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等。作者认为语言学中的理论意识主要是共性的意识。展望未来时 ,作者认为语言的生物特性 ,尤其是心理特性将会是语言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语言观念 系统 生成 层次 描写 解释 个性 共性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 生物特性 心理特性 认知语言学
全文增补中
几种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大鹏湾株)生长及其藻毒力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江天久 黄伟建 +3 位作者 王朝晖 骆育敏 尹伊伟 杞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 (θ/℃ )、盐度 (ρ/gL-1)及pH对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大鹏株 )的生长及其毒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θopt为 15~ 2 5℃ ,最大生长率出现在接种后 6~ 8d ;在盐度为 14~32g/L范围内 ,该藻均可...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 (θ/℃ )、盐度 (ρ/gL-1)及pH对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大鹏株 )的生长及其毒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θopt为 15~ 2 5℃ ,最大生长率出现在接种后 6~ 8d ;在盐度为 14~32g/L范围内 ,该藻均可生长 ,盐度 2 3~ 2 7g/L时生长最佳 ;在弱酸弱碱下 ,该藻可较好生长 ,pHopt=6~ 7;用小白鼠法测得本藻株c(HCl) =0 .1mol/L提液的麻痹性贝毒毒力为 0 .5 0× 10 -5~ 3.2× 10 -5Mu/cell,在同种藻株中属低毒藻株 .与其他作者对本藻株用不同毒素抽提方法及测定技术所得结果的比较表明 ,其藻毒力测定值最大相差达 30倍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山历大藻 麻痹性贝毒 生物特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抗菌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诚 黎满香 +3 位作者 卢帅 林荣高 蒋伟 胡杨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99,共6页
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备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和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已倍受人们关注。论文对抗菌肽来源、分类以及生物特性、相关数... 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备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和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已倍受人们关注。论文对抗菌肽来源、分类以及生物特性、相关数据库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生物特性 小分子多肽 耐药性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江逊 崔鹏程 +3 位作者 陈文弦 赵大庆 张殿忠 张志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 :将人骨髓MSCs自骨髓中分离、纯化和培养 ,观察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增殖及生长特征 .结果 :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 :将人骨髓MSCs自骨髓中分离、纯化和培养 ,观察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增殖及生长特征 .结果 :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MSCS有活跃的增殖能力 .结论 :体外获得的人骨髓MSCs的生物年龄较为年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生物特性 观察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继永 王文全 +1 位作者 刘勇 魏胜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乌拉尔甘草是构成我国西北荒漠植被的重要植物 ,同时又是接近濒危的大宗地道药材 ,具备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文中着重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乌拉尔甘草的生物特性和资源培育方向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物特性 资源培育 荒漠植被
下载PDF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黎明 宋岩松 +4 位作者 钟斌 房士栋 许文年 王一毅 李明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6-927,共12页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基材配比、物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技术优势;概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体系,从生境基材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研究和护坡植物研究4个方面总结了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待改进之处,并从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对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生态修复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生物特性 护坡植物
下载PDF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全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瓜类蔬菜 瓜实蝇 生物特性 防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道静 苗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特性 1.1 CRP的发现 1930年,T iliett和F rancis发现肺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C多糖(C2p01ysaccharide,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Macleod和Avery、Abernethy和Avery先后证实...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特性 1.1 CRP的发现 1930年,T iliett和F rancis发现肺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C多糖(C2p01ysaccharide,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Macleod和Avery、Abernethy和Avery先后证实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时出现的蛋白质,与C多糖体的絮状沉淀(flocculation)反应依赖于Ca^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 肺炎链球菌 CA^2+ 生物特性 肺炎球菌 沉淀反应 急性感染
下载PDF
香菇L808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4
18
作者 应国华 《食用菌》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香菇L808品种是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针对现有代料香菇品种而选育的菇形及菇质优良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经过2004年至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表明:香菇L808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菇形好,出菇整齐,2008年经全国食用... 香菇L808品种是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针对现有代料香菇品种而选育的菇形及菇质优良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经过2004年至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表明:香菇L808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菇形好,出菇整齐,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经过公示获得国家认定,认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现将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L808 生物特性 香菇品种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及其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野向阳 李相军 +2 位作者 徐岩 毕薇薇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029-7033,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多向分化、组织修复方面,而对脐带干细胞的同种异体之间移植免疫学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分化潜能及移植免疫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多向分化、组织修复方面,而对脐带干细胞的同种异体之间移植免疫学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分化潜能及移植免疫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11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来源于健康产妇足月剖腹产的胎儿,靠近胎儿侧5cm,均征得孕妇同意。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酶消化传代。取传至第5代细胞,加入含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完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另取传至第5代细胞,分别进行正常培养及应用γ-干扰素刺激48h。主要观察指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表型分析。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γ-干扰素刺激后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结果:培养7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块边缘出现呈长梭形、多角形或三角形的贴壁细胞,且随时间延长组织块周围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第2,5,9代细胞之间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培养20代内未见细胞衰老及增殖速度减慢等现象发生。第2代贴壁细胞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14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胞核染成均一的淡蓝色。第5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LA-ABC呈弱阳性(40.50%),HLA-DR,CD80,CD86呈阴性表达;γ-干扰素刺激48h后,HLA-ABC阳性率增加至87.44%,HLA-DR,CD80,CD86仍呈阴性表达。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确切,具有类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且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低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生物特性 免疫学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ed Soil Ecosystems in Dry Hot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被引量:21
20
作者 HEYURONG YANGWANQIN +1 位作者 WANGKAIYUN SONGGUANGY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5-372,共8页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imals,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atic activity were studied in the dry red soil and Vertisol ecosystems with different degradation degrees in the Yuanmou dry hot valley of the Jin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imals,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atic activity were studied in the dry red soil and Vertisol ecosystems with different degradation degrees in the Yuanmou dry hot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Hymenoptera, Araneae and Collembola were the dominant groups of soil animals in the plots studied. The numbers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and density of soil animals in the dry red soil ser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Vertisol series, and the numbers of individuals and density of soil animals de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soil degradation. Bacteria dominated microbiocoenosis not only in the dry red soils but also in the Vertisols. Microbial numbers of the dry red soil ser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Vertisol series, and de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soil degradation.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invert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declined with the degradation degree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with depth in the profiles of both the dry red soils and the Vertisols, but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acid and neutral phosphatase showed the same tendencies only in the Vertiso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imals,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atic activity could be used as the bio-indicators to show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the dry red soils and Vertisols. Correlation among these soil bio-indicators was highly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ed soil ecosystem soil enzyme soil fauna soil microb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