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麦轮作磷肥减施下水稻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袁佳慧 汪玉 +4 位作者 王慎强 赵品恒 王宏燕 陈浩 朱文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9-605,共7页
土壤磷素化学分级提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磷素状态及特征分析,但相关提取方法缺乏土壤根际过程的表征。基于磷素的根际过程特点,采用一种磷素生物有效性(the biologically-based phosphorus,BBP)分级方法,研究太湖稻麦轮作区磷肥减施定位... 土壤磷素化学分级提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磷素状态及特征分析,但相关提取方法缺乏土壤根际过程的表征。基于磷素的根际过程特点,采用一种磷素生物有效性(the biologically-based phosphorus,BBP)分级方法,研究太湖稻麦轮作区磷肥减施定位试验田实施7 a后麦季收获期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宜兴试验田而言,稻季不施磷麦季施磷处理(PW)CaCl_2-P含量与稻麦季均施磷处理(PR+W)之间无显著差异,Citrate-P、HCl-P和Enzyme-P含量则差异显著(P<0.05)。就常熟试验田而言,不同磷肥减施方式对各磷组分含量总体无显著影响,仅Pzero处理HCl-P含量与PR+W处理相比明显降低。两块试验田用BBP法提取的4种土壤磷组分含量与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不同:宜兴有效磷主要来自Citrate-P(R^2=0.587,P<0.01)、HCl-P(R^2=0.587,P<0.01)和Enzyme-P(R^2=0.531,P<0.01),常熟有效磷主要来自HCl-P(R^2=0.386,P<0.05)和Citrate-P(R^2=0.280,P<0.05)。4种磷组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HCl-P、Citrate-P、Enzyme-P和CaCl_2-P。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碱性磷酸酶(S-ALP)是影响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素,与土壤磷组分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认为该研究结果能加深对减磷条件下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级 生物有效性 环境因子 麦季 水稻土
下载PDF
Eu3+掺杂生物多孔硅酸钙发光材料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其斌 周淑君 +2 位作者 范同祥 丁剑 张荻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8,共4页
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微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分级纳米孔结构被证明可以有效增加材料的光吸收效率。为了提高硅酸钙材料的发光性能,以树叶为模板所制备了Eu3+掺杂硅酸钙发光材料,并进行了光吸收、发光和余辉发光性能的测试。... 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微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分级纳米孔结构被证明可以有效增加材料的光吸收效率。为了提高硅酸钙材料的发光性能,以树叶为模板所制备了Eu3+掺杂硅酸钙发光材料,并进行了光吸收、发光和余辉发光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树叶为模板所制备的Eu3+掺杂硅酸钙发光材料具有2.5nm、3.0nm、10.0~20.0nm孔径的生物分级孔结构,可以有效增加发光材料的表面积和孔容,使材料有更多的光接触面积来增加光子的吸收,从而增加发光材料被激发活性的比例和Eu3+离子被激发发光的概率并使材料有较高的载流子陷阱密度和较深的陷阱深度,从而有更高的荧光和余辉发光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态材料 生物分级多孔 发光材料
原文传递
浅谈生物分级调控制卤新工艺
3
作者 杨光育 刘树明 陈兴康 《海湖盐与化工》 1998年第4期30-31,44,共3页
文章介绍了将制卤工艺、卤水生物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实现了生物分级调控的制卤新工艺,提高了制卤能力,全面净化了卤水,为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卤水 生物分级调控 制卤 工艺 净化 制盐
下载PDF
生物分级结构SnO_(2)/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何浩瀚 陈子航 熊娟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选用油菜花粉为生物模板,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具有生物分级结构的TiO_(2).并使用水热法将SnO_(2)和生物分级结构TiO_(2)复合,探索不同SnO_(2)与TiO_(2)的复合比例样品对六价铬(Cr(Ⅵ))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SnO_(2)的加... 选用油菜花粉为生物模板,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具有生物分级结构的TiO_(2).并使用水热法将SnO_(2)和生物分级结构TiO_(2)复合,探索不同SnO_(2)与TiO_(2)的复合比例样品对六价铬(Cr(Ⅵ))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SnO_(2)的加入对TiO_(2)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复合样品中既存在锐钛矿结构TiO_(2)也存在金红石结构SnO_(2);SEM测试发现TiO_(2)样品成功复制了花粉的精细结构,为表面有大量微孔的微米级球状颗粒,微球的直径在30~40μm之间;引入SnO_(2)后,TiO_(2)样品表面出现颗粒状的附着物,但微球的尺寸无明显变化;EDS测试发现Sn、Ti和O 3种元素均匀分布在微球表面,表明该样品中同时存在TiO_(2)和SnO_(2);XPS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样品中的Ti和Sn元素主要以Ti^(4+)和Sn^(4+)形式存在.实验在250 W高压汞灯照射条件下进行不同样品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复制了花粉精细结构的SnO_(2)/TiO_(2)样品对六价铬(Cr(Ⅵ))的光催化还原能力明显优于纯SnO_(2)和TiO_(2)样品.其中复合比例为10%的SnO_(2)/TiO_(2)样品对Cr(Ⅵ)的催化还原能力最强,在90 min内光催化还原效率达到95%,其反应速率为商用P25的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粉 生物分级结构 SnO_(2)/TiO_(2) 光催化
下载PDF
海洋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方法概述 被引量:14
5
作者 左涛 王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3,共5页
浮游动物生物量是海洋生态系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常用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其原理主要可分为 4类 :生物个体分级数目估算法 (Body sizedcountingestimation)、体积法 (Volu metric)、重量法 (Gravimetric) ,和生物化学分析法 (Biochemi... 浮游动物生物量是海洋生态系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常用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其原理主要可分为 4类 :生物个体分级数目估算法 (Body sizedcountingestimation)、体积法 (Volu metric)、重量法 (Gravimetric) ,和生物化学分析法 (Biochemicalanalysis)。文中介绍了各类常用测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 测定方法 海洋生态系 生物个体分级数目估算法 体积法 重量法 生物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维福 解宏图 郑立臣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3期338-343,共6页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SOM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其组成、性质和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SOM的组成、结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对SOM...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SOM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其组成、性质和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SOM的组成、结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对SOM的研究一直与其分组技术相联系。根据SOM分组技术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化学分级、物理分级和生物学分级。最后指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物理分级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化学分级 物理分级 生物分级
下载PDF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师闻欣 卢安 +1 位作者 张雨薇 崔泽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0期69-71,共3页
通过探讨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开展的生物安全柜调查情况,分析生物安全柜普遍存在的应用选择、使用和管理问题:1在选择生物安全柜型号时盲目追求"超前性";2国内无统一的生物安全柜标准,生产、性能检测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缺陷;3多... 通过探讨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开展的生物安全柜调查情况,分析生物安全柜普遍存在的应用选择、使用和管理问题:1在选择生物安全柜型号时盲目追求"超前性";2国内无统一的生物安全柜标准,生产、性能检测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缺陷;3多数单位尚未建立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管理体系。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从实际出发,根据需求选择最优的生物安全柜产品型号;国内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安全柜统一标准的重视;各单位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柜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操作规范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柜分级 管理体系
下载PDF
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制备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8
作者 王付权 李通达 +1 位作者 崔凯 罗化峰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实现煤层气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在煤中添加生物质和KOH合成一种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并将其应用于煤层气直接裂解制氢,从而获得高纯氢气和一定数量的碳材料。鉴于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采用Design-E... 为实现煤层气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在煤中添加生物质和KOH合成一种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并将其应用于煤层气直接裂解制氢,从而获得高纯氢气和一定数量的碳材料。鉴于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采用Design-Expert软件构建了制备煤/生物基分级多孔炭材料的实验方案,结合合成的多孔炭材料催化煤层气裂解制氢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反应转化率之间的拟合方程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碱碳比是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得到的制备条件理论最优解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3.3%,说明Design-Expert软件对制备过程的优化是准确且可靠的。与原煤炭材料相比,煤/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炭催化裂解煤层气具有较高的活性。前者反应后表面生成大量的碳球,而后者表面则生成大量的碳球和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生物分级多孔炭 煤层气 裂解反应 制氢
下载PDF
土壤钾素形态转化机制与测定方法优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火焰 周健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2,共8页
土壤钾素形态转化在土壤钾肥力提升与评价、钾肥高效施用技术和植物钾素营养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钾素研究团队在土壤不同钾素形态的区分方法及其含量范围、植物高效利用土壤钾的机制、土壤非... 土壤钾素形态转化在土壤钾肥力提升与评价、钾肥高效施用技术和植物钾素营养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钾素研究团队在土壤不同钾素形态的区分方法及其含量范围、植物高效利用土壤钾的机制、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土壤非交换态钾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基于强的四苯硼钠法,土壤非交换态钾含量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存在最大值,通过交换和扩散提取的土壤非交换态钾可占土壤全钾的20%~60%。矿物非交换态钾释放主要取决于其他离子含量和环境钾浓度,植物高效吸收非交换态钾也主要取决于根系吸收低浓度钾的能力。证实土壤非交换态钾的形成和释放对土壤保钾能力及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起重要作用,建立了土壤非交换态钾总量的测定方法、土壤钾素变化测定方法以及土壤有效钾分级测定的方法体系。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钾素肥力的准确评价、预测和土壤钾素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手段,并将推动土壤钾素研究由定性、半定量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交换态钾 土壤钾素变化 生物有效性分级 四苯硼钠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10
作者 马龙 李莉 +4 位作者 李靖宁 杨佳冰 王磊 赵燕 安鸿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3期39-40,共2页
通过对微生物实验室目前可能存在的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存在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要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生物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检测人员工作及人身安全... 通过对微生物实验室目前可能存在的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存在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要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生物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检测人员工作及人身安全。微生物检测人员在长期实验工作中存在潜在的生物危险性,应采取相应生物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分级 生物安全技术指标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
下载PDF
P3实验室洁净空调设计的若干问题
11
作者 廖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136-139,共4页
本文从我国实际状况入手,对我国试验室的负压率、洁净率、回风型、换气次数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解析,并参照实际中合理的设计参数,结合实验室的工程设计案例,对我国生物危险试验室在空气洁净、空调设计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解析,并... 本文从我国实际状况入手,对我国试验室的负压率、洁净率、回风型、换气次数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解析,并参照实际中合理的设计参数,结合实验室的工程设计案例,对我国生物危险试验室在空气洁净、空调设计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根据国内外相关国家的设计规范,加以了探讨。对未来中国生物危险实验室的空气洁净性与空调设计,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危险分级负压度 洁净度 换气次数
下载PDF
P3实验室的洁净空调设计问题及实例介绍
12
作者 王军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1992年第2期53-54,66,共3页
本文对P3级生物危险实验室的洁净和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国际上有关国家的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对P3实验室的负压度、洁净度、回风型式及换气次数诸指标推荐了实用合理的设计参数范围并对—P3实验室的设计实例进行了介绍。... 本文对P3级生物危险实验室的洁净和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国际上有关国家的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对P3实验室的负压度、洁净度、回风型式及换气次数诸指标推荐了实用合理的设计参数范围并对—P3实验室的设计实例进行了介绍。本文对今后国内生物学危险实验室的洁净和空调设计将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危险分级 负压度 洁净度 换气次数
下载PDF
生物等效性与治疗等效性的现代思考
13
作者 CHEN Mei-li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71-1171,共1页
Bioequivalence stud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u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uring the post-approval period for both new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In principle, the goals of these studies are two-fold: (1) serve a... Bioequivalence stud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u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uring the post-approval period for both new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In principle, the goals of these studies are two-fold: (1) serve as bridging studies to provide supportive evidence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drug product; and (2)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life time of a drug product in the presence of changes in formulation or manufacturing. Additionally, in the context of generic drugs, the current U.S. regulation dictates that evidence of bioequival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provides the assurance of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hence interchangeability.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for bioequivalence studies indicates that the testing is best performed using the most accurate,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approach available for the drug under examination. Accordingly, to date,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have been used in most cases for bioequivalence determination. In vitro tests are seldom utilized while pharmacodynamic studies and clinical trials are employed for locally acting drug products or when drug levels cannot be measured in the blood. This trend, however, is changing with the 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has provided a valuable tool for predicting drug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The rapidly growing knowledge of pharmacogenetics/genomics combined with formulation science may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interplay between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system in humans. In the future, an enhanced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bioequivalence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rational design of formulations and use of in vitro, in situ or in silico test methods. Implicit in the inclusion of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as par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has been the regulatory objective of achieving ’sameness’ to the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等效性 治疗等效性 生物药品分级系统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