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生态美学 被引量:182
1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6,共6页
本文认为 ,生态美学是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状况下提出的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 ,是一种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它是机械论哲学向存在论哲学演进的表现 ,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 ,是由实践美学... 本文认为 ,生态美学是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状况下提出的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 ,是一种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它是机械论哲学向存在论哲学演进的表现 ,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 ,是由实践美学到存在论美学的转移 ;它的出现将推动中国与西方的平等对话。但是 ,在关于生态美学的界定、所涉及到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以及与当代科技的关系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审美状态 存在论 生态哲学 平衡原则 生态平衡
下载PDF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被引量:180
2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6,共12页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后现代语境 生态存在论美学 生态批评 生态文学
下载PDF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66
3
作者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加以深度研究,强调应该从人类价值中断入手对东西方前沿话语加以整合,优化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导性,在生态文化东西方互动中坚持人类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 精神生态 消费主义 和谐思想 整体创新
原文传递
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 被引量:117
4
作者 曾繁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5,共8页
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美学观,它以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也是美学学... 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美学观,它以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也是美学学科的当代发展。生态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这是一种新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生态美学包含生态本真美、生态存在美、生态自然美、生态理想美与审美批判的生态维度等内涵。在西方则以海德格尔的“四方游戏说”为其典范表述,这恰是海氏受到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成果,因此生态美学必将开创中西美学对话交流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学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美学 20世纪中期 人文主义精神 工业文明 实践存在论 生态危机 人类社会 哲学基础 实践美学 当代发展 美学学科 整体主义 理论原则 审美批判 海德格尔 思想影响 对话交流 中西美学
原文传递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86
5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2,共8页
当代生态美学观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其特有的美学范畴进行必要的建构。“生态论的存在观”是其基本的哲学支撑与文化立场;“四方游戏说”是其主要美学范畴,是海德格尔对“世界与大地争执”理论的突破;“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 当代生态美学观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其特有的美学范畴进行必要的建构。“生态论的存在观”是其基本的哲学支撑与文化立场;“四方游戏说”是其主要美学范畴,是海德格尔对“世界与大地争执”理论的突破;“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将审美引向人的审美地生存;“家园意识”针对现代社会人的茫然之感,具有本源性特点;“场所意识”则与人的具体生活环境及对其感受息息相关;“参与美学”反映了生态美学以主体所有感受力参与审美建构的特点;“生态批评”是生态美学观的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主客二分 天人合一 范畴
下载PDF
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60
6
作者 陈望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0,共6页
生态美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绝对性、必然性的一个回应。生态美具有生命性、宜人性、全人类性的性质。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为生态哲学。生态哲学在主客体关系上不承认人的绝对主体性,反对主客两分,在价值观上既承认人的价值,又承... 生态美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绝对性、必然性的一个回应。生态美具有生命性、宜人性、全人类性的性质。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为生态哲学。生态哲学在主客体关系上不承认人的绝对主体性,反对主客两分,在价值观上既承认人的价值,又承认自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命 生态哲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春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沟通、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不仅现代西方美学包括生态美学是主体间性的,而且中国古代美学也是主体间性的,因而也具有生态美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主体性 生态美学 哲学基础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 被引量:50
8
作者 李欣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2期53-58,共6页
论生态美学李欣复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 论生态美学李欣复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构成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审美价值 生态文明 物质与精神 美学价值 生态环境 道法自然 生态平衡 生态价值 原则与方法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 被引量:44
9
作者 刘恒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7,共7页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大道形上学为基础的美学,生态美学的本源性即它的大道性。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首先表现在它超越主客二分对立,回到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圆融共舞的浑然一体性。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主体论美学不能保证人与自然万物...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大道形上学为基础的美学,生态美学的本源性即它的大道性。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首先表现在它超越主客二分对立,回到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圆融共舞的浑然一体性。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主体论美学不能保证人与自然万物的本源一体性,因而遮蔽了生态美。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还表现于超越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回到本质与现象未分、源泉涌动的大化流行,以保证生态美的样态性,即美在时间中的涌动和变化之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美学 大道形上学 本源性
下载PDF
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40
10
作者 曾繁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生态美学”在当代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社会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艺学等新学科的发展中,正成为我国一个切近时代的美学研究及创新的热门课题。本刊约请6位学者对其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讨论,以期引起读者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美学原则 哲学思想 生态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生态审美观
下载PDF
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生态美学思想 被引量:52
11
作者 周碧琬 王全权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66-70,共5页
"澄怀味象"是宗炳的画论《画山水序》中重要的美学思想,蕴含着对自然本体之"道"的深刻探讨,具有独特鲜明的生态审美观与美学价值。在生态之道上,以生态整体论的角度,将人作为生态中的一部分,肯定自然本体的审美价... "澄怀味象"是宗炳的画论《画山水序》中重要的美学思想,蕴含着对自然本体之"道"的深刻探讨,具有独特鲜明的生态审美观与美学价值。在生态之道上,以生态整体论的角度,将人作为生态中的一部分,肯定自然本体的审美价值。在审美之道上,体现了"生态面前,人、物平等"的思想。在人生之道上,强调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炳 澄怀味象 生态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被引量:40
12
作者 曾繁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美学观念 中国特色 当代美学 生态存在论 生态文艺学 理论工作者 美学学科 审美关系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西方生态美学的进展:从景观感知与评估的视角看 被引量:45
13
作者 保罗.戈比斯特 杭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共14页
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 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诸如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生态价值而言,风景美学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审美—生态冲突的状态迫使景观感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即建构生态美学,以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景观的审美价值。这种生态美学旨在探讨景观研究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它融合了自然科学、自然审美哲学、生态艺术与设计以及景观感知整体性研究实践中的诸多观点,倡导一种全新的景观审美感知模式,为推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指南。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解释景观感知与评估已经引发了一场精彩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审美反应的本质、在人类头脑中灌输生态审美的能力,以及与此灌输活动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感知 生态美学 审美价值 生态价值 理论与应用
下载PDF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 被引量:43
14
作者 程相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31,160,共10页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环境审美 生态美学 生态审美
下载PDF
从现代人类学范式看生态美学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仪平策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8,共8页
现代人类学范式对于生态美学研究的意义主要有四 :一是人类学作为以具体直接的人类生活为终极存在的思维范式 ,超越了主客二元的传统思维模式 ,从而彻底还原了生态美的和谐本质 ;二是超越了实践论美学的工具论、认识论局限 ,恢复了马克... 现代人类学范式对于生态美学研究的意义主要有四 :一是人类学作为以具体直接的人类生活为终极存在的思维范式 ,超越了主客二元的传统思维模式 ,从而彻底还原了生态美的和谐本质 ;二是超越了实践论美学的工具论、认识论局限 ,恢复了马克思存在论实践观的现代品格 ;三是使生态美学超越了一般生态学范畴 ,使之进入真正人文的、审美的领域 ;四是有助于建构一种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类学 生态美学 研究范式 思维模式 认识论 实践美学 工具论 马克思 存在论
原文传递
论自然生态审美的三大观念转变 被引量:36
16
作者 赵奎英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53,共9页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的审美概念与生态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如果我们不想放弃"审美"一词,又要使我们对自然的欣赏既是生态的又是审美的,那就只有对审美概念进行生态化重塑,使之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关注自然的"形式"到关心自然的"存在";从把自然当作"对象"到把自然当作"家园";从把自我当作"观光者"到把自我当作"栖居者"。只有当一个人作为栖居者站立在家园之中,从自然内部经历自然生命的涌动,遭遇自然存在的本现,为自然的内在光辉所照亮,获得切近生命存在本源的感动,对自然的生态审美经验才会真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生态概念 个人作为 主客体关系 存在者 卡尔松 生态美学 存在论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美学
原文传递
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与生态美学的兴起 被引量:35
17
作者 曾繁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遇到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美学的关系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关键。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的启蒙主义时期,在哲学上力倡"人为自然立法",在美学上则是对于自然的"审美剥... 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遇到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美学的关系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关键。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的启蒙主义时期,在哲学上力倡"人为自然立法",在美学上则是对于自然的"审美剥夺",结果导致美学的解体。随着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生态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实际上就是生态存在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态美学具有时间上的现世性、空间上的栖居性与生命美学的特征,迥异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认识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美学 人为自然立法 生态人文主义 生态存在论 认识论美学 美学发展 启蒙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生态美学的思考 被引量:28
18
作者 聂振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2-95,共4页
美学是研究人对天地人三才和万事万物的观感体验而产生的美感愉悦之情,环境和景观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感性显现,这种感性显现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灵,正需要美学来回答。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生态美学不是... 美学是研究人对天地人三才和万事万物的观感体验而产生的美感愉悦之情,环境和景观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感性显现,这种感性显现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灵,正需要美学来回答。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生态美学不是研究人与生物、环境的伦理关系,而是研究其审美关系;环境和景观是生态系统的感性外观,是生态美的主要表现;生态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应是本体存在论,而不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环境 生态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从实践、生命走向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成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5,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色彩而显得狭隘──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当下生存,而对人与自然之间怎样和谐共存的问题、以及自然本身审美价值独立性的问题,却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据此,确立万物皆有生命的观念,承认万物各有其主体性,是形成新型人、物关系的前提,也是生态美学对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进行新一轮超越的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生命美学 生态美学 中国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性质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万书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哲学美学 生态审美图式 功能主义美学 生命美学 审美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