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3,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
1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270页. 被引量:16
-
2汉斯·萨克塞 文韬 佩云译.《生态哲学》前言[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被引量:1
-
3大卫·格里芬 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第152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6
-
1陈小红.寻归荒野的诗人加里·斯奈德[J].当代外国文学,2004,25(4):98-102. 被引量:14
-
2王建明.论“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伦理学视野[J].江海学刊,2005(4):44-49. 被引量:15
-
3陈彦,董传升.东西方人文差异性对北京人文奥运内涵阐述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6(3):36-38. 被引量:1
-
4苏宏斌.世界的复魅:试论审美经验的生态学转向[J].江海学刊,2006(3):50-55. 被引量:5
-
5赵岚,程亮.“生态批评”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J].当代文坛,2007(2):64-66. 被引量:5
-
6赵红梅.荒野转向: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J].文艺研究,2008(6):144-147. 被引量:3
-
7黄守红,万波.科学发展观与普世伦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68-70. 被引量:2
-
8蒋朝君.道教研究的生态文学视角[J].宗教学研究,2009(3):56-61.
-
9周玉明.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成基础[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8-22.
-
10耿纪永.从生态意识看20世纪美国自然诗的流变[J].国外文学,2010(2):33-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62
-
1叶知秋.“生态美学”的性质及可能性考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5-10. 被引量:3
-
2吴绍全.生态美学——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32-35. 被引量:5
-
3曾永成.人本生态观与美学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1):63-67. 被引量:27
-
4何为.论戏曲音乐的民间性[J].文艺研究,1980(2):86-97. 被引量:16
-
5潘知常.新世纪美学的一个思路[J].人文杂志,2004(4):12-15. 被引量:6
-
6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12):53-58. 被引量:50
-
7程相占.生态美学构建与学术自信之建立[J].文艺理论研究,2015(1):50-55. 被引量:6
-
8U.梅勒,柯小刚.生态现象学[J].世界哲学,2004(4):82-91. 被引量:40
-
9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3):48-55. 被引量:225
-
10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J].文艺研究,2002(5):4-10.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21
-
1楚小庆.都市圈区域发展与生态文化景观整合[J].艺术百家,2006,22(1):75-79. 被引量:2
-
2王梦湖.虚妄的生态美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116-121. 被引量:4
-
3杨立新,屠凤娜,杨旭.论生态美学文化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9):34-37.
-
4张武桥.生态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理论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9(1):100-104. 被引量:2
-
5党圣元.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117-127. 被引量:26
-
6章辉.对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几点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247-250. 被引量:1
-
7叶玉露.浅析电影《马语者》中的生态美学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35-137.
-
8章家恩.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27-131. 被引量:4
-
9裴萱.中国生态美学的话语限度与空间特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60-68. 被引量:2
-
10石蔚.五音戏艺术生态美学初探[J].戏曲艺术,2014,35(4):99-10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9
-
1龚丽娟.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模型及生长路向[J].贵州社会科学,2023(12):31-40.
-
2韩子钰.西方生态批评对新世纪文论建设的影响和意义[J].作家,2012(2):109-110.
-
3杨盛.城市视觉景观的和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88-88. 被引量:7
-
4杜忠潮,罗小青,严瑾英.“西咸”都市圈的空间形态与生态文化景观结构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49-54.
-
5张武桥.生态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理论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9(1):100-104. 被引量:2
-
6龚丽娟.走向自由与和谐——民族艺术生态美育目标的完整实现[J].梧州学院学报,2011,21(3):42-46. 被引量:1
-
7张远,高杨.生态批评视域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特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6-118.
-
8吴素萍.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发展概述:1994-2012[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2):40-42. 被引量:1
-
9吴广昊.人与自然的理性交往——从生态批评维度解读《老人与海》[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102-102.
-
10沈中伟.转型与修复——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西部城乡[J].新建筑,2013(3):15-17. 被引量:1
-
1吴家荣,陈建设.论审美批评[J].文艺研究,2008(8):158-160. 被引量:2
-
2高明乾,高桦.内隐态度(攻击性)对审美判断的影响之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1998,0(1):28-32. 被引量:3
-
3刘海军.美的守护者——沈从文审美批评论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4):66-70.
-
4邓文华.审美批评何以必要——兼论分析美学视野下的艺术观[J].济宁学院学报,2011,32(5):5-9.
-
5许定国.率性火辣美:船山美学的湖湘文化基因[J].船山学刊,2006(2):15-17.
-
6范海兰,陈石军.不同语境下的互补——葛兰西和布洛的“距离说”比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6):46-49.
-
7叙事伦理的基本内涵[J].文艺理论研究,2004(6):70-70.
-
8沈嘉乐.有趣的海马[J].作文大王(低年级),2014(1):5-5.
-
9白琳.瓶状化石:前寒武纪海洋中一类难以捉摸的“小家伙”[J].生物进化,2011(4):34-36.
-
10屈冬.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的多维观照[J].商,2014,0(41):11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