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甘蓝(Brassicaoleracea)养分吸收、光合作用以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牛振明 张国斌 +2 位作者 刘赵帆 贾豪语 郁继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4-471,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20%~40%、配施生物肥对春茬甘蓝(Brassica oleracea)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光合作用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施肥量(底肥:N 139.2 kg·hm-2,P2O5 255 kg·hm-2,K2O 93.6 kg·h...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20%~40%、配施生物肥对春茬甘蓝(Brassica oleracea)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光合作用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施肥量(底肥:N 139.2 kg·hm-2,P2O5 255 kg·hm-2,K2O 93.6 kg·hm-2;追肥:N 208.8 kg·hm-2)相比,化肥减量并配施生物肥使甘蓝生长前期、后期的茎粗变小;对甘蓝的叶片数、冠幅投影面积无显著影响;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促进了甘蓝叶球生长,叶球中硝酸盐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Vc含量增加;甘蓝叶球、叶片和根系氮含量降低,氮在叶球分配的比例提高,在叶片、根系分配的比例降低。化肥减量并配施生物肥提高了幼苗株高、增加了茎粗,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升高,降低了硝酸盐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球氮含量和根系的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化肥 生物肥 光合作用 品质
原文传递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结球甘蓝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汪新胜 陆玲 +2 位作者 李拥军 汤亚东 袁伟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22-24,共3页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绿丰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结球甘蓝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对照相比,适量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添加功能微生物,结球甘蓝株高、株...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绿丰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结球甘蓝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对照相比,适量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添加功能微生物,结球甘蓝株高、株幅、球高、球径、中心柱长和宽均增加,产量提高了10.92%~18.49%;叶球中硝酸盐含量、粗纤维和有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VC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肥料配比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对甘蓝花粉倍性的测定
3
作者 杨鼎 李崇娟 +4 位作者 吕凤仙 和江明 兰梅 胡靖峰 徐学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81,117,共5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简便处理方式;采用“Aru”buffer和Y 2种裂解液,染色剂DAPI,处理甘蓝叶片和花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细胞DNA成峰集中,细胞碎片很少;配制的Y裂解液能够适用甘蓝材料流式细胞仪的观察。甘蓝花粉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可以直接作为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材料,不再需要其他处理,配制的Y裂解液可以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流式细胞仪 花粉 测定 倍性 裂解液
下载PDF
UPLC-MS-MS法快速测定甘蓝和土壤中虱螨脲的残留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茂民 夏虹 刘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360-6363,共4页
建立了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和土壤中虱螨脲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以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虱... 建立了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和土壤中虱螨脲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以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虱螨脲在5-500μg/L范围内,浓度和响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在0.01、0.02、0.1和0.5mg/kg4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在78.5%~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8.5%(n=6),虱螨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QD)均为0.01mg/kg。该方法适用于甘蓝和土壤中虱螨脲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QuEChERS法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土壤 螨脲
下载PDF
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范郁斐 朱祝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研究抗坏血酸作为保鲜剂对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以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l L.)为试材,在冷藏条件(4℃)下,研究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的失重率、褐变度、抗氧化活性以及可溶性糖、总花青苷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等的影响。... 为研究抗坏血酸作为保鲜剂对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以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l L.)为试材,在冷藏条件(4℃)下,研究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的失重率、褐变度、抗氧化活性以及可溶性糖、总花青苷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明显减少紫甘蓝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的增加,降低总花青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下降,但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从失重率和褐变度来看,3种浓度抗坏血间效果差异不显著,从总花青苷、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看,1%抗坏血酸处理效果相对较好。低温贮藏7 d时,鲜切紫甘蓝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变化不大,但低温贮藏28 d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明显下降,主要下降的是脂肪族硫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保鲜 抗坏血酸 花青素 硫代葡萄糖苷
下载PDF
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甘蓝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维超 梁天麟 +4 位作者 罗金玲 麦淑华 黄东华 王立 陈大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探讨不同硒盐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两种价态硒Se^(+6)和Se^(+4)的不同浓度50、100、150、200、300 mg/L处理甘蓝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 为探讨不同硒盐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两种价态硒Se^(+6)和Se^(+4)的不同浓度50、100、150、200、300 mg/L处理甘蓝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Se^(+6)高于100 mg/L和Se^(+4)高于50 mg/L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产生抑制效应;浓度高于100 mg/L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对幼苗株高和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产生显著抑制效应(P <0. 05). 50 mg/L硒酸钠处理甘蓝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 <0. 05),随着硒酸盐浓度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一直维持相对较高的活性水平.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不同浓度处理表现为起伏波动的响应特性,300 mg/L硒酸盐和150 mg/L亚硒酸盐处理的甘蓝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硒酸钠 亚硒酸钠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白细胞介素-4基因转化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然红 于丽杰 +1 位作者 陶雷 王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53,共7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转化中甘11号甘蓝。本研究对可能影响il-4转化率的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农杆菌的侵染时间以及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l-...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转化中甘11号甘蓝。本研究对可能影响il-4转化率的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农杆菌的侵染时间以及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l-4基因对带1-2mm子叶柄的子叶的转化率显著高于下胚轴;带柄子叶在预培养1d、侵染3min、共培养1d时,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达23.3%;下胚轴在预培养1-3d,侵染3~5min,共培养1-2d时,转化效果较好,转化率最高可达13.3%。经PCR检测及PCR-Southem杂交,初步证明目的基因il-4已经转入甘蓝的再生植株。转il-4基因甘蓝的PCR阳性再生植株已经开花并产生了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il-4基因 转基因 根癌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废弃烟叶有机肥对土壤铅有效态及在甘蓝中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福宏 周佳 +2 位作者 詹莜国 盘文政 弓新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05-5707,共3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施用以废弃烟叶生产的有机肥和农家肥对土壤Pb的形态及Pb在供试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体内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和废弃烟叶有机肥后对土壤Pb全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降...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施用以废弃烟叶生产的有机肥和农家肥对土壤Pb的形态及Pb在供试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体内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和废弃烟叶有机肥后对土壤Pb全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Pb的含量,甘蓝对土壤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明显降低,降低了Pb向甘蓝体内和地上部分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烟叶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 ) 有机肥料 土壤铅 形态 积累
下载PDF
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9
作者 杨红丽 徐学忠 +4 位作者 胡靖锋 兰梅 张丽琴 和江明 宋爽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65-68,共4页
为恢复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雄性不育材料的育性,以甘蓝雄性不育系GL16047为母本,甘蓝型油菜N18008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子房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筛选适合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胚挽救培养的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结果表明,授粉后... 为恢复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雄性不育材料的育性,以甘蓝雄性不育系GL16047为母本,甘蓝型油菜N18008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子房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筛选适合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胚挽救培养的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结果表明,授粉后的离体时间对杂种胚的发育影响很大,过早或过晚取样对子房出胚率都有影响。授粉后第5天取样进行离体子房培养,子房生长量小,出胚数少;授粉后第10天取样进行离体子房培养,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杂种核和卵细胞的代谢不协调对杂种胚发育的影响增大,出胚数减少;胚龄的大小决定出胚率,种胚过小脱离母体后离体培养难度较大不容易存活,出胚率低,胚成活最短时间在授粉后第16天,超过24 d取样,受精后期异源遗传物质的导入致使胚珠内遗传不协调,胚容易出现败育,出胚率降低。NAA、6-BA两种激素对离体子房和胚珠的发育和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NAA浓度相同,子房培养以1.0 mg/L 6-BA效果最好,胚珠培养以5.0 mg/L 6-BA效果最好。以授粉后第8天为子房培养适宜取样时间,授粉后第20天为胚珠培养适宜取样时间;以MS+1.0 mg/L6-BA+1.0 mg/L NAA+1.0 mg/L KT+活性炭1 000 mg/L培养基适宜子房培养,MS+5.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KT+活性炭1 000 mg/L培养基适于胚珠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雄性不育 甘蓝型油菜 胚挽救
下载PDF
湖北高山参展甘蓝品种评价
10
作者 朱凤娟 谭罗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96-101,130,共7页
在海拔1800 m高山蔬菜主产区长阳火烧坪乡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进行了101个参展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评价试验,筛选出17个优秀品种。结果表明,圆球类型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有C-9、C-30、C-34、C-35、C-40、C-42、C-43、C-44、C-4... 在海拔1800 m高山蔬菜主产区长阳火烧坪乡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进行了101个参展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评价试验,筛选出17个优秀品种。结果表明,圆球类型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有C-9、C-30、C-34、C-35、C-40、C-42、C-43、C-44、C-46、C-57、C-58、C-59,扁球类型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有C-1、C-2、C-70,鸡心牛心类型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有C-72、C-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抗病性 商品性 湖北高山
下载PDF
甘蓝田小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11
作者 安立娜 周婷 +3 位作者 李正阳 张宇 张影超 董建臻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02-3804,共3页
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在甘蓝田中的空间分布型,可以为小菜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线抽样法,记录小菜蛾幼虫数量,分析小菜蛾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菜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 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在甘蓝田中的空间分布型,可以为小菜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线抽样法,记录小菜蛾幼虫数量,分析小菜蛾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菜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小菜蛾的聚集原因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的作用。可根据理论抽样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以及序贯抽样模型对小菜蛾进行预测预报以指导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羽衣甘蓝DH_1代株系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希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56-3058,F0003,共4页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两个自交系(F6代)作比较,利用ISSR标记技术检测了羽衣甘蓝3个DH1代株系的遗传稳定性,并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DH1代株系DN31、DP70、DT2和两个自交系B62、B111利用9条ISSR引...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两个自交系(F6代)作比较,利用ISSR标记技术检测了羽衣甘蓝3个DH1代株系的遗传稳定性,并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DH1代株系DN31、DP70、DT2和两个自交系B62、B111利用9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5、51、50、54和51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DN31有3个,DP70有2个,DT2没有,B62有19个,B111有15个。羽衣甘蓝DH1代株系内基本不存在遗传差异,基因型是纯合的,两个自交系遗传稳定性相对较差。表明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获得纯合体材料上比人工自交的方法高效、快捷,而且获得的纯系基因型更纯、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H系 ISSR标记 遗传稳定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观赏羽衣甘蓝主要品种间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晨 刘慧春 +2 位作者 张加强 周江华 朱开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395-5402,共8页
羽衣甘蓝优良的观赏性和抗寒性使之成为冬季园林应用最广泛的植物之一。为了充分利用优良商业品种开展羽衣甘蓝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采用20对SSR分子标记对27个羽衣甘蓝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供试... 羽衣甘蓝优良的观赏性和抗寒性使之成为冬季园林应用最广泛的植物之一。为了充分利用优良商业品种开展羽衣甘蓝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采用20对SSR分子标记对27个羽衣甘蓝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供试材料遗传系数变化范围在0.419~0.855之间,各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系数0.63处,UPGMA聚类可将羽衣甘蓝品种分为3类,根据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并结合表型性状综合分析表明,叶型性状是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首要因素,即圆叶型与裂叶型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皱叶型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其次是叶色,同色系品种间(红/紫色系或白色系)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最后是株型,株型相似(高或矮)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本研究为明确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背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高温胁迫对羽衣甘蓝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海峰 刘宏伟 +1 位作者 杨朝荔 王红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3期3378-3382,共5页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4个不同品种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羽衣甘蓝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与质膜透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4个不同品种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羽衣甘蓝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与质膜透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京引104203和白罗裙的耐热性强,叶牡丹和穆斯博耐热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结球甘蓝SRK-ARC1-Exo70A1互作域的确定及作用强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松梅 高启国 +9 位作者 廉小平 毕云龙 刘晓欢 蒲全明 刘贵喜 柳菁 任雪松 杨晓红 朱利泉 王小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6,共13页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蛋白功能域,根据分析结果以典型的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E1为材料分别扩增SRK、ARC1和Exo70A1含不同功能域的截短体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K激酶域(SRKj)及其截短体SRKjΔ1—SRKjΔ4,Exo70A1全长及其截短体Exo70A1Δ1—Exo70A1Δ3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p GADT7(AD)质粒,将ARC1及其截短体ARC1Δ1—ARC1Δ8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载体p GBKT7(BD)质粒。用PEG/Li Ac法将获得的AD和BD重组质粒两两组合分别共转化到酵母AH109感受态中,观察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情况,进一步测定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后通过原核表达体外孵育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对SRK-ARC1及ARC1-Exo70A1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DNA测序和内切酶分析显示成功构建18个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且无自激活能力。在SRK-ARC1的10个试验组合中,只有ARC1Δ4、ARC1Δ8、ARC1与SRKj组合的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SRKj或ARC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加,其中,ARC1Δ4与SRKj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高(酶活为15.98)。在ARC1-Exo70A1 16个试验组合中,Exo70A1Δ3与ARC1Δ1Δ3都相互作用,其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ARC1或Exo70A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ARC1Δ2与Exo70A1Δ3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大(酶活性为25.07)。说明ARC1的N端和Exo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 自交不亲和 SRK ARC1 Exo70A1 酵母双杂交 截短体
下载PDF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迟抽薹基因SCAR标记转CAPS标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江丽 王超 +2 位作者 张晓烜 姜凯旋 赵乐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9-1534,共6页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标记的SCN1/248为引物。在F3代的785株结球甘蓝中有711株扩增出目的条带,有74株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该序列长度为248 bp,运用该序列共设计3对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引物,其中1对引物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多态性消失,另外两对分别命名为SC01和SC02。结合田间127株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调查,有65株表现为迟抽薹,59株表现为易抽薹,3株表现为中间型,与SCAR扩增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将SCAR标记转换成CAPS标记,建立CAPS标记体系。本研究进一步精化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做精确定位功能基因,选育优良的迟抽薹结球甘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迟抽薹基因 SCAR标记 CAPS标记
原文传递
羽衣甘蓝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畅 祝朋芳 +2 位作者 房霞 康耀海 赵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79-2082,2086,共5页
为优化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SSR反应体系,并利用优化的体系进行引物的筛选。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筛选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采用L16(45)正交设计进行试验优化,建立了羽衣甘蓝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 为优化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SSR反应体系,并利用优化的体系进行引物的筛选。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筛选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采用L16(45)正交设计进行试验优化,建立了羽衣甘蓝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浓度对扩增结果均有一定影响,羽衣甘蓝基因组DNA的最佳SS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量(50 ng/μL)1.0μL,10×PCR Buffer 1.0μL,引物量(2.0μmol/L)上下游各3.0μL,dNTPs(2.5 mmol/L)0.8μL,Taq聚合酶(5 U/μL)0.2μL,ddH2O 1.0μL,总体积10μL。检测了优化体系的稳定性,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芸薹属植物20对SSR引物进行扩增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在所选用的20对引物中,18对扩增出了清晰的条带,11对具有特异扩增条带,多态性引物比率为61%,验证了该体系可用于羽衣甘蓝SSR-PCR扩增和SSR引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SS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下载PDF
非洲甘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分析
18
作者 邓晓辉 聂启军 +2 位作者 袁伟玲 甘彩霞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498-4500,4505,共4页
利用16对SSR引物对17份非洲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质资源材料和8个中国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有10对SSR引物在25个资源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 利用16对SSR引物对17份非洲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质资源材料和8个中国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有10对SSR引物在25个资源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1~4,平均为3.2,等位基因数为25,平均为2.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34的水平上可将25份结球甘蓝资源材料聚为4大类群。揭示了引进非洲结球甘蓝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非洲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俊儒 吴建勇 +2 位作者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甘蓝型油菜及其近源物种的基因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 拟南芥cDNA芯片 华油杂6号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文英 王凯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83-2185,2189,共4页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有角果数和千粒重,表明产量的增长有赖于角果数的增加及千粒重的增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综合为四大类:产量性状、株高性状、分枝性状及主花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