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有效提问”探讨 |
刘宏图
|
《读与写(下旬)》
|
2021 |
1
|
|
2
|
团圆与合欢——春节的传统内核与当代环境 |
董梅
付冰冰(整理)
|
《人民周刊》
|
2024 |
0 |
|
3
|
创设理想情境 迸发感悟火花 |
宋杰
|
《课外语文(下)》
|
2015 |
0 |
|
4
|
构建理想情境,催化内心感悟与言语表达 |
缪海燕
|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
2016 |
0 |
|
5
|
公共传播背景下传播关系范式的转变——基于对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内涵的解析 |
华金香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6
|
论“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制度 |
尹建国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7
|
略论我国立法审议程序的论辩维度 |
唐丰鹤
|
《法治研究》
|
2011 |
4
|
|
8
|
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思想及其对罗尔斯的超越 |
周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9
|
维尔默对话语伦理学的内在批判 |
王凤才
杨丽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引入商谈模式解决群体性事件——香港拆迁紫田村事件和平解决的启示 |
杜学文
高军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协商民主还是竞争多元主义?——墨菲对哈贝马斯程序主义协商民主的批判 |
茅根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个案法律解释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 |
杨艳霞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重构理论 |
夏宏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4
|
无强制共识的可能——哈贝马斯话语理论的乌托邦之维 |
刘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5
|
走向“理想的成长情境”——以“容雅教师工作坊”建设为例 |
张海红
|
《教育视界》
|
2021 |
1
|
|
16
|
批判诠释学及其在意义治疗上的应用 |
郝琳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7
|
师生交往中的“理想话语情境”探析 |
李龙霞
|
《科技信息》
|
2012 |
0 |
|
18
|
构造一个理想化的情境 |
杨建斌
|
《数学小灵通(小学中高年级班)》
|
2004 |
0 |
|
19
|
哈贝马斯“理想言辞情境”的四个限制因素 |
聂伟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1 |
0 |
|
20
|
多元社会视角下传媒与司法关系探析 |
李明明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