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有效提问”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宏图 《读与写(下旬)》 2021年第6期66-66,74,共2页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反映于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角度,具备数学素养的人遇到问题时,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反映于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角度,具备数学素养的人遇到问题时,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提问 问题层次 理想情境 发现问题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团圆与合欢——春节的传统内核与当代环境
2
作者 董梅 付冰冰(整理) 《人民周刊》 2024年第3期63-63,共1页
一个新年旧年交替之际,唐代诗人王湾从镇江横跨长江前往扬州,他所乘的小船从北固山下出发,向东遥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他不由得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音信捎回家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首《次北固... 一个新年旧年交替之际,唐代诗人王湾从镇江横跨长江前往扬州,他所乘的小船从北固山下出发,向东遥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他不由得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音信捎回家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首《次北固山下》,告诉我们千百年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和分量。无论中国人通过节日做了哪些文化寄托或者情感寄托,作为团圆主体的人群,希望能够达成的理想情境是合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寄托 北固山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当代环境 理想情境 合欢 团圆
下载PDF
创设理想情境 迸发感悟火花
3
作者 宋杰 《课外语文(下)》 2015年第12期237-237,共1页
语文教学,学生创新的激活和创造的激发比较重要。引领学生创新创造与时代、课程、学生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老师必须深入思考阅读教学感悟中学生思维火花的进发,必须通过理性情境的创设去形成学生感悟火花的迸发。
关键词 理想情境 火花迸发 策略思考
下载PDF
构建理想情境,催化内心感悟与言语表达
4
作者 缪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6年第8期66-66,共1页
情境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催化学生的内心感悟,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构建理想情境需教师倾注爱生真情,构建理想情境需课堂形成真感实悟,构建理想情境需学生能够有效表达。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理想情境 催化感悟 促进表达
下载PDF
公共传播背景下传播关系范式的转变——基于对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内涵的解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华金香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3,共4页
公共传播背景下,探讨传播中"传""受"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哲学范式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可理解为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 公共传播背景下,探讨传播中"传""受"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哲学范式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可理解为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哈贝马斯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颇具代表性,公共传播视角下对其理论价值的探索,有助于厘清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指导现实的传播实践。"主体间性"理论与"公共领域"理论、"理想传播情境"理论以及"交往有效性"理论等密切相关,在"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下建构的传播行为能够打破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建立起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助于信息双向、对称、平衡地传播和交往理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传播 主体间性 公共领域 理想传播情境 公共性
下载PDF
论“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制度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建国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0,共8页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为实现行政参与权利的充分、有效实现,最佳做法是为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过程营造一种"理想言谈情境"。"理想言谈情境"强调参与的平等性和参与后意见表达的自由性,由此,"理想言谈情境"下...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为实现行政参与权利的充分、有效实现,最佳做法是为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过程营造一种"理想言谈情境"。"理想言谈情境"强调参与的平等性和参与后意见表达的自由性,由此,"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应同时满足"在场性"和"参与实效"两项标准。前者可通过"听证"和"陈述及申辩"权的维护得以实现;后者的实现则有赖于"程序性权利"、行政公开、"禁止片面接触"原则的落实和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同时,还应对行政参与瑕疵采取"差序格局"式的司法审查及处理措施,以设定维护"理想言谈情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言谈情境 行政参与 正当法律程序
下载PDF
略论我国立法审议程序的论辩维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唐丰鹤 《法治研究》 2011年第3期65-71,共7页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出发,提出了商谈式立法的概念,论证了立法审议过程中论辩的重要性;就我国立法审议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沿着哈贝马斯的理论脉络,讨论了我国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立法审议程序中的论辩难题;最后在厘清哈贝...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出发,提出了商谈式立法的概念,论证了立法审议过程中论辩的重要性;就我国立法审议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沿着哈贝马斯的理论脉络,讨论了我国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立法审议程序中的论辩难题;最后在厘清哈贝马斯的商谈程序观的基础上,讨论了立法审议程序中论辩维度的构建,提出了一种程序性论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谈式立法 理想的商谈情境 立法审议 论辩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思想及其对罗尔斯的超越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0-46,共7页
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与罗尔斯的程序正义有着不同的建构逻辑,是在其商谈伦理学的框架下进行论证的。哈贝马斯描绘了"理想的言语情境",并以之置换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为程序正义构筑了理想的背景条件;哈贝马斯认为... 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与罗尔斯的程序正义有着不同的建构逻辑,是在其商谈伦理学的框架下进行论证的。哈贝马斯描绘了"理想的言语情境",并以之置换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为程序正义构筑了理想的背景条件;哈贝马斯认为,对正义而言更重要的不是逻辑上的"证明",而是实践中的"应用",这种程序正义是在"理性对话"而非"道德推理"的过程中展开的;哈贝马斯通过"普遍化"的方式,即将"我想要"转变为"我们意欲",从而实现某种"持续的同意"。这种通过商谈达成的"共识",是对罗尔斯"重叠共识"的超越,这是程序正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罗尔斯 程序正义 理想言语情境 理性对话 商谈共识
下载PDF
维尔默对话语伦理学的内在批判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凤才 杨丽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8,共7页
话语伦理学是哲学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种普遍主义伦理学,它试图在克服康德的道德哲学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先验语义学批判,找到达成道德共识的程序,以此来确立现代道德规范的客观有效性。但是,维尔默不满意于这种话语伦理学,而是紧紧抓住话... 话语伦理学是哲学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种普遍主义伦理学,它试图在克服康德的道德哲学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先验语义学批判,找到达成道德共识的程序,以此来确立现代道德规范的客观有效性。但是,维尔默不满意于这种话语伦理学,而是紧紧抓住话语伦理学的基本前提之一,即真理共识论,展开了对话语伦理学的内在批判。这一批判断定真理共识论不仅会使话语伦理陷入基础主义样式之中,又会使它无法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做出清楚的区分,因而,话语伦理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伦理学 真理共识论 道德规范 理想的言谈情境 交往共同体
原文传递
引入商谈模式解决群体性事件——香港拆迁紫田村事件和平解决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学文 高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59,共5页
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敲响了社会危机的警钟,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成为新世纪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道德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成为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相对于其他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模式,商谈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一方面,... 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敲响了社会危机的警钟,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成为新世纪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道德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成为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相对于其他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模式,商谈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一方面,它避免了其他模式的弊端——强力压制的非自愿性、一味妥协的无原则性、消极回避的短视性以及恩威并施的功利性;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由于商谈贯穿于群体性事件解决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问题解决的自愿性和彻底性,也就确保了这种解决模式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商谈模式 理想的言语情境 商谈原则
下载PDF
协商民主还是竞争多元主义?——墨菲对哈贝马斯程序主义协商民主的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茅根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自由民主制度在当代面临危机与困境。哈贝马斯提出了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理论重建自由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手墨菲对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提出质疑和批判,消解了其理论的两大理论预设,并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替代选择—... 自由民主制度在当代面临危机与困境。哈贝马斯提出了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理论重建自由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手墨菲对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提出质疑和批判,消解了其理论的两大理论预设,并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替代选择——竞争多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理想话语情境 程序 竞争多元主义
下载PDF
个案法律解释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
12
作者 杨艳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78,共5页
本文以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为理论支撑,从程序建构的角度讨论了个案法律解释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沟通行动理论要求尊重参加者的主体地位,具体到个案法律解释,它要求建立能够使当事人和法官对法律的含义进行商谈... 本文以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为理论支撑,从程序建构的角度讨论了个案法律解释中理想沟通情境的建构。沟通行动理论要求尊重参加者的主体地位,具体到个案法律解释,它要求建立能够使当事人和法官对法律的含义进行商谈,在平等讨论、论证的基础上解释法律的理想的沟通情境(程序)。本文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四个具体制度:审判制度、刑事辩护制度、专家证人制度和判决附理由制度。判决附理由制度尤为重要,各种程序建构如果最后不能落实到此制度,则皆为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个案解释 沟通行动理论 理想沟通情境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重构理论
13
作者 夏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1-57,93,共8页
哈贝马斯用"理想的言说情境"取代"自然状态"或"无知之幕",以它作为论证现代基本权利的出发点;用"交往合理性"代替传统的"实践理性",以确定相互主体的参与者建构基本权利的能力;以话... 哈贝马斯用"理想的言说情境"取代"自然状态"或"无知之幕",以它作为论证现代基本权利的出发点;用"交往合理性"代替传统的"实践理性",以确定相互主体的参与者建构基本权利的能力;以话语原则取代道德原则,并以它作为建构权利的基本原则。从话语原则与法律形式的相互渗透中可以获得基本权利的逻辑起点。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重构理论为现代祛魅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重新依合法性的法律进行社会整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理想的言说情境 交往合理性 话语原则
下载PDF
无强制共识的可能——哈贝马斯话语理论的乌托邦之维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以来,来自体系的金钱力量和行政权力干预了我们正常的交往,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交往对话发生了扭曲。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贝马斯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策略与路径,即在语用学视阈中建构一种理想的...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以来,来自体系的金钱力量和行政权力干预了我们正常的交往,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交往对话发生了扭曲。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贝马斯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策略与路径,即在语用学视阈中建构一种理想的言谈情境,在文化社会学视阈中建构一种公共领域。只有这样,那种不受权力干预的无强制的对话与交往才可能变为现实。虽然哈贝马斯提出的策略与路径是无强制共识的应然性条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但它们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话语理论 生活世界 殖民化 理想的言谈情境 公共领域 共识 乌托邦
下载PDF
走向“理想的成长情境”——以“容雅教师工作坊”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红 《教育视界》 2021年第34期59-62,共4页
青年教师队伍的优质快速发展,是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综合提升的保证。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立足当下校情、师情,着眼于学校的长期发展,秉持多方协同参与、共商共享的理念,厘清"理想的成长情境"的基本特征,构建教师&qu... 青年教师队伍的优质快速发展,是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综合提升的保证。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立足当下校情、师情,着眼于学校的长期发展,秉持多方协同参与、共商共享的理念,厘清"理想的成长情境"的基本特征,构建教师"情境学习共同体",让青年教师做精课例研修、做实专业共读、练好基本功、讲好成长故事,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的成长情境 学习共同体 容雅教师工作坊
下载PDF
批判诠释学及其在意义治疗上的应用
16
作者 郝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文章本着发挥哲学治疗功能的根本出发,用治疗性的话语方式和叙述结构展示出对"批判诠释学"的深切体悟,并将它纳入意义治疗学情境,阐释其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治疗学意义,最后通过案例解析,突显出"批判诠释学"与"... 文章本着发挥哲学治疗功能的根本出发,用治疗性的话语方式和叙述结构展示出对"批判诠释学"的深切体悟,并将它纳入意义治疗学情境,阐释其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治疗学意义,最后通过案例解析,突显出"批判诠释学"与"意义治疗学"异曲同工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诠释学 普遍语用学 理想话语情境 交往行为 意义治疗学
下载PDF
师生交往中的“理想话语情境”探析
17
作者 李龙霞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5期136-136,176,共2页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中"理想话语情境"理论的提出对于师生交往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师生交往的理想诉求在于首先为师生建构一种"理想话语情境"。在师生交往中理想话语情境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能性,需要通过...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中"理想话语情境"理论的提出对于师生交往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师生交往的理想诉求在于首先为师生建构一种"理想话语情境"。在师生交往中理想话语情境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能性,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的"对话",重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交往 理想话语情境 对话
下载PDF
构造一个理想化的情境
18
作者 杨建斌 《数学小灵通(小学中高年级班)》 2004年第6期2-3,共2页
[题目].一个牧场的草,27头牛6星期可以吃完,23头牛9星期可以吃完,如果21头牛来吃,几星期可以吃完?(假设草每天的生长量相等)
关键词 构造法 牛顿问题 理想情境 小学 数学 解法
下载PDF
哈贝马斯“理想言辞情境”的四个限制因素
19
作者 聂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工具理性的批判,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了实现交往理性,哈贝马斯预设了一个"反事实性"的前提——理想言辞情境,即人们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论证规则、不受任何约束和强制、平等自由... 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工具理性的批判,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了实现交往理性,哈贝马斯预设了一个"反事实性"的前提——理想言辞情境,即人们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论证规则、不受任何约束和强制、平等自由地展开对话,以此来达成共识真理。然而由于社会权力、知识拥有量差异、时间限度、社会多元利益冲突等因素,限制了理想言辞情境的实现,理想言辞情境在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理想言辞情境 权力
下载PDF
多元社会视角下传媒与司法关系探析
20
作者 李明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前,一般将传媒对司法的影响看成是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并由此形成了传媒与司法的监督—被监督关系。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置于监督—被监督关系中,是一种权力监督权力的思维模式,不完全契合多元民主社会的价值追求,其所带来的冲突也在所... 目前,一般将传媒对司法的影响看成是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并由此形成了传媒与司法的监督—被监督关系。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置于监督—被监督关系中,是一种权力监督权力的思维模式,不完全契合多元民主社会的价值追求,其所带来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因此,对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审视要在定位、理念、制度设计等方面完成转向,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司法 关系 多元 理想言谈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