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硅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爱军 王修林 +3 位作者 王江涛 李雁宾 韩秀荣 唐洪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73-178,162,共7页
2005年3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ZA3和ZC18b站通过现场培养探讨了光照对东海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培养期间,ZA3站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没有发生演替现象;ZC18b站,当光照低于6.7MJ.m-2.d-1,由角毛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光照高于6.7MJ.m-2.d-1... 2005年3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ZA3和ZC18b站通过现场培养探讨了光照对东海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培养期间,ZA3站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没有发生演替现象;ZC18b站,当光照低于6.7MJ.m-2.d-1,由角毛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光照高于6.7MJ.m-2.d-1,角毛藻为第一优势种,浮动弯角藻为第二优势种。L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光照下硅藻的生长状况,其拟和系数为0.92±0.03。终止生物量以及优势种生长速率与光照的关系表明,温度13.0℃左右,中肋骨条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MJ.m-2.d-1,角毛藻sp.和浮动弯角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6.7MJ.m-2.d-1。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东海 中肋骨条藻 角毛藻 演替 现场培养
下载PDF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藻种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爱军 王修林 +2 位作者 韩秀荣 李雁宾 祝陈坚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 MJ/m2.d,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23MJ/m2.d。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SZM站,各光照条件下优势种的演替规律相似,由实验初期的米氏凯伦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共存,中肋骨条藻的相对含量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大,培养末期东海原甲藻居绝对优势地位。RB12站,光照低于4.4 MJ/m2.d时,绿藻的竞争力较硅藻强,光照10.4 MJ/m2.d时,由角毛藻最终演替为拟菱形藻,光照继续增强,浮游植物在角毛藻、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硅藻之间演替。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现场培养 光照 演替 东海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营养盐对东海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现场培养实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雁宾 韩秀荣 +3 位作者 胡跃诚 王修林 祝陈坚 李瑞香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2005年6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NO3-N和PO4-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初始浓度NO3-N11.98μmol.L-1,PO4-P 0.16μmol.L-1以上时,总细胞数可以达到赤潮数量。培养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 2005年6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NO3-N和PO4-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初始浓度NO3-N11.98μmol.L-1,PO4-P 0.16μmol.L-1以上时,总细胞数可以达到赤潮数量。培养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NO3-N和PO4-P的初始浓度为23.82μmol.L-1及0.41μmol.L-1以上时,东海原甲藻最大细胞数可以达到106.L-1,当NO3-N和PO4-P浓度分别增至50.34μmol.L-1和2.32μmol.L-1时,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最大细胞数也可达到106.L-1。初步判定几种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需求不同,其中中肋骨条藻与米氏凯伦藻要求较高,东海原甲藻次之,双角多甲藻要求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培养 营养盐 米氏凯伦藻 东海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太平洋中西部海域浮游植物营养盐的潜在限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燕青 陈建芳 +4 位作者 高生泉 王奎 金海燕 李洪亮 曾淦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01,共8页
2009年8月至9月期间在太平洋西部N1站和中部N2站进行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1站,浮游植物生物量对N或者P添加都有较强的响应,其中N+P+Si组和N+P组浮游植物长势迅速,叶绿素a从初始的0.03μg/L分别达到2.12μg/L和1.83μg/L,... 2009年8月至9月期间在太平洋西部N1站和中部N2站进行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1站,浮游植物生物量对N或者P添加都有较强的响应,其中N+P+Si组和N+P组浮游植物长势迅速,叶绿素a从初始的0.03μg/L分别达到2.12μg/L和1.83μg/L,同时P先于N和Si之前被耗尽;说明N1站为N、P共同限制,P是首要限制因子。而N2站,浮游植物生物量仅对N、P共同添加有明显响应,N先于P和Si被浮游植物消耗殆尽。利用培养过程中营养盐比值变化推断,N1站浮游植物以低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而N2站浮游植物以高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这可能解释了太平洋西部的寡营养盐海域为潜在P限制,而在太平洋中部海域则为潜在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培养 营养限制 浮游植物 太平洋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夏季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露 戴明 +5 位作者 肖雅元 刘永 陈作志 林华剑 魏小岚 李纯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2-1350,共9页
为探讨氮和磷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2013年夏季在南沙群岛海域西南大陆架S1站(9°30′N, 109°30′E)和曾母暗沙附近S2站(4°30′N, 109°30′E)进行了添加N、P营养盐的现场加富实验。结果显示:加富N和N+P... 为探讨氮和磷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2013年夏季在南沙群岛海域西南大陆架S1站(9°30′N, 109°30′E)和曾母暗沙附近S2站(4°30′N, 109°30′E)进行了添加N、P营养盐的现场加富实验。结果显示:加富N和N+P后,叶绿素a(Chl-a)含量显著增长(P〈0.05),其中,S1站点叶绿素a从初始的0.05 mg·m^-3分别达到0.29和0.80 mg·m^-3;S2站点叶绿素a从初始的0.09 mg·m^-3则分别达到0.79和1.02 mg·m^-3,说明添加N或N+P可以促进浮游植物增长。在加富P后,2个站点的叶绿素a浓度均未显著增加,说明单独添加磷不能促进浮游植物的增长。限制因子分析表明,S1站点的浮游植物生长具N限制,而S2站点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限制元素为N,其次为P。水体中N/P范围为5~25时最适应浮游植物生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P值与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R)无显著相关性,表明该2个站点水体的N/P值不能单独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加富 限制元素 叶绿素A 现场培养
原文传递
海洋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武昌 李海波 +4 位作者 丰美萍 陈雪 于莹 赵苑 肖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97-1909,共13页
浮游纤毛虫是海洋环境中连接微食物网与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浮游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上已在实验室内和海上现场开展了对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只... 浮游纤毛虫是海洋环境中连接微食物网与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浮游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上已在实验室内和海上现场开展了对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只有在实验室内对浮游纤毛虫生长率进行过少量研究,海上现场生长率的研究迄今尚无。对相关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室内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纤毛虫的生长率与温度和饵料有关,在特定的温度下,饵料浓度低于生长阈值浓度时,纤毛虫停止生长,随饵料浓度的上升,生长率增加,饵料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生长率达到内禀生长率,此后,随饵料浓度增加不再增加。目前在实验室内测定了34种海洋浮游纤毛虫的内禀生长率,范围为0.1—3.05 d-1。在特定的饵料种类下,纤毛虫的内禀生长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过低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在此基础上,随温度升高,内禀生长率呈线性增加,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内禀生长率降低。pH值升高对纤毛虫的生长有不利影响。估计自然海区纤毛虫生长率的方法主要是海水分粒级培养法,得出的生长率最大为3.3 d-1。自然海区的纤毛虫生长率受温度影响较大,缺氧区纤毛虫生长率的变化因纤毛虫类群而不同,纤毛虫生长是否受饵料影响(上行控制)在不同的海区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纤毛虫生物量和生长率可以估计纤毛虫生产力,大多数纤毛虫生产力的估计高于桡足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生长率 现场培养 分粒级培养
下载PDF
长江口锋面附近咸淡水混合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现场培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奎 陈建芳 +5 位作者 李宏亮 金海燕 徐杰 高生泉 卢勇 黄大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6,共10页
通过2009年6月调查航次,获得了营养盐等参数断面分布,表明咸淡水混合是控制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解不同盐度梯度下浮游植物生长与营养盐吸收的关系,采集两个站位水样分别代表长江冲淡水(C1站)和外海水(I10站),按C1站水样比例,分1... 通过2009年6月调查航次,获得了营养盐等参数断面分布,表明咸淡水混合是控制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解不同盐度梯度下浮游植物生长与营养盐吸收的关系,采集两个站位水样分别代表长江冲淡水(C1站)和外海水(I10站),按C1站水样比例,分100%、75%、50%、25%、0%不同比例混合进行现场模拟咸淡水混合培养,有以下认识:(1)平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活体荧光极大值在100%混合组,且淡水比例越低,指数生长期0—48 h内生长速率越低,100%、75%、50%、25%组分别为1.18/d、1.12/d、1.14/d、0.77/d;(2)低于26盐度的水体中PO34-在48 h内可被迅速消耗而产生限制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3)除0%组外,各混合组DIN/P(DIN: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NO3-+NO-2+NH4+)比值在浮游植物指数生长期有升高趋势,100%组DIN/P比值增加了一倍。各组培养48 h后DIN/Si比值逐渐降低至原来的0.7左右,初始DIN/Si小于一定时间内硅藻吸收的(ΔDIN/ΔSi)比,是造成各组DIN/Si比值减小的原因。以上结果表明咸淡水混合过程中形成的营养盐梯度可造成浮游植物生长程度和速率差异,且可因局部浮游植物旺发而改变海水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营养盐 咸淡水混合 现场培养
下载PDF
铜对中肋骨条藻生态毒性效应的现场实验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长友 王修林 +1 位作者 孙百晔 苏荣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3-706,共4页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铜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胶州湾内铜抑制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3.9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EC10和EC50分别为4.8,5.7,9.6μg/L.在分析比较浮游植...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铜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胶州湾内铜抑制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3.9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EC10和EC50分别为4.8,5.7,9.6μg/L.在分析比较浮游植物常规生态毒性反应终点的敏感性、可靠性及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logistic生长模型的参数——环境容纳量作为反应终点在生态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现场培养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分析比较表明,现场培养实验获得的生长抑制浓度低于实验室获得的数据,铜在实际环境中的毒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纳量 现场培养实验 中肋骨条藻 毒性
下载PDF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is)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现场船基实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利永 颜天 +1 位作者 韩刚 周名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6-1936,共11页
2005年在长江口赤潮频发海域调查期间,分别于4月27日、5月4日和5月8日,在zzf1、zc18a和ra5站位利用现场船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添加到赤潮密度106cellsL-1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赤... 2005年在长江口赤潮频发海域调查期间,分别于4月27日、5月4日和5月8日,在zzf1、zc18a和ra5站位利用现场船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添加到赤潮密度106cellsL-1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潮密度的东海原甲藻抑制了小型无壳纤毛虫的种群数量,而没有抑制中大型砂壳纤毛虫和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的种群数量,从而使得原生动物群落向中大型种类演替,这种影响的程度与原生动物本身的群落组成和浮游植物的组成密切相关。添加东海原甲藻72h后,在以小型无壳纤毛虫管游虫(Cyrtostrombidium sp.)为优势种的zzf1站位,演替为以大型原生动物夜光虫为优势种的群落;在以中大型原生动物百乐拟铃虫(Tintinnospsis beroidea)和夜光虫为优势种的zc18a站位,仍然是以此为优势种,且大型原生动物夜光虫在群落中的比例上升;在以小型无壳纤毛虫急游虫2(Strombidium sp.2)为优势种的ra5站位,演替为以中大型原生动物百乐拟铃虫和亚速岛网纹虫(Favella azo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zzf1和ra5站位实验组中原生动物的总丰度都呈下降趋势,而zc18a站位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前两个站位的最优势种管游虫(zzf1站位)和急游虫2(ra5站位)的丰度迅速下降,而zc18a站位的优势种百乐拟铃虫和夜光虫的丰度比较稳定造成的。在zzf1和zc18a站位,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原生动物的总生物量在实验前后都没有大的变化,而在ra5站位却均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浮游植物的组成有关,zzf1和zc18a站位是以无毒的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为主,而ra5站位是以有毒的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为主。综上可见,可预测当东海大规模赤潮爆发时,会使原生动物群落向中大型种类演替,进而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赤潮 原生动物群落结构 现场培养实验
下载PDF
东海主要重金属生态基准浓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长友 王修林 +1 位作者 孙百晔 苏荣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μg/L;生长...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分别为4.6、56.3、142.8和151.3μg/L。估算了我国东海海水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生态基准浓度分别为4.6、0.1、28和0.3μg/L。我国Cu、Pb和Cd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于东海海水生态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培养实验 重金属 东海原甲藻 生态基准浓度 东海
下载PDF
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的清除机制:现场培养结果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召伟 任景玲 +2 位作者 金杰 刘素美 石金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至0.68d-1,沙尘添加组的比生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培养过程中营养盐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耗殆尽。对照组和N/P/Si加富组中溶解态Al浓度缓慢下降,而N/P/Si/Al加富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在指数增长期降低约40%,在衰亡期显著回升,沙尘添加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随培养时间不断升高。利用草酸盐淋洗试剂区分指数增长期浮游植物细胞中Al的存在形态,对照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为(3.6±0.1)mg/g和(2.1±0.3)mg/g,而N/P/Si/Al加富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增加至(5.1±0.3)mg/g和(3.2±0.4)mg/g。浮游植物细胞的生长能够显著清除海洋中溶解态Al,其清除机制是细胞内吸收作用为主,细胞外吸附作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铝 浮游植物水华 细胞内结合态Al 现场培养实验 黄海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域现场培养实验中挥发性卤代烃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韩钰 何真 +2 位作者 刘珊珊 高旭旭 杨桂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CH3I、CHCl3、C2HCl3和CH2Br2是挥发性卤代烃4种重要成分,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于2018年10月在西太平洋进行船基现场培养实验,研究微量元素Fe (50 nmol/L)、酸化(pH=7.9)、酸化(pH=7.9)和微量元素Fe (50 nmol/L)耦合作用、微量元素F... CH3I、CHCl3、C2HCl3和CH2Br2是挥发性卤代烃4种重要成分,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于2018年10月在西太平洋进行船基现场培养实验,研究微量元素Fe (50 nmol/L)、酸化(pH=7.9)、酸化(pH=7.9)和微量元素Fe (50 nmol/L)耦合作用、微量元素Fe (50 nmol/L)和N/P (16∶1)耦合作用及沙尘(4 mg/L)对浮游植物释放CH3I、CHCl3、C2HCl3和CH2Br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H3I、C2HCl3和CH2Br2的释放均被不同程度抑制;CHCl3的释放除添加沙尘时表现抑制作用外,其他条件下均为促进作用;实验组培养周期内叶绿素a浓度较高,而营养盐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总的来说,酸化和微量元素Fe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释放挥发性卤代烃的重要限制因素,沙尘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卤代烃 海洋酸化 沙尘 现场培养实验 西太平洋
下载PDF
职业本科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
13
作者 封静敏 《模具制造》 202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制造技术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许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通过对职业本科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及... 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制造技术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许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通过对职业本科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先进制造业 现场工程师培养
下载PDF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现场工程师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珩安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探索契合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我国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方式、专业教学实践等方面与现场工程师培养高度契合。在EPIP理念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主... 探索契合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我国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方式、专业教学实践等方面与现场工程师培养高度契合。在EPIP理念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情境化的工匠精神创新培育、综合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协同化的校企双元主体联动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对接。需要从创设多维教学情境、打造真实项目教学、推进校企深度协同、全面对接国际话语等方面入手,有效运用EPIP教学模式,助力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 现场工程师培养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新内涵、新困境与新策略
15
作者 徐付生 申源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68,共8页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生发了新内涵,除了既往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充分沟通与交融,还强调科技与教学相容共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齐步、科技与教研相辅相成。然而,同样也面临亟待解决的新困境,即科技与职业教...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生发了新内涵,除了既往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充分沟通与交融,还强调科技与教学相容共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齐步、科技与教研相辅相成。然而,同样也面临亟待解决的新困境,即科技与职业教育发展融汇难、科研与职业教育教研缺乏协同载体、科技与职业教育教研难以相辅相成等问题。解决上述难题,需要超越传统科学与技术知识二元论,推动知识、技能、科技、教学、科研与教研六维共融共生。根植科技素养,推动科技与职业教育在专业发展中相容共进;新建科研与教研载体,推动科研与教研在课程创新中协同齐步;系统梳理技术知识,推动科技与教研在一线生产与教学同步中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培养 科教融汇 技术知识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