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50
篇文章
<
1
2
…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
被引量:
38
1
作者
杨向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0期1-32,共32页
(一)引言假使周礼真出於周公而是西周政典的话,也只有史料上的价值,作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的一种材料。假使它不是一部西周的作品,出於後人的伪托,我们当它是一部假古董,分析它、批判它,看它还有没有一些史料上的价值。其实,无论真伪,周...
(一)引言假使周礼真出於周公而是西周政典的话,也只有史料上的价值,作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的一种材料。假使它不是一部西周的作品,出於後人的伪托,我们当它是一部假古董,分析它、批判它,看它还有没有一些史料上的价值。其实,无论真伪,周礼本身应不负责任,从天宫冢宰以至於秋官(考工记(斩口)除外)没有一句曾经说到它是四周的政典、也没有说到它是周公的书。它开头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大地主
五等
吕氏春秋
周公
史料
天官
卿大夫
孟子
考工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与班固
被引量:
25
2
作者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4期1-26,共26页
一、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他字子长在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约死于前90年。先世原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官太史令,有二十几年之久。父亲学天官于...
一、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他字子长在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约死于前90年。先世原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官太史令,有二十几年之久。父亲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能言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各家之学的短长。所论六家要指,是继承了《荀子·非十二子》、《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批判精神之绪余,并接受了《吕氏春秋》以后总揽百家语之影响的重要论述。父亲因职务上的方便,得以广泛接触古今典籍,并向往先人久绝的世业,重视孔子作《春秋》的历史贡献,有志于历史的论述,但没有能及身实现这个志愿。司马迁答应了父亲,作为一个庄严的任务来完成遗志。后来写成了《史记》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班固
正宗
司马迁
王莽
史事
汉书
博洽
太史公
火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被引量:
25
3
作者
田天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9,188,共16页
西汉末年兴起了一次复古改制风潮,国家祭祀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成之际,匡衡初发郊祀改革之议。建始元年,南郊郊祀制度得以实施。以匡衡为首力主郊祀改革的一派,以"复古"为首要原则,但因受礼书内容限制,他们未能...
西汉末年兴起了一次复古改制风潮,国家祭祀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成之际,匡衡初发郊祀改革之议。建始元年,南郊郊祀制度得以实施。以匡衡为首力主郊祀改革的一派,以"复古"为首要原则,但因受礼书内容限制,他们未能触动原国家祭祀的核心礼仪。此后30余年间,南郊郊祀制时废时兴。在最高祭祀频繁的剧烈变动中,原有的祠畤祭祀体系逐渐倾颓。最终,王莽提出了"元始仪",以《周礼》为纲,重塑了南郊郊祀制度。秦以来的祠畤祭祀制度自此终止,延续两千年的南郊郊祀制得以开启。西汉末年国家祭祀的这一大变局,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性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郊祀制
元始仪
王莽
国家祭祀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宣平城门的发掘
被引量:
21
4
作者
王仲殊
《考古》
1958年第4期23-32,4-7,共14页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发掘出长安城的霸城门、西安门和直城门之后,于1957年10月下旬又发掘了它的宣平门。宣平门的遗址,在现今青门口村的紧西,北距汉长安城的东北城角约1150米。在高出地面的城墙断崖上,隐约地可以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发掘出长安城的霸城门、西安门和直城门之后,于1957年10月下旬又发掘了它的宣平门。宣平门的遗址,在现今青门口村的紧西,北距汉长安城的东北城角约1150米。在高出地面的城墙断崖上,隐约地可以察见城门的遗迹,保存的情况是相当良好的。发掘工作历时七个星期,于同年12月中旬基本上告一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汉长安城
平阴
中阴道
王莽
发掘
西安
考古研究
城门
北朝
原文传递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被引量:
19
5
作者
武廷海
戴吾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8,共7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而描绘的都城布局的理想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背景
布局
初探
双重影响
都城
理想
观念
王莽
西汉
周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及其评价
被引量:
19
6
作者
陈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3期41-57,共17页
一、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杨恽为传播太史公书之始。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云:“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逐宣布焉。”又汉书卷六十六杨敞附杨恽传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太...
一、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杨恽为传播太史公书之始。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云:“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逐宣布焉。”又汉书卷六十六杨敞附杨恽传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太史公自序说,当时有两本,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名山者,即是藏之於家。太史公卒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春秋
班固
班彪
王充
刘向
史记
原文
战国策
王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
被引量:
13
7
作者
黄展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今西安城西北郊、原汉代长安城南郊发掘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群,其中有一组建筑遗址非常引人注目。这组建筑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一公里许的平行线内,由十一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所组成。在...
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今西安城西北郊、原汉代长安城南郊发掘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群,其中有一组建筑遗址非常引人注目。这组建筑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一公里许的平行线内,由十一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所组成。在这十一个建筑的四周,还环以大围墙。紧靠南边大围墙的正中,又有一个比这十一个建筑约大一倍的建筑。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北边的十一个依次编为1—11号建筑遗址,南边的大遗址编为12号(图一)。 1960年,当这组建筑遗址发掘基本结束时,我们曾发表一个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群
汉长安城
大遗址
王莽
礼制建筑
遗址群
发掘
定名
围墙
明堂
原文传递
秦汉郊礼初探
被引量:
11
8
作者
杨天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4-59,共6页
所谓郊礼,是指的郊祭天或上帝之礼。这是自西周以来历代统治阶级祭天常礼中视为“正祭”的一种最隆重的祀典,是中国古代社会至神崇拜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历来为中国统治阶级所重视,而“尽心极虑以建其制”(《汉书·郊祀志下》引匡衡...
所谓郊礼,是指的郊祭天或上帝之礼。这是自西周以来历代统治阶级祭天常礼中视为“正祭”的一种最隆重的祀典,是中国古代社会至神崇拜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历来为中国统治阶级所重视,而“尽心极虑以建其制”(《汉书·郊祀志下》引匡衡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
《封禅书》
郊祀
武帝
天神
王莽
上帝
刘邦
汉初
至上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太学考略
被引量:
8
9
作者
毛礼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4期61-76,共16页
一、汉代太学的创立和发展我国古代设立大学的时期很早,应该说在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出现之后就产生了大学。但是商周时代的大学还是和政治机关混合在一起,一般说来,那时的明堂或辟雍就是大学。
关键词
汉代太学
太学生
汉武帝
辟雍
公羊
宣帝
考略
光武帝
王莽
“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遗忘了的古迹——汉成帝昌陵、汉傅太后陵、汉霸陵城初步调查记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李健超
《人文杂志》
198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西安附近广袤的原野上,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荒丘断垒,所在皆是。这些已成为中外考古学家所瞩目并感到兴趣的胜迹。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或金石磨灭,有些已茫无可考。比如东北郊几处庞大的遗址“八角琉璃井”、“色背梅花紫荆城”,就长期...
西安附近广袤的原野上,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荒丘断垒,所在皆是。这些已成为中外考古学家所瞩目并感到兴趣的胜迹。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或金石磨灭,有些已茫无可考。比如东北郊几处庞大的遗址“八角琉璃井”、“色背梅花紫荆城”,就长期使人迷惑不解。本文是在初步调查了一些遗址之后写成的,提供关注这些问题答案的考古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成帝
八角琉璃井
汉书
初步调查
古迹
汉长安城
《水经注》
王莽
铜人
夯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时代的推测
被引量:
12
11
作者
陈直
《考古》
196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福建省文管会,于1959年11月,在祟安县南郊城村,调查出汉城遗址,并加以初步发掘。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等多件,陶器中尤以板瓦筒瓦残片最多,计有三万六千余片。板瓦里面有印字,
关键词
汉城
瓦当
福建省
王莽
陶器
东越
筒瓦
崇安
文字
印字
原文传递
古器物文字丛考
被引量:
12
12
作者
陈直
《考古》
1963年第2期80-86,共7页
一、西安高窑村出土西汉銅器銘考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西安西郊高窑村发現西汉銅器群,計出土有銘文的銅鑑十件、銅鼎五件(內三件带盖)、銅鍾四件、銅紡和銅銅各一件,共二十一器。另有无銘銅鍾一件,合共二十二件。案其銘文,皆西汉上林苑中...
一、西安高窑村出土西汉銅器銘考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西安西郊高窑村发現西汉銅器群,計出土有銘文的銅鑑十件、銅鼎五件(內三件带盖)、銅鍾四件、銅紡和銅銅各一件,共二十一器。另有无銘銅鍾一件,合共二十二件。案其銘文,皆西汉上林苑中之遺物。在坑中各器排列整齐,疑为王莽兵敗时为上林令所埋藏。各器紀年,开始于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迄至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前后連綿八十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苑
西汉
居延
公元前
后汉书
武帝
阳翟
汉代
出土
王莽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
被引量:
12
13
作者
俞伟超
《考古》
1956年第5期20-26,10,共8页
去年在西安工作时听到西北大学历史系陈直先生说,西安近郊出有汉代钱范,其地点有:北门外的老君殿(出宣帝时范)、汉城北部的相家巷(宣帝时范)和三桥镇附近的好汉庙(王莽时范)等地。我觉得很重要,便抽暇于今年1月25日前往进行了第一次调查。
关键词
汉长安城
瓦当
西北部
勘查
宣帝
汉代
王莽
钱范
陶俑
西汉
原文传递
古尺考
被引量:
12
14
作者
矩斋
《文物》
1957年第3期25-28,共4页
说起尺,是个极平凡的东西,但它与人民生活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每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在历史资料中寻找有关古代经济的记载,我们只见着许多有关尺的长短与量的大小的数字,如果对于各个时代的度量此例没有正确认识,虽然知道了一些数字,也...
说起尺,是个极平凡的东西,但它与人民生活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每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在历史资料中寻找有关古代经济的记载,我们只见着许多有关尺的长短与量的大小的数字,如果对于各个时代的度量此例没有正确认识,虽然知道了一些数字,也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传世古尺在文物中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生活
律历志
历史意义
尺度
研究价值
历史资料
时代
十五等尺
度量衡
王莽
原文传递
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
被引量:
7
15
作者
赵毅
王彦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1-6,共6页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中,前代的遗老遗少往往在新政权的创建过程中打出复兴前朝的旗帜,如“反元复宋、“反清复明”之类。其中,大多发自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或短视的怀旧心态,它们除了为那些无谓的斗士涂抹一层悲壮的色彩外,并未留给后人...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中,前代的遗老遗少往往在新政权的创建过程中打出复兴前朝的旗帜,如“反元复宋、“反清复明”之类。其中,大多发自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或短视的怀旧心态,它们除了为那些无谓的斗士涂抹一层悲壮的色彩外,并未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而两汉之际的“人心思汉”思潮则体现了反抗王莽暴政、重建统一强盛的封建政权这一时代主题,引导社会从动乱走向稳定,从分裂走向统一,对汉政权的重建起到了极大的凝聚作用。这种由一种复兴前朝的社会思潮推导出直接实践结局的现象,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多见。因此,在秦汉史研究中应该给以充分关注并作出科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王莽
复兴汉室
时代主题
豪强地主
地主阶级
分裂割据
民族凝聚力
社会思潮
私有制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书》与西汉后期游侠
被引量:
7
16
作者
韩云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8,共5页
关键词
《汉书》
西汉后期
《史记》
司马迁
班固
京兆尹
王莽
侠文化
长安
侠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王莽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
7
17
作者
李大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1,共9页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生于西汉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死于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是西汉外戚,汉末始提朝中大权,后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夺取西汉王位,废汉立新。王莽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缓和国内日益尖锐...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生于西汉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死于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是西汉外戚,汉末始提朝中大权,后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夺取西汉王位,废汉立新。王莽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民族政策即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王莽
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
初始元
公元前
改革措施
汉末
匈奴
汉王朝
原文传递
文穷图见:王莽保灾令所见十二卿及州、部辨疑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阎步克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1,共17页
王莽建立了一种新的九卿制 ,包括三孤卿和六卿。但《汉书·王莽传》天凤三年“保灾令”中又出现了十二卿的错误记载。为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订正《王莽传》中的若干错讹 ,并澄清王莽的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若干细节 ,例如十二州、九...
王莽建立了一种新的九卿制 ,包括三孤卿和六卿。但《汉书·王莽传》天凤三年“保灾令”中又出现了十二卿的错误记载。为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订正《王莽传》中的若干错讹 ,并澄清王莽的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若干细节 ,例如十二州、九州、部监、州牧和王畿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要引入一幅“保灾令”的示意图 ,是这幅图的特定样式导致了十二卿的割裂等等错讹。本文的结论 ,有助于深化对王莽的公卿制度和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州牧
九州
监察制度
汉书
样式
订正
地方行政
特定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汉代长安乡里考
被引量:
8
19
作者
王子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3-86,共4页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秦汉之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乡、里既是汉代基层居民单位,又是基层政权组织。 公元前2O6年,刘邦入关灭秦,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秦汉之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乡、里既是汉代基层居民单位,又是基层政权组织。 公元前2O6年,刘邦入关灭秦,西入咸阳,曾“与父老约法三章”,并宣布“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乃使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所谓“父老”、“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城
乡里
云阳
居延汉简
《汉书新证》
里居
陈直
王莽
啬夫
西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儒与王莽:评述西方汉学界的几项研究
被引量:
8
20
作者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76,共20页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著在国内不易参阅,其学术成果有时甚至遭到歪曲,在此谨列其荦荦大者,如德效骞(HomerH.Dubs),《荀子:古代儒学的塑造者》(1927)和《前汉史》(三卷:1938,1944,1955);包德(DerkBodde)《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1938);毕汉思(HansBielenstein)《汉室复辟》(三卷,1954,1959,1967);《剑桥中国秦汉史》(1986,中译1992),和余英时的一些著述加以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
王莽
秦政
官僚主义
知识阶层
西方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
被引量:
38
1
作者
杨向奎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0期1-32,共32页
文摘
(一)引言假使周礼真出於周公而是西周政典的话,也只有史料上的价值,作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的一种材料。假使它不是一部西周的作品,出於後人的伪托,我们当它是一部假古董,分析它、批判它,看它还有没有一些史料上的价值。其实,无论真伪,周礼本身应不负责任,从天宫冢宰以至於秋官(考工记(斩口)除外)没有一句曾经说到它是四周的政典、也没有说到它是周公的书。它开头说,
关键词
王莽
大地主
五等
吕氏春秋
周公
史料
天官
卿大夫
孟子
考工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与班固
被引量:
25
2
作者
白寿彝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4期1-26,共26页
文摘
一、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他字子长在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约死于前90年。先世原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官太史令,有二十几年之久。父亲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能言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各家之学的短长。所论六家要指,是继承了《荀子·非十二子》、《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批判精神之绪余,并接受了《吕氏春秋》以后总揽百家语之影响的重要论述。父亲因职务上的方便,得以广泛接触古今典籍,并向往先人久绝的世业,重视孔子作《春秋》的历史贡献,有志于历史的论述,但没有能及身实现这个志愿。司马迁答应了父亲,作为一个庄严的任务来完成遗志。后来写成了《史记》一书。
关键词
《史记》
班固
正宗
司马迁
王莽
史事
汉书
博洽
太史公
火德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被引量:
25
3
作者
田天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9,188,共16页
文摘
西汉末年兴起了一次复古改制风潮,国家祭祀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成之际,匡衡初发郊祀改革之议。建始元年,南郊郊祀制度得以实施。以匡衡为首力主郊祀改革的一派,以"复古"为首要原则,但因受礼书内容限制,他们未能触动原国家祭祀的核心礼仪。此后30余年间,南郊郊祀制时废时兴。在最高祭祀频繁的剧烈变动中,原有的祠畤祭祀体系逐渐倾颓。最终,王莽提出了"元始仪",以《周礼》为纲,重塑了南郊郊祀制度。秦以来的祠畤祭祀制度自此终止,延续两千年的南郊郊祀制得以开启。西汉末年国家祭祀的这一大变局,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
西汉
郊祀制
元始仪
王莽
国家祭祀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3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宣平城门的发掘
被引量:
21
4
作者
王仲殊
出处
《考古》
1958年第4期23-32,4-7,共14页
文摘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发掘出长安城的霸城门、西安门和直城门之后,于1957年10月下旬又发掘了它的宣平门。宣平门的遗址,在现今青门口村的紧西,北距汉长安城的东北城角约1150米。在高出地面的城墙断崖上,隐约地可以察见城门的遗迹,保存的情况是相当良好的。发掘工作历时七个星期,于同年12月中旬基本上告一段落。
关键词
考古工作
汉长安城
平阴
中阴道
王莽
发掘
西安
考古研究
城门
北朝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被引量:
19
5
作者
武廷海
戴吾三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8,共7页
文摘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而描绘的都城布局的理想蓝图。
关键词
形成背景
布局
初探
双重影响
都城
理想
观念
王莽
西汉
周礼
Keywords
Jiang ren ying guo (master constructsthe state capital)
Kaogong ji (record of trades)
cos-mic pattern
ideal city
分类号
TU984.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及其评价
被引量:
19
6
作者
陈直
机构
西北大学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3期41-57,共17页
文摘
一、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杨恽为传播太史公书之始。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云:“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逐宣布焉。”又汉书卷六十六杨敞附杨恽传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太史公自序说,当时有两本,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名山者,即是藏之於家。太史公卒后。
关键词
太史公
春秋
班固
班彪
王充
刘向
史记
原文
战国策
王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
被引量:
13
7
作者
黄展岳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文摘
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今西安城西北郊、原汉代长安城南郊发掘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群,其中有一组建筑遗址非常引人注目。这组建筑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一公里许的平行线内,由十一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所组成。在这十一个建筑的四周,还环以大围墙。紧靠南边大围墙的正中,又有一个比这十一个建筑约大一倍的建筑。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北边的十一个依次编为1—11号建筑遗址,南边的大遗址编为12号(图一)。 1960年,当这组建筑遗址发掘基本结束时,我们曾发表一个简报。
关键词
建筑群
汉长安城
大遗址
王莽
礼制建筑
遗址群
发掘
定名
围墙
明堂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秦汉郊礼初探
被引量:
11
8
作者
杨天宇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4-59,共6页
文摘
所谓郊礼,是指的郊祭天或上帝之礼。这是自西周以来历代统治阶级祭天常礼中视为“正祭”的一种最隆重的祀典,是中国古代社会至神崇拜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历来为中国统治阶级所重视,而“尽心极虑以建其制”(《汉书·郊祀志下》引匡衡语)。
关键词
五帝
《封禅书》
郊祀
武帝
天神
王莽
上帝
刘邦
汉初
至上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太学考略
被引量:
8
9
作者
毛礼锐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4期61-76,共16页
文摘
一、汉代太学的创立和发展我国古代设立大学的时期很早,应该说在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出现之后就产生了大学。但是商周时代的大学还是和政治机关混合在一起,一般说来,那时的明堂或辟雍就是大学。
关键词
汉代太学
太学生
汉武帝
辟雍
公羊
宣帝
考略
光武帝
王莽
“易”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遗忘了的古迹——汉成帝昌陵、汉傅太后陵、汉霸陵城初步调查记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李健超
出处
《人文杂志》
198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文摘
西安附近广袤的原野上,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荒丘断垒,所在皆是。这些已成为中外考古学家所瞩目并感到兴趣的胜迹。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或金石磨灭,有些已茫无可考。比如东北郊几处庞大的遗址“八角琉璃井”、“色背梅花紫荆城”,就长期使人迷惑不解。本文是在初步调查了一些遗址之后写成的,提供关注这些问题答案的考古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汉成帝
八角琉璃井
汉书
初步调查
古迹
汉长安城
《水经注》
王莽
铜人
夯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时代的推测
被引量:
12
11
作者
陈直
出处
《考古》
196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文摘
福建省文管会,于1959年11月,在祟安县南郊城村,调查出汉城遗址,并加以初步发掘。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等多件,陶器中尤以板瓦筒瓦残片最多,计有三万六千余片。板瓦里面有印字,
关键词
汉城
瓦当
福建省
王莽
陶器
东越
筒瓦
崇安
文字
印字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器物文字丛考
被引量:
12
12
作者
陈直
出处
《考古》
1963年第2期80-86,共7页
文摘
一、西安高窑村出土西汉銅器銘考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西安西郊高窑村发現西汉銅器群,計出土有銘文的銅鑑十件、銅鼎五件(內三件带盖)、銅鍾四件、銅紡和銅銅各一件,共二十一器。另有无銘銅鍾一件,合共二十二件。案其銘文,皆西汉上林苑中之遺物。在坑中各器排列整齐,疑为王莽兵敗时为上林令所埋藏。各器紀年,开始于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迄至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前后連綿八十年之久。
关键词
上林苑
西汉
居延
公元前
后汉书
武帝
阳翟
汉代
出土
王莽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
被引量:
12
13
作者
俞伟超
出处
《考古》
1956年第5期20-26,10,共8页
文摘
去年在西安工作时听到西北大学历史系陈直先生说,西安近郊出有汉代钱范,其地点有:北门外的老君殿(出宣帝时范)、汉城北部的相家巷(宣帝时范)和三桥镇附近的好汉庙(王莽时范)等地。我觉得很重要,便抽暇于今年1月25日前往进行了第一次调查。
关键词
汉长安城
瓦当
西北部
勘查
宣帝
汉代
王莽
钱范
陶俑
西汉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尺考
被引量:
12
14
作者
矩斋
出处
《文物》
1957年第3期25-28,共4页
文摘
说起尺,是个极平凡的东西,但它与人民生活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每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在历史资料中寻找有关古代经济的记载,我们只见着许多有关尺的长短与量的大小的数字,如果对于各个时代的度量此例没有正确认识,虽然知道了一些数字,也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传世古尺在文物中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人民生活
律历志
历史意义
尺度
研究价值
历史资料
时代
十五等尺
度量衡
王莽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
被引量:
7
15
作者
赵毅
王彦辉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1-6,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中,前代的遗老遗少往往在新政权的创建过程中打出复兴前朝的旗帜,如“反元复宋、“反清复明”之类。其中,大多发自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或短视的怀旧心态,它们除了为那些无谓的斗士涂抹一层悲壮的色彩外,并未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而两汉之际的“人心思汉”思潮则体现了反抗王莽暴政、重建统一强盛的封建政权这一时代主题,引导社会从动乱走向稳定,从分裂走向统一,对汉政权的重建起到了极大的凝聚作用。这种由一种复兴前朝的社会思潮推导出直接实践结局的现象,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多见。因此,在秦汉史研究中应该给以充分关注并作出科学阐释。
关键词
后汉书
王莽
复兴汉室
时代主题
豪强地主
地主阶级
分裂割据
民族凝聚力
社会思潮
私有制经济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与西汉后期游侠
被引量:
7
16
作者
韩云波
机构
西南师大学报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8,共5页
关键词
《汉书》
西汉后期
《史记》
司马迁
班固
京兆尹
王莽
侠文化
长安
侠观念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王莽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
7
17
作者
李大龙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1,共9页
文摘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生于西汉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死于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是西汉外戚,汉末始提朝中大权,后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夺取西汉王位,废汉立新。王莽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民族政策即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民族政策
王莽
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
初始元
公元前
改革措施
汉末
匈奴
汉王朝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穷图见:王莽保灾令所见十二卿及州、部辨疑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阎步克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1,共17页
文摘
王莽建立了一种新的九卿制 ,包括三孤卿和六卿。但《汉书·王莽传》天凤三年“保灾令”中又出现了十二卿的错误记载。为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订正《王莽传》中的若干错讹 ,并澄清王莽的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若干细节 ,例如十二州、九州、部监、州牧和王畿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要引入一幅“保灾令”的示意图 ,是这幅图的特定样式导致了十二卿的割裂等等错讹。本文的结论 ,有助于深化对王莽的公卿制度和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
王莽
州牧
九州
监察制度
汉书
样式
订正
地方行政
特定
相互关系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7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长安乡里考
被引量:
8
19
作者
王子今
机构
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3-86,共4页
文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秦汉之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乡、里既是汉代基层居民单位,又是基层政权组织。 公元前2O6年,刘邦入关灭秦,西入咸阳,曾“与父老约法三章”,并宣布“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乃使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所谓“父老”、“吏人”。
关键词
长安城
乡里
云阳
居延汉简
《汉书新证》
里居
陈直
王莽
啬夫
西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儒与王莽:评述西方汉学界的几项研究
被引量:
8
20
作者
陈启云
机构
南开大学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76,共20页
文摘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著在国内不易参阅,其学术成果有时甚至遭到歪曲,在此谨列其荦荦大者,如德效骞(HomerH.Dubs),《荀子:古代儒学的塑造者》(1927)和《前汉史》(三卷:1938,1944,1955);包德(DerkBodde)《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1938);毕汉思(HansBielenstein)《汉室复辟》(三卷,1954,1959,1967);《剑桥中国秦汉史》(1986,中译1992),和余英时的一些著述加以评析。
关键词
汉儒
王莽
秦政
官僚主义
知识阶层
西方汉学
Keywords
Han Confucianism
Wang Mang
political affairs of Qin Dynasty
bureaucratism
intelligentsia: Western sociolog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
杨向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司马迁与班固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田天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5
原文传递
4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宣平城门的发掘
王仲殊
《考古》
1958
21
原文传递
5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武廷海
戴吾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及其评价
陈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
黄展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3
原文传递
8
秦汉郊礼初探
杨天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汉代太学考略
毛礼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被遗忘了的古迹——汉成帝昌陵、汉傅太后陵、汉霸陵城初步调查记
李健超
《人文杂志》
198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时代的推测
陈直
《考古》
1961
12
原文传递
12
古器物文字丛考
陈直
《考古》
1963
12
原文传递
13
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
俞伟超
《考古》
1956
12
原文传递
14
古尺考
矩斋
《文物》
1957
12
原文传递
15
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
赵毅
王彦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书》与西汉后期游侠
韩云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试论王莽的民族政策
李大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7
原文传递
18
文穷图见:王莽保灾令所见十二卿及州、部辨疑
阎步克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0
原文传递
19
汉代长安乡里考
王子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汉儒与王莽:评述西方汉学界的几项研究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