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豆科与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对磷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根系分泌物的活化作用,由根际沉淀引起的土壤碳含量与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间作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系完全分隔、尼...【目的】豆科与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对磷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根系分泌物的活化作用,由根际沉淀引起的土壤碳含量与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间作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不分隔3种方式,在0、21.83、43.67、65.50和87.34 P mg kg^(-1)(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磷肥施用水平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根际土壤有机碳(ROC)、酸性磷酸酶活性(ACP)、碱性磷酸酶活性(ALP)、速效磷和Hedley磷组分的影响。【结果】相比完全分隔,根系不分隔可提高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MBC含量,显著降低玉米根际土壤DOC含量,低磷水平(P0、P1)时显著提高大豆DOC含量,显著提高玉米(仅在低磷时)和大豆根际土壤ACP活性,低磷时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ALP活性。除玉米活性磷组分外,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速效磷、磷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根系不分隔较完全分隔可通过降低大豆根际活性无机磷(Pi)(P0除外)和中活性Pi从而提高玉米根际土壤活性Pi,总体上降低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的活性有机磷(Po)和中活性Po。回归分析表明,根系生物量与玉米根际MBC和大豆根际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冗余分析表明,MBC对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及磷组分的解释量为74.4%,DOC对大豆的解释量为18.3%。Mantel检验发现,玉米根际土壤活性碳含量与土壤磷组分之间呈显著相关的关系多于大豆。【结论】根系互作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活性碳组分(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提高磷酸酶活性,提高中活性磷组分(无机磷和有机磷)向活性无机磷的转化从而提高红壤磷有效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别是影响玉米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豆科与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对磷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根系分泌物的活化作用,由根际沉淀引起的土壤碳含量与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间作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不分隔3种方式,在0、21.83、43.67、65.50和87.34 P mg kg^(-1)(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磷肥施用水平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根际土壤有机碳(ROC)、酸性磷酸酶活性(ACP)、碱性磷酸酶活性(ALP)、速效磷和Hedley磷组分的影响。【结果】相比完全分隔,根系不分隔可提高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MBC含量,显著降低玉米根际土壤DOC含量,低磷水平(P0、P1)时显著提高大豆DOC含量,显著提高玉米(仅在低磷时)和大豆根际土壤ACP活性,低磷时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ALP活性。除玉米活性磷组分外,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速效磷、磷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根系不分隔较完全分隔可通过降低大豆根际活性无机磷(Pi)(P0除外)和中活性Pi从而提高玉米根际土壤活性Pi,总体上降低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的活性有机磷(Po)和中活性Po。回归分析表明,根系生物量与玉米根际MBC和大豆根际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冗余分析表明,MBC对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及磷组分的解释量为74.4%,DOC对大豆的解释量为18.3%。Mantel检验发现,玉米根际土壤活性碳含量与土壤磷组分之间呈显著相关的关系多于大豆。【结论】根系互作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活性碳组分(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提高磷酸酶活性,提高中活性磷组分(无机磷和有机磷)向活性无机磷的转化从而提高红壤磷有效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别是影响玉米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