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羲之書札散考
1
作者 徐學毅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35-149,共15页
據王羲之《州民帖》帖語"太尉門左""賢弟逝没"等,判斷收信者爲當時太尉桓温,"賢弟"爲桓雲。《小祥帖》提及"期等小祥日近","期"爲右軍子,"小祥"專指祭祀父母,右軍妻郗氏... 據王羲之《州民帖》帖語"太尉門左""賢弟逝没"等,判斷收信者爲當時太尉桓温,"賢弟"爲桓雲。《小祥帖》提及"期等小祥日近","期"爲右軍子,"小祥"專指祭祀父母,右軍妻郗氏卒于右軍後,右軍也不可能卒後寫此,説明《小祥帖》字僞文僞。史載王玄之早卒,右軍《諸賢子帖》言"大兒恒救命",判斷本帖寫于355—361年間。《爾今帖》與《諸賢子帖》同有"先日之歡,于今皆爲哀苦"語,推測是右軍寫給女婿劉暢。"延期"爲右軍子,據《何當帖》"期等恒救命"與《諸賢子帖》"大兒恒救命"兩語仿佛,推斷"延期"爲玄之小名,衹是《何當帖》帖文的可信度尚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民 小祥 救命 延期
原文传递
中共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与中国思想界的两场论争(1922—1924)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师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16,190-191,共18页
1922—1924年中共通过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促进了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它从一开始便与其时中国思想界的变动息息相关。胡适诸人提出"好政府主义",反映了学界对军阀统治心存幻想。其为改良主义思潮推波助澜,与中共... 1922—1924年中共通过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促进了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它从一开始便与其时中国思想界的变动息息相关。胡适诸人提出"好政府主义",反映了学界对军阀统治心存幻想。其为改良主义思潮推波助澜,与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目标背道而驰,但缘此形成的紧迫感,却又促使中共当机立断,做出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中共的严肃批判与耐心引导,有力维护了联合战线的大局,也团结了胡适诸人。在"科玄之争"中,中共参乎其中,又超乎其外。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论争引向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相统一的方向,给这场论争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民主的联合战线 思想界好政府主义
原文传递
尾巴的耻辱:中国电影科幻空间的科玄思维模式与身份困境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亦水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6,共8页
本文试梳理晚清至当代中国科幻视觉文本,提出统领其中的科玄思维模式,以地域空间结构映射出不同的身份困境。"五四"时期,拊膺于西方进化论思想,前现代文化事物成为急需割掉的"耻辱的尾巴",科学革命却从未真正发生... 本文试梳理晚清至当代中国科幻视觉文本,提出统领其中的科玄思维模式,以地域空间结构映射出不同的身份困境。"五四"时期,拊膺于西方进化论思想,前现代文化事物成为急需割掉的"耻辱的尾巴",科学革命却从未真正发生。随着启蒙知识分子展开"科玄之辩"论战,"尾巴"在反思西方科学的舆论中以"玄学"的身份登场,不仅深深影响当代中国科幻电影,同时映射着西方科技与中华文明的紧张关系,以及对未来乌托邦政治秩序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地域空间 乌托邦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气象文学”刍议 被引量:8
4
作者 初清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q...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人定胜天"发展,呈现出题材上以天气现象为主向季候为主,体裁上由神话、寓言发展为诗词歌赋等更为丰富的样式的阶段性变化。面对现代大学教育分科体制及科学意识的冲击,尽管张君励、梁启超等发起"科学与人生观"之论战,试图坚守艺术、宗教阵地不受科学侵袭终至于落败,中国现代"气象文学"创作与研究终究被剔除精神内涵,空余形式与技巧的部分偶有表现。如今,过于关注探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而日趋狭隘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若要有所突破,传承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思考重心的中国古代"气象文学"是重要途径,强化"气象文学"的创作研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文学 “气”论哲学 必要性
下载PDF
文学“超托邦”:科玄并置的科幻视界
5
作者 徐新建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7,共9页
以现代中国的科玄之争为贯穿,讨论科幻关联的知识论意义。科玄之争与科幻兴起内在呼应,前后连接。“科玄”是科学与玄学的简称,并置使用,表示二者的相互纠缠,以及由此衍生的世纪论战。“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述,代表想象延伸及跨界组合... 以现代中国的科玄之争为贯穿,讨论科幻关联的知识论意义。科玄之争与科幻兴起内在呼应,前后连接。“科玄”是科学与玄学的简称,并置使用,表示二者的相互纠缠,以及由此衍生的世纪论战。“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述,代表想象延伸及跨界组合,在创作实践方面包括了从文学、电影到动漫、网游等多种类别,特点是将抽象实证与具象虚拟组合为一,构建出参与现代世界的社会竞争及人类升级的新表述类型,亦即本文所称的“第三文化”,或曰想象构造的“文学超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超托邦” 科幻知识论 数智文明
原文传递
科玄之争的学术回响——胡适、梁启超墨学阐释的异同离合 被引量:6
6
作者 宁腾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清代学术理路和西潮冲击之下,墨子及墨学在清末民初引起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典范性人物,胡适和梁启超对于墨学的偏爱和阐释可以说具有典范意义,其学术主张存在共同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二人都比较重视墨子的《... 在清代学术理路和西潮冲击之下,墨子及墨学在清末民初引起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典范性人物,胡适和梁启超对于墨学的偏爱和阐释可以说具有典范意义,其学术主张存在共同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二人都比较重视墨子的《墨辩》部分,以此来发明中国传统学术的"科学精神",但二人对于墨学的理解和阐释也存在根本性差异:一主"智",一重"爱"。以话语分析的视角看,现代性的科学话语和反省现代性的玄学话语构成了胡适和梁启超墨学知识生产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五四"之后中国思想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思索呈现出多岐性,正是对于文化现代性的不同方案导致了胡适和梁启超以及不同学术群体对于传统阐释产生差异。因此,胡适和梁启超关于墨学研究的异同离合可视为近代中国一典型的学术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梁启超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封闭的开放:泰戈尔1924年访华的遭遇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姗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在比较文学的意义上,可以把泰戈尔访华所引起的跨文化对话和争辩看成一种难得的外部投射,从中透视当时的本土文化语境,并进一步阐明其中的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化实践的偏颇。针对当时文化语境的偏向,泰戈尔呼吁国人在保守自身传统的... 在比较文学的意义上,可以把泰戈尔访华所引起的跨文化对话和争辩看成一种难得的外部投射,从中透视当时的本土文化语境,并进一步阐明其中的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化实践的偏颇。针对当时文化语境的偏向,泰戈尔呼吁国人在保守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调和东西方文明。然而,由于中西二元对立的比较逻辑影响深远,科玄之争后中国知识界的分裂,报刊的不确报道,以及普遍存在的种族观念,泰戈尔的演说几乎没有得到中国知识界的理解,他关于中国文化的判定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泰戈尔的沸沸扬扬的争论,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自说自话;在表面的开放之下,多数知识分子其实固守定见。难得的文化交流沦为了封闭的开放,中国文化实践也错失了一次纠偏的良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访华 种族观念 封闭的开放
原文传递
千叶玄之校订《韦注国语》初探
8
作者 郭万青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250-258,共9页
千叶玄之校订《韦注国语》是继林罗山训点本《国语》之后重要的日本《国语》刊本,在日本《国语》刊刻史和日本《国语》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千叶玄之以道春点本《国语》为底本,以卢之颐本等为参照,吸纳了渡边操《国语解删补》的考校成... 千叶玄之校订《韦注国语》是继林罗山训点本《国语》之后重要的日本《国语》刊本,在日本《国语》刊刻史和日本《国语》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千叶玄之以道春点本《国语》为底本,以卢之颐本等为参照,吸纳了渡边操《国语解删补》的考校成果,校正了《国语》道春点本的一些错误,补订音读,训释语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千叶玄之辑录了大量的中日《国语》评点资料,保存了大量的中日《国语》评点文献,成为此后日本《国语》研究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千叶 评点 校勘 注释
原文传递
实用·审美·鉴藏——多元视域下的黑釉建盏
9
作者 吕伟涛 《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宋代流行一种小巧而精致的黑釉建盏,这与当时的“斗茶”风尚有关。出于“斗茶”需要,拥有“幽玄之美”的建盏很是流行,南北窑场皆有仿烧。黑釉建盏也深深影响了日本茶道和茶具烧制,其中的曜变盏甚至被后世的日本人称为“天下至宝”。然... 宋代流行一种小巧而精致的黑釉建盏,这与当时的“斗茶”风尚有关。出于“斗茶”需要,拥有“幽玄之美”的建盏很是流行,南北窑场皆有仿烧。黑釉建盏也深深影响了日本茶道和茶具烧制,其中的曜变盏甚至被后世的日本人称为“天下至宝”。然而,这种黑釉茶盏盏心这一面的制作较为考究,外壁近底处却往往不甚经意。在传为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中描绘有百余件器具,却难以寻见黑釉建盏的身影。建盏受到推崇,无论是在宋朝还是在当今,都包含着某种意外和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釉建盏 宋代斗茶 审美文化
原文传递
“科玄之争”再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顺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关键词 人生观 唯科学主义 丁文江 科学派 人文主义 精神文明 科学与人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说不可说之神秘”的“重玄之道”——成玄英重玄学话语策略与思想底蕴总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储诚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1,共5页
以“重玄”名家的唐初学者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不是音韵训诂的朴学,而是侧重于义理上切身领悟、大力承继老庄置身于“在世之在”的特定语境而阐发的对人生根本困境的“终极关切”、“真精神”,是对原始道家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以... 以“重玄”名家的唐初学者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不是音韵训诂的朴学,而是侧重于义理上切身领悟、大力承继老庄置身于“在世之在”的特定语境而阐发的对人生根本困境的“终极关切”、“真精神”,是对原始道家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以道为本,援佛入道,将“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家之道“创造性地误读”为一种历史新范式─—“重玄之道”。其思想底蕴乃为排谴“在世之在”存在论的悖谬与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双谴 存在论悖谬
下载PDF
禅意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浅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洲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4-135,共2页
"让心灵寄托于禅意,让禅意镶嵌于生活",禅意自古就影响着人的生活品质,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禅宗思想提倡朴素、自然,将禅意思想运用于室内空间,将空间的每一个元素都赋予精神上的诉求,营造更贴近大自然的生态空间、绿色... "让心灵寄托于禅意,让禅意镶嵌于生活",禅意自古就影响着人的生活品质,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禅宗思想提倡朴素、自然,将禅意思想运用于室内空间,将空间的每一个元素都赋予精神上的诉求,营造更贴近大自然的生态空间、绿色建筑。能达到万物空灵的禅意境界,指引着人们虔诚、冷静地思索,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解脱和放松,使人的心境远离喧嚣,逃离世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意 质朴
原文传递
个体与群体:道德理性的定位问题
13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儒学演变的历史表明,政教分离将是传统道德理性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途径。20年代的科玄之争,突显了传统道德价值理性的存在层面;80年代的文化热,又预示了其落实的个体面向。因而,以个体为最终落实的道德、哲学与宗教的三位一体,... 儒学演变的历史表明,政教分离将是传统道德理性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途径。20年代的科玄之争,突显了传统道德价值理性的存在层面;80年代的文化热,又预示了其落实的个体面向。因而,以个体为最终落实的道德、哲学与宗教的三位一体,将是儒家道德理性存在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性 终极关怀 政教合一 自立自律
下载PDF
日本主要《国语》刊本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万青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6期55-60,共6页
日本的《国语》刊本主要有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校本、冢田虎本、上善堂本、秦鼎《定本》和高木熊三郎标注本,其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属于《国语》公序本系统,而上善堂本则属于《国语》明道本系统。公序本系... 日本的《国语》刊本主要有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校本、冢田虎本、上善堂本、秦鼎《定本》和高木熊三郎标注本,其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属于《国语》公序本系统,而上善堂本则属于《国语》明道本系统。公序本系统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具有前后继承的渊源关系。道春点本既是日本《国语》刊本的开端,又是早期日本《国语》研究者所凭借之本。秦鼎《定本》既是日本《国语》研究的重要著作,又是此后日本《国语》研究、点校的重要依据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林道春 千叶 冢田虎 上善堂 秦鼎 高木熊三郎
原文传递
天主教与义和团起源——读戴玄之《义和团研究》有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淑仪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戴玄之在《义和团研究》中创造性提出义和团来源是民间自卫性质的乡团而非劳乃宣提出的白莲教分支,同时他认同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梨园屯教案。山东地区的天主教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正是义和团爆发的原因,而对此外国学者有不同的意见。
关键词 义和团 天主教
下载PDF
成玄英道教哲学认识思想研究的新成果——罗中枢教授《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读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林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4-186,共3页
《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是一部系统探索成玄英重玄思维与认识论思想研究的专著。本书将重玄学置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加以考察,在历史脉络和学术交融中挖掘其重玄之思的哲学蕴涵;作者着重从方法、境智... 《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是一部系统探索成玄英重玄思维与认识论思想研究的专著。本书将重玄学置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加以考察,在历史脉络和学术交融中挖掘其重玄之思的哲学蕴涵;作者着重从方法、境智、智慧、境界四个方面,深入勾勒了成玄英的认识思想精髓及其特质;最后,作者还从思维方法与思维模式的向度,对成玄英重玄思想的现代性意义尤其是认知理论的价值进行了独到的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思——成英的重方法和认识论研究》 认识论 书评
下载PDF
“科玄之战”百年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4,共10页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华彩一章,中国人自维新变法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地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在此后的近百年间,论战双方的观点以不同的形式反复重现,上演了诸如"两种文化"与"科学战争"的论战...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华彩一章,中国人自维新变法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地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在此后的近百年间,论战双方的观点以不同的形式反复重现,上演了诸如"两种文化"与"科学战争"的论战。然而,启蒙的逻辑并未协调好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也缺乏基本的历史意识。事实上,科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在百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人们对科学及其功能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分歧。价值冲突尚在,诸如此类的论战还会改头换面地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两种文化” “科学大战” 后学院科学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史”创作中的“科玄之辩”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燕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4-144,共11页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的创作是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命题下展开的。正如"科玄论战"围绕人生观问题展开的争鸣分为两派,"中国哲学史"的创作在回答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国哲学的特质及...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的创作是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命题下展开的。正如"科玄论战"围绕人生观问题展开的争鸣分为两派,"中国哲学史"的创作在回答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价值等问题时,同样分成科学派与玄学派。前者崇尚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后者肯定中国哲学所注重的道德伦理学和生命境界论。当然,这两派未必是截然对立的,多数学者都想调和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冲突,或者说都希望从中国哲学转出科学精神。他们从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之辨,进而探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特点,评判中国哲学中的两大传统,即宋学与汉学之争及其价值问题,这些体现了"中国哲学史"创作中的"科玄之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科学 汉宋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成玄英“动不乖寂”境界论探析
19
作者 周诗华 《华夏文化》 2022年第1期14-15,共2页
成玄英,字子实,是隋唐道教重玄学的集大成者。援佛入道的成玄英在修道之人的体道境界这一关键问题上,基于其“不滞于不滞”、彻底无分别的重玄之道提出了“动不乖寂”的境界论。成玄英认为体道圣人能够冥会至道、得道成仙,这是体道圣人... 成玄英,字子实,是隋唐道教重玄学的集大成者。援佛入道的成玄英在修道之人的体道境界这一关键问题上,基于其“不滞于不滞”、彻底无分别的重玄之道提出了“动不乖寂”的境界论。成玄英认为体道圣人能够冥会至道、得道成仙,这是体道圣人的自利。同时成玄英又提出仅仅自利还不足以为最高境界,须得利他,即引导、慈救众生。如果说体道圣人利他的境界是动的话,那么心神凝寂冥会至道而自利则是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道成仙 境界论 援佛入道 道教重 体道 自利
下载PDF
胡适和科学玄学之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国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4-57,共4页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尤其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染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基础的梦想。但胡适并未放弃他的...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尤其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染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基础的梦想。但胡适并未放弃他的“思想革新”事业。1923年,在胡适主办的《努力周报》第48期上发表了丁文江的《玄学与科学》一文,从而在中国思想界展开了一场新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参加这场论战的人分成科、玄两派,站在科学派一边有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唐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胡适 科学派 学派 新科学 丁文江 中国思想界 吴稚晖 科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