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源概念的重新界定及与隐患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孟现飞 丁恩杰 +1 位作者 刘全龙 李新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使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更有可操作性,并明确其与隐患的关系,首先在总结现有危险源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概念重新界定,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类研究,最后明确危险源与隐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将危险源定义为所有的、直接的或... 为使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更有可操作性,并明确其与隐患的关系,首先在总结现有危险源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概念重新界定,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类研究,最后明确危险源与隐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将危险源定义为所有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或状态;其次,将危险源进一步划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客观存在,包括有形或无形的实体,包括人、物、组织、系统4大类;状态危险源是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正处于和非正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第三,隐患是正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根源危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源 风险 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隐患 事故
下载PDF
煤矿危险源的全面辨识及管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孟现飞 宋学锋 张炎治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0,共3页
基于危险源理论,分析了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全面辨识和管控措施。在已有危险源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煤矿危险源的定义,认为危险源和隐患存在着两极化的关系。将危险源分类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类属根源... 基于危险源理论,分析了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全面辨识和管控措施。在已有危险源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煤矿危险源的定义,认为危险源和隐患存在着两极化的关系。将危险源分类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类属根源危险源和实体根源危险源。提出了煤矿危险源全面辨识的方法和步骤,危险源管控的思路,认为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主要有消除、弱化、劳动保护和培训教育五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控制标准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基于危险源两极化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现飞 宋学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224,共4页
对危险源管理与控制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水平的高低。在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分类的基础上,将根源危险源进一步划分为实体根源危险源和非实体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进一步划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 对危险源管理与控制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水平的高低。在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分类的基础上,将根源危险源进一步划分为实体根源危险源和非实体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进一步划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模型,提出了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思路,即状态危险源辨识极大化,已辨识状态危险源的失控概率极小化,失控状态危险源的事故引发概率极小化。构建了危险源两极化管理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两极化管理 风险预控 三层管理防御
原文传递
基于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及两极化管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孟现飞 张炎治 +1 位作者 宋学锋 段文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提升安全风险预控的水平和有效性,探讨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及其两极化管理思路。将危险源划分为3类,即根源危险源、理论状态危险源和实际状态危险源,其中理论状态危险源又可细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构建危险源的... 为提升安全风险预控的水平和有效性,探讨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及其两极化管理思路。将危险源划分为3类,即根源危险源、理论状态危险源和实际状态危险源,其中理论状态危险源又可细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构建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模型,模型表明:控制失效的实际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2个主要致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思路,构建危险源两极化管理的实施流程。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从两方面实施安全风险预控,即加强对实际状态危险源的控制,使其演变为事故致因的概率极小化;加强对根源危险源和理论状态危险源的辨识,做到辨识极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状态危险源 实际状态危险源 事故致因机理 两极化管理 闭环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