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合并骨质疏松1例并文献分析
1
作者 王小菊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50-1351,共2页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的概念由Albright[1]等人于1953年提出,指在正常钙摄入的情况下,排除各种继发因素,血钙正常,24小时尿钙〉4 mg/kg(0.1 mmol/kg)及尿Ca/Cr〉0.21即可诊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IH并不少...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的概念由Albright[1]等人于1953年提出,指在正常钙摄入的情况下,排除各种继发因素,血钙正常,24小时尿钙〉4 mg/kg(0.1 mmol/kg)及尿Ca/Cr〉0.21即可诊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IH并不少见,有报道成人尿石症伴IH者达40%~60%,而小儿尿石症中仅2%~5%是由IH所致。但IH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少有报道,现将我院内分泌科1例IH合并骨质疏松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尿增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18例
2
作者 张慧玉 岳爱红 刘瑞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尿增多 小儿 尿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V617F突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燕香 魏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抽提65例MPN患者骨髓细胞DNA(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 目的:探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抽提65例MPN患者骨髓细胞DNA(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7例),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allelespecific PCR,AS-PCR)分析JAK2基因V617F突变的发生率,并分析此突变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栓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5例MPN患者的V617F突变阳性率为64.62%(42/6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阳性率为75.00%(21/28),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较非突变者均显著增高(P<0.001);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该突变的阳性率为56.67%(17/30),其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非突变者显著增高(P<0.05);而7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4例被检出此突变阳性,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非突变者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V617F突变的MPN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突变者(P<0.05)。结论:JAK2基因V617F突变是我国BCR-ABL阴性MPN患者主要的分子遗传标志,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之一,而此突变对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 骨髓纤维化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 突变 基因 JAK2V617F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突变患者血象与骨髓象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仲琦 卢兴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突变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特征。方法分析18例JAK2突变阳性和25例阴性ET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结果JAK2突变阳性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突变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特征。方法分析18例JAK2突变阳性和25例阴性ET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结果JAK2突变阳性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骨髓象中,阳性组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高于而增生减低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幼粒细胞高于阴性组(P〈0.05),而阴性组成熟阶段粒细胞高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巨核细胞数、胞体增大和高核叶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JAK2突变阳性和阴性ET血象与骨髓象不同,有助于深入了解形态学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 JAK2突变 血象 骨髓象
下载PDF
特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认识现状
5
作者 崔蕊(综述) 肖志坚(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1979年Person首次提出了特发性红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erythrocytosis,IE)的概念,该病是一组红细胞容积高于正常预测值,且无明确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迄今诊断尚无共认标准。病程发展缓慢,以放血治疗为主,预... 1979年Person首次提出了特发性红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erythrocytosis,IE)的概念,该病是一组红细胞容积高于正常预测值,且无明确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迄今诊断尚无共认标准。病程发展缓慢,以放血治疗为主,预后较好。临床实践中IE与原发性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是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红细胞增多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洪运 李平 +5 位作者 沈山梅 张雪斌 冯文焕 黄洪 陈炜 朱大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3291-3296,共6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确诊原醛并且行AVS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AVS采取双侧同步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确诊原醛并且行AVS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AVS采取双侧同步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的采血法,同时进行术中皮质醇测定.选择性指数(SI)≥1.5提示插管成功,优势分泌指数(LI)≥2提示存在单侧优势分泌.进一步对相关临床资料及AV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1例采血成功,成功率82%.41例采血成功病例根据是否有优势分泌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醛固酮瘤(APA)/单侧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组24例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组17例.与IHA患者相比,APA/UAH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10.0(5.0,13.0)年比4.0(2.0,8.0)年,P=0.046],低血钾比例更高(95.8%比64.7%,P=0.009),基础肾素活性较低(P=0.089),基础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水平更高(均P〈0.05).将APA/UAH患者根据优势分泌指数中位数分为两组,优势分泌指数高和低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与AVS对原醛分型诊断一致者仅占48.8%(20/41).结论 采取双侧同步采血及术中皮质醇测定可提高AVS的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AVS在影像学无法确定分型的原醛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 肾上腺静脉采血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原文传递
螺内酯单药治疗及低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蒋怡然 张翠 +3 位作者 姜蕾 苏颋为 周薇薇 王卫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比较螺内酯单药治疗及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2周洗脱期后,48例特醛症随机分为螺内酯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观察16周血压达标率(血压〈140/... 目的比较螺内酯单药治疗及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2周洗脱期后,48例特醛症随机分为螺内酯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观察16周血压达标率(血压〈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及不良反应(男性乳房发育、肾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16周,单药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为70.8%(17/24),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为95.8%(23/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高钾血症发生。单药治疗组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5例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而联合治疗组无肾功能不全及男性乳腺发育。 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在有效控制血压、血钾情况下,不增加肾功能不全及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可作为特醛症新一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螺内酯 男性乳腺发育 单药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肌重构与螺内酯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叶菲 汤正义 +8 位作者 吴景程 杨洋 田秀丽 黄佳佳 徐茜 张杉杉 李小英 王卫庆 宁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心室重构的情况,观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患者在经过螺内酯治疗后的心肌重构转归,以及这种转归与血压、血醛固酮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例PA...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心室重构的情况,观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患者在经过螺内酯治疗后的心肌重构转归,以及这种转归与血压、血醛固酮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例PA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作对照组。收集两组病史资料,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DVLd)、左室收缩末内径(SVL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超声指标。随访38例IHA患者,观察经螺内酯治疗后的上述心脏超声指标的转归,并对心肌重构相关指标及其转归和血压、醛固酮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A组较EH组AO、LAd、DVLd、SVLd、IVST、LVPW、LVMI均增加(P<0.01),与收缩压正相关(P<0.05)。IHA组治疗后心肌肥厚指标如IVST、LVMI改善(P<0.01);心室容量相关指标如AO、LAd、DVLd、SVLd无变化,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相关(P<0.05)。结论 PA和EH相比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心室重构,和收缩压的关系更大;螺内酯治疗可改善IHA患者的心室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螺内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是否必要?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瑜璇 祝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分析3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临床资料,提出了IHA手术指征:即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或药物剂量过大、副作用严重者;临床上增生结节与腺瘤不能区别者。手术方法是一侧肾上腺全切除。
关键词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手术治疗 病理检查 药物剂量
原文传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炜 罗邦尧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6期431-433,共3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亦可伴有低血钾,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其主要的病理亚型。原醛症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及分型诊断3个步骤,传统影像学结合体位刺激的方法进行分型诊断,假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亦可伴有低血钾,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其主要的病理亚型。原醛症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及分型诊断3个步骤,传统影像学结合体位刺激的方法进行分型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应予手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其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原文传递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分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平 沈山梅 +8 位作者 张雪斌 房其军 舒欣 陈乐 黄洪 陈炜 胡云 朱斌 朱大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2-844,共3页
19例临床确诊但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是否为单侧病变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19例患者中16例采血成功,3例失败。最终确诊APA(醛固酮瘤)、UAH(单侧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共8例,IH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肾... 19例临床确诊但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是否为单侧病变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19例患者中16例采血成功,3例失败。最终确诊APA(醛固酮瘤)、UAH(单侧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共8例,IH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肾上腺静脉采血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肾上腺静脉采血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原文传递
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左飞杰 周小花 +2 位作者 任艳 陈涛 田浩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及OSAHS对APA及IHA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8月...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及OSAHS对APA及IHA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PA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PA(70例)及IHA(53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其分为合并OSAHS(APA-、IHA-OSAHS患者共96例)组和未合并OSAHS(APA-、IHA-nonOSAHS患者共27例)组。OSAHS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亚组。对APA、IHA合并与未合并OSAH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及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进行比较。结果①127例PA患者中APA患者占55.1%(70例),IHA患者占41.7%(53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患者占3.2%(4例)。PA-OSAHS患者99例,占78.0%,其中APA-OSAHS患者49例,占APA患者的70.0%(49/70),IHAOSAHS患者47例,占IHA患者的88.7%(47/53)。②APA-OSAHS组年龄、男性构成比、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尿酸、血肌酐均高于APA-nonOSAHS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APAnonOSAHS组(P<0.05);IHA-OSAHS组BMI和腰围高于IHA-nonOSAHS组(P<0.05)。③中重度OSAHS-APA患者与轻度或无OSAHS-APA患者比较,血浆肾素活性水平升高,ARR值降低(P<0.05);中重度OSAHS-IHA组与轻度或无OSAHS-IHA组比较,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AR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A患者中,OSAHS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OSAHS会加重PA患者的糖脂及尿酸代谢异常。中重度OSAHS可使APA患者肾素水平升高、ARR值降低,但对IHA患者RAAS系统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原文传递
立卧位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阮园 沈建国 童钟杭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分型诊断 临床价值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试验 卧位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手术后病理 肾上腺皮质肿瘤 肾上腺醛固酮瘤
下载PDF
多层CT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琦 杜联军 +4 位作者 张欢 丁蓓 潘自来 陈克敏 方文强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多层CT(MDCT)表现,探讨MDCT在PA分型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患者的MDCT定位结果,探讨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和特... 目的: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多层CT(MDCT)表现,探讨MDCT在PA分型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患者的MDCT定位结果,探讨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的MDCT表现和特点。结果: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MDCT对PA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8.2%。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MDCT对PA亚型中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3.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A中APA和IHA的分型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MDCT对PA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诊断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彩霞 曾正陪 +9 位作者 周亚茹 童安莉 卢琳 王鸥 许岭翎 朱惠娟 满娜 宋爱羚 陈适 李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101例原发性高血压(EH)、13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按是否伴MS各分为两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 EH伴MS组血浆卧位醛固硐(ALD)水平、胰岛素曲线...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101例原发性高血压(EH)、13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按是否伴MS各分为两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 EH伴MS组血浆卧位醛固硐(ALD)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_(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IHA伴MS组血浆卧位ALD水平、Ins_(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和EH组。相关分析显示,伴MS两亚组的卧位ALD水平均与Ins_(AUC)及HOMA-IR显著正相关。结论 MS患者较高的血浆ALD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及IR显著正相关,在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代谢综合征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福康 周文龙 +4 位作者 吴瑜璇 祝宇 黄欣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17,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 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下载PDF
经导管肾上腺消融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争议与共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祝之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是肾上腺分泌过量醛固酮致高血压和低血钾等异常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人群中PA的检出率达7.1%~22.0%,我国高血压患者近3亿,据估计全国PA患者约2 000万例。PA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居内分泌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是肾上腺分泌过量醛固酮致高血压和低血钾等异常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人群中PA的检出率达7.1%~22.0%,我国高血压患者近3亿,据估计全国PA患者约2 000万例。PA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居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首位,依病因可分为6种亚型,临床最常见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约占65%,其次为醛固酮瘤,约占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内分泌性高血压 临床综合征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高血压人群 消融术 经导管
原文传递
现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中应用价值的评估
18
作者 柏颖 申航 +5 位作者 宋颖 冯正平 杜志鹏 胡金波 杨淑敏 李启富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4-940,共7页
目的 评估现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2022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387例,以肾上腺静脉取血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型,其中单侧PA患者275例,... 目的 评估现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2022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387例,以肾上腺静脉取血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型,其中单侧PA患者275例,IHA患者112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评估已报道的7个预测模型对中国IH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7个IHA预测模型中,Kobayashi2018评分模型、Xiao模型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和0.92。其他5个模型的AUC介于0.51~0.80。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推荐切点,Kobayashi2018评分(≥8分)和Umakashi模型(血钾正常+CT示双侧肾上腺无异常)在满足高特异度(≥95%)的情况下,灵敏度较高,分别为38%、36%。结论 考虑到简便性、可行性、推广性、准确性等因素,推荐在中国PA患者中使用Kobayashi2018年评分或Umakoshi模型来筛查IH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瘤 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灵敏度 特异度
原文传递
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19
作者 邱平 张丽 +4 位作者 姜得悦 臧丽 郭清华 吕朝晖 母义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42-2248,共7页
目的探讨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PA并完成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探讨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PA并完成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试验结果。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对鉴别APA和IHA的效能,以约登指数最大确定诊断指标的cut-off值。结果共纳入82例PA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50.8±11.4)岁。根据PA类型分为APA组(n=49)和IHA组(n=33)。两组的体质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PA组血钾、立位肾素均低于I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PA组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立位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卡托普利试验(CCT)前和后PAC、CCT后ARR、盐水输注试验(SIT)前和后PAC、单侧病变比例均大于I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后30、60、90、120 min APA组PAC及PAC/皮质醇均高于I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后90 min P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30(95%CI:0.874~0.986),PAC的cut-off值为39.05 ng/dl时约登指数最大(0.766),鉴别APA与IH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和84.8%。结论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在PA分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能够较好鉴别APA和IHA,其中90 min PAC及PAC/皮质醇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分型诊断
原文传递
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一飞 张英 +1 位作者 董徽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4-798,共5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对靶器官损害往往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预后更差。因此,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已发现降低该病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比拮抗醛固酮受体的治疗策略更符合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对靶器官损害往往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预后更差。因此,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已发现降低该病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比拮抗醛固酮受体的治疗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逻辑,临床获益更大。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SAAE)使部分肾上腺组织坏死,达到降低醛固酮水平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始探索用这种方法治疗PA。本文对SAAE治疗PA进行了汇总分析,就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醛固酮增多 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 肾上腺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