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红斌 余春雨 +1 位作者 叶国雄 王晓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19,共3页
介绍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 0 0 4 4 8《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规定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标准化的要求 ,并对实现数字输出的两种通讯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输出 IEC60044-8 标准化 物理单元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下载PDF
知识单元的动荷值确定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红州 唐敬年 +1 位作者 蒋国华 郑文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1-17,43,共8页
本文讨论知识单元的动智荷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定义不同年代的知识单元的动荷值为该年代基本单元荷值的历史增量的总和,物理定律的动荷值为所含该年代基本单元荷值增量的总和。
关键词 知识单元 动荷 基本单元 确定方法 物理 物理定律 历史年代 公式 不同年代 物理单元
下载PDF
物理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以“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符程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第6期79-81,共3页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融入课堂评价,力求依据评价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物理教学的育人品质.本文以物理必修2“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的原则...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融入课堂评价,力求依据评价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物理教学的育人品质.本文以物理必修2“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应用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确定单元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或制定学生评价量规,使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三者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单元 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下载PDF
搞好物理单元目标教学,提高物理整体教学质量
4
作者 丁克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Z1期66-69,62,共5页
布卢姆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理论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中产生很大影响,据调查,凡是应用布卢姆理论进行教学的教师较普遍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物理单元 目标教学 整体教学 布卢姆 单元小结 磁力线 条形磁铁 引铁 单元 磁体
下载PDF
如何理解工程电介质中极化与电导两个基本物理过程及其测量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23
5
作者 雷清泉 刘关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769-6789,共21页
对法拉第提出的电介质是一种具有极化(储存电能)与仅能通过微弱电流的物质的原始定义做了新的合理诠释,提出按束缚能划分参加电介质极化与电导两个基本物理过程的基本物理单元,指出极化与电导的共存性。特别是介绍了复合电介质中具有分... 对法拉第提出的电介质是一种具有极化(储存电能)与仅能通过微弱电流的物质的原始定义做了新的合理诠释,提出按束缚能划分参加电介质极化与电导两个基本物理过程的基本物理单元,指出极化与电导的共存性。特别是介绍了复合电介质中具有分形时间与分形逾渗结构,以及空间电荷相关的基础物理知识。提出空间电荷注入由浅至深陷阱的俘获截面判据以及电介质中类氢原子的陷阱模型。描述低电场下电介质极化与电导的时域–频域响应,补充了与强低频弥散密切相关的分形时间与分形结构的普适响应。通过分析空间电荷极化与电导的相关研究方法,提出强电场下几种典型的电子电导相关性及其区分方法:等温衰减、热激电流与时域–频域谱在t/τp^1时三者之间的等效性;M. W微纳界面极化电子隧穿的尺度判据;SCLC(j-Vn)图形法分析陷阱深度与密度的相关特性;脉冲电声法仅是一种测量技术,而不是一种具有科学原理的测量方法;直流法的共性与互通性。针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提出图形法、矩(重心)法、理解公式法,以及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与电导 基本物理单元 定域态 空间电荷 脉冲电流法 热激电流 直流法 矩(重心)法
下载PDF
“减量增效”的物理单元情境作业设计策略--以“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单元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欧阳映 陈凤玲 黄开宇 《物理教学探讨》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从单元的视角设计作业可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物理单元情境作业的设计策略:教师需分析单元整体结构,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情境主线作业;凸显单元的趣味性,设计寓学于乐的单元情境作业;关注单元的能力要求,设计分层情境作业,尊重... 从单元的视角设计作业可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物理单元情境作业的设计策略:教师需分析单元整体结构,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情境主线作业;凸显单元的趣味性,设计寓学于乐的单元情境作业;关注单元的能力要求,设计分层情境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表明,量少质优的单元情境作业,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单元作业 减量增效 情境作业设计策略
下载PDF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以“热现象”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春雷 《物理教学探讨》 2023年第7期28-30,52,共4页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任务、项目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任务、项目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将项目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尝试,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物理单元复习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UbD理念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
8
作者 王黎媚 甄俊文 谢丽 《物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共4页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共识和价值追求。在此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被视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理解为先”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倡导“评价先行”的设计理念,为单元教学的设...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共识和价值追求。在此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被视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理解为先”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倡导“评价先行”的设计理念,为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在对单元教学设计和UbD的内涵进行梳理后,文章基于UbD理念,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并以“圆周运动”单元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框架的四个实施阶段:明确预期单元学习成果、确定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反思与改进,希冀为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UbD 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浅谈高中物理单元结构“自学—质疑—讨论—小结”式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陆蓉 《广西物理》 2006年第2期55-56,共2页
介绍以物理单元结构“自学—质疑—讨论—小结”式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优越性及缺点都予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物理单元结构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导向下物理单元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丽浈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物理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的具体化,包含四个部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单元教学包括规划单元内容、制订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以及设计单元活动。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 物理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的具体化,包含四个部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单元教学包括规划单元内容、制订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以及设计单元活动。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单元核心目标,保证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物理单元教学 核心目标 核心概念
下载PDF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在线教学实践
11
作者 程会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和一些办公软件,以电路、压强、机械和功、电功率等单元复习课为例,分别运用物理实验、科学方法、物理情境和物理问题等主线聚焦单元复习的核心概念,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炼出"找准主线,将单元内容‘串’起来&quo... 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和一些办公软件,以电路、压强、机械和功、电功率等单元复习课为例,分别运用物理实验、科学方法、物理情境和物理问题等主线聚焦单元复习的核心概念,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炼出"找准主线,将单元内容‘串’起来""利用数据,精准差异化教学""抓住‘意外’,学生深度参与"三个方面来提升单元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从枯燥的刷题中解放出来,逐渐地学会构建结构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同时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单元复习 在线教学 有效性
下载PDF
STEM视角下初中物理单元教学研究——以“光的反射定律”为例
12
作者 胡仓兵 俞婷婷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2年第26期13-15,共3页
借鉴学科融合的思想,将单元教学设计从碎片化的知识点传授转向真实情境下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能力。以“光的反射定律”为例开展单元教学,形成具有STEM特色的单元教学示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STEM 物理单元教学 光的反射定律
下载PDF
试论物理单元习题课的教法
13
作者 赵继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3-63,共1页
解题是整个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和巩固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基本途径.由于这种课的主题是练,通过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通过练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 解题是整个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和巩固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基本途径.由于这种课的主题是练,通过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通过练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单元习题课的教法我采取以下五个步骤:选题——练题——阅题——评题——自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题课 物理单元 教学系统 练习方法 教师 基本途径 习题设计 知识和能力 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和方法
下载PDF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伟新 史志华 +1 位作者 朱樱 曹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该文对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归纳与总结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及在其它油气研... 该文对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归纳与总结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及在其它油气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作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储层评价 岩石物理流动单元 油气层保护 扫描电镜/有谱分析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姚倡锋 张定华 +1 位作者 彭文利 胡创国 《机械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417,共4页
面向未来数字化制造模式 ,提出对企业制造资源分三层进行管理 ,即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物理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信息、物理构成、状... 面向未来数字化制造模式 ,提出对企业制造资源分三层进行管理 ,即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物理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信息、物理构成、状态信息和工装信息等五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 ;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信息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类别进行建模 ;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在网络化协同工艺系统和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中 ,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制造单元 资源建模 网络化制造 制造资源 制造能力 逻辑制造单元 零件 可重构制造 物理设备 元层
下载PDF
异地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过程模型及实现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姚倡锋 张定华 +2 位作者 卜昆 汪文虎 任军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5-461,共7页
针对复杂零件异地协同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敏捷加工路线的概念,建立以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将制造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归结为逻辑制造单元—物理制造单元映射、物理制造单元排序筛选和敏捷加工路... 针对复杂零件异地协同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敏捷加工路线的概念,建立以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将制造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归结为逻辑制造单元—物理制造单元映射、物理制造单元排序筛选和敏捷加工路线的优化生成三过程,并分别给出了其实现方法。最后,论述了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构建,并应用于某型号发动机叶片协同制造,验证了优化配置过程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加工路线 资源优化配置 物理制造单元 逻辑制造单元 逻辑加工路线 可执行加工路线
下载PDF
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及信息集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姚倡锋 张定华 +2 位作者 卜昆 汪文虎 任军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674,共8页
针对分散的网络化制造资源,研究了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以及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制造资源信息模型和信息集成方法。建立了包括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的制造资源组织模型,定义了包括基本信息、制造... 针对分散的网络化制造资源,研究了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以及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制造资源信息模型和信息集成方法。建立了包括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的制造资源组织模型,定义了包括基本信息、制造能力、物理构成、状态信息、工装信息的物理制造单元信息模型。提出了制造资源信息的可扩展标记语言建模方法,研究了制造资源信息的XML Schema描述规范,实现对异制造资源的描述;提出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异地制造资源信息集成框架,应用于面向物理制造单元资源信息动态集成的网络化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制造单元 制造资源集成 可扩展标记语言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制造单元建模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倡锋 彭文利 +1 位作者 张定华 刘红军 《制造业自动化》 2003年第10期5-8,48,共5页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制造单元从基本信 息、制造能力、物理构成几个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对制造单元进行三层管理组织形式建模:物理制造单元、工作中心、物理设备;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制造单元从基本信 息、制造能力、物理构成几个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对制造单元进行三层管理组织形式建模:物理制造单元、工作中心、物理设备;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制造单元 逻辑加工路线:逻辑制造单元 工作中心 建模 INTERNET
下载PDF
面向复杂零件网络化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倡锋 张定华 +1 位作者 彭文利 李山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60-1067,共8页
为实现复杂零件网络化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一种以零件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依据零件工艺流程,设计逻辑制造单元和逻辑加工路线,进行基于逻辑制造单元和逻辑加工路线的制造任务分解和描述。为了对逻辑加工... 为实现复杂零件网络化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一种以零件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依据零件工艺流程,设计逻辑制造单元和逻辑加工路线,进行基于逻辑制造单元和逻辑加工路线的制造任务分解和描述。为了对逻辑加工路线配置最优的可执行加工路线,以运行成本、时间和加工质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在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过程中,每一代种群,基于影响度因子将运行成本、时间和加工质量的目标特征值矩阵转换为相对隶属度矩阵,进而以每个染色体的距优海明加权距离平方与距劣海明加权距离平方之和最小为准则,求取基于相对隶属度的适应度值。最后,以具体实例证明了该方法解决复杂零件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优化配置 物理制造单元 逻辑制造单元 逻辑加工路线 可执行加工路线 遗传算法 相对隶属度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测井响应定量评价特低渗透油藏优质储层——以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游 李治平 +3 位作者 景成 谷潇雨 孙威 李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岩石物理相和流动单元均可从不同角度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对该地区进行储层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划分,建立了"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 岩石物理相和流动单元均可从不同角度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对该地区进行储层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划分,建立了"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这一体系来定量评价优质储层。研究结果表明:一类、二类"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由其圈定的近期可开发或评价后可开发的优质储层共49个,从而确定了含油甜点区的分布规律和延展方向。这一研究成果能兼顾岩石物理相对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和流动单元的流动特性,可有效减小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筛选优质储层所造成的误差,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研究区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井位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 特低渗透油藏 优质储层 测井响应特征 定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