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性化脓性口炎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梅 乔树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26-828,共3页
增殖性化脓性口炎(PD-PSV)是一种少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脓疱性和增生性疾病,与炎性肠炎相伴发,因而PD-PSV临床报道少,极其容易误诊。本文检索数十年间所报道的34例PD-PSV患者,从历史沿革、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鉴... 增殖性化脓性口炎(PD-PSV)是一种少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脓疱性和增生性疾病,与炎性肠炎相伴发,因而PD-PSV临床报道少,极其容易误诊。本文检索数十年间所报道的34例PD-PSV患者,从历史沿革、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 肠炎 增殖天疱疮
下载PDF
GPR30在炎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仰纯 钱红燕 石桂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6期140-142,共3页
GPR30是一种新发现的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其与配体结合后,G蛋白结构解离为Gα和Gβγ,可激发酪氨酸激酶等下游激酶,在机体生理状态参与细胞的生长、迁移、凋亡,也参与了炎症性肠炎、肿瘤、牙周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 GPR30是一种新发现的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其与配体结合后,G蛋白结构解离为Gα和Gβγ,可激发酪氨酸激酶等下游激酶,在机体生理状态参与细胞的生长、迁移、凋亡,也参与了炎症性肠炎、肿瘤、牙周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性发作等多种疾病的炎症反应。GPR30具有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促进免疫细胞反应的双面作用,可能与研究的疾病模型、组织细胞类型不同有关,其在疾病中与炎症相关的具体作用仍存在许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GPR30 GPER 肠炎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在肠道疾病和代谢紊乱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菁青 郑建华 +4 位作者 董巧燕 武文卿 孙天奇 邱业峰 张睿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5期80-85,共6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代谢和炎性反应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是疣微菌门中第一个被成功分离鉴定和培养的肠道共生菌,最初从人类粪便样本中被分离出来,因具备...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代谢和炎性反应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是疣微菌门中第一个被成功分离鉴定和培养的肠道共生菌,最初从人类粪便样本中被分离出来,因具备黏蛋白的降解特性,使其成为肠道黏膜中的关键菌种之一。不断有研究表明A.muciniphila的丰度与动物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使其成为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和益生菌的研究热点。此外,A.muciniphila的丰度在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和代谢紊乱患者中降低,这表明它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炎特性。本文将系统阐述A.muciniphila与肠道免疫和系统代谢疾病之间的关联,重点探讨其在改善肠道屏障、免疫应答及宿主代谢方面的功能和可能作用机制,为以A.muciniphila为基础开发疾病治疗新方法提供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Amuc_1100 代谢疾病 肠道菌群 肠炎
下载PDF
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江承平 刘福 +2 位作者 何效平 吴功柱 王柏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80-1380,1383,共2页
目的评价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7例分成对照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和治疗组(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保留灌肠),均以2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有效率为83... 目的评价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7例分成对照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和治疗组(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保留灌肠),均以2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有效率为83.8%。结论用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且不良反应少,并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 肠炎 灌肠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远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6期5906-5906,共1页
目的:通过对炎性反应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的总结以及结果仔细的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患有炎性反应肠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回顾性的仔细分析,并且要告知患者在其临床表现需要进行科学的观察,对此... 目的:通过对炎性反应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的总结以及结果仔细的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患有炎性反应肠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回顾性的仔细分析,并且要告知患者在其临床表现需要进行科学的观察,对此要积极对炎性反应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合理的总结,同时对患者通过治疗后其疗效能够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分析,积极的提出多种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UC和CD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后,并且在发病的情况上,每年都出现上升的趋势,患者中的女性患者会多于男性患者,但是对于UC与CD等发病的情况,根据患者在年龄上的不同,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通过UC来诊断,其主要就是通过内镜对患者的钡灌肠进行检查,通常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都是来自传统治疗措施来有效实施,其治疗效果相对明显;并且在接受CD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和手术之后,在手术治疗后能够得到确诊,而且在治疗的方法上,就会采取多方位的手术方式。结论:对于出现炎性反应性肠炎的患者其发病的次数,逐年体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在诊断中,主要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此次治疗的依据,并且要结合相应的肠镜和病理作为主要方式,对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主要方面,是通过对传统的规范性科学方式进行治疗,对此,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样,对于患者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及定期的相应回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肠炎 清疡肠炎 克罗恩病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