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民安置与社群重建——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6月4日实地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菲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8,共8页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是一场地质学意义上的地震灾害,更是一次对当今中国产生巨大震撼的灾难性社会事件。笔者以08年6月4日对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第一时间考察了灾民安置工作的现...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是一场地质学意义上的地震灾害,更是一次对当今中国产生巨大震撼的灾难性社会事件。笔者以08年6月4日对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第一时间考察了灾民安置工作的现实状况,着重关注重大灾难性事件之后,整个灾区民众的"灾民化"过程所引发的社群关系双向变迁:概念层面的社群扁平化与现实层面的社群凸显,并力图探讨灾民安置工作中的社群认同及其内部再建构的重要问题,旨在为艰巨的灾后社会与文化重建提供一种在场的声音和反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灾民 灾民安置 社群重建
下载PDF
有限运力条件下灾民安置救助所需应急物资的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林 汪翔 王熹徽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5-2443,共19页
大型灾害发生后应急运力短期内处于紧缺状态,必须对各类应急物资的运输次序加以权衡.文章统筹考虑灾民安置所需救灾帐篷和食物的协同运输问题,以安置点最终留存人数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阶段应急物资运输模型,并从匮乏水平阈值视角对食物... 大型灾害发生后应急运力短期内处于紧缺状态,必须对各类应急物资的运输次序加以权衡.文章统筹考虑灾民安置所需救灾帐篷和食物的协同运输问题,以安置点最终留存人数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阶段应急物资运输模型,并从匮乏水平阈值视角对食物配送延迟所带来的痛苦加以约束.以雅安地震为背景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为使安置工作实现最大成效,在确保灾民匮乏水平处于可接受范围的前提下,灾害救援初期应优先保障救灾帐篷的运输,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持续运输食物.研究发现匮乏水平阈值作为外生变量调节运力对安置点最终留存人数的影响,决策者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安置点生活标准,综合运力和匮乏水平阈值两方面因素制定应急物资运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民安置 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整数规划 匮乏水平
原文传递
论汶川地震灾后灾民安置点的消防安全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晓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8年第7期538-541,共4页
在综合研究评估汶川地震灾后灾民安置点的火灾风险、灾区的经济技术水准、拟采用防火措施的可行性并预测风险后果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提出了适度的、可操作的防火技术措施,以"组织灾民自防自救"为指导思想,创新了... 在综合研究评估汶川地震灾后灾民安置点的火灾风险、灾区的经济技术水准、拟采用防火措施的可行性并预测风险后果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提出了适度的、可操作的防火技术措施,以"组织灾民自防自救"为指导思想,创新了灾民安置点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民安置 消防安全
下载PDF
平灾结合的避难设施选址与灾民安置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维莉 王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89-3696,共8页
极端降雨可能引发城市严重内涝,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是政府综合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从平灾结合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内涝的灾民转移安置两阶段规划方法。首先,考虑交通、高程、坡度、设施类型等因素,筛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备选... 极端降雨可能引发城市严重内涝,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是政府综合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从平灾结合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内涝的灾民转移安置两阶段规划方法。首先,考虑交通、高程、坡度、设施类型等因素,筛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备选的短期避难场所,并针对不同设施类型计算其容纳能力,结合内涝风险图提取淹没区域,采用面积比法计算待转移人数,考虑路段渍水对通行的影响以获取绕行路线距离;其次,以启用最少数量的避难场所和最短的灾民转移距离为目标,建立灾民安置转移多目标优化模型。选取武汉市汉阳区内涝场景,考虑不同目标优先级,获取灾民安置转移方案。结果表明:以集中安置为主要目标时,避难设施启用总数较少且饱和率高;以高效转移为主要目标时,安置距离并未显著降低,但安置灾民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避难设施选址 灾民安置 平灾结合 城市内涝 ArcGIS软件
下载PDF
灾民安置点回访——校园成为数百灾民避风港
5
作者 张玉荣 《小康》 2016年第9X期52-54,共3页
作为孝感市临空经济区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闵集中学集中安置了大批村民,为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等临时困难,并配备医疗卫生、公安消防等人员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这里面离不开干部和老师们的付出和奉献。8月25日,孝感市... 作为孝感市临空经济区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闵集中学集中安置了大批村民,为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等临时困难,并配备医疗卫生、公安消防等人员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这里面离不开干部和老师们的付出和奉献。8月25日,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安置点闵集中学内,最后一批转移安置村民带上行李有序地登上中巴车,返回阔别多日的家园。最后一批受灾群众撤离,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工作告一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群众 临空经济区 转移安置 灾民安置 救灾物资 安置 杨志春 安置工作 冲锋舟 整体转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灾民安置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立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抗战时期,中原地区灾害战乱造成大量灾民,国民党统治区灾民安置迟缓不力,灾民纷纷向外逃荒,出现相当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许多灾民流入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领导群众克服困难救... 抗战时期,中原地区灾害战乱造成大量灾民,国民党统治区灾民安置迟缓不力,灾民纷纷向外逃荒,出现相当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许多灾民流入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领导群众克服困难救治灾荒,实现灾民安置工作由自流到有序、由应急到治本的转变,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成效。陕甘宁边区对灾民的成功安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下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灾民安置 重要启示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慧鹏 《防灾博览》 2009年第2期72-75,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城市化进程 突发性事件 灾民安置 国际社会 自然灾害 大城市 现代化
下载PDF
救灾与扶贫结合的有效途径
8
作者 魏启扬 《老区建设》 2000年第9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灾民安置 大包干 责任制 安置去向 安置地点 区域界限 两河口镇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救灾政策及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姚丽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政府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根据其所面临的实际灾荒情况、所拥有的救灾条件及物资储备探索出了以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为核心的多种赈灾、救灾及防灾政策,主要包括粮款赈济、灾民安置、垦荒、林牧业及水利等政策,并使之...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政府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根据其所面临的实际灾荒情况、所拥有的救灾条件及物资储备探索出了以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为核心的多种赈灾、救灾及防灾政策,主要包括粮款赈济、灾民安置、垦荒、林牧业及水利等政策,并使之各种救灾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衔接,协调配合。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政府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救灾实效,主要在于晋察冀根据地政府以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为核心,根据地政府对于灾害救助抱有必胜的信念和态度,将救灾上升到政治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自救 水利政策 林牧业政策 粮款赈济 灾民安置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安居环境评价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炜 杨矫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8-170,共3页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空高度压缩的背景下,缺乏适合灾区的建成环境评价技术,难以支撑灾后重建反馈机制,难以理性判断安居建设成效。灾区地域环境庞大复杂,已有的建成环境评价技术体系在较大范围数据采集方面存在方法论的瓶颈,其评价因...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空高度压缩的背景下,缺乏适合灾区的建成环境评价技术,难以支撑灾后重建反馈机制,难以理性判断安居建设成效。灾区地域环境庞大复杂,已有的建成环境评价技术体系在较大范围数据采集方面存在方法论的瓶颈,其评价因子等关键技术环节也难适宜。本文致力于探索灾后重建安居环境评价技术体系框架,试图探索能够结合质化和量化、群体和个案、横向和纵向的多元研究方法,能够正确反映灾害特征变量,并对震灾建成环境评价因子建构,以及相关测评环节有更新的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进行一定量的典型安居环境评价,加以横向比较和整合,可形成一套既反映民情、又有一定科学性的评价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建成环境评价 灾民安置
下载PDF
2009成都之灾后重建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艺 《时代建筑》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2009年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二年,也是过渡和转变的一年。随着2009年首批重建项目的竣工使用,灾后重建逐步从以灾民安置和交通恢复为主的第一阶段转变为城乡统筹和发展经济为目标的第二阶段。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成... 2009年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二年,也是过渡和转变的一年。随着2009年首批重建项目的竣工使用,灾后重建逐步从以灾民安置和交通恢复为主的第一阶段转变为城乡统筹和发展经济为目标的第二阶段。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市总面积达1.2万km^2,人口近106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成都市 城乡统筹 阶段转变 灾民安置 大地震 四川
下载PDF
灾民安置问题浅议
12
作者 郑晶晶 徐迎 金丰年 《中国减灾》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对因战争导致的灾民基本情况作了统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灾民内涵进行了适当的扩充,指出研究战时灾民安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期相关部门给予战争灾民问题足够的重视,将平时和战时的灾民安置结合起来进行系统... 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对因战争导致的灾民基本情况作了统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灾民内涵进行了适当的扩充,指出研究战时灾民安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期相关部门给予战争灾民问题足够的重视,将平时和战时的灾民安置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加强各种情况下的灾民处置能力,对人民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民安置 安置问题 人民群众 系统化 战争
下载PDF
民主垸顺堤筑台建房存在的问题与整治建议
13
作者 孙佑芳 蔡剑文 《中南水力发电》 2002年第3期1-2,共2页
针对民主垸在一线防洪大堤上顺堤筑台建房、安置灾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顺堤筑台 隐患 灾民安置 防洪 安全隐患
原文传递
湖北省民政厅减灾救灾工作纪实(四) 减灾机制:惠及民生的安全网
14
《中国减灾》 2012年第7期32-35,共4页
救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把灾民从自然灾害中紧急抢救转移出来,这是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命权;把紧急转移出来的灾民安置好,
关键词 减灾机制 安全网 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 灾民安置 人民群众 救灾工作 社会稳定
下载PDF
2010年重要灾情回顾
15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0年第9期2-4,共3页
今年,我国各地灾害频发,仅洪水灾害就在28个省市发生,洪水又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的损失。进入9月,各地灾民安置和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在这里将各地受灾情况做一简略的介绍,希望大家一起发挥"... 今年,我国各地灾害频发,仅洪水灾害就在28个省市发生,洪水又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的损失。进入9月,各地灾民安置和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在这里将各地受灾情况做一简略的介绍,希望大家一起发挥"大爱无疆"的精神,发挥我们行业的特有的优势,积极投入灾后重建,为自己、为同胞重建新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情况 洪水灾害 次生灾害 山体滑坡 生命财产 重建工作 灾民安置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播报应急信息 刊载时事新闻 动态新闻
16
《当代矿工》 2021年第8期F0002-F0002,1,共2页
黄明在河南实地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时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抗洪抢险救灾和防... 黄明在河南实地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时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部署,7月27日至2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在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卫辉市、鹤壁浚县等地,实地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深入了解灾情和灾民安置情况,看望慰问奋战在抢险救援救灾-线的消防救援指战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信息 时事新闻 灾民安置 消防救援 防汛救灾 抢险救援 黄明 动态新闻
原文传递
东盟“10+8”联合救援演练中灾民安置点工作实践与思考
17
作者 徐贤华 闫洪涛 +5 位作者 谭俊杰 景丹 尹力 杨晓鲲 董震宇 乔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066-1067,共2页
2019年3月7~16日,第三次东盟“10+8”防长扩大会议人道主义援助救灾与军事医学联合演练(简称联合演练)在印度北方邦勒克瑙市举行。印度和缅甸作为联合演练举办方,邀请了10个东盟成员国和8个观察员国代表参加,中国作为观察员国派出10人... 2019年3月7~16日,第三次东盟“10+8”防长扩大会议人道主义援助救灾与军事医学联合演练(简称联合演练)在印度北方邦勒克瑙市举行。印度和缅甸作为联合演练举办方,邀请了10个东盟成员国和8个观察员国代表参加,中国作为观察员国派出10人代表团参加此次联合演练。联合演练以印度某地发生里氏8.5级地震并引起化工厂化学物质泄漏,灾难共造成了4万人死亡,伤40万人为模拟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地震 人道主义援助 灾民安置 军事医学
下载PDF
快马加鞭不下鞍——四川总队严防灾区火灾“一二三四歌”
18
作者 李宏 兰臻(图) 《中国消防》 2008年第11期12-13,共2页
消防设施在地震中损毁,大批易燃危险场所在地震中造成新的火灾隐患,1000多个灾民安置点和灾区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所有消防官兵已经连续战斗20多个日日夜夜,精力下降。如何防止灾民安置点发生重特大火灾,如何避免灾区雪上加霜?
关键词 火灾隐患 灾区 四川 消防设施 灾民安置 重特大火灾 危险场所 安全形势
原文传递
黄明在河南实地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时强调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继续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19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1年第8期5-7,共3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部署,7月27日至2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在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卫辉市、鹤壁浚县等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部署,7月27日至2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在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卫辉市、鹤壁浚县等地,实地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深入了解灾情和灾民安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救灾 灾民安置 黄明 视频会议 生命财产安全 抗洪抢险 深入了解 防汛工作
原文传递
应急避难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
20
作者 王丹丹 《中国减灾》 2022年第22期37-39,共3页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应急避难场所有一定的消防安全要求,本文对国家和行业标准、专项规...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应急避难场所有一定的消防安全要求,本文对国家和行业标准、专项规划、政府文件中的消防安全要求进行了简要介绍。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供群众避险避难的安全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消防安全 灾民安置 现代化大城市 行业标准 灾害事故 预防火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