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细胞粘附分子与补体激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成玉
纪新强
+1 位作者
杨健
崔瑞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血浆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活化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67例AMI病人发病第 1、4、7d时和 3 8例健康人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血浆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活化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67例AMI病人发病第 1、4、7d时和 3 8例健康人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和血浆补体活化片段 (sC5b - 9)浓度的变化。结果 :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和sC5b - 9浓度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MI病人 (P <0 0 1)。发病第 1- 7d ,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和sC5b - 9浓度逐渐降低。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各指标增高较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更明显 (P <0 0 1)。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浓度与sC5b - 9浓度呈正相关 (r=0 648,0 65 2 ,0 668,0 698,0 914 ,0 72 5 ,0 73 7,0 75 2 ,0 792 ,P <0 0 1) ,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 1、sVCAM - 1浓度呈正相关 (r =0 662 ,0 683 ,0 695 ,0 73 8,0 74 4 ,0 74 5 ,P <0 0 1)。结论 :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激活成分的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附分子
白细胞
补体
急性心肌梗塞
激活
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霉素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俊杰
朱宝亮
+3 位作者
朱苏红
黄延红
张静
刘玉红
《医学综述》
2009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对心脏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红霉素对心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利用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chromonal 293B和dofetilide研究红霉素对延...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对心脏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红霉素对心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利用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chromonal 293B和dofetilide研究红霉素对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Iks的影响。结果红霉素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0期最大除极速率降低;在chromanol 293B作用基础上,红霉素仍可显著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在应用dofetilide完全阻断Ikr的基础上,观察到它并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结论根据红霉素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和钾离子通道,而且是通过特异性阻断Ikr而产生诱发心律失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动作电位
延迟整流钾电流快
激活
成分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物引起心脏晚钠电流增大及致QT间期延长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琳
薛小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多种药物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研究支持阻断心脏快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_(Kr))是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但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_(kt))信号转导通路在药物致QT间期延长中亦起重要的作用。酪氨...
多种药物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研究支持阻断心脏快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_(Kr))是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但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_(kt))信号转导通路在药物致QT间期延长中亦起重要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抗肿瘤药物尼洛替尼等可以抑制下游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减小I_(Kr)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_(Ks)以及L型Ca电流(I_(Ca-L)),但增大晚Na电流(I_(Na-L))。I_(Na-L)增大通过多重作用调节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危险。研究还发现长时间(数小时)暴露于典型的IKr阻断剂多非利特、E-4031、d-索他洛尔等,亦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I_(Na-L),而I_(Na-L)的增大又可明显增强I_(Kr)阻断剂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示I_(Kr)阻断剂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药物致心律失常
延迟整流钾电流快
激活
成分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晚钠电流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细胞粘附分子与补体激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成玉
纪新强
杨健
崔瑞耀
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青岛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血浆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活化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67例AMI病人发病第 1、4、7d时和 3 8例健康人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和血浆补体活化片段 (sC5b - 9)浓度的变化。结果 :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和sC5b - 9浓度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MI病人 (P <0 0 1)。发病第 1- 7d ,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和sC5b - 9浓度逐渐降低。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各指标增高较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更明显 (P <0 0 1)。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 1、sVCAM - 1浓度与sC5b - 9浓度呈正相关 (r=0 648,0 65 2 ,0 668,0 698,0 914 ,0 72 5 ,0 73 7,0 75 2 ,0 792 ,P <0 0 1) ,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 1、sVCAM - 1浓度呈正相关 (r =0 662 ,0 683 ,0 695 ,0 73 8,0 74 4 ,0 74 5 ,P <0 0 1)。结论 :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激活成分的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细胞附分子
白细胞
补体
急性心肌梗塞
激活
成分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Leukocytes
Complement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霉素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俊杰
朱宝亮
朱苏红
黄延红
张静
刘玉红
机构
济宁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济宁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出处
《医学综述》
2009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对心脏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红霉素对心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利用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chromonal 293B和dofetilide研究红霉素对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Iks的影响。结果红霉素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0期最大除极速率降低;在chromanol 293B作用基础上,红霉素仍可显著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在应用dofetilide完全阻断Ikr的基础上,观察到它并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结论根据红霉素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和钾离子通道,而且是通过特异性阻断Ikr而产生诱发心律失常效应。
关键词
红霉素
动作电位
延迟整流钾电流快
激活
成分
心律失常
Keywords
Erythromycin
Action potential
Ikr
Arrhythmia
分类号
R331.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物引起心脏晚钠电流增大及致QT间期延长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琳
薛小临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离子通道病研究室陕西省分子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1221
NO.81370289)
文摘
多种药物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研究支持阻断心脏快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_(Kr))是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但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_(kt))信号转导通路在药物致QT间期延长中亦起重要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抗肿瘤药物尼洛替尼等可以抑制下游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减小I_(Kr)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_(Ks)以及L型Ca电流(I_(Ca-L)),但增大晚Na电流(I_(Na-L))。I_(Na-L)增大通过多重作用调节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危险。研究还发现长时间(数小时)暴露于典型的IKr阻断剂多非利特、E-4031、d-索他洛尔等,亦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I_(Na-L),而I_(Na-L)的增大又可明显增强I_(Kr)阻断剂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示I_(Kr)阻断剂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药物致心律失常
延迟整流钾电流快
激活
成分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晚钠电流
分类号
R331.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细胞粘附分子与补体激活成分的动态变化
刘成玉
纪新强
杨健
崔瑞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霉素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王俊杰
朱宝亮
朱苏红
黄延红
张静
刘玉红
《医学综述》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药物引起心脏晚钠电流增大及致QT间期延长作用
杨琳
薛小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