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端对端通信资源分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9-652,共4页
针对端对端通信多用户间的资源竞争问题,提出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端对端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首先以干扰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博弈的效用函数,并充分考虑各种用户间的干扰;然后构造该博弈的潜在函数,并分析纳什均衡的存在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 针对端对端通信多用户间的资源竞争问题,提出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端对端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首先以干扰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博弈的效用函数,并充分考虑各种用户间的干扰;然后构造该博弈的潜在函数,并分析纳什均衡的存在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算法,该算法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保证了用户竞争资源的公平性,增强了干扰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对端通信 资源分配 效用函数 潜在函数 用户干扰
下载PDF
常州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涛 彭燕 +2 位作者 乔利平 滕加泉 薛银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5,共9页
为了解常州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对2013—2015年常州市冬季PM_(2.5)、PM_(10)、SO_2、NO_2、CO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 4.9模式研究不同气团来源对常州市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及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冬季以PM_(2.5)污... 为了解常州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对2013—2015年常州市冬季PM_(2.5)、PM_(10)、SO_2、NO_2、CO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 4.9模式研究不同气团来源对常州市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及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冬季以PM_(2.5)污染为主,其占冬季首要污染物的90%以上,冬季PM_(2.5)小时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以良和轻度污染出现频次最多,冬季的ρ(PM_(2.5))对ρ(PM_(2.5))年均值的贡献率高达37.4%,不完全燃烧是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冬季ρ(PM_(2.5))、ρ(PM_(10))、ρ(SO_2)、ρ(NO_2)和ρ(CO)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交通的早高峰和晚高峰附近.ρ(NO_2)在晚高峰明显大于早高峰,而ρ(SO_2)和ρ(CO)表现为早高峰大于晚高峰.常州市CO/NO_x和SO_2/NO_x的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交通源的贡献明显,点源对常州市的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较大.1和6 h的ρ(PM_(2.5))梯度变化可判识细颗粒物的爆发性增长.冬季常州市受到西北、西和西南等地区的大陆性气流影响较大,其对应的ρ(PM_(2.5))、ρ(PM_(10))、ρ(SO_2)、ρ(NO_2)和ρ(CO)平均值相对较高,且对应的污染轨迹出现概率较大.偏东方向的气流由于移动速度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造成污染累积,导致ρ(PM_(2.5))、ρ(SO_2)和ρ(NO_2)相对较高.WPSCF(源区分布概率)高值区(>0.5)集中于从芜湖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杭州湾区域.PM_(2.5)、PM_(10)、SO_2、NO_2和CO潜在源区存在较大差异性,NO_2、SO_2和CO本地化的潜在贡献较PM_(2.5)和PM_(10)更明显.此外,受船舶等影响海洋源区对NO_2、SO_2和CO的潜在贡献较大.研究显示,长三角区域的大气污染物以本地污染为主,但远距离污染输送贡献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梯度变化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传输路径 潜在源贡献函数
下载PDF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9
3
作者 谢锋 林煜棋 +2 位作者 宋文怀 鲍孟盈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92-4401,共10页
黑碳(black carbon,BC)是含碳物质燃烧排放所产生的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中一种重要组分,其对辐射效应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本研究于2019年1~5月在南京北郊利用黑碳仪AE33(aethalometer... 黑碳(black carbon,BC)是含碳物质燃烧排放所产生的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中一种重要组分,其对辐射效应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本研究于2019年1~5月在南京北郊利用黑碳仪AE33(aethalometer,magee)测量了黑碳气溶胶浓度数据,对其日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污染天与清洁天,对其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黑炭气溶胶的平均浓度为(3.8±2.3)μg·m^-3,冬季浓度为春季的1.3倍.BC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BC高值出现在日间交通高峰时间段,受到交通排放的影响较大.?ngstrom指数α冬春整体差异不大,春季为1.32冬季为1.30,此结果也指出BC排放源以机动车排放为主.此外,针对采样期间污染天与清洁天的BC来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污染天机动车排放源占比为68%~87%,清洁天为72%~86%,清洁天来源小幅波动但均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污染天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机动车源减少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源增加的情况,取决于污染时段的排放情况,利用BC/CO(0.005)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源解析结果.通过PSCF和CWT分析可以得到南京北郊大气BC颗粒物以本地来源为主,但冬季可能存在来自东南地区的机动车排放来源,春季可能存在来自西南地区的生物质及煤炭燃烧来源.总体看来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分布以冬高春低,并存在明显日夜变化,主要来源为本地的机动车排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黑碳仪 质量吸收效率(Angstrom指数) 潜在源贡献函数法(PSCF) 浓度权重轨迹法(CWT) 南京
原文传递
临汾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及输送源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晓伟 郝永佩 +3 位作者 朱晓东 王京伟 薛盼 刘卫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26-3634,共9页
结合2014~2020年临汾市臭氧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潜在源贡献函数法(PSCF)对临汾市O_(3)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严重,O_(3)_8h... 结合2014~2020年临汾市臭氧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潜在源贡献函数法(PSCF)对临汾市O_(3)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严重,O_(3)_8h_max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相对于2014年增加78.79%;月变化特征呈现“M”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而日变化受近地面大气光化学过程影响显著,呈较为明显的单峰单谷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16:00.O_(3)浓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当研究区相对湿度为40%~60%,气温高于20℃,风速区间为2~6m/s时易出现高浓度O_(3)污染.聚类分析表明临汾市O_(3)重污染天气期间以短距离输送气流为主,高O_(3)浓度除受到本地生成影响外,还受到省内临近城市及陕西省中部、河南省北部重工企业排放的大量NO_(x)和VOCs传输的影响.因此,针对临汾市O_(3)污染在严格控制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汾渭平原地区的联防联控,才能有效缓解该区域大气污染的连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质量浓度 气象因子 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CWT) 临汾市 污染特征
下载PDF
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基于HYSPLIT4模式及TraPSA分析平台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芊 庞可 +4 位作者 马彩云 陈恒蕤 马明月 孔祥如 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9-518,共10页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将各站点分析结果输入TraPSA分析平台进行加权叠加分析,探讨了影响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其贡献.结果表明:西北路径是影响甘肃地区的首要路径,其移动速度快、输送距离长、污染程度严重;东北路径次之,主要来源地为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受东南路径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较大,且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输送影响;甘肃地区春季气团轨迹的输送距离较冬季长且输送高度高,冬季PM_(2.5)浓度均值和PM_(2.5)/PM_(10)的比值均较夏季高.多站点PSCF叠加分析发现,PM_(10)潜在贡献源区春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及青海西北部,蒙古南部、四川北部、青海西北部及东部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及塔里木盆地、青海西北部及东部、陕西南部;冬季源区整体向南偏移,且省内的短距离输送加强.多站点CWT叠加分析发现,PM_(10)浓度贡献区春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地区、准噶尔盆地附近,蒙古南部及内蒙古北部有线性分布,青海北部及甘肃北部区域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及甘肃北部地区;春季较冬季PM_(10)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更大、污染更重,但省内的短距离传输及颗粒物污染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地区 大气颗粒物 HYSPLIT4模式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 多站点叠加分析
下载PDF
银川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创 张玉秀 陈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55-3065,共11页
基于2015~2017年银川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银川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2013~2018年银川市大气PM_(2.5)质... 基于2015~2017年银川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银川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2013~2018年银川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6年PM_(2.5)浓度年均值最高(54.25±20.91)μg/m^(3);在四季变化中,冬季PM_(2.5)浓度最高(75.11±29.21)μg/m^(3),夏季最低(31.83±7.09)μg/m^(3).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气流是银川市四季PM_(2.5)主要的输送路径,在春、秋、冬3季PM_(2.5)均为西北长距离输送路径;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PM_(2.5)主要的输送方式.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_(2.5)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南走向的潜在贡献源区带,包括新疆中东部、青海省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西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宁夏西北部;春、秋两季PM_(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新疆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区域、甘肃省东南部、湖北北部、陕西西南部以及重庆北部;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集中在新疆东部与甘肃交界区域.在PM_(2.5)重污染天气期间,其主要来源于西北方向气流,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与甘肃交界区域、内蒙古西南部与甘肃交界区域以及甘肃中南部地区.因此,在实施防风固沙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环境合作,实施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可以有效缓解银川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质量浓度 聚类分析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CWT) 银川市
下载PDF
因果链上因果效应的关系及推断 被引量:6
7
作者 耿直 何洋波 王学丽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探讨因果链上总因果效应与局部因果效应的关系及因果效应的可识别性.给出了在因果链上因果效应的传递关系.根据这个关系,给出了通过控制因果链上中间因素消除混杂偏倚的方法.
关键词 因果链 因果效应 虚拟事实模型 图模型 潜在因果函数
原文传递
舟山市PM_(2.5)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来源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仲文 彭成辉 +4 位作者 杨梦蓉 何萌萌 佟磊 唐剑锋 肖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利用轨迹聚类分析、轨迹扇区分析(TSA)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舟山市的PM_(2.5)输送路径和潜在来源。聚类分析显示,舟山市PM_(2.5)夏季主要受来自偏南方向的气团影响,冬季主要受来自偏北和西北方... 利用轨迹聚类分析、轨迹扇区分析(TSA)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舟山市的PM_(2.5)输送路径和潜在来源。聚类分析显示,舟山市PM_(2.5)夏季主要受来自偏南方向的气团影响,冬季主要受来自偏北和西北方向的气团影响,与季风方向一致,以短距离传输为主。TSA结果与轨迹聚类分析类似,综合考虑后向轨迹停留时间和PM_(2.5)平均浓度,研究期间西北和偏北方向的扇区对舟山市PM_(2.5)的贡献率最大,达47.3%。PSCF分析显示,舟山市PM_(2.5)的潜在来源贡献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省、山东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安徽省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轨迹扇区分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
下载PDF
伊宁市细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9
作者 陈新 胡峰 +3 位作者 刘云庆 祁宝川 张萌 王兴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1,共5页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要受汽车尾气源为主,冬季PM_(2.5)污染最严重;春、夏、秋季伊宁市周边不存在明显潜在污染源贡献区,冬季PM_(2.5)潜在源区为琼博拉镇与海努克镇区域,贡献源区分布在特克舍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青岛市港口区域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子祎 刘保双 +4 位作者 孟赫 石来元 王静 吴建会 冯银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307,共15页
港口区域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污染源复杂,已成为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区域.为明确青岛港口区域PM_(2.5)污染特征及主要贡献源类,于2019年在青岛市3个港口区域和1个背景点位采集了不同季节的环境PM_(2.5)样品,并分析了其化学组... 港口区域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污染源复杂,已成为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区域.为明确青岛港口区域PM_(2.5)污染特征及主要贡献源类,于2019年在青岛市3个港口区域和1个背景点位采集了不同季节的环境PM_(2.5)样品,并分析了其化学组分特征;同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别分析了港口区域PM_(2.5)的主要贡献源类及各源类潜在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2019年青岛港口区域ρ(PM_(2.5))年均值为64μg·m^(-3),是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1.8倍,其中,董家口点位最高(74μg·m^(-3)),崂山点位最低(55μg·m^(-3)).NO_(3)^(-)、OC和SO_(4)^(2-)是PM_(2.5)的主导组分,其中,NO_(3)^(-)-含量(13.1%)明显高于其它组分.董家口点位ρ(NO_(3)^(-))、ρ(SO_(4)^(2-))、ρ(OC)和ρ(EC)(分别为13.0、7.09、8.98和2.91μg·m^(-3))明显高于其它点位,燃煤、工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及货车等影响可能较为明显.同时,冬季这些组分浓度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而夏季Na的浓度(0.96μg·m^(-3))和占比(2.13%)明显较高;春季Si和Al的浓度(1.27和0.45μg·m^(-3))和占比(2.79%和1.00%)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硫酸盐和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A)混合源(22.4%)及二次硝酸盐(20.1%)是港口区域PM_(2.5)的主要贡献源类,其次为机动车源(16.7%)和扬尘源(14.6%),燃煤源的贡献率为13.8%,而海盐和船舶源的贡献为7.2%.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扬尘贡献(32.1%)较高,夏季二次硫酸盐和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A)混合源(31.6%)、海盐和船舶源(19.2%)贡献较高,而冬季燃煤(16.6%)、机动车(22.8%)、二次硝酸盐(23.9%)、钢铁及相关冶金源(3.2%)和建筑水泥尘(3.6%)贡献较高.河北省中南部及山东省中西部地区是青岛港口各源类的主要潜在源区,黄海是船舶排放的主要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港口 PM_(2.5)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
原文传递
阿克达拉O_(3)与PM_(2.5)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翔 赵竹君 +4 位作者 李淑婷 董垠希 蔡海洋 李佳林 李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4-256,共13页
基于2021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PM_(2.5)和O_(3)(P-O)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以及2012-2022年PM2.5、部分反应性气体(NO_(2)、CO)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 基于2021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PM_(2.5)和O_(3)(P-O)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以及2012-2022年PM2.5、部分反应性气体(NO_(2)、CO)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进行研究,以探究阿克达拉站P-O浓度变化特征和P-O相关性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阿克达拉站观测期间O_(3)-8 h浓度为49.21~128.22μg·m^(-3),年平均浓度为89.58μg·m^(-3),且春季(105.36μg·m^(-3))>夏季(103.05μg·m^(-3))>冬季(75.51μg·m^(-3))>秋季(75.32μg·m^(-3)),O_(3)浓度呈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PM_(2.5)日平均浓度为2.06~40.01μg·m^(-3),年平均浓度为9.43μg·m^(-3),且冬季(14.45μg·m^(-3))>春季(9.36μg·m^(-3))>秋季(7.24μg·m^(-3))>夏季(6.77μg·m^(-3)),PM_(2.5)浓度呈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特征.(2)整体而言,P-O呈负相关,但在夏季和秋季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3)综合潜在来源分析发现,阿克达拉站春季、夏季和秋季多受到来自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长距离输送气流的影响;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偏东气流增多.WPSCF和WCWT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P-O春、夏、秋三季的污染源多来自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交界地带,而冬季境内本地污染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 PM_(2.5) O_(3)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
原文传递
基于邻域互信息的区间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建平 赵苗 吴美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1,共5页
传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多数是采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并且往往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DMU)均有效,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文章基于区间DEA,同时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组方法进行... 传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多数是采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并且往往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DMU)均有效,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文章基于区间DEA,同时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利用区间值邻域互信息进行分组,之后利用潜在信息函数对三个模型的效率分数进行集结,得到每个决策单元最终的效率分数及排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DEA 交叉效率 邻域互信息 潜在信息函数
下载PDF
外来输送对舟山城区不同季节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周昊 牛彧文 +5 位作者 何晴 徐哲永 曹宗元 於敏佳 陈淑琴 母清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输送路径和潜在外来源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以东北偏北和局地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夏季以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冬季以西北路径占比最大。春季西北路径和局地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夏季西北偏北路径和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秋季局地偏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冬季西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春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中北部到东南部、河南东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夏季和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西南部。冬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北部和河南东部。与2013—2016年数据的研究结果相比,不同季节主要输送路径的传输方向较一致,夏季和冬季仍分别主要受偏南路径和西北路径气流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舟山夏季PM_(2.5)受西北偏北路径输送的影响增多,春季和秋季PM_(2.5)受来自浙江省内局地偏南路径输送的影响较明显。安徽、江苏、山东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仍是舟山PM_(2.5)主要的潜在源区,但浙江北部和江苏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并有向山东西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延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外来输送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分析函数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PM_(2.5) 舟山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创 陈伟 张玉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4,共12页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_(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_(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_(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路径是乌海市四季PM_(2.5)主要的输送路径,乌海市气流在春、秋、冬三季均来自于西北长距离输送,其PM_(2.5)平均质量浓度约97.96~151.33μg·m^(-3),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主要的输送路径,其PM_(2.5)平均质量浓度约87.11~96.88μg·m^(-3)。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_(2.5)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源自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春、秋两季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及河西走廊地区;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来自河西走廊局部地区。PM_(2.5)重污染期间,其主要路径来源于西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与甘肃交界处、新疆东部零星地区以及乌海南部地区。这些结果说明乌海市PM_(2.5)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因此,防风固沙和减缓土地荒漠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乌海市和西北干旱区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质量浓度 聚类分析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CWT)
下载PDF
港口地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鹏程 杨凌霄 +7 位作者 别淑君 黄琦 齐安安 庹雄 王浥铭 徐鹏 张天琪 王文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8-4466,共9页
为探究港口地区污染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集了4个季节的PM_(2.5)样品(n=59),分析了PM_(2.5)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组成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气象因素对PAHs浓... 为探究港口地区污染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集了4个季节的PM_(2.5)样品(n=59),分析了PM_(2.5)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组成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气象因素对PAHs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模型对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ρ(PAHs)平均值为(8.11±12.31)ng·m^(-3),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PAHs的季节性分子组成相似,以4~5环PAHs(75.43%)为主.荧蒽、苯并[e]芘、苯并[a]蒽、菲、芘和䓛是研究区域PAHs的优势物种,这与船舶尾气中主要化合物组成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气压和风向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PM_(2.5)F分析提取出6个贡献因子,结果表明,青岛港地区受航运排放(28.83%)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0.49%)以及原油挥发(13.47%)等,夏季受航运排放影响最大.PSCF结果表明,京津冀、环渤海和鲁北地区是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来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港 船舶排放 PM_(2.5) 多环芳烃(PAHs)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区间交叉效率的云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桂明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46-2251,共6页
针对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仅使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且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决策单元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而导致存在不完全排序的问题,基于区间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首先分别运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 针对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仅使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且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决策单元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而导致存在不完全排序的问题,基于区间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首先分别运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组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运用区间值邻域互信息进行分组;然后利用潜在信息函数对3个模型的效率分数根据有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集结,得到效率分数及排名结果;最后通过云计算模型选择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DEA 交叉效率 邻域互信息 潜在信息函数 云计算
下载PDF
军运会前后武汉市大气氨-铵气/粒转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佳伟 王祖武 +2 位作者 陈楠 成海容 袁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利用MARGA在线监测仪,作者对武汉城区2019年军运会前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水溶性离子(以NH3和SNA为主)的浓度进行连续采样,结合PM2.5及气象要素,分析了大气中NH3-NH4+气/粒转化及其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军运会管控前、中和后... 利用MARGA在线监测仪,作者对武汉城区2019年军运会前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水溶性离子(以NH3和SNA为主)的浓度进行连续采样,结合PM2.5及气象要素,分析了大气中NH3-NH4+气/粒转化及其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军运会管控前、中和后大气NH3浓度分别为(13.3±5.8)、(7.4±2.7)和(12.3±4.9)μg/m3,并且NH3、NH4+和PM2.5的日变化特征存在一定昼夜差异。利用潜在源贡献分析可知NH3和NH4+受外来传输的影响较小,结合其日变化特征说明NH3主要是武汉城区移动源排放。NH3-NH4+气/粒转化研究表明,军运会期间[NH3]∶[NH4+]比值均大于1,不利于NH3向NH4+转化,并且[NH3]:[NH4+]比值与PM2.5浓度存在一定负相关(R2=0.62)。在NH3充足的高湿环境中,NH3-NH4+气/粒转化率明显增加,其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且NH4+更易与SO42-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气/粒转化 铵根 PM2.5 潜在源贡献函数
下载PDF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黑碳浓度特征和潜在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翔 赵竹君 +2 位作者 陆忠奇 陶瑞 蔡海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14-5522,共9页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1~2017年黑碳气溶胶(BC)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了阿克达拉站BC不同时间尺度浓度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阿克达...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1~2017年黑碳气溶胶(BC)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了阿克达拉站BC不同时间尺度浓度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2011~2017年BC呈波动下降趋势,BC清洁程度较高;BC浓度呈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98.85±189.35)ng/m^(3)>冬季(389.89±105.94)ng/m^(3)>夏季(272.07±90.07)ng/m^(3)>秋季(269.52±68.07)ng/m^(3),自然因素为BC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基本呈单峰分布;阿克达拉站BC潜在源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后向轨迹,WPSCF和WCWT分析都表明,春季潜在源集中于俄罗斯南部与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北麓,秋季潜在源为新疆北疆经济带,冬季BC多受境外排放源影响.BC污染控制需要区域环境合作,实现联防联治,尤其是加强跨境污染源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聚类分析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CWT)
下载PDF
基于多种TSM方法的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月颗粒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炟 盛黎 +3 位作者 宋振鑫 陈静 胡江凯 佟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694,共8页
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和ERA_INTERIM数据,计算2013-2017年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2月期间抵达的72 h后向轨迹,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月不同... 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和ERA_INTERIM数据,计算2013-2017年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2月期间抵达的72 h后向轨迹,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月不同轨迹对奥体中心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的轨迹分析方法分析奥体中心污染物来源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轨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奥体中心2月主导气流明显,为西北路径,出现概率为55.85%;清洁通道为北向气流,污染来源为南向路径和偏东路径,对应颗粒物浓度最高;通过轨迹统计方法得到奥体中心2月颗粒物主要污染来源为河北地区、山东半岛、黄渤海区域、新疆北部与河西走廊。此外,研究发现潜在源贡献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适用于近距离污染源的识别;停留时间浓度加权方法采用确定性办法通过迭代可以精准识别出北京奥体中心主要污染物来源;定量传输偏差分析方法引入不确定性概念,适用于大范围确定性污染源识别,但同时会产生虚假的污染物来源。不过,采用RTWC方法和QTBA方法相结合可消除QTBA方法带来的虚假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轨迹(CWT) 停留时间浓度加权(RTWC) 定量传输偏差分析(QTBA) 潜在来源 轨迹特征
下载PDF
重庆典型城区PM_(2.5)生物标志物组分特征及源指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婷 王锋文 +1 位作者 卢培利 刘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78-5590,共13页
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重庆大学A区采集秋冬春夏4个季节PM_(2.5)样品(n=77),分析生物标志物(n-alkanes、UCM、藿烷和甾烷)组分特征,探讨季节变化和对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重庆沙坪坝区PM_(2.5)中Σn-alkanes(C11~C38)和UCM年均浓度... 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重庆大学A区采集秋冬春夏4个季节PM_(2.5)样品(n=77),分析生物标志物(n-alkanes、UCM、藿烷和甾烷)组分特征,探讨季节变化和对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重庆沙坪坝区PM_(2.5)中Σn-alkanes(C11~C38)和UCM年均浓度分别为328.69ng/m^(3)和_(2.5)2μg/m^(3),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8n-alkanes PMF源解析识别出4个因子:化石燃料燃烧(23.45%)、化石燃料残留(29.1%)、生物质燃烧(21.35%)和高等植物蜡排放(26.1%).UCM与可分离烷烃组分比例(U:R)为1.29~3.33.夏季U:R最低,可能是受温度和光照的驱使,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旺盛所致.藿烷Ts/Tm、C30αβ/C31αβ(22R)和C31αβ(22S)/(22S+22R)的年均值分别为1.15,5.26和0.59,指示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的高成熟度石油烃输入.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和C29ααα(20S)/(20S+20R)的年均值分别为0.40和0.53,主要指示高成熟度化石燃料残余物输入.PSCF分析表明,Σn-alkanes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南部和重庆西部及其相接壤附近区域,UCM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PM_(2.5) 生物标志物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