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59
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6项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10项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耦合的机理;(2)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东、中西空间分异的规律。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将全国省区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其中以拮抗类型为主;(3)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中国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指标 耦合度 耦合系统 定量分析 交互作用 系统耦合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角度分析 系统要素 研究结果 约束作用 胁迫作用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互耦合 波动性
下载PDF
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 被引量:146
2
作者 王灿龙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词项的过程。本文以汉语中的“恨不得”和“物色”为例,通过对它们词汇化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某些词汇化的机制和规律。文章还在此基础上简单探讨了... 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词项的过程。本文以汉语中的“恨不得”和“物色”为例,通过对它们词汇化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某些词汇化的机制和规律。文章还在此基础上简单探讨了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词汇化和语法化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演变形式,但有的演变机制却为二者所共有,有的词汇化过程常常伴随着语法化,在宏观动因上它们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研究应该纳入整个语言变化的框架内来进行,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任何将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作法都不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 个案分析 语法化 语言单位 演变机制 演变规律 发展演变 关系问题 演变形式 语言变化
原文传递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76
3
作者 盛茂银 熊康宁 +1 位作者 崔高仰 刘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448,共15页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运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运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旨在为贵州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石漠化环境植物群路组成简单,物种丰富度也很低,且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植被物种组成呈递减趋势;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变化与石漠化等级演替明显耦合,显示了随石漠化程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2)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显示了先退化后改善的响应过程。土壤有机质、氮素、毛管持水量、容重和孔隙度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持水状况、孔隙度和植物多样性均匀度指数等是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评价石漠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阐述了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规律
下载PDF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被引量:168
4
作者 章光新 邓伟 +1 位作者 何岩 Ramsis Salama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角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揭示了风化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从而为流域乃至松嫩平原盐渍土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化学 时空变异 水文化学过程 东北 演变规律 松嫩平原
下载PDF
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 被引量:121
5
作者 李丽娟 郑红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9-317,共9页
以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 ,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 以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 ,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 ,人类活动已成为河川径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 ,已使潮白河下游河段断流 ,情势日趋严重 ,严重损害了河道的系统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驱动力 潮白河 河流 年径流 演变规律
下载PDF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被引量:83
6
作者 曹志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人类安全的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基础 ;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确保土壤 (水及空气 )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深入研究土壤健康质量的理论与相关技术是确保人畜安全和丰富健康的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立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后的近两年中已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资源 土壤肥力 持续利用 演变机理 演变规律 土壤环境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被引量:119
7
作者 盛茂银 刘洋 熊康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03-6313,共11页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旨在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森...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旨在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田间含水量、毛管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全钾均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并不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而一直退化,而是一个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2)土壤有机质、氮素、毛管持水量、容重和孔隙度与土壤其它绝大多数理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容重、持水状况、孔隙度等是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评价石漠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作者提出了强度石漠化环境裸岩对土壤养分的聚集效应学说和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规律 机制
下载PDF
1990~2020年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被引量:91
8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6 位作者 江丽杰 许伟明 佟旭 蔡嫣然 周聪慧 童新元 胡镜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3-1893,共11页
目的:了解1990~2020年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结果等进行... 目的:了解1990~2020年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根据NICE推荐的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以及STROBE声明第四版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最终纳入139篇目标文献,最早发表于1992年,2007~2020年之间发表130篇(93.5%);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华北(44.6%)、中南(44.6%)、华东(33.8%)共纳入100546例冠心病患者,累计覆盖707个研究中心,住院或门诊患者占91.0%;②61.9%的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其余分别采用队列研究方法(28.0%)、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0.1%);77.7%的调查主要研究证的分布特征,其余分别为研究证或临床表征的演变规律(28.8%),研究证与理化指标的关系(15.8%),明确辨证依据(10.8%)以及研究证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5%);③主要调查结果显示,频数排名前四位的证为血瘀证(64.2%)、气虚证(57.3%)、痰浊(湿)证(37.8%)、阴虚证(26.7%),呈血瘀证>气虚证>痰浊(湿)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热证>水饮证>寒凝证>血虚证的趋势。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分布结果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痰浊(湿)证(58.6%)和阳虚证(26.8%)比例高于其他阶段;至急性冠脉综合征阶段开始出现热证(2.8%);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证比例最高(81.2%),且近1/3(33.1%)患者出现水饮证。介入术后3个月内,血瘀证比例显著下降(术前68.3%→术后1 d 46.7%→术后1周44.7%→术后1个月35.1%→术后3个月26.2%),但术后6个月又升至42.6%,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此外,气虚证成为介入术后各时间点最主要的单元证,且术后6个月比例最高达64.4%;气滞证比例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呈上升趋势,热证、血虚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 证候 临床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演变规律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王建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356例脑出血、33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急性期6个基本证候的7次追踪调查,研究其证候的发生概率、得分均值、组合形态、组合形式及转移概率。结果证候的发生概率和得分均值是动态...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356例脑出血、33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急性期6个基本证候的7次追踪调查,研究其证候的发生概率、得分均值、组合形态、组合形式及转移概率。结果证候的发生概率和得分均值是动态变化的,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证候的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各时间序列3个证候以上同时存在的复杂组合形式,脑出血显著高于脑梗塞;求得两种中风病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转移概率。结论探讨急性期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为深入认识脑出血、脑梗塞的病因病机,预测疾病和证候的演变趋势,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急性期 证候 演变规律 中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过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9
10
作者 李利平 李术才 +5 位作者 赵勇 李树忱 王汉鹏 刘钦 赵岩 原小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的渐进性破坏过程,通过大型三维均匀梯度加载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和软弱破碎围岩及其支护系统相似材料的研制,开展大跨度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渐进破坏过程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真实再现全断面和...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的渐进性破坏过程,通过大型三维均匀梯度加载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和软弱破碎围岩及其支护系统相似材料的研制,开展大跨度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渐进破坏过程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真实再现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段周边围岩及掌子面保留段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的全过程。首先,以一定范围内埋深(200~1 020 m)的双线大跨度隧道软弱破碎围岩(铁路隧道V级)为研究对象,采用铁晶粉、松香、石英砂、重晶石粉以及聚四氟乙烯棒等原料研制出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软弱破碎围岩、初喷混凝土以及锚杆等相似材料,并配以能实现精细开挖和支护施作的微型设备及其配套工艺,通过可实现三面均匀同步加载的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台架模拟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施工的全过程,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电阻式应变计、多点位移计以及微型压力盒全程监测隧道洞壁及其整数倍洞径(0~3倍)范围内围岩的应力、位移以及近区荷载的变化信息;然后,对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段以及掌子面保留段围岩进行超载试验,按50 m埋深等荷加载改变隧道埋深,直至隧道全断面无支护段围岩开始出现明显破裂特征,然后再按20 m埋深等荷加载缓慢增加隧道埋深,直至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支护段初喷混凝土大面积破坏脱落。试验结果表明:(1)在埋深不断增加过程中,隧道围岩破坏区域呈渐进扩大趋势,全断面无支护段周边围岩最早发生破坏,然后依次扩展至全断面支护段初喷混凝土和台阶法支护段初喷混凝土,最终破坏区面积顺次由大到小;(2)无支护段围岩破坏区和支护段衬砌结构破坏区均主要集中在拱顶上方区域,是衬砌结构破坏和围岩塌落荷载的主要来源,两侧边墙也存在局部破坏区,自边墙上部至拱角部位破坏程度逐渐加剧;(3)在埋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断面隧道 软弱破碎围岩 渐进破坏过程 模型试验 演变规律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与类型模式 被引量:76
11
作者 黄杉 武前波 崔万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城市综合体的形成由来与概念特征,选取国内外71个典型城市综合体,深入分析了城市综合体的规模分布、时序演变、功能业态等方面表现特征。从中发现,国际城市与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综合体数量较多,建筑体量较大,并呈现出向国内二三线城... 基于城市综合体的形成由来与概念特征,选取国内外71个典型城市综合体,深入分析了城市综合体的规模分布、时序演变、功能业态等方面表现特征。从中发现,国际城市与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综合体数量较多,建筑体量较大,并呈现出向国内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其中,商务办公是城市综合体最早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其次是住宅公寓和商业零售,而商业零售正在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城市综合体的重要功能。同时,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公寓、住宅四大业态,表现出"三三二二"的组合比例特征。最后,对国内外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型进行了九大类型划分,从城市本质功能视角探讨了城市综合体的重要内涵,并认为生产服务型综合体是当前城市综合体的主流,而生活服务型综合体将成为未来城市综合体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演变规律 功能业态 类型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68
12
作者 张莉 任国玉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 (减少 )均有 (不 )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 5 0a内 ,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沙尘暴 演变规律 气温 大气环流 降水 沙尘源区 大风频率 气候变暖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铁矿石贸易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69
13
作者 郝晓晴 安海忠 +1 位作者 陈玉蓉 高湘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随着铁矿石需求增长,国际铁矿石贸易在不断扩大。根据UN 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2001—2010年国际铁矿石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国际铁矿石贸易复杂网络的密度、节点度、中心性、点强度、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特... 随着铁矿石需求增长,国际铁矿石贸易在不断扩大。根据UN 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2001—2010年国际铁矿石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国际铁矿石贸易复杂网络的密度、节点度、中心性、点强度、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分析了近10年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铁矿石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和进出口国家数量逐年增加,荷兰、中国、德国、巴西和意大利在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资源国的铁矿石出口能力逐渐增强。受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贸易下降。2009年后,在全球经济复苏局势下,铁矿石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快步伐,铁矿石贸易进入强劲增长期,区域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铁矿石 复杂网络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研究组 《中国中医急症》 199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判断病势转归,指导辨证治疗,防止向恶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期 演变规律 病理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朱诚 程鹏 +1 位作者 卢春成 王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7-214,共8页
贝壳堤是重要的海岸标志物,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有9条贝壳砂堤,苏北北、中部沿海区各有4条贝壳砂堤或沙坝。根据贝壳砂堤分布特点和测年数据结合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遣址分布规律,探讨总结华东沿海古海岸线演变规律。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苏北沿海 海岸线 贝壳堤 演变规律
下载PDF
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64
16
作者 王传池 杨燕 +2 位作者 吴珊 江丽杰 胡镜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01-2106,共6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演变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等数据库,纳入2017年至2018年有关冠心病辨证分型的文献,对其中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单元证的分... 目的:探索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演变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等数据库,纳入2017年至2018年有关冠心病辨证分型的文献,对其中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单元证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80篇目标文献,合计21 361例冠心病患者,涉及22个省、市、自治区,单元证频数统计前4位为血瘀(54.98%)、气虚(40.41%)、痰湿(浊)(36.44%)、阴虚(20.34%),呈血瘀>气虚>痰湿(浊)>阴虚>热蕴>气滞>阳虚>内毒>寒凝>水饮>血虚的趋势;②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发展大致经历稳定期、活动期、介入术后期、终末(心衰)期,稳定期患者以痰湿(浊)、血瘀、气虚、阴虚为主;活动期热蕴、内毒比例升高;介入术后期除气滞比例升高外,总体由实转虚,即血瘀、热蕴、内毒比例较术前下降,气虚、阳虚比例明显升高;终末期以血瘀、水饮、痰湿(浊)、气虚、阴虚、阳虚为主要证候表现。结论:冠心病发生发展可能存在证的演变规律,即"痰""瘀""虚"贯穿始终,活动期"热""毒"加重,介入术后期总体由实转虚,终末期则血瘀、水饮及气阴两虚之象显著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下游近50a来沙质荒漠化演变规律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 ,由 5 0年代的 14.80亿 m3减少到 90年代的 2 .38亿 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衰败。同时 ,受过度放牧、开垦...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 ,由 5 0年代的 14.80亿 m3减少到 90年代的 2 .38亿 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衰败。同时 ,受过度放牧、开垦、樵采等原因的影响 ,下游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十分严峻 ,宏观格局上表现为绿色走廊由上段至下段 ,由中间至两侧沙漠化程度趋于加强。通过 195 9、1983、1992及 1996年遥感信息制图定量研究表明 ,5 0年代至 90年代沙漠化年均增长率达 0 .2 4% ,其面积扩大的同时 ,程度也在加剧 ,自然景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应用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趋势分析表明 ,以土地沙质荒漠化为主的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科学规划 ,整治上、中游河道 ,合理利用水资源 ,以解决下游生态及生产、生活用水。应用 RS、GIS监测沙漠化变化 ,通过增加生态用水 ,恢复铁干里克—阿拉干段的天然植被 ,遏制沙漠化扩展 ,同时利用工程措施 ,保护阿拉干以下绿洲走廊及 2 18国道安全畅道 ,防止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沙质荒漠化 演变规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58
18
作者 刘晶 鲍振鑫 +4 位作者 刘翠善 王国庆 刘悦 王婕 管晓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1,共11页
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水安全形势。选取我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16年水资源量及用水数据,借助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显著... 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水安全形势。选取我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16年水资源量及用水数据,借助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Kendall倾斜度表征各要素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揭示我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表明:近2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其中北方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明显,南方水资源量减少不明显。我国总用水量显著增加,除农业用水增加不明显外,其他各行业用水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生活用水增加最明显。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相邻区域水资源总量和总用水量的变化特征表现出相似性,不同地区变化特征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与国际水资源利用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农业节水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用水量 演变规律 MANN-KENDALL法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43
19
作者 付梅臣 胡振琪 吴淦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8,共5页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归纳出一般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有其历史、自然、人文等原因,比较复杂。农田景观规模、形状、结构和质地各异,是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农田建设的初级阶段,农田景观格局明...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归纳出一般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有其历史、自然、人文等原因,比较复杂。农田景观规模、形状、结构和质地各异,是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农田建设的初级阶段,农田景观格局明显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征,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农田景观格局更多地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该过程中,农田景观格局大致经历了短期或定期零星农田、长期集中连片农田、配套集约化农田和精准农业的发展历程,而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 景观格局 演变规律 分析
下载PDF
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6,共7页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文化程度较高者多集聚于发展新区、产业转型与转移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布有重要影响、以户籍地为基础的集聚区经济形态已经出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出现了跨国移民聚居区的基本雏形。其次,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包括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及产业地域转移、户籍和劳动力二元市场等制度因素及人力和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演变规律 流动人口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