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萍 李吉涛 +2 位作者 李健 刘淇 刘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3,共5页
从患乳化病的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 从患乳化病的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溶藻弧菌对其各组织抗氧化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三疣梭子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和MDA含量在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在感染溶藻弧菌24h时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GSH-px活性有增强的趋势(P>0.05),随后在感染48h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感染组各体组织中的MDA含量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结果显示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机体消除氧化过程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活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使得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抗氧化酶活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粤东养殖区分离的2株海洋弧菌及其胞外产物对皱纹盘鲍致死毒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房沙沙 林壮炳 +2 位作者 邱礽 王劭雯 刘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2,共7页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bb4为哈氏弧菌(V.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bb4为哈氏弧菌(V.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对1龄皱纹盘鲍进行侵染实验,获得如下结果:20℃条件下,供试菌及其胞外产物粗提液注射处理均可致受试鲍死亡,浓度2.5×107cfu/mL的bb3与2.0×107cfu/mL的bb4悬液注射可分别引发43.33%和78.02%的受试鲍死亡;供试菌株的致死毒性与注射弧菌的总量正相关,与受试幼鲍的壳长、全湿重负相关;注射或浸泡-创伤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导致受试鲍死亡,并且因注射供试弧菌而死亡的幼鲍软体部组织被健康鲍取食后也可引发取食者死亡;从侵染实验死亡的受试鲍软体部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得到这2种供试弧菌。上述结果表明,溶藻弧菌bb3和哈氏弧菌bb4是皱纹盘鲍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bb3、bb4均已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测试的20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是这2株弧菌同时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但bb3和bb4却对8种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弧菌vibrio harveyi) 哈氏弧菌 致病性 侵染途径 耐药性
下载PDF
海南地区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吉隆 周永灿 +3 位作者 吴学贵 戴小连 王世锋 谢珍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36,共7页
以来源于泰国的菌株TG06003作对照,对采自海南地区的27株溶藻孤菌(Vibrio alginolyticus)环境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析,其中6株为毒力菌株,另外22株为非毒力菌株。实验共得到70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1... 以来源于泰国的菌株TG06003作对照,对采自海南地区的27株溶藻孤菌(Vibrio alginolyticus)环境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析,其中6株为毒力菌株,另外22株为非毒力菌株。实验共得到70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13)为98.6%。基因多样度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分别为0.922和0.4544,Shannon’s信息指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分别为0.1391和0.1713。遗传相似度为0.4429-0.8857,遗传距离为0.1214-0.7520。将溶藻弧菌分为毒力菌株和非毒力菌株两个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毒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它们的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明显高于非毒力菌株;毒力菌株HN08811、HN08155、HN08809、HN08813明显聚为一类,另外2株毒力菌株分别与非毒力菌株HN08304和HN08803聚为一类,溶藻弧菌毒力菌株存在多种遗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RAPD 毒力菌株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溶藻弧菌体外刺激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血细胞后早期转录组研究
4
作者 钟爱华 王迎宾 +1 位作者 毕澜方 徐浩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6-295,共10页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我国传统养殖贝类,细菌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制约泥蚶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血细胞是泥蚶免疫防御的执行者,血细胞能直接吞噬异物,能通过包囊作用将异物包裹,血细胞还在炎症反应和伤口修复中发挥作用。采用...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我国传统养殖贝类,细菌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制约泥蚶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血细胞是泥蚶免疫防御的执行者,血细胞能直接吞噬异物,能通过包囊作用将异物包裹,血细胞还在炎症反应和伤口修复中发挥作用。采用RNA-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溶藻弧菌体外刺激后泥蚶血细胞3 h和6 h时转录组动态变化,与未受刺激血细胞相比,3 h时1 790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包括1 319个上调基因和471个下调基因;6 h时3 183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包括2 629个上调基因和554个下调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溶藻弧菌刺激后免疫相关多个信号通路或生物学过程发生显著改变,如吞噬体、细胞凋亡、蛋白酶体、内质网加工、局部黏附等。部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丰度3 h时变化不显著而6 h时发生显著改变,部分免疫相关基因3 h和6 h时表达丰度均显著改变。研究结果为泥蚶血细胞早期免疫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泥蚶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血细胞 转录组
下载PDF
刺参体腔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对溶藻弧菌感染的响应
5
作者 黎叶 苏扬清 +1 位作者 刘欣 赵彦翠 《河北渔业》 2022年第5期7-10,28,共5页
为探讨分离自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刺参后,刺参体腔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响应变化,分别给刺参注射1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10^(9) CFU/mL溶藻弧菌菌液(实验组),用荧光定量PC... 为探讨分离自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刺参后,刺参体腔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响应变化,分别给刺参注射1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10^(9) CFU/mL溶藻弧菌菌液(实验组),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4 h内刺参体腔细胞Lys、Rel和p105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射生理盐水对刺参体腔细胞Lys、Rel和p105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感染溶藻弧菌后,实验组刺参体腔细胞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显著升高,且1 h和24 h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刺参体腔细胞中p105基因在感染后表达量呈上升趋势,3 h达到峰值,在3 h和6 h,p10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刺参体腔细胞Rel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无显著变化。可见刺参感染溶藻弧菌后其体腔细胞Lys和p105基因的表达在短时间内迅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体腔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溶藻弧菌内毒素免疫Balb/c小鼠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陈晓燕 胡超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0,共5页
采用热酚水法提取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病原溶藻弧菌VAL02菌株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用提取的LPS按15、30、60μg·只-1和VAL02菌株颗粒抗原按1×108(不加佐剂)和1×108cell·只-1。... 采用热酚水法提取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病原溶藻弧菌VAL02菌株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用提取的LPS按15、30、60μg·只-1和VAL02菌株颗粒抗原按1×108(不加佐剂)和1×108cell·只-1。(加佐剂)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经1次基础免疫和6次加强免疫后,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颗粒抗原加佐剂免疫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内毒素 免疫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1拮抗溶藻弧菌的特性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汝添 谢海平 +2 位作者 陆勇军 吕军仪 吴金英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1)抗菌物质产生的特点及培养液的无菌滤液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Bs-1生长快速,在5h内产生抗菌物质;该物质能抑制多种分离自养殖大海马Odobenus rosmarus肠道和海水的弧菌如溶藻弧菌Vibrio...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1)抗菌物质产生的特点及培养液的无菌滤液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Bs-1生长快速,在5h内产生抗菌物质;该物质能抑制多种分离自养殖大海马Odobenus rosmarus肠道和海水的弧菌如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该物质对热、酸碱、变性剂和蛋白酶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尝试用Bs-1的含菌培养液来控制养殖海水中弧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每升海水中加入4ml培养液(浓度为4×106CFU.ml?1)已能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改变海水的pH和盐度,Bs-1培养液仍有较理想的抑菌作用。因此,Bs-1有望开发成良好的益生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海马Odobenus vosytlavus 益生菌
下载PDF
养殖近江牡蛎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占会 张其中 +2 位作者 李春勇 陈浩如 张吕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6,共8页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和B1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 弧菌 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 鲨鱼弧菌V.carcharia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