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子·逍遥游》中“冥”“溟”释论 |
吴国康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13 |
0 |
|
2
|
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
刘维
刘会静
董建清
陶小枫
王晓希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8 |
12
|
|
3
|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
李良玉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1
|
|
4
|
乡农学校模式: 梁漱溟的政治体制构想及其实验 |
高旺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7 |
2
|
|
5
|
农村三人行——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思想对于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
卫春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6
|
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
潘旦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2
|
|
7
|
谈古筝独奏曲《溟山》演奏 |
刘娜
|
《乐器》
|
2009 |
4
|
|
8
|
谢榛研究三议 |
李庆立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9
|
谢榛诗论的美学诠解 |
张晶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0
|
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思想与新型农民培养 |
张菊霞
夏金星
|
《职教论坛》
|
2007 |
3
|
|
11
|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及其现代意义 |
陈开先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2
|
梁漱溟:“意欲”与东西文化 |
卢永欣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3
|
“法”与“悟”的会通——谢榛诗学创作论探析 |
汪坤梅
|
《保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4
|
纠偏与中和:谢榛《四溟诗话》与复古诗学 |
周潇
徐沛沛
|
《文学研究》
|
2024 |
0 |
|
15
|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 |
毛正天
|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
1996 |
3
|
|
16
|
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 |
王巨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谢榛《四溟诗话》的诗歌批评论 |
闫顺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说纠谬 |
李庆立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9
|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 |
梁凤居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6 |
1
|
|
20
|
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民族史诗——评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 |
徐永龄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