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逍遥游》中“冥”“溟”释论
1
作者 吴国康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3年第2期18-19,22,共3页
对于《庄子·逍遥游》开篇的"冥"字,经常作"溟"解,从而背离了《庄子》所要强调的道的存在境界,本论文试图对"冥"、"溟"二字进行辨析,还原《庄子·逍遥游》中"冥"的本来意思... 对于《庄子·逍遥游》开篇的"冥"字,经常作"溟"解,从而背离了《庄子》所要强调的道的存在境界,本论文试图对"冥"、"溟"二字进行辨析,还原《庄子·逍遥游》中"冥"的本来意思,以利于对《庄子》及道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具体的存在
下载PDF
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维 刘会静 +2 位作者 董建清 陶小枫 王晓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9期3543-354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4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出院准备度量表(...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4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出院准备度量表(RHD)、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FoPQ—SF将404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将FoPQ-SF≤34分的20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FoPQ—SF〉34分的202例患者设为病例组。两组患者年龄、家庭支持、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症状困扰、出院准备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64、24.762、21.083、21.052、21.915、25.7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支持、出院准备度、症状困扰、Gleason评分是老年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尸〈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将有利于降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出院准备度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良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杜亚泉 辜鸿铭 粱漱
下载PDF
乡农学校模式: 梁漱溟的政治体制构想及其实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旺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55-59,共5页
乡农学校模式:梁漱溟的政治体制构想及其实验高旺本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以其“乡村建设理论”为指导,于山东邹平进行了一场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改革实验。深入研究乡农学校模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对于理解梁漱... 乡农学校模式:梁漱溟的政治体制构想及其实验高旺本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以其“乡村建设理论”为指导,于山东邹平进行了一场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改革实验。深入研究乡农学校模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对于理解梁漱溟乡村改造运动失败的原因,具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濑 政治体制 乡农学校模式 乡农学校组织 组织结构 功能 文化 乡村建设 乡农学校体系
下载PDF
农村三人行——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思想对于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卫春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农村问题引人关注 ,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而当今农村不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 ,还是文化教育都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 ,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 ;当年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从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了探索 。
关键词 毛泽东 兴漱 费孝通 农村问题 乡农学校 草根工业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旦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2-95,共4页
梁漱溟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力图实现中国伦理道德与西方民主科学的结合。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理论中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真知灼见,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粱漱 乡村建设 农村
下载PDF
谈古筝独奏曲《溟山》演奏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娜 《乐器》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溟山》这首乐曲,是王中山先生的成功之作。作品突破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调式的局限,借鉴了西方音乐的技术特点,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作品在演奏上技法多变,音乐洒脱奔放,表现力丰富、细腻,是一首色彩鲜明、热情奔放的古筝独奏曲。此曲... 《溟山》这首乐曲,是王中山先生的成功之作。作品突破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调式的局限,借鉴了西方音乐的技术特点,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作品在演奏上技法多变,音乐洒脱奔放,表现力丰富、细腻,是一首色彩鲜明、热情奔放的古筝独奏曲。此曲自问世以来,引起了筝界的极大关注,凭它独特的音乐特点及精湛的技艺深受广大筝人的欢迎。笔者在文章中先分析了乐曲的调式,又将全曲划分出了引子、第一主题段、华彩段、第二主题:段、第三主题段、第四主题段及尾声部分,并结合乐曲中的乐段和乐句,较为详细地谈了个人演奏作品时的艺术处理与感受,力争使初学乐曲的学员在阅读本文的同时,更快地走进这首作品,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乐思、意境及音乐处理方式。并希望不断分析与总结这首名曲的同时进一步挖掘这首古筝名曲的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演奏
下载PDF
谢榛研究三议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庆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谢榛研究 明代 诗人 诗歌理论 生卒年 《四诗话》 《王渔洋序》 《诗家直说》 《四山人全集》 版本
下载PDF
谢榛诗论的美学诠解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42,共10页
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学著作《四溟诗话》(《诗家直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阐释空间,对于当代的美学理论建设也有较重要的裨补意义。谢榛论诗,首重感兴,主张作诗"以兴为主",不仅将"兴"作为诗人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 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学著作《四溟诗话》(《诗家直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阐释空间,对于当代的美学理论建设也有较重要的裨补意义。谢榛论诗,首重感兴,主张作诗"以兴为主",不仅将"兴"作为诗人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而且还视为诗歌能否"化境"的直接条件。谢榛论诗之感兴,非常重视其偶然性质,谓之"天机",而且对艺术创作的审美主客体关系有着更具创造性的阐发,揭示了审美主体的建构作用。对于审美主体的修养和独特个性,谢榛有颇为全面的论述。谢榛认为好诗应该达到"浑成无迹"的状态,它并非决定于客观物色,而在于诗人的审美构形能力。谢榛还对诗中"妙悟"作了重要的发挥,认为其是养成诗人审美主体性的枢机所在。谢榛特别重视诗的整体审美境界,并认为其中应有内在的生命感和动态的神气,而这是具有幻境性质的,也是诗人之"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诗话》 感兴 审美主体 整体审美境界
原文传递
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思想与新型农民培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菊霞 夏金星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1S期62-64,共3页
本文从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的形成及产生入手,具体阐述了乡村社会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厦教育方式。通过分析选一思想的内涵,笔者联系当今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提出了它对培养新型农民的启示。
关键词 染漱 乡村社会教育思想 新型农民培养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开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6,75,共6页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参加,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践所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乡村建设是关系到中国文化传统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集中全社会的意志和智慧大力推进,知识分子...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参加,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践所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乡村建设是关系到中国文化传统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集中全社会的意志和智慧大力推进,知识分子应当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当年的实践对我们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仍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变成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澈 乡村建设 乡民自治 小康社会
下载PDF
梁漱溟:“意欲”与东西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永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意欲”这一本体概念出发,梁漱溟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体系。“意欲”是文化的总根源。文化即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不过是意欲的表达而已。意欲的趋向不同,产生出人生三种不同的路向,由此区分出西方、中国、印度三种不同的文化。对... 从“意欲”这一本体概念出发,梁漱溟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体系。“意欲”是文化的总根源。文化即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不过是意欲的表达而已。意欲的趋向不同,产生出人生三种不同的路向,由此区分出西方、中国、印度三种不同的文化。对于东西文化,梁淑溟一方面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但另一方面又从“应然”的价值角度说明了东方文化远胜于西方,并作出了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的惊人结论。将“意欲”作为逻辑基点,使得梁淑溟的文化哲学有着很强的理论征服力,但也留有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淑 意欲 文化 东西文化
下载PDF
“法”与“悟”的会通——谢榛诗学创作论探析
13
作者 汪坤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继承了前人的“法”“悟”观念并加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谢榛提倡师法盛唐,对诗歌创作的结构、声律、用事等规定了具体的门径,同时强调了“悟”的重要作用,认为“法”与“悟”...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继承了前人的“法”“悟”观念并加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谢榛提倡师法盛唐,对诗歌创作的结构、声律、用事等规定了具体的门径,同时强调了“悟”的重要作用,认为“法”与“悟”不可偏废。“法”是实现“悟”的途径,“悟”是成就“法”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谢榛的诗学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悟” 谢榛 《四诗话》
下载PDF
纠偏与中和:谢榛《四溟诗话》与复古诗学
14
作者 周潇 徐沛沛 《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谢榛是“后七子”结社早期的重要成员,其《四溟诗话》既步武“前七子”诗学理念,又吐露明显质疑而自有主张。在复古原则上,其“文随世变”说与重情意识绾结,强调欲拟古当先重与古人共情,凸显抒发真情的歌诗特性。在宗尚目标的划定中,又... 谢榛是“后七子”结社早期的重要成员,其《四溟诗话》既步武“前七子”诗学理念,又吐露明显质疑而自有主张。在复古原则上,其“文随世变”说与重情意识绾结,强调欲拟古当先重与古人共情,凸显抒发真情的歌诗特性。在宗尚目标的划定中,又将初、盛唐诸家等量齐观,秉持多元融会的学习策略;至于创作层面,其重法求悟的中正路径不仅中和了李、何二家的偏至之处,而且启发了复古学人如何在重视法度习学的同时,消解“拟古”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复古原则到宗尚乃至创作,谢榛在理论上试图纠正模拟风气的偏颇,中和复古派的内部论争,体现了对复古派诗学的明显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榛 《四诗话》 复古诗学 纠偏 调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正天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代诗学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情景交融构成一个艺术系统,产生出无限的美感魅力。而这种审美观也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情景论 王夫之 艺术魅力 格式塔质 古代诗学 《姜斋诗话》 《四诗话》 “中和” 创作主体
下载PDF
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巨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梁漱溟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教育的出路有机统一过程中 ,建立他的新教育的。“伦理主义 ,人生向上”是其灵魂 ,邹平模式是实践原型 ,乡学、区学、县学、省学、国学系统是制度框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梁漱溟第一次实现中国人对中国... 梁漱溟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教育的出路有机统一过程中 ,建立他的新教育的。“伦理主义 ,人生向上”是其灵魂 ,邹平模式是实践原型 ,乡学、区学、县学、省学、国学系统是制度框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梁漱溟第一次实现中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自我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漱 新教育 伦理主义 人生向上
下载PDF
谢榛《四溟诗话》的诗歌批评论
17
作者 闫顺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1,96,共5页
谢榛《四溟诗话》的诗歌批评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政教论,二是雅俗论,三是体派论,四是正变论。在政教论中,强调诗歌创作要从儒家的教化及审美原则出发;在雅俗论中,不仅讨论雅俗性质,而且对入雅或趋俗现象予以观照;在体派论中,从... 谢榛《四溟诗话》的诗歌批评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政教论,二是雅俗论,三是体派论,四是正变论。在政教论中,强调诗歌创作要从儒家的教化及审美原则出发;在雅俗论中,不仅讨论雅俗性质,而且对入雅或趋俗现象予以观照;在体派论中,从文学体制、题材、技巧运用、风格特色等方面辨析;在正变论中,通过艺术表现、体制运用等方面辨析正体与变体。不论是对于雅与俗的取舍关系,还是对于文体的演变规律,谢榛都为我国古代诗歌批评论的拓展和总结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榛 《四诗话》 政教论 雅俗论 体派论 正变论
下载PDF
“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说纠谬
18
作者 李庆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2-79,共8页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简直成了难以索解的谜,明代万历年间以来,说者纷纭,已物色了四十六人,近年,王莹、王连洲又推出了谢榛,他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以下简称“王文”)中断言“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他正是《金瓶梅》...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简直成了难以索解的谜,明代万历年间以来,说者纷纭,已物色了四十六人,近年,王莹、王连洲又推出了谢榛,他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以下简称“王文”)中断言“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他正是《金瓶梅》的作者”,“这是无可置疑的铁一般的事实”。(载宁夏人民出版社《【金梅梅】考论第一辑》)对此,杜维沫也肯定“是通过掌握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榛 兰陵笑笑生 山人全集 茂秦 杜维沫 洞庭 李攀龙 王渔洋 山人诗集 诗话
下载PDF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凤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修辞格 双关 《珊瑚钩诗话》 《诗经》 名称 《韵语阳秋》 《四诗话》 《左传》
下载PDF
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民族史诗——评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永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62-71,共10页
由《沉沦》、《沧溟行》和《插天山之歌》三个长篇组成的《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著名乡土文学大家钟肇政先生的长篇代表作。这个三部曲以巨大的历史跨度,雄浑的思想气魄,艺术地再现了台湾人民开发宝岛、反抗侵略的斗争历史,生动地... 由《沉沦》、《沧溟行》和《插天山之歌》三个长篇组成的《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著名乡土文学大家钟肇政先生的长篇代表作。这个三部曲以巨大的历史跨度,雄浑的思想气魄,艺术地再现了台湾人民开发宝岛、反抗侵略的斗争历史,生动地描写了台岛的绮丽风光和淳朴民情,真实地刻划了代代相传的台湾人的艺术形象,为甲午战争后五十年的台湾历史状况和社会生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艺术记录。这个由台湾作家创作的反映台湾历史生活的长篇的问世,的确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人三部曲 钟肇政 民族史诗 台湾历史 台湾作家 《沉沦》 台湾人民 生活画卷 民族大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