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向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2,共7页
"物纷"(物の紛)是《源氏物语》中用来表示私通乱伦行为的委婉用词,江户时代"源学"家安藤为章第一次将"物纷"作为理解《源氏物语》的关键词。贺茂真渊大体同意此说,并提出"以物讽谕"说,赋予了&q... "物纷"(物の紛)是《源氏物语》中用来表示私通乱伦行为的委婉用词,江户时代"源学"家安藤为章第一次将"物纷"作为理解《源氏物语》的关键词。贺茂真渊大体同意此说,并提出"以物讽谕"说,赋予了"物纷"作为一个概念所应有的自性。到了本居宣长的《紫文要领》,则将"物纷"纳入审美范畴。荻原广道在《源氏物语评释》中,认为"物纷"才是《源氏物语》的主旨,将"物纷"改造为写作方法的范畴。从《源氏物语》到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及作品风格,都可以用"物纷"加以概括,它与"物哀"、"幽玄"、"寂"等概念一样,在日本文论乃至世界文论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今天加以进一步研究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纷 物哀 氏物语 日本美 中日比较诗
下载PDF
从语源学的角度看“善”的起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金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价值意识 羊肉 《说文》 观念意识 《说文注》 “美” 道德意识 拉法格 汉民族
下载PDF
《汉语语源学》评介
3
作者 陈建初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3,共5页
《汉语语源学》评介陈建初任继防先生所著《汉语语源学》(以下称“任著”)正式出版了,作为语源学的“愿学焉”者,阅读之余,很想发表一点感想。汉语语源的探索,如果从汉代刘熙的《释名》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左右的历史了,真... 《汉语语源学》评介陈建初任继防先生所著《汉语语源学》(以下称“任著”)正式出版了,作为语源学的“愿学焉”者,阅读之余,很想发表一点感想。汉语语源的探索,如果从汉代刘熙的《释名》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左右的历史了,真可谓源远流长。但直到本世纪初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比较语言 汉语 研究成果 复音词 系联同族词 词族 理论框架
下载PDF
人类思想的永恒悖论──哲学基本问题随想录
4
作者 刘怀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X期10-14,共5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以下四个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作为世界现,它的“世界”不是外部物理世界,而是语言中观念中的自足独立的意义世界;哲学不是后于具体科学的元科学,而是先于科学的人学、“源学”。2、“存在论”和“语言学”两大转向... 本文分析研究了以下四个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作为世界现,它的“世界”不是外部物理世界,而是语言中观念中的自足独立的意义世界;哲学不是后于具体科学的元科学,而是先于科学的人学、“源学”。2、“存在论”和“语言学”两大转向构成本世纪两大哲学革命;它们与其说是标新立异,毋宁说是浪子回头,回归哲学的最古老家园;3、存在和意识即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悖论,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比”是──不是”(知识论)、“应该──不应该”(伦理学)这些人类基本问题更古老的“存在论”(有──无)问题。4、哲学面临的最大的亦即最后的悖论是哲学只有消灭自身才能实现自身,哲学导致自身的终结乃是哲学原则贯彻得最成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语言 的终结
下载PDF
自然资源学报第2卷(1987年)总目录
5
《自然资源学报》 198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总目录 自然资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 地下水资评价 甘肃黄土高原 若尔盖高原 RATIONAL 模糊数方法 海滦河平原
下载PDF
关于跨语系历史比较语源学的思考
6
作者 陈卫桓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于跨语系历史比较语源学的思考河南大学研究生陈卫桓目前,河南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陈卫桓等同志正在进行“跨语系历史比较语源学”的研究。他们把重点放在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语源发生、发展的比较上,试图通过对一系列非亲属语言间语... 关于跨语系历史比较语源学的思考河南大学研究生陈卫桓目前,河南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陈卫桓等同志正在进行“跨语系历史比较语源学”的研究。他们把重点放在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语源发生、发展的比较上,试图通过对一系列非亲属语言间语源上共通性的求证,最终将个别语系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语言 语系 比较研究 普通语言 比较语言 共通性 研究者 原始汉语
下载PDF
论英国经验论美学的起源学说
7
作者 陈锋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英国经验论 思想 审美趣味 经验论原则 人类理智 审美能力 美的观念 目的论
下载PDF
媒介考源学视野下的电影--托马斯·埃尔塞瑟访谈 被引量:31
8
作者 托马斯·埃尔塞瑟 李洋 黄兆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访谈就媒介考源学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对电影史乃至电影本身的认识,以及媒介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埃尔塞瑟教授从一种"回溯-前瞻"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电影在其经济与意识形态的作用被削弱后... 本访谈就媒介考源学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对电影史乃至电影本身的认识,以及媒介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埃尔塞瑟教授从一种"回溯-前瞻"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电影在其经济与意识形态的作用被削弱后,将得到新的自由,并用他的"生产性病理学"的观念,对当下媒介经验的未来抱有乐观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 退化 生产性病理 回溯-前瞻
原文传递
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汛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9年第1期327-378,共52页
张南垣为我国首屈一指的造园大师,本文考证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有确年可考的依年代先后,无确年可考的依次相从,共得二十五处,有误传为张南垣作品经考证非是的,则列后为附记,共三处。造园大师张南垣和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都是园林史... 张南垣为我国首屈一指的造园大师,本文考证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有确年可考的依年代先后,无确年可考的依次相从,共得二十五处,有误传为张南垣作品经考证非是的,则列后为附记,共三处。造园大师张南垣和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都是园林史上最最重要的课题,本文采用史源学年代学的方法,搜求第一手材料作坚实鲜活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园大师张南垣 造园叠山作品 年代考证
原文传递
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而作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度与人"品质的体现,教学效果甚好,培养了不少史学名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新史" "史" "史实习" 《日知录》 《廿二史劄记》 《鲒埼亭集》
下载PDF
昏君乎? 明君乎?——孟昶形象问题的史源学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众对北宋朝廷从对立到认同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蜀 北宋 孟昶 昏君 明君
下载PDF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何建明辅仁大学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国学的重镇,陈垣与他的同事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仅就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略叙浅见.以缅怀先讲业绩。1在“五·四”以前,基督教会在华所...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何建明辅仁大学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国学的重镇,陈垣与他的同事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仅就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略叙浅见.以缅怀先讲业绩。1在“五·四”以前,基督教会在华所办的近代教会大学体系基本上都已经建立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 教育 人才培养 马相伯 天主教 中国语言文字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人才的培养 与研究
下载PDF
匈奴“背约南侵”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音查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6-88,共3页
汉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和亲”与“战争”两种不同的形式。西汉王朝的二百年间,汉匈之间几乎有过一百年的“和亲”和一百年的“战争”。和亲与战争的结果截然不同。比较之下,和亲确实产生过良好的影响,促进了汉匈之间的政治、经济。
关键词 西汉王朝 景帝 西汉前期 和亲政策 西汉末年 张相如 右贤王 回中宫 南服
下载PDF
《通志·乐略》的史源学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喻意志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60,共13页
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主要采用校勘学方法,将《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通典·乐典》、《古今乐录》、《乐府古题要解》、《琴操》、《古今注》以及唐人文集等文献进行细致比勘,籍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的资料来... 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主要采用校勘学方法,将《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通典·乐典》、《古今乐录》、《乐府古题要解》、《琴操》、《古今注》以及唐人文集等文献进行细致比勘,籍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的资料来源及其分类思想。文中对郑氏所编的已佚总集《系声乐府》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通志·乐略》 《系声乐府》
原文传递
基于史源学考察的金中都城门问题补证
15
作者 邱靖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金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称金中都。《金史·地理志》记载中都有城门十三,而《大金国志》《金虏图经》《析津志》等文献却称金中都城门十二。针对这两种不同说法,自清代以来学者多有解释讨论,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金中都城门... 金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称金中都。《金史·地理志》记载中都有城门十三,而《大金国志》《金虏图经》《析津志》等文献却称金中都城门十二。针对这两种不同说法,自清代以来学者多有解释讨论,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金中都城门初有十二,后于东北增辟光泰门,成十三之数,又正北“通玄门”曾改名“清夷门”。但这一论断的得出缺乏对相关文献史料源流的充分辨析,且对增辟光泰门及改通玄门名的时间亦论证不清。实际上,其实若从史源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厘清源流,既可补证上述论断,还可进一步推定金章宗为游幸万宁宫的便利而增辟光泰门,“通玄门”改名“清夷门”则是金宣宗迁都汴梁后因避忌蒙古而追改的结果,进而丰富我们对金中都城门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城门制度 光泰门 通玄门
下载PDF
医师专业精神的史源学研究
16
作者 王彧 尹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3,57,共6页
运用史源学方法梳理人类发展长河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宏大叙事,将不同时空内医师专业精神元素抽象出来,寻找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条件、影响的因素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将医学、医生、疾病、患者、健康等与医师专业精神息息相关的要素置放... 运用史源学方法梳理人类发展长河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宏大叙事,将不同时空内医师专业精神元素抽象出来,寻找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条件、影响的因素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将医学、医生、疾病、患者、健康等与医师专业精神息息相关的要素置放于当时的社会与历史境遇中,揭示出医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发展深刻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以医疗卫生体系为核心的支持系统这一客观规律,为未来医师专业精神的发展建设凿空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专业精神 人文
下载PDF
《新安志》的史源考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阿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在现存的宋代方志中,徽州人罗愿编纂的《新安志》因其"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被认为是宋代方志的典范之作。《新安志》的史料来源主要包括诗文、计簿、正史国典、旧图经、地理书、杂家稗说、故老所传与金石之文等,其中计簿、... 在现存的宋代方志中,徽州人罗愿编纂的《新安志》因其"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被认为是宋代方志的典范之作。《新安志》的史料来源主要包括诗文、计簿、正史国典、旧图经、地理书、杂家稗说、故老所传与金石之文等,其中计簿、正史国典与旧图经、地理书是基础史料,而诗文、故老所传、金石之文等则是辅助史料。罗愿在编纂过程中能够合理区分并善于使用各种文本,从而实现了"上下千载间,博采详摭,论正得失,皆有据依"。《新安志》继承了前代图经的传统,并确立了后世志书编纂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方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愿 《新安志》 文本 徽州
下载PDF
“杜诗入史”现象与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夏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偏好杜诗中的宫廷“秘闻”,反映了作者与诗人相通的“微而显”的史学意识;笔记小说多着眼于诗艺,由此展开对杜诗艺术的评论。前二者关注点虽有别,但都注重杜诗的历史性,后者则关注杜诗的艺术性。不同的用诗和论诗指向,形成以杜诗为核心的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从史源角度看,早期“杜诗入史”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杜诗学话语体系,为重勘诗史关系,特别是省思“诗史互证”学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入史 杜诗 话语体系 方法 术史意义
下载PDF
涿州智度寺塔的史源学考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汛 《建筑师》 2007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我在本刊上一期发表《涿州云居寺塔的年代考证》,考定云居寺塔建于辽重熙六或七年.旧定大安八年已成通说,实则大误,一误达七十余年。本文考证智度寺塔的建年.旧有与云居寺塔约略同时之推断本来不误.可惜云居寺塔定错了五十余年.... 我在本刊上一期发表《涿州云居寺塔的年代考证》,考定云居寺塔建于辽重熙六或七年.旧定大安八年已成通说,实则大误,一误达七十余年。本文考证智度寺塔的建年.旧有与云居寺塔约略同时之推断本来不误.可惜云居寺塔定错了五十余年.智度寺塔也就跟着一路错了。当地人士出一新说,今本《涿州志》与今人《涿州文物志》俱称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但都未加举证.不能让人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塔 考证
下载PDF
《尚书·高宗肜日》的史料源流考察——兼论商人的灾异观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利军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4期50-57,共8页
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 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本内容的流变。本文由此又探讨了《高宗肜日》及甲骨文材料中反映的商人灾异观及对灾异的救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肜日》 甲骨文 《竞建内之》 灾异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