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部分流行地区蜱类分布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宋丹丹 龚磊 +8 位作者 吴家兵 曹明华 张永根 刘一梅 张勇 汪金生 杨明 徐鹏鹏 高伟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67-269,280,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安庆市和滁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2017年6月份选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较高的安庆市4个自然村和滁州市4个自然村进行蜱类分布情况调查,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外环境中的游离蜱,... 目的调查安徽省安庆市和滁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2017年6月份选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较高的安庆市4个自然村和滁州市4个自然村进行蜱类分布情况调查,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外环境中的游离蜱,宿主体检蜱法采集羊体表寄生蜱,分析蜱种和蜱密度。结果共捕获873只蜱虫,包括游离蜱虫212只和寄生蜱虫661只,隶属于1个科1个属2个种,游离蜱和寄生蜱均为硬蜱科的血蜱属,游离蜱中成蜱6只,经鉴定5只均为长角血蜱,另1只蜱种未明;寄生蜱中成蜱321只,主要为长角血蜱(99.4%),另外本次调查新发现大刺血蜱2只。游离蜱的平均密度为38.5只/人工小时·布旗。宿主动物羊的总染蜱率为83.3%,蜱密度为4.6只/宿主,蜱密度指数为5.5只/宿主。结论长角血蜱是安徽省滁州市和安庆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的优势蜱种,且外环境中的游离蜱密度和宿主动物中寄生蜱密度均较高,当地生产生活的居民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游离 寄生 密度
原文传递
江苏省苏州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中游离蜱的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桢红 陈学良 +3 位作者 顾灯安 孙爱娟 杨波 许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植被中媒介蜱的基本特征,为蜱媒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于2018年4-11月在张家港、常熟、昆山和太仓市,虎丘、吴江和吴中区共7个调查点采集植被中的游离蜱,每月采集1次。结果共采集游离蜱1759只...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植被中媒介蜱的基本特征,为蜱媒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于2018年4-11月在张家港、常熟、昆山和太仓市,虎丘、吴江和吴中区共7个调查点采集植被中的游离蜱,每月采集1次。结果共采集游离蜱1759只,经分类鉴定为1属4种,分别是褐黄血蜱、长角血蜱、铃头血蜱和雉鸡血蜱,分别占采集总数的99.09%、0.68%、0.17%和0.06%。公园/景区采集到褐黄血蜱1种1501只,占85.33%;山坡林地采集蜱4种175只,占9.95%;城市绿地采集褐黄血蜱1种63只,占3.58%;农村荒地采集褐黄血蜱、长角血蜱和铃头血蜱3种20只,占1.14%。张家港市共采集游离蜱1399只,占采集总数的79.53%;太仓、昆山和常熟市,吴江、虎丘和吴中区采集蜱数量分别为102(5.80%)、87(4.94%)、23(1.31%)、67(3.81%)、80(4.55%)和1(0.06%)只。结论苏州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中游离蜱共有4种,不同生境中蜱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不同,褐黄血蜱为各类生境中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植被 生境 分布 调查
原文传递
中哈边境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军 王安东 +10 位作者 罗丹 徐新龙 戴莉 杨杰 徐建军 热依罕古丽 萨尼叶古丽 王丽娜 杜景云 李志远 王远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0,共3页
了解中哈边境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对艾比湖湿地游离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血红扇头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并应用Mega5.0软件建... 了解中哈边境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对艾比湖湿地游离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血红扇头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并应用Mega5.0软件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哈边境地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电泳阳性率36.84%(56/152),BLAST分析显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为Rickettsia raoultii,与从匈牙利患蜱传染的病人肿大淋巴结中分离获得的R.raoultii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Gen Bank登录号为JQ798904)。结论是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存在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机动物及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游离 ompA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艾比湖湿地 阿拉山口口岸 中哈边境
下载PDF
南通市蜱类分布及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携带情况调查
4
作者 袁建明 翟云鹏 +2 位作者 焦雪莉 张鑫 苏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类鉴别后,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q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核酸。结果 调查发现3种血蜱、1种扇头蜱;游离蜱和寄生蜱的优势蜱种均为褐黄血蜱,其次为长角血蜱。游离蜱平均密度指数为0.36只/(布旗·100 m),家养动物平均染蜱率为9.80%,平均蜱指数为0.16只/宿主。48组蜱标本中3组检出大别班达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25%;28组检出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8.33%。结论 蜱普遍存在于南通市野外及居民区周边环境,家养动物体表较易检出,有传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病原的风险,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寄生 SFTS 大别班达病毒 立克次体 候鸟
下载PDF
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桢红 陈学良 +3 位作者 孙爱娟 顾灯安 杨波 许圆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调查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生态学特征,为蜱媒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苏州市的虎丘区、吴中区、吴江区、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太仓市7个区域设立调查点,于2018年和2019年4—11月,采用布旗法调查植被... 目的调查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生态学特征,为蜱媒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苏州市的虎丘区、吴中区、吴江区、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太仓市7个区域设立调查点,于2018年和2019年4—11月,采用布旗法调查植被中的游离蜱;采用宿主体检蜱法调查家养动物寄生蜱;用鼠笼捕捉小型野生动物,检查全身寄生蜱。每月调查1次。结果共采集硬蜱6881只,隶属于硬蜱科的血蜱属、扇头蜱属和硬蜱属。蜱种分别是褐黄血蜱(4569只,66.40%)、铃头血蜱(1788只,25.98%)、血红扇头蜱(349只,5.07%)、长角血蜱(166只,2.41%)、雉鸡血蜱(4只)、豪猪血蜱(2只)、台湾血蜱(1只)和硬蜱属spp.(2只)。动物寄生蜱共检获3575只,蜱种有铃头血蜱(1784只,49.90%)、褐黄血蜱(1308只,36.59%)、血红扇头蜱(349只,9.76%)、长角血蜱(133只,3.72%)和雉鸡血蜱(1只,0.03%)。植被中的游离蜱共采集3306只,蜱种分别是褐黄血蜱(3261只,98.64%)、长角血蜱(33只,1.02%)、铃头血蜱(4只,0.12%)、雉鸡血蜱(3只,0.09%)、豪猪血蜱(2只,0.06%)、台湾血蜱(1只,0.03%)、硬蜱属spp.(2只,0.06%)。动物平均染蜱率为31.49%,黄鼬染蜱率为100%,刺猬92.86%,犬32.26%,山羊和绵羊分别是31.30%和21.43%,家猫4.55%。结论苏州市蜱种较丰富,分布广泛。褐黄血蜱为优势蜱种,铃头血蜱是第二大种群,动物染蜱率较高,因此蜱媒疾病传播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游离 寄生
下载PDF
驻山东省部队野外驻训地域蜱种群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光智 李兵 +2 位作者 王治 尹广庆 周青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摸清山东省野外部队驻训地域蜱分布和种群密度。方法驻训地域游离蜱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动物宿主寄生蜱采用动物体表捡蜱法。结果4个驻训地域均有蜱活动,蜱活动高峰期共捕获蜱虫12808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不同驻训地域的蜱密度... 目的摸清山东省野外部队驻训地域蜱分布和种群密度。方法驻训地域游离蜱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动物宿主寄生蜱采用动物体表捡蜱法。结果4个驻训地域均有蜱活动,蜱活动高峰期共捕获蜱虫12808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不同驻训地域的蜱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性(F=6.791,P<0.05),以淄博市沂源县(199.73只/h)最高,其次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141.33只/h)和泰安市岱岳区(32.67只/h),济南历城区(17.60只/h)最低。相同驻训地域不同年份的蜱密度无明显差异性(F=0.583,P>0.05)。济南市历城区和泰安市岱岳区4月开始出现蜱,之后蜱密度迅速上升,5月达到最高峰。淄博市沂源县以羊染蜱率和染蜱指数(94.83%、96.9)最高,牛(77.78%、44.4)次之,犬类(63.16%、4.1)最低。未药浴羊群染蜱率为100.00%,染蜱指数为177.5;定期药浴羊群染蜱率为91.43%,染蜱指数为39.0。结论蜱在山东省部队驻训地域广泛分布,密度高峰期来临前的4月是孳生地防蜱的最佳时间,对蜱侵害度较高的山羊采取药浴防蜱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训地域 游离 动物寄生 虫分布
下载PDF
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密度季节动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桢红 陈学良 +1 位作者 孙爱娟 顾灯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苏州市范围内,选择吴中区、虎丘区、吴江区和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7个行政区域设置调查点,采用布旗法调查植被中的游离蜱;... 目的分析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苏州市范围内,选择吴中区、虎丘区、吴江区和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7个行政区域设置调查点,采用布旗法调查植被中的游离蜱;采用宿主体检蜱法调查家养动物寄生蜱;用鼠笼捕捉小型野生动物,检查全身寄生蜱。2018年和2019年4—11月,每月调查1次。结果动物寄生蜱平均密度为4.40只/宿主。铃头血蜱4月密度最高达6.18只/宿主,褐黄血蜱11月的密度达到全年最高峰4.88只/宿主,血红扇头蜱8月密度最高达2.46只/宿主,长角血蜱密度6月达到峰值0.43只/宿主。植被中游离蜱平均密度为15.48只/(h·布旗),其中生态公园、山坡林地、城市绿地和农村荒地生境中蜱类平均密度分别为31.17、11.18、6.95和5.60只/(h·布旗)。褐黄血蜱的活动高峰在6—7月和9—10月。长角血蜱活动高峰期为6—8月,9月消失。结论苏州市动物体表寄生蜱密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的生境中游离蜱密度均较高,提示不仅要关注农村地区蜱媒疾病的防控,城市地区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TS 媒介 寄生 游离 密度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河南省部队野外训练地蜱虫种群调查和防制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光智 王治 +1 位作者 尹广庆 李兵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为了解河南省野外训练地游离蜱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动物宿主寄生蜱的侵害状况,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动物宿主寄生蜱体表捡蜱法进行了现场蜱虫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6个野外训练地经初步判定为蜱密度较高区域,共采集蜱1741只,鉴... 为了解河南省野外训练地游离蜱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动物宿主寄生蜱的侵害状况,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动物宿主寄生蜱体表捡蜱法进行了现场蜱虫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6个野外训练地经初步判定为蜱密度较高区域,共采集蜱1741只,鉴定均为长角血蜱,野外训练地平均蜱密度为62.2只/人工·小时,以确山野外训练地的蜱密度(200.0只/人工·小时)最高,其余登封、驻马店、信阳、三门峡和洛阳5个训练地蜱密度水平依次为44.6、42.0、11.4、9.0和3.0只/人工·小时。相同地域不同地貌游离蜱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蜱呈明显局部空间区域高度聚集,山区、丘陵区明显高于平原区,农田区未检测到游离蜱,蜱密度高低与生境状况、牲畜活动、农业活动等多因素相关。蜱季节消长呈单峰型,3月出现,5月到高峰,9月中旬消失。野外训练地羊、水牛和家犬体表均检测到寄生蜱,不同羊群染蜱存在显著差异性(F=26.759,P<0.01),宿主动物染蜱主要集中在头颈部。通过采取训练课目移至无蜱活动季节,选择蜱密度较低的区域训练,在展开地域实施针对性灭蜱和搞好个人防护等综合防制措施,实现了无蜱叮咬病例。结果表明,河南野外训练地蜱分布呈明显局部空间区域高度聚集,对训练官兵威胁较大,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可以达到蜱媒传染病的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野外训练地 游离密度 动物体表寄生 综合防制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