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祥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139,共13页
任何一种知识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一种体系,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现实社会中同样一种事物,不同地域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常常对其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解释及利用方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各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世界上各个民... 任何一种知识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一种体系,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现实社会中同样一种事物,不同地域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常常对其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解释及利用方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各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世界上各个民族或族群的知识都是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即使新知识的产生也是基于实践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本文研究的本土知识——游牧知识根源于草原,是哈萨克游牧民长期在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的一套知识体系。本文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个案,主要在游牧社会的框架内阐述游牧知识的本土性特点,分析游牧知识与生态的关系,以此重新认识游牧知识在当下牧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与生态 本土知识 哈萨克 游牧知识
原文传递
游牧知识视域下“山—原”复合理解范式的应用思考——基于内蒙古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孟和乌力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站在本土知识和人文主义立场,以内蒙古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草原"的主流认知模式和异地想象结构进行透视,试图破解强势"草原"话语与弱势"山地"话语二元对立的结构难题,发掘山地在草原本土符号系统中的文化... 站在本土知识和人文主义立场,以内蒙古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草原"的主流认知模式和异地想象结构进行透视,试图破解强势"草原"话语与弱势"山地"话语二元对立的结构难题,发掘山地在草原本土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本义和多重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整体研究视角或游牧知识理解范式,即"山—原"复合知识结构或者"山地、戈壁、沙地与湿地整体联动结构"的多样性草原本土知识构想,进而探讨现代环境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本土知识智慧的结合并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知识 “山—原”复合理解范式 应用思考 田野调查
下载PDF
食物、信仰及游牧知识体系——新疆哈萨克族餐桌上的羊 被引量:4
3
作者 聂爱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新疆哈萨克族具有独特的食羊风尚,在宰羊、食羊和对羊肉各部位的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既包括多元宗教的仪式和禁忌要求,也包括世俗性的对于羊的结构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羊代表着哈萨克族对族群认同的强化和... 新疆哈萨克族具有独特的食羊风尚,在宰羊、食羊和对羊肉各部位的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既包括多元宗教的仪式和禁忌要求,也包括世俗性的对于羊的结构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羊代表着哈萨克族对族群认同的强化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深层的游牧文化象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永生羊 游牧知识体系
下载PDF
传统环保文化与草原和谐发展——以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巴彦贡嘎查水文化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和乌力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40-46,共7页
水是生命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在不同自然地域、不同经济生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时空环境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和水文化价值是不尽相同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水是神圣的资源,人、畜和草的"命... 水是生命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在不同自然地域、不同经济生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时空环境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和水文化价值是不尽相同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水是神圣的资源,人、畜和草的"命根"。牧民在长期的游牧经济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节约文化与环境保护知识。在草原地区进行水资源开发和现代经济建设时,必须要借鉴蒙古族独有的传统水资源保护文化和本土游牧生态知识,从而创建新世纪草原人地和谐共生模式,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文化 和谐发展 水资源节约 游牧生态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