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Ki67,CK8、17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临床表达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力忆 蒋奉希 桂定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8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究p16,Ki67,细胞角蛋白8、1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50例宫颈活检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125例(低级组别60例,高级组别65例)、浸润性鳞性细胞癌65例、正... 目的探究p16,Ki67,细胞角蛋白8、1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50例宫颈活检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125例(低级组别60例,高级组别65例)、浸润性鳞性细胞癌65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中p16、Ki67、细胞角蛋白8、17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p16,Ki67,CK8、17在正常宫颈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0%、89.2%、93.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00.0%、98.5%、56.9%、58.5%;在宫颈上皮内瘤低级别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62%、13.3%、31.7%。结论 p16,Ki67,细胞角蛋白8、17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是判断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增殖状态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浸润性细胞 p16、Ki67 细胞角蛋白8、17
下载PDF
宫颈腺上皮肿瘤性病变 被引量:7
2
作者 鲍冬梅 沈丹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病变 肿瘤病变 腺上皮 浸润性细胞 宫颈腺 细胞学筛查 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3
3
作者 鲍冬梅 沈丹华 薛卫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1-493,共3页
宫颈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ervical cancer,MIC)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了,对于其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对其研究的广泛深入,特别是对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研究,所涉及的样本量比较大,随访时... 宫颈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ervical cancer,MIC)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了,对于其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对其研究的广泛深入,特别是对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研究,所涉及的样本量比较大,随访时间充分,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对于宫颈微小浸润性腺癌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我们仅就近十几年来对于宫颈微小浸润鳞状细胞癌的研究及探讨进行概述,以供病理和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细胞 宫颈 病理诊断标准 微小浸润性 cancer 临床治疗方法 随访时间 临床医生 浸润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激活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间质细胞转变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庞晓奡 张瑶 +1 位作者 魏恒 张淑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9-720,共2页
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到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因此,SC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MT)与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多... 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到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因此,SC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MT)与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多个步骤共同发挥作用完成了EMT的过程,引起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变,细胞的极性和移动性都有相应的改变[1-2].EMT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性的标志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宫颈 核转录因子 信号通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浸润性细胞 激活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CK8、CK17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田迅 杨光之 +2 位作者 田延龙 金华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CK8、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4例(Ⅰ级20例,Ⅱ、Ⅲ级24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的CK8、CK17的表...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CK8、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4例(Ⅰ级20例,Ⅱ、Ⅲ级24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的CK8、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鳞状上皮CK8、CK17均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92%,其表达均以中等强度及强阳性为主;CIN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3%和58.3%,以中等强度为主;CIN低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30%,其均以弱及中等强度为主。结论 CK8、CK17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K8、CK17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浸润性细胞 CK8 CK17
下载PDF
分子诊断在宫颈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文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6期613-614,共2页
宫颈癌发病率在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宫颈癌患者5年存活率约为70%,而对于早期诊断出宫颈癌的患者,存活率可上升至大约90%。因腺癌易于向宫颈管内生长,在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临床分期以致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宫颈癌发病率在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宫颈癌患者5年存活率约为70%,而对于早期诊断出宫颈癌的患者,存活率可上升至大约90%。因腺癌易于向宫颈管内生长,在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临床分期以致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另外,几乎所有的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都要经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阶段,且绝大多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相关,后者主要是通过病毒基因蛋白干扰细胞的正常周期监测机制,使宿主细胞获得异常增殖能力而发生恶性转化。因此,应用HR-HPV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宫颈癌的协助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早期检测 分子诊断 应用 浸润性细胞 宫颈上皮内瘤变 5年存活率
下载PDF
进一步认识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武亮 黄宜志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oioid trophoblastictumor,ET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tumor,PSTT)和绒癌,但其形态学特征可与一些滋养细胞和非滋养细胞病变相混淆,...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oioid trophoblastictumor,ET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tumor,PSTT)和绒癌,但其形态学特征可与一些滋养细胞和非滋养细胞病变相混淆,尤其是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该病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妇女,目前文献中积累的资料尚不多,对本病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 浸润性细胞 胎盘部位结节 形态学特征 生育期妇女 生物学特
下载PDF
宫颈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8
作者 吕水英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4年第2期210-211,共2页
广义的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症、宫颈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宫颈恶性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畸形等,狭义的宫颈病变指癌前病变,本文提到的宫颈病变是狭义的宫颈病变。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在发生之前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癌前病变时期,即狭... 广义的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症、宫颈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宫颈恶性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畸形等,狭义的宫颈病变指癌前病变,本文提到的宫颈病变是狭义的宫颈病变。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在发生之前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癌前病变时期,即狭义的宫颈病变,所以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筛查结果分析 浸润性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良病变 前病变 宫颈炎症 病变
下载PDF
以腹痛、便血、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老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9
作者 李蕊 于泳 +1 位作者 杨海宁 谢燕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55-256,共2页
患女,64岁。腹痛、腹胀伴发热1月,加重伴便血1周入院。1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逐渐延至全腹,腹胀明显,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40.8℃之间,发热前偶伴寒战,不伴四肢关节酸痛、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等。退热治疗... 患女,64岁。腹痛、腹胀伴发热1月,加重伴便血1周入院。1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逐渐延至全腹,腹胀明显,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40.8℃之间,发热前偶伴寒战,不伴四肢关节酸痛、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等。退热治疗间断有效,试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纳差、乏力明显,并伴间断便血1周,为少量暗红色血液附于粪便表面或与其轻度混合。曾在油漆厂调漆车间工作38年。3年前因“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行子宫根治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行体外放射治疗,临床治愈。否认消化性溃疡及家族性肿瘤病史。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细胞淋巴瘤 间断便血 首发症 发热 腹痛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浸润性细胞 老年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淋巴瘤合并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周帆 杨重庆 +1 位作者 乔旭柏 马正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62-362,I100,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原发淋巴瘤 早期 浸润性细胞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游伟强 吴小延 +4 位作者 王莉平 方小龙 陈雄豪 吴少惠 叶才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15-919,92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检测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113例子宫颈炎患者为子宫颈炎组,15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检测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113例子宫颈炎患者为子宫颈炎组,15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为LSIL组,9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为HSIL组,126例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微小癌组(含IA1期54例和IA2期72例)。子宫颈病变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检测其CTC和SCCA表达水平,比较CTC、SCCA单独和CTC+SCCA联合检测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4组患者之间和微小癌组IA1期和IA2期患者之间的差异,综合评价CTC、SCCA单独和CTC+SCCA联合检测诊断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效能差异。结果与子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比较,微小癌组CTC、SCCA和CTC+SCC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小癌组IA2期患者(CTC+SCCA)的阳性率高于IA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08)。微小癌组IA2期患者的CTC、SCCA表达水平均高于IA1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6、-3.90,P均<0.05)。CTC+SCC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CTC、SCCA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51.32,P均<0.05)。CTC检测的特异度均高于SCCA、CTC+SCCA联合检测(χ^(2)_(SCCA)=4.65,P_(SCCA)>0.05;χ^(2)_(CTC+SCCA)=12.09,P_(CTC+SCCA)<0.05),而CTC+SCCA联合检测与SCCA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P=0.17)。CTC+SCCA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80。CTC+SCCA联合检测的符合率高于CTC、SCCA检测,且与SCC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01)。结论CTC和SCCA单独和联合检测均是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的综合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抗原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细胞 低度上皮内病变 高度上皮内病变
原文传递
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胡蕾蕾 吴东恩 +2 位作者 朱珊珊 张梅芳 陈芷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6-0099,共4页
探究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12月60例疑似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癌组织均给予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特染网状纤维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 探究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12月60例疑似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癌组织均给予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特染网状纤维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特染网状纤维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89)高于HE染色(Kappa=0.625)。特染网状纤维及HE染色诊断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100.00%(38/38)、86.36%(19/22)、92.68%(38/41)、100.00%(19/19)、88.92%(57/60);89.74(35/39)、71.43%(15/21)、5.37%(35/41)、78.95%(15/19)、83.33%(50/60),特染网状纤维的诊断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高于HE染色(P<0.05)。特染网状纤维诊断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AUC值大于HE染色(0.963 vs0.822,P<0.05)。结论 特染网状纤维对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染网纤维 宫颈微小浸润性细胞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过程中Claudin-1、3、4、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燕 秦蓉 +1 位作者 王弦 陈宗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7在子宫颈正常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CIN1、2、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2例...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7在子宫颈正常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CIN1、2、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2例CIN1、15例CIN2、28例CIN3和22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3、4、7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子宫颈组织→CIN1/2→CIN3→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laudin-1、3、4、7的表达逐渐增加。CIN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及CIN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3与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与Claudin-7、Claudin-3与Claudin-4的表达强度随疾病的进展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Claudin-1、3、4、7可能与子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相关,联合检测Claudin-1、3、4、7的表达可作为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位 子宫颈浸润性细胞 CLAUDIN-1 3 4 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51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兆华 余书勇 熊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1-222,2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SP+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PKSP+TURBt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时间5~65min,平均17.9min,出血量少,无经尿道... 目的: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SP+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PKSP+TURBt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时间5~65min,平均17.9min,出血量少,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21例侧壁肿瘤切除时,1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例膀胱穿孔;肿瘤病理分期:TI S2例,Ta 7例,T142例;病理分级:G137例,G214例;随访10~59个月,20例复发,12例行PKSP+TURBt,4例改行根治术。结论:PKSP+TURBt是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 经尿道电切 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 电切术
下载PDF
TCT阴性CINⅢ级患者的HPV感染状况及感染亚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禄 杨娜 刘智 《癌症进展》 2019年第9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妇女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为阴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感染亚型特点。方法对100例TCT阴性的CINⅢ级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患者(对照组)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妇女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为阴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感染亚型特点。方法对100例TCT阴性的CINⅢ级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患者(对照组)组织中的DNA片段进行扩增,利用导流杂交技术测定HPV亚型,分析HPV亚型的特点。比较两组患者HPV的总感染率和两组HPV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PV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V阳性患者中均是单一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二重感染所占比例次之,三重感染所占比例和四重感染所占比例最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各感染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V阳性患者在年龄、民族、性生活史、婚姻状况、职业方面,以及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高危型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阴性的CINⅢ级患者的HPV感染型别以单一感染为主,HPV16单一感染或联合其他亚型的多重感染可能是其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基因型 子宫颈浸润性细胞
下载PDF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间质蛋白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伟 陈强 +2 位作者 孙立江 冯英 牛海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系统生物学层面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间质蛋白表达谱的特点,并探寻膀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标记组发现。方法①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得纯化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间质细胞/正常间质细胞。②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多肽混合物,... 目的系统生物学层面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间质蛋白表达谱的特点,并探寻膀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标记组发现。方法①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得纯化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间质细胞/正常间质细胞。②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多肽混合物,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③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蛋白质。④GO对蛋白质表达特点进行总体描述。⑤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通路分析。⑥候选生物标记物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4例配对癌间质/正常间质标本中共表达蛋白868/872个,差异表达蛋白978个。487/491个蛋白特异表达于癌间质/正常间质标本中。与整个IPI数据库中的蛋白质比对,生物学途径中42/42个GO术语为浓集表达,8/5个GO术语为缺失表达。显著改变的生物通路主要包括代谢通路、核糖体、聚合粘附等。描述统计学证实极性分子以及大分子蛋白有同样的概率成为生物标记。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间质细胞是肿瘤的必要组分,生物标记的发现及网络化多靶点治疗应该将肿瘤细胞本身及其相应的间质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 间质 蛋白质组学 细胞结构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春琴 傅文珍 +1 位作者 傅亚飞 翁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8期2225-222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护理、膀胱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护理、膀胱冲洗护理、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术后并发症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得表( SF-36)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时间(26.1±7.8)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0.3%(12/59);对照组术后复发率18.0%(9/50),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5/59),对照组为30.0%(1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1,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生活质量总分为(596.1+113.4)分,高于对照组(512.4+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6,P<0.05);SF-36量表中TH、RP、MH、VT、RE、SF6项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96,5.028,5.137,5.918,7.009,6.402;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SDS、SAS量表评分结果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1,4.013;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4.202;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2%(55/59),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16,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18
作者 李恩林 袁金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4期3312-3314,共3页
选取收治的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25例,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ⅠA1期11例,ⅠA2期14例。11例ⅠA1期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颈锥切术4例,术后随访2年,10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患者在4... 选取收治的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25例,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ⅠA1期11例,ⅠA2期14例。11例ⅠA1期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颈锥切术4例,术后随访2年,10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患者在4个月后复发,复发后即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术后随访未见转移。ⅠA2期14例患者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2年,14例均未见复发。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宫颈锥切或子宫全切术临床疗效均满意,复发及转移率低,详细的病理报告对选择治疗方式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细胞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前放疗及新辅助化疗
19
作者 乔明洲 李长岭 《癌症进展》 2005年第3期198-201,190,共5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国内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初诊时约有2 0 %为浸润性,另有10 %浅表性肿瘤最终也将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疗法,超过5 0 %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死于远处转移。为了降低膀胱癌全切...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国内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初诊时约有2 0 %为浸润性,另有10 %浅表性肿瘤最终也将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疗法,超过5 0 %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死于远处转移。为了降低膀胱癌全切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提高总生存率,放化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已应用于临床。为评价术前放疗及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但迄今为止,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术前放疗及新辅助化疗可常规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 术前放疗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