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角菌Xylaria sp.290代谢产物中两个新的海松烷型二萜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培培 尤怀成 +2 位作者 胡志钰 李瑶瑶 沈月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18-2621,共4页
从炭角菌属真菌290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海松烷犁二萜xylarianesA(1)和B(2),以及一个已知的该类二萜16-hydroxy isopimar-7-en-19-oic acid(3).通过一维和二维NMR数据解析及高分辨率质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143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 从炭角菌属真菌290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海松烷犁二萜xylarianesA(1)和B(2),以及一个已知的该类二萜16-hydroxy isopimar-7-en-19-oic acid(3).通过一维和二维NMR数据解析及高分辨率质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143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3在抗肿瘤活性测定中均未显示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松 二萜 炭角菌属
原文传递
国产沉香中的二萜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林 乔立瑞 +2 位作者 谢丹 戴均贵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88-2091,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松香酸(1),去氢松香酸甲酯(2),me...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松香酸(1),去氢松香酸甲酯(2),methyl 7-oxodehydroabietate(3),7α,15-二羟基去氢松香酸(4),7α-hydroxypodocarpen-8(14)-en-13-on-18-oic acid(5),海松酸(6),海松醇(7),18-norpimara-8(14),15-dien-4α-ol(8),18-norisopimara-8(14),15-dien-4β-ol(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8,9为降二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沉香 二萜类 降二萜类 松香酸类 海松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牛东地区煤成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包建平 吴浩 +4 位作者 朱翠山 王志峰 汪立群 陈琰 周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6-1069,共14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牛东地区和冷湖构造带原油中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对比研究,首次提出牛东地区原油属于典型煤成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高的Pr/Ph比值(3.0~5.5),在Pr/nC17与Ph/nC18关系图上分布在偏氧化的区域,明...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牛东地区和冷湖构造带原油中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对比研究,首次提出牛东地区原油属于典型煤成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高的Pr/Ph比值(3.0~5.5),在Pr/nC17与Ph/nC18关系图上分布在偏氧化的区域,明显富含树脂体生源的海松烷类标志物,而指示藻类贡献的C27甾烷明显偏低,表明陆源有机质是主要原始生烃母质,且总体偏低的新藿烷和重排藿烷这一特征也与煤和碳质泥岩的形成环境相吻合。而冷湖构造带原油的Pr/Ph比较低(<3.0),在Pr/nC17与Ph/nC18关系图中分布在氧化—还原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树脂体生源的海松烷类标志物含量明显偏低,而与藻类输入有关的C27甾烷明显偏高,新藿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中等,这与淡水湖相泥岩的特征相吻合,表明它们属于淡水湖相原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下侏罗统不同岩性烃源岩与相关地区原油中海松烷类标志物的相对组成特征表明,牛东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煤,而冷湖构造带上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湖相泥岩,这与该地区下侏罗统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是吻合的,由此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煤成油的勘探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松 海松 生物标志物 煤成油 牛东地区 冷湖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邹娟 董明洪 +3 位作者 周浪 赵臣亮 叶江海 张敬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405-4410,共6页
目的研究荔波产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选用硅胶、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波产香茶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荔波产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选用硅胶、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波产香茶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雪花草丁素(2)、4,9α-环氧-3,4-开环异海松烷-7,15-二烯-3-酸(3)、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甲酯(4)、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5)、异海松烷-7,15-二烯-3-酮(6)、异海松烷-7,15-二烯-3β-醇(7)、山姜萜醇(8)、(-)-丁香三环烷-2,9-二醇(9)、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3-表-马斯里酸(12)、7α-羟基谷甾醇(13)、β-谷甾醇(14)、豆甾醇(15)、芝麻素(16)、泡桐素乙酯(1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2~9、15~18为首次从香茶菜中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菜 二萜 雪花草丁素 3 4-开环异海松-4(18) 7 15-三烯-3-酸甲酯 山姜萜醇 (-)-丁香三环-2 9-二醇
原文传递
红紫珠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5
作者 张雪儿 黄逸敏 +4 位作者 方巧苗 赵钟祥 林朝展 祝晨蔯 吴爱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0-1898,共9页
目的研究红紫珠Callicarpa rubella枝叶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红紫珠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及X-单晶衍射实验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 目的研究红紫珠Callicarpa rubella枝叶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红紫珠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及X-单晶衍射实验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抗炎模型,选择6个结构差异明显的二萜类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从红紫珠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20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olavic acid-15-metyl ester(1)、rubellapene A(2)、rubellapene B(3)、rubellapene C(4)、13,14,15,16-四降碳-3-克罗-12,18-二羧酸(5)、对映异海松烷-8(14),15-烯-19-羧酸(6)、dichrocephnoids C(7)、15-去甲基半日-8(20)12E-二烯-14-甲醛-19-羧酸(8)、8S-kolavic acid 15-methyl ester(9)、粘叶莸酸(10)、melanocane B(11)、dodovislactones B(12)、tinotufolin B(13)、amphiacric acid A(14)、patagonic acid(15)、(+)-15-methoxyfloridolide A(16)、去甲基-左旋哈氏豆属酸(17)、15-羟基-16-羰基-15,16H-左旋哈氏豆属酸(18)、(−)-顺式-克罗-3,13-烯-16-羟基-15,18-二羧酸-15,16-内酯(19)、polylauioid J(20)。结论首次得到化合物1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化合物5、7~14、16~20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红紫珠中分离得到,主要以克罗烷型和半日花烷型二环二萜为主。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表明,6个二萜类化合物均能够抑制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NO的分泌,其中化合物1抑制NO能力最强,推测C-13位双键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紫珠 二萜 克罗 半日花 抗炎活性 X-射线单晶衍射 13 14 15 16-四降碳-3-克罗-12 18-二羧酸 对映异海松-8(14) 15-烯-19-羧酸
原文传递
粉红单端孢霉发酵产物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二萜
6
作者 郝珂冉 黄德森 +1 位作者 吴怡婷 邢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797,共5页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anocane F(1)、rosenonolactone(2)、desoxyrosenonolactone(3)、rosonolactone(4)与2α-hydroxyisocupressic acid(5),均为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乳腺癌MCF-7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抑制MCF-7生长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霉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型二萜 细胞生长抑制
下载PDF
五加皮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 解盈盈 +5 位作者 刘琦 关永霞 赵淑秀 刘青芝 林永强 郭东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709-7716,共8页
目的 对五加皮Acanthopanacis Cortex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MCI树脂柱、硅胶柱、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五加皮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 对五加皮Acanthopanacis Cortex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MCI树脂柱、硅胶柱、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五加皮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Griess法测试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五加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7个对映海松烷型二萜7β-羟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1)、7-酮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2)、7β-甲氧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3)、6,8(14),15-三烯-19-异海松羧酸(4)、14-酮基-8,15-二烯-19-异海松羧酸(7)、14-羟基-16-乙烯基-8,11,13-三烯-17-异海松羧酸(8)、7α-羟基-8(14),15-二烯-19-异海松烷酸(11);以及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16α,17-二羟基-19-异贝壳杉烷羧酸(5)、17-羟基-19-异贝壳杉烷羧酸(6)、异贝壳杉烯酸(9)、17-醛基-19-异贝壳杉烯酸(10)、17-醛基-15-烯-19-异贝壳杉烷酸(12)和17-羟基-15-烯-19-异贝壳杉烷酸(13)。其中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柱五加酸G1;3和4为首次从细柱五加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13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1~3、7的活性较好。海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较贝壳杉烷型二萜强,海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7位取代活性强弱顺序为β-OH>β-OCH_(3)>Δ^(6)双键>C=O>α-OH。结论 五加皮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为五加皮专属性质控方法建立、药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二萜类 抗炎活性 细柱五加酸G1 7β-甲氧基-8(14) 15-二烯-19-异海松 6 8(14) 15-三烯-19-异海松羧酸
原文传递
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利 李冬利 +3 位作者 陈玉婵 陶美华 但飞君 章卫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 目的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海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sopimara-8(14),15-diene(1)、libertellenone A(2)、scopararane B(3)、diaporthein A(4)、diaporthein B(5)、11-deoxydiaporthein A(6);4个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啤酒甾醇(10),其中化合物5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9.2、4.4、9.9μmol/L。结论化合物1、2和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帚状弯孢聚壳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型二萜 甾醇 抗肿瘤活性 diaporthein B
原文传递
北极真菌Eutypella sp.D-1中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靖堂 卢小玲 +2 位作者 郑珩 刘小宇 焦炳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和凝胶柱等色谱技术,从北极真菌Eutypella sp.的菌体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1H和13C NMR、2D NMR等分析方法,并比较相关文献,鉴定这两个化合物为libertellenone C(1)和libertellenone A(2)。...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和凝胶柱等色谱技术,从北极真菌Eutypella sp.的菌体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1H和13C NMR、2D NMR等分析方法,并比较相关文献,鉴定这两个化合物为libertellenone C(1)和libertellenone A(2)。测试了化合物1和2对各种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胰腺癌SW1990和胶质瘤U251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此外化合物2对稻瘟霉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真菌 弯孢聚壳菌属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二萜类
下载PDF
滇金石斛中4个对映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龋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玲 胡继藤 +2 位作者 罗密 郑丽云 朱江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滇金石斛Flickingeria albopurpurea Seidenf中的化学成分,对分离得到的对映海松烷二萜类物质进行致龋相关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Sphe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Rp-HPLC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运用多种现代波... 目的研究滇金石斛Flickingeria albopurpurea Seidenf中的化学成分,对分离得到的对映海松烷二萜类物质进行致龋相关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Sphe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Rp-HPLC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BECTM-Device考察分离到的化合物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内氏放线菌、黏性放线菌、乳杆菌等6种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化合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MBEC)。结果从滇金石斛中分离鉴定出4个对映海松烷二萜化合物,它们对6种致龋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最强。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金石斛中分离得到,均具有抑制致龋菌的活性,是潜在的抗龋活性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石斛 对映海松 致龋菌 抗龋作用
下载PDF
海松酸和异海松酸的质子核磁共振分析
11
作者 L.劳伦斯 D.F.辛凯尔 孙侠凤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前言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是鉴定有机化学物质最重要的手段,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松香松节油组分的鉴定,已发表了近50种二萜树脂酸及甲酯(在60或100兆赫)的′HNMR光谱,涉及到具有海松烷、异海松烷和枞烷。
关键词 海松 质子核磁共振 海松 有机化学物质 核磁共振光谱 岩蔷薇 二萜 光谱参数 偶合常数
下载PDF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云龙 薛晓文 《海峡药学》 2014年第7期5-7,共3页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海松烷二萜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其广泛存在于菊科、豆科、大戟科等双子叶植物中,尤其在菊科豨莶属中大量存在。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的基本母环是三环二萜,其拥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它针对NF-κB,IL-...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海松烷二萜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其广泛存在于菊科、豆科、大戟科等双子叶植物中,尤其在菊科豨莶属中大量存在。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的基本母环是三环二萜,其拥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它针对NF-κB,IL-1等的作用。本文对近1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汇总,并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评估了这类化合物作为抗炎,抗菌药物的开发潜力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映体海松 二萜 抗炎活性
下载PDF
阴山大戟中一个对映海松烷型二萜2D NMR全归属(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本印 王环 +3 位作者 罗晓东 杜芝芝 沈建伟 张晓峰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从阴山大戟的根部首次分到一个已知的对映-海松烷型二萜,3α,19-dihydroxyl-ent-pimara-9,15-diene,通过二维波谱方法(1 H-1 H COSY,HMBC,HMQC,ROESY)确定了其结构,并且首次此化合物的H谱和C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关键词 大戟科 阴山大戟 对映-海松型二萜 2D NMR谱
下载PDF
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的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媛 李敏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0-1874,1970,共6页
研究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的二萜类化学成分。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角果木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二萜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S*,8S*,9S*,10R*,13S*)-2,16-dihy... 研究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的二萜类化学成分。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角果木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二萜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S*,8S*,9S*,10R*,13S*)-2,16-dihydroxydolabr-4R*,18-epoxy-3,15-dione(1)、tagalsin B(2)、ent-5α,2-oxodolabr-3-ene-3,15,16-triol(3)、(5S*,8S*,9S*,10R*)-3,13S*-dihydroxy-15,16-dinorlabr-3-en-2-one(4)、(5S*,8S*,9S*,10R*,13S*)-3-hydroxy-16-nor-2-oxodolar-3-ene-15-oic acid(5)、(5S*,8S*,9S*,10R*)-13S*,18-dihydroxy-15,16-dinordolabr-4(18)-ene-3-one(6)、(5S*,8S*,9S*,10R*,13S*)-18-hydroxy-16-nor-3-oxodolabr-4(18)-en-15-oic acid(7)、(5S*,8S*,9S*,10R*)-13S*-hydroxy-4S*,18-epoxy-15,16-dinordolabr-1-en-3-one(8)、ent-8(14)-pimarane-16,18-dihydroxy-15-one(9)、ent-8(14)-pimarane-15,18-diol(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角果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角果木 dolabrane型二萜 海松型二萜
下载PDF
二维高通量色谱分离制备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君 夏雪奎 +3 位作者 贾爱荣 刘新 张绵松 刘昌衡 《山东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4-18,24,共6页
建立了二维高通量色谱分离、纯化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中的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新方法。以甲醇-水为溶剂体系梯度洗脱,在流速为40 m L/min、主分离检测波长为254 nm,二级分离检测波长为220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从1.5 g海参来源真菌E... 建立了二维高通量色谱分离、纯化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中的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新方法。以甲醇-水为溶剂体系梯度洗脱,在流速为40 m L/min、主分离检测波长为254 nm,二级分离检测波长为220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从1.5 g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得到海松烷二萜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捷且减少样品的不可逆吸附,为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制备型分离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高通量分离制备色谱 海参来源真菌 海松二萜化合物
下载PDF
从小叶香茶菜分得的二萜成分
16
作者 胡晓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1992年第6期269-270,共2页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萜化合物 香茶菜属 海松 贝壳杉烯 植物 甲醇 残留物 作者 提取物 已知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SIIA-F13642产生的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7
作者 李旭航 林家富 褚以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SIIA-F13642产生的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基于r DNA-ITS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采用乙酸乙酯萃取、C_(18)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分离目标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数据解析其结构。结果鉴定SIIA-F13642为地杨...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SIIA-F13642产生的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基于r DNA-ITS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采用乙酸乙酯萃取、C_(18)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分离目标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数据解析其结构。结果鉴定SIIA-F13642为地杨梅粘鞭霉(Gliomastix luzulae(Fuckel)E.W.Mason ex S.Hughes),产生3个主要的已知抗真菌化合物virescenoside A,virescenoside B和[Thr^2,Leu^5,Ala^(10)]Cyclosporin,抗新型隐球菌SIA1017的MIC值分别为0.2、0.78和0.78mg/m L。结论地杨梅粘鞭霉SIIA-F13642产生3个主要次级代谢产物virescenoside B(1)、virescenoside A(2)和[Thr^2,Leu^5,Ala^(10)]Cyclosporin(3),具有抗新型隐球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杨梅粘鞭霉SIIA-F13642 抗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型二萜苷类 环孢菌素类
下载PDF
韩国五加中的海松烷型二萜类成分及其对TNF-α和IL-8分泌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季艳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5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韩国五加 海松型二萜类成分 TNF-Α IL-8 分泌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印度尼西亚肾菜中高度氧化的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抑制NO的活性
19
作者 汤树良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肾菜 氧化 海松型二萜化合物 抑制NO 活性
原文传递
卷首语
20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收获金秋,冬意袭来,《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0期与大家见面了。本期视点较多,涉及学科及研究领域广泛。
关键词 卷首语 文章 药用植物 松塔 经济植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 海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