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赵宇平
刘聪颖
+1 位作者
王晶晶
汤伟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寸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尺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通过计算最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
象
浮
脉
沉
脉
脉
诊客观化
三部九候
原文传递
《素问》中“浮”脉与“沉”脉含义简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4 位作者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章道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2-735,共4页
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浮脉与沉脉是一对反映脉位深浅的相反脉;《素问》中"浮"与"沉"则用来描述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脉位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素问》中"浮"脉与"沉"脉相关记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浮脉与沉脉是一对反映脉位深浅的相反脉;《素问》中"浮"与"沉"则用来描述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脉位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素问》中"浮"脉与"沉"脉相关记载的分析,探讨其与现今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认识的异同,以期为目前的脉诊教学提供参考,为丰富和发展脉学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浮
脉
沉
脉
脉
诊
原文传递
从《素问·脉要精微论》看春秋平脉
3
作者
高煜勋
谢希朴
+1 位作者
王赫
李成卫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时的脉象,出现在春季的大部分时间,而浮脉则是暮春时节的脉象,此时夏季将至,气温较高,蓄积的阳气推动脉位上浮至肌表,而出现浮脉。同样的,秋季旺时的脉象为浮脉,此时的脉象由于秋气的敛降,相较于夏日之洪脉,其脉象不再宽大有力,但凭借夏日积蓄的阳气,脉位仍然浮于肌表,形成了“轻虚以浮”的脉象。而“秋日下肤”则描述的是秋季之末的脉象,此时阴气逐步积累而盛壮,夏日积蓄的阳气被消耗殆尽,脉位就下沉到皮肤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平
脉
秋季平
脉
弦
脉
浮
脉
下肤
《素问·
脉
要精微论》
《素问·玉机真脏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中浮脉与沉脉临床意义辨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3 位作者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6,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沉之脉位变化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趋势。这些论述对后世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的脉诊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沉
脉
脉
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发展源流
被引量:
7
5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3 位作者
赵燕
薛晓琳
吴秀艳
陈欣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
脉
沉
脉
脉
象特征
临床意义
历史源流
原文传递
浅谈人之“八纲脉”
被引量:
3
6
作者
顾瞻
岳小强
刘龙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20-522,共3页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纲
脉
浮
脉
沉
脉
迟
脉
数
脉
实
脉
虚
脉
滑
脉
涩
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论》浮脉的辨证意义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惠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8,共2页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伤寒论》中关于脉诊的条文共有14 6条,而论述浮脉的就达到了64条之多,因此阐明浮脉在疾病辨证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张仲景的脉诊特色,又有益于进一步理解仲景的辨治思路。主要从浮脉在表证和...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伤寒论》中关于脉诊的条文共有14 6条,而论述浮脉的就达到了64条之多,因此阐明浮脉在疾病辨证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张仲景的脉诊特色,又有益于进一步理解仲景的辨治思路。主要从浮脉在表证和里证的辨证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明确《伤寒论》中浮脉在张仲景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辨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名言拾粹
8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18-18,25,33,共3页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
浮
脉
风痰
表虚
虚热
溲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9
作者
潘振彬
《中医药通报》
2003年第2期72-73,共2页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伤寒论》浮脉,对排除临床困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主病辨析
临床意义
脉
诊
脉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式规范
被引量:
1
10
作者
黄亚丽
宋尚晋
岳小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72-175,共4页
脉诊是中医临证不可或缺的重要诊疗方法,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临证体会,就临床诊脉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期望为了解、学习和运用中医脉诊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脉
诊
浮
脉
沉
脉
迟
脉
数
脉
实
脉
虚
脉
滑
脉
涩
脉
平
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浮脉与沉脉的频谱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全来
厉树忠
+1 位作者
杨金龙
田野
《甘肃科技》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将中医浮脉与沉脉的脉象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提取了浮脉和沉脉的频谱特征,并以常脉作对照,探讨了其中所包含的某些病理信息。
关键词
浮
脉
沉
脉
傅立叶变换
频谱
能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季节变化对脉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唐亚平
杨宏宝
戴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4-1835,共2页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迟脉、数脉、细脉、浮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脉象春弦冬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的理论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弦
脉
沉
脉
浮
脉
洪
脉
细
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仲景之浮脉
被引量:
3
13
作者
高连战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张仲景
浮
脉
太阳病
痞证
风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浮脉主病探微
被引量:
4
14
作者
陈凤国
余璇
+2 位作者
边文彦
詹前兴
赵国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3,共3页
文章主要从脉象特征机制、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三部浮脉主病、单部浮脉主病四个方面对浮脉进行较为全面探讨。浮脉特征是脉位在表,浮取即得,浮取的压力5~10kpa;形成机制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在表或趋于表的状态;生理性浮脉的影...
文章主要从脉象特征机制、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三部浮脉主病、单部浮脉主病四个方面对浮脉进行较为全面探讨。浮脉特征是脉位在表,浮取即得,浮取的压力5~10kpa;形成机制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在表或趋于表的状态;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季节、体型、肺脉及气温;在其主病方面,三部浮脉主表证,亦可见于虚证、热盛、病情向愈及病机的阐释;单部浮脉方面:寸部脉浮主表证、上焦病证及结胸、脏结,关部脉浮主中焦脾胃疾病,下部浮脉主要见于下焦阳气复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特征
主病
原文传递
《难经》浮脉探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麦舒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0-1601,共2页
《难经》关于脉学的学术内涵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贡献。《难经》对浮脉的指下形态、正常表现和临床意义等方面具有精辟阐述。书中强调从寸口脉法、六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色脉相参等方面诊浮脉,并通过诊浮脉以阐述疾病病机、判断...
《难经》关于脉学的学术内涵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贡献。《难经》对浮脉的指下形态、正常表现和临床意义等方面具有精辟阐述。书中强调从寸口脉法、六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色脉相参等方面诊浮脉,并通过诊浮脉以阐述疾病病机、判断病位和推断预后,这些阐述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以及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浮
脉
脉
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寸脉之浮经验浅析——左寸浮主心悸右寸浮主外感
被引量:
2
16
作者
吴喜庆
陆小左
张玉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微妙在脉,不可不察"现仅就左右寸口之浮脉所主病证,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试述。
关键词
左寸
脉
右寸
脉
浮
脉
心悸
外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浮脉规范诊断探讨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杨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本文在大量搜集整理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浮脉的脉形特征、浮脉主病特点、脉形变化的影响机理,为中医浮脉规范诊断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浮
脉
诊断
规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浮脉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浮脉是太阳表证之主脉,一般主表证。但在《伤寒论》里却不尽然,浮脉还可主阳、主温热,主水热互结之蓄水证,主结胸病、脏结病,主少阳病,主病在上焦,主痞证等,只有做到脉证合参,才能准确辨证,使投方用药有的放矢。
关键词
浮
脉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太阳病中的浮脉辨治
被引量:
3
19
作者
杜磊
李蔚
徐健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777-779,共3页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作者张仲景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常见病、多发病的深入研究,反复临床验证,最终完成的了证据的生成、使用及疗效的评价,其确立的诊治思路和方证,经历代医家验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浮
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脉主病辨析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20
作者
冯居秦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76-1576,F000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意义
主病辨析
浮
脉
《濒湖
脉
学》
中医临床
指导治疗
诊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赵宇平
刘聪颖
王晶晶
汤伟昌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6,共3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中医诊断学经费资助项目(S30302)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szy09017,szy08059)
文摘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寸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尺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通过计算最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关键词
脉
象
浮
脉
沉
脉
脉
诊客观化
三部九候
Keywords
Pulse manifestation
Fu-superficial pulse
Chen-deep pulse
Objectification of pulse diagnosis
Three regions and nine pulse-takings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素问》中“浮”脉与“沉”脉含义简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章道宁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2-735,共4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才培养共建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自主选题项目(2013-JYBZZ-XS-006)
+1 种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JXTD12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1-CXTD-08)
文摘
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浮脉与沉脉是一对反映脉位深浅的相反脉;《素问》中"浮"与"沉"则用来描述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脉位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素问》中"浮"脉与"沉"脉相关记载的分析,探讨其与现今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认识的异同,以期为目前的脉诊教学提供参考,为丰富和发展脉学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浮
脉
沉
脉
脉
诊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Inner Canon of Huangdi, 黄帝内经)
floating pulse
deep pulse
pulse taking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素问·脉要精微论》看春秋平脉
3
作者
高煜勋
谢希朴
王赫
李成卫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基金
北京市技术开发横向课题项目(2180071720124)
2017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经典传承(文献)”类立项资助课题项目(1000062720108)。
文摘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时的脉象,出现在春季的大部分时间,而浮脉则是暮春时节的脉象,此时夏季将至,气温较高,蓄积的阳气推动脉位上浮至肌表,而出现浮脉。同样的,秋季旺时的脉象为浮脉,此时的脉象由于秋气的敛降,相较于夏日之洪脉,其脉象不再宽大有力,但凭借夏日积蓄的阳气,脉位仍然浮于肌表,形成了“轻虚以浮”的脉象。而“秋日下肤”则描述的是秋季之末的脉象,此时阴气逐步积累而盛壮,夏日积蓄的阳气被消耗殆尽,脉位就下沉到皮肤之下。
关键词
春季平
脉
秋季平
脉
弦
脉
浮
脉
下肤
《素问·
脉
要精微论》
《素问·玉机真脏论》
Keywords
spring flat vein
autumn flat vein
string pulse
floating pulse
Lower skin
Su Wen·Mai Yao Jing Wei Lun
Su Wen·Yu Ji Zhen Zang Lun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中浮脉与沉脉临床意义辨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系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6,共4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自主课题(2013-JYBZZ-XS-00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JXTD12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1-CXTD-08)
文摘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沉之脉位变化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趋势。这些论述对后世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的脉诊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沉
脉
脉
诊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发展源流
被引量:
7
5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赵燕
薛晓琳
吴秀艳
陈欣然
机构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2015-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1000062720037/001)
+1 种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1-CXTD-08)
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BY2014KYQD14)
文摘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关键词
浮
脉
沉
脉
脉
象特征
临床意义
历史源流
Keywords
floating pulse
deep pulse
pulse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history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人之“八纲脉”
被引量:
3
6
作者
顾瞻
岳小强
刘龙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20-522,共3页
基金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ZYSNXD-CC-ZDYJ032)
文摘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关键词
八纲
脉
浮
脉
沉
脉
迟
脉
数
脉
实
脉
虚
脉
滑
脉
涩
脉
Keywords
eight principles pulse
floating pulse
sunken pulse
slow pulse
frequent pulse
real pulse
pulsus vacuus
slippery pulse
un-smooth pulse
分类号
R241.3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论》浮脉的辨证意义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惠君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医疗系伤寒教研室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8,共2页
文摘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伤寒论》中关于脉诊的条文共有14 6条,而论述浮脉的就达到了64条之多,因此阐明浮脉在疾病辨证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张仲景的脉诊特色,又有益于进一步理解仲景的辨治思路。主要从浮脉在表证和里证的辨证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明确《伤寒论》中浮脉在张仲景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辨证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辨证
分类号
R222.1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名言拾粹
8
出处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18-18,25,33,共3页
文摘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关键词
风热
浮
脉
风痰
表虚
虚热
溲便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9
作者
潘振彬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03年第2期72-73,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伤寒论》浮脉,对排除临床困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主病辨析
临床意义
脉
诊
脉
象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式规范
被引量:
1
10
作者
黄亚丽
宋尚晋
岳小强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72-175,共4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项目(15401900600)
上海市卫计委项目(ZY3-CCCX-3-3038
ZY3-RCPY-1-1001)
文摘
脉诊是中医临证不可或缺的重要诊疗方法,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临证体会,就临床诊脉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期望为了解、学习和运用中医脉诊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脉
诊
浮
脉
沉
脉
迟
脉
数
脉
实
脉
虚
脉
滑
脉
涩
脉
平
脉
Keywords
pulse-taking
floating pulse
deep pulse
slow pulse
rapid pulse
forceful pulse
feeblepulse
smooth pulse
unsmooth pulse
normal pulse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浮脉与沉脉的频谱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全来
厉树忠
杨金龙
田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甘肃科技》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文摘
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将中医浮脉与沉脉的脉象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提取了浮脉和沉脉的频谱特征,并以常脉作对照,探讨了其中所包含的某些病理信息。
关键词
浮
脉
沉
脉
傅立叶变换
频谱
能谱
分类号
TM938.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季节变化对脉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唐亚平
杨宏宝
戴芳
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4-1835,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迟脉、数脉、细脉、浮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脉象春弦冬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的理论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关键词
季节
弦
脉
沉
脉
浮
脉
洪
脉
细
脉
分类号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仲景之浮脉
被引量:
3
13
作者
高连战
机构
天津宝坻县中医医院
出处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张仲景
浮
脉
太阳病
痞证
风水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浮脉主病探微
被引量:
4
14
作者
陈凤国
余璇
边文彦
詹前兴
赵国平
机构
暨南大学医学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3189)
文摘
文章主要从脉象特征机制、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三部浮脉主病、单部浮脉主病四个方面对浮脉进行较为全面探讨。浮脉特征是脉位在表,浮取即得,浮取的压力5~10kpa;形成机制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在表或趋于表的状态;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季节、体型、肺脉及气温;在其主病方面,三部浮脉主表证,亦可见于虚证、热盛、病情向愈及病机的阐释;单部浮脉方面:寸部脉浮主表证、上焦病证及结胸、脏结,关部脉浮主中焦脾胃疾病,下部浮脉主要见于下焦阳气复来。
关键词
伤寒论
浮
脉
特征
主病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he floating pulse
Floating pulse characteristics
Primary illness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难经》浮脉探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麦舒桃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0-1601,共2页
文摘
《难经》关于脉学的学术内涵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贡献。《难经》对浮脉的指下形态、正常表现和临床意义等方面具有精辟阐述。书中强调从寸口脉法、六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色脉相参等方面诊浮脉,并通过诊浮脉以阐述疾病病机、判断病位和推断预后,这些阐述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以及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难经
浮
脉
脉
诊
Keywords
Classic of Questions
Superficial pulse
Pulse palpation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寸脉之浮经验浅析——左寸浮主心悸右寸浮主外感
被引量:
2
16
作者
吴喜庆
陆小左
张玉兰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文摘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微妙在脉,不可不察"现仅就左右寸口之浮脉所主病证,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试述。
关键词
左寸
脉
右寸
脉
浮
脉
心悸
外感
分类号
R241.2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浮脉规范诊断探讨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杨杰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文摘
本文在大量搜集整理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浮脉的脉形特征、浮脉主病特点、脉形变化的影响机理,为中医浮脉规范诊断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浮
脉
诊断
规范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浮脉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柴瑞震
机构
运城市中医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文摘
浮脉是太阳表证之主脉,一般主表证。但在《伤寒论》里却不尽然,浮脉还可主阳、主温热,主水热互结之蓄水证,主结胸病、脏结病,主少阳病,主病在上焦,主痞证等,只有做到脉证合参,才能准确辨证,使投方用药有的放矢。
关键词
浮
脉
《伤寒论》
张仲景
Keywords
floating pulse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太阳病中的浮脉辨治
被引量:
3
19
作者
杜磊
李蔚
徐健众
机构
重庆市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777-779,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西俭名中医工作室(2011)
文摘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作者张仲景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常见病、多发病的深入研究,反复临床验证,最终完成的了证据的生成、使用及疗效的评价,其确立的诊治思路和方证,经历代医家验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浮
脉
Keywords
Shang Han Lun, Taiyang diseases, Floating pulse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脉主病辨析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20
作者
冯居秦
机构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76-1576,F000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意义
主病辨析
浮
脉
《濒湖
脉
学》
中医临床
指导治疗
诊法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赵宇平
刘聪颖
王晶晶
汤伟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原文传递
2
《素问》中“浮”脉与“沉”脉含义简析
于晓飞
王天芳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章道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3
从《素问·脉要精微论》看春秋平脉
高煜勋
谢希朴
王赫
李成卫
《中医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伤寒论》中浮脉与沉脉临床意义辨析
于晓飞
王天芳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发展源流
于晓飞
王天芳
赵燕
薛晓琳
吴秀艳
陈欣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原文传递
6
浅谈人之“八纲脉”
顾瞻
岳小强
刘龙
《中医学报》
CAS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伤寒论》浮脉的辨证意义
王惠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
潘振彬
《中医药通报》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脉式规范
黄亚丽
宋尚晋
岳小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医浮脉与沉脉的频谱分析
王全来
厉树忠
杨金龙
田野
《甘肃科技》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季节变化对脉象影响的研究
唐亚平
杨宏宝
戴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浅谈仲景之浮脉
高连战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伤寒论》浮脉主病探微
陈凤国
余璇
边文彦
詹前兴
赵国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15
《难经》浮脉探析
麦舒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寸脉之浮经验浅析——左寸浮主心悸右寸浮主外感
吴喜庆
陆小左
张玉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医浮脉规范诊断探讨
杨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伤寒论》浮脉研究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伤寒论》太阳病中的浮脉辨治
杜磊
李蔚
徐健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浮脉主病辨析临床意义
冯居秦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