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刺与卫气探述 被引量:41
1
作者 胡天烨 马睿杰 方剑乔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卫气理论是中医"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卫气生理作用以及在人体病理状态下会产生何种反应的论述。浅刺针法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其理论、针具、刺法及应用范围的详备论述。其作为一种将针体刺... 卫气理论是中医"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卫气生理作用以及在人体病理状态下会产生何种反应的论述。浅刺针法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其理论、针具、刺法及应用范围的详备论述。其作为一种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刺法,在临床应用广泛,除了毫针浅刺,梅花针、皮内针、耳针、头针等均属此类。笔者试从卫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浅刺针法防治疾病的原理,以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卫气 皮部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浅刺水沟、内关穴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范郁山 罗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从神经体征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面,观察经过2、7、14天治疗后的Ⅰ、Ⅱ组大鼠和相应时间未经治疗的III、IV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浅刺针法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3个时间点的浅刺针法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与抑制Caspase-3启动的神经元凋亡有关,亦表明经络在体表有其物质基础,浅刺可取得有效的刺激作用,使浅部组织的经络特异性能充分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脑梗塞 caspase-3 水沟穴 内关穴
下载PDF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景中坤 邱玲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619-622,共4页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腕踝针、皮肤针、毫针围刺、皮内针疗法。皮部-络脉理论是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理论基础,浅刺能激发卫气,浅刺可以气血同治,浅刺可能调控皮肤系统自身的内分泌。浅... 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腕踝针、皮肤针、毫针围刺、皮内针疗法。皮部-络脉理论是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理论基础,浅刺能激发卫气,浅刺可以气血同治,浅刺可能调控皮肤系统自身的内分泌。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但仍有许多局限。浅刺治疗疾病的基础研究薄弱。浅刺的深度缺乏量化的指标来衡定,大多根据医者的感觉和经验。各种浅刺针法治疗PHN疗效评定标准过于陈旧。尽管有许多量表评估疗效,但具体来说都是患者主观感受的结果,仍缺乏定量的评定。这都制约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和临床效果的判定,以后的研究中也尚需大量的基础实验和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浅刺法的疗效。尽管有这些局限,但浅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对于医者来说,重要的是正确的把握病机,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气血同治,激发卫气,发挥"荣"和"通"的作用,到达止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刺针 腕踝针 皮肤针 毫针围刺 皮内针疗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纯燕 谢煜 徐振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685-3688,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对比,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常规穴位浅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5例。浅刺针法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常规穴位浅刺组在常规穴位上进行浅刺治疗,... 目的: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对比,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常规穴位浅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5例。浅刺针法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常规穴位浅刺组在常规穴位上进行浅刺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以NPQ-颈痛量表和Mc GILL-疼痛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总体疗效评定标准,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及愈显率。结果:浅刺针法组、常规穴位浅刺组、常规针刺组的总愈显率分别为88.57%、72.73%、64.71%;3组的NPQ-颈痛量表和Mc GILL-疼痛量表等指标均有改善,而浅刺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穴位浅刺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优于常规穴位浅刺、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颈痛 刺针 针灸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乐小燕 范郁山 《广西中医药》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浅刺针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 目的:探讨浅刺针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浅刺针法组痊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常规针法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浅刺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浅刺针法和常规针法都能改善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的大部分指标,但浅刺针法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TCD指标方面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或P<0.01)。结论: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刺针 针灸疗
下载PDF
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范郁山 乐小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浅刺组和常规针刺组、药物疗法组各20例,温针浅刺组采用温针浅刺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药物疗法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 目的:探讨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浅刺组和常规针刺组、药物疗法组各20例,温针浅刺组采用温针浅刺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药物疗法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结果:温针浅刺组痊愈17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法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药物疗法组痊愈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三组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都有改善而浅刺针法组疗效更优于常规针法组和药物疗法组(P<0.05,P<0.01)。结论: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刺针 温针
下载PDF
《针灸甲乙经》有关浅刺针法理论的研究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范郁山 况彦德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期10-11,共2页
整理《针灸甲乙经》中浅刺相关论述,初步梳理出书中浅刺针法的概况。《针灸甲乙经》作为一部承先启后的针灸专著,对皮部、络脉、筋经、卫气相关理论及浅刺腧穴进行归纳总结,使浅刺相关理论第一次由散在性论述转变为集中化、系统化的理... 整理《针灸甲乙经》中浅刺相关论述,初步梳理出书中浅刺针法的概况。《针灸甲乙经》作为一部承先启后的针灸专著,对皮部、络脉、筋经、卫气相关理论及浅刺腧穴进行归纳总结,使浅刺相关理论第一次由散在性论述转变为集中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对后世浅刺的临床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古籍研究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范郁山 罗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6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NGF表达的变化,观察经过2、7、14天治疗后的Ⅰ、Ⅱ组大鼠和相应时间未经治疗的Ⅲ、Ⅳ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NGF表达。结果:3个时间点的浅刺针法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N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和常规针刺组(P<0.05和P<0.01)。结论: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上调NGF的表达水平,并延长其高表达时程,达到促进脑损伤区神经细胞的增殖、再生和功能维持的目的。亦表明经络在体表有其物质基础,浅刺可取得有效的刺激作用,使浅部组织的经络特异性能充分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脑梗塞 神经生长因子(NGF)
下载PDF
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Fas、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范郁山 黄婕 +1 位作者 谭小华 王琼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后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细胞Fas、Bcl-2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梗塞后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细胞Fas、Bcl-2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2、7、14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从神经体征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Fas、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面,观察经过2、7、14天治疗后的Ⅰ、Ⅱ组大鼠和相应时间未经治疗的III、IV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个时间点的浅刺针法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Fa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常规针刺组,而Bcl-2则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说明浅刺针法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结论:Fas、Bcl-2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细胞调亡有重要作用,浅刺针法通过下调Fas蛋白表达和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在分子水平证实经络在体表有其物质基础,浅刺可取得有效的刺激作用,使浅部组织的经络特异性能充分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脑梗塞 Fas、Bcl-2蛋白表达
下载PDF
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大鼠血浆TXB_2和6-酮-PGF1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郁山 谭小华 +1 位作者 王琼 黄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大鼠血浆TXB2和6-酮-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Ⅳ组均予脑梗死造模,Ⅴ组行假手术,之后Ⅰ组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治疗,Ⅱ组予常规针法合通窍活血汤,Ⅲ组仅予通...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大鼠血浆TXB2和6-酮-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Ⅳ组均予脑梗死造模,Ⅴ组行假手术,之后Ⅰ组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治疗,Ⅱ组予常规针法合通窍活血汤,Ⅲ组仅予通窍活血汤,Ⅳ组和Ⅴ组不予处理。各组于造模后2,7,14 d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TXB2和6-酮-PGF1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Ⅱ、Ⅲ、Ⅳ组造模后血浆TXB2水平明显高于Ⅴ组(P均<0.01);与Ⅱ、Ⅲ、Ⅳ组比较,Ⅰ组TXB2水平下降更快(P均<0.01)。Ⅱ、Ⅲ、Ⅳ组6-酮-PGF1α显著低于Ⅴ组(P均<0.01);与Ⅱ、Ⅲ、Ⅳ组比较,Ⅰ组6-酮-PGF1α水平升高更快(P<0.01)。结论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能更有效地降低TXB2水平,升高6-酮-PGF1α水平,使TXB2/6-酮-PGF1α比值趋向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通窍活血汤 脑梗死 TXB2 前列环素
下载PDF
沿皮浅刺内关公孙穴对脑梗塞大鼠Bcl-2 Bax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郁山 赵彩娇 +4 位作者 黄尉 庞勇 范黄沙 吴新贵 王进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缺血大鼠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的影响。方法:将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造模组和空白组,采用血栓栓塞法建立脑梗塞大鼠模型,后将造模成功的180只大...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对脑缺血大鼠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的影响。方法:将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造模组和空白组,采用血栓栓塞法建立脑梗塞大鼠模型,后将造模成功的180只大鼠随机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Ⅳ组)。通过神经体征评分、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等几个指标,观察经过治疗后的Ⅰ、Ⅱ组大鼠和相应时间未经治疗的III、IV组大鼠的大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个时间点的浅刺针法组大鼠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常规组针刺组,而Bcl-2则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常规组针刺组(P<0.01),说明浅刺针法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结论:浅刺内关、公孙穴位通过下调Bax蛋白表达和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在分子水平证实经络在体表有其物质基础,浅刺可取得有效的刺激作用,使浅部组织的经络特异性能充分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脑梗塞 Bcl-2 BAX 大鼠
下载PDF
浅刺针法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30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瑞舟 芮靖琳 廖宇衡 《广西中医药》 2011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失眠(心肝火旺型)的疗效。方法:55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取双侧风池、神门、安眠、阳陵泉穴,予以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25例,取穴同治疗组,予以普通针刺手法;两组进针后均接针灸治疗仪,留针30min,每天治...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失眠(心肝火旺型)的疗效。方法:55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取双侧风池、神门、安眠、阳陵泉穴,予以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25例,取穴同治疗组,予以普通针刺手法;两组进针后均接针灸治疗仪,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64.0%;经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针法治疗失眠(心肝火旺型)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失眠 不寐 心肝火旺型
下载PDF
浅刺为主针灸并用治疗书写痉挛验案一则
13
作者 张瑛 古志林 徐振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63-2565,共3页
书写痉挛是一种具有致残性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属于中医学“痉病”范畴,为难诊难治之病。本案患者以右手书写时手臂僵硬、乏力、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既往缺血缺氧性脑病病史,其病位在脑,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跷脉、肝脏相关,病机... 书写痉挛是一种具有致残性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属于中医学“痉病”范畴,为难诊难治之病。本案患者以右手书写时手臂僵硬、乏力、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既往缺血缺氧性脑病病史,其病位在脑,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跷脉、肝脏相关,病机为瘀阻脑窍,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经气不利,阳气敷布失常,脑神、经筋失养,加之跷脉失调、肝血失濡,致经筋失养失调,故发为此病。证属瘀阻脑窍,阴阳失调。本案采用特色浅刺针法,通过温养阳气而养神、柔筋,同时配合常规针刺、精灸等针灸治疗技术,杂合以治。经治疗患者书写困难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3月疗效稳定。本案提示针灸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痉挛 瘀阻脑窍 刺针 经络诊察
下载PDF
浅刺针法配合走罐治疗黄褐斑20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媛 范郁山 +1 位作者 黄小丽 覃泱泱 《河南中医》 2013年第6期956-957,共2页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配合走罐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黄褐斑患者20例,均给予浅刺法配合走罐治疗,每周4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结果:痊愈7例,显效9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浅刺针法配合走罐治疗黄褐斑20例。
关键词 黄褐斑 刺针 走罐疗
下载PDF
《针灸甲乙经》浅刺针法理论研究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郁山 况彦德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4-55,共2页
《针灸甲乙经》全名《皇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由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现存版本为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有关浅刺针法的大部内容著录于《针灸甲乙经》第一卷至第六卷中,第七卷至第十二卷为临床治疗的相关内容... 《针灸甲乙经》全名《皇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由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现存版本为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有关浅刺针法的大部内容著录于《针灸甲乙经》第一卷至第六卷中,第七卷至第十二卷为临床治疗的相关内容,其中亦涉及部分适用浅刺针法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针 针灸甲乙经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毫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郁山 乐小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毫针浅刺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浅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目的]探讨毫针浅刺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浅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刺针 针灸疗
下载PDF
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古志林 邓美君 +1 位作者 朱杰彬 徐振华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反应点浅刺组、穴位针刺组及穴位浅刺组。反应点浅刺组选取局部反应点为针刺点,采用浅刺针法治疗;穴位针刺组、穴位浅刺组均选取天柱、风池、颈夹脊、阿...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反应点浅刺组、穴位针刺组及穴位浅刺组。反应点浅刺组选取局部反应点为针刺点,采用浅刺针法治疗;穴位针刺组、穴位浅刺组均选取天柱、风池、颈夹脊、阿是穴、曲池、外关穴为针刺穴位,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浅刺针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orthwick-Park颈痛问卷(NPQ)量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局部软组织肌张力,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PQ评分、SF-MPQ评分、颈肩部软组织张力均低于治疗前,且反应点浅刺组各项评分、颈肩部软组织张力均优于穴位针刺组、穴位浅刺组(均P<0.05)。反应点浅刺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穴位针刺组的81.8%及穴位浅刺组的34.8%(均P<0.05)。结论反应点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颈痛症状,降低患者颈肩部软组织张力,且效果优于穴位常规针刺和浅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刺针 反应点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经》浅刺针法浅析
18
作者 郭雪婷 李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
《灵枢·官针》提出了26种刺法,它们在治疗疾病时,能够有效地刺激皮下的经络,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在机能,并有效地防止病症的传播。这些刺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黄帝内经》提出的浅刺法,包... 《灵枢·官针》提出了26种刺法,它们在治疗疾病时,能够有效地刺激皮下的经络,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在机能,并有效地防止病症的传播。这些刺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黄帝内经》提出的浅刺法,包括五刺、九刺、十二刺,每种都要考虑四季、体型、体重、疾病类型、症状以及病情,以便更好地实施。它的基本原理是:按照时间、个体特征、疾病类型来进行施刺,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刺针
下载PDF
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团平 李小宏 刘宏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用浅刺针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8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用浅刺针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8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比较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7天、14天、28天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CSI评分、NIHSS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针法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减轻神经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刺针
下载PDF
略论《内经》浅刺针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峰 王洪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7期1114-1114,1124,共2页
针刺的深浅,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深浅不可偏废就已引起人们重视。然后世较少论及浅刺,故笔者试就《内经》有关浅刺法的内容论及如下。
关键词 内经 刺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