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被引量:67
1
作者 曹锦清 刘炳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共16页
中国在传统社会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郡县国家"为核心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以中原农耕乡土社会的"郡县制度"为主导和针对边疆游牧流动社会的"盟旗制度"为补充。"郡县国家"有四大支柱:中央集权为... 中国在传统社会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郡县国家"为核心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以中原农耕乡土社会的"郡县制度"为主导和针对边疆游牧流动社会的"盟旗制度"为补充。"郡县国家"有四大支柱:中央集权为核心导向、文官制度为中层支撑、乡土自治为基层设计、行政区划为技术保障。"郡县国家"的静态社会治理经验至今依然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和影响力,但其在面对"流动社会"时出现了严重不适应,尤其体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自主、科层僵化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就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而言,是由一个"静态社会"向"流动社会"转变,这构成了以"郡县国家"为传统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与根本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县制度 盟旗制度 流动社会 科层制 国家治理体系
下载PDF
迈向网格化管理:流动社会背景下的科层制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被引量:37
2
作者 叶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1,共8页
在中国的人口流入型地区,地方治理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流动社会形势。流动社会对科层治理体系的最大挑战是带来了一种更大程度的碎片化政府,表现为科层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协同失灵、科层治理体系的人员复杂化,以及科层治理体系的激... 在中国的人口流入型地区,地方治理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流动社会形势。流动社会对科层治理体系的最大挑战是带来了一种更大程度的碎片化政府,表现为科层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协同失灵、科层治理体系的人员复杂化,以及科层治理体系的激励失灵与官员行为消极化。网格化管理代表一种在流动社会背景下形成科层体系内部协同的制度创新。网格化管理之所以被地方政府普遍采用,关键在于网格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对传统科层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基础改造,构建了一套制度性的协同治理机制,较为有效地克服了政府碎片化问题,适应了流动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治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流动社会 科层制困境
原文传递
流动社会中数字治理的优势、风险与完善 被引量:32
3
作者 向玉琼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流动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流动性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施数字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流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数字治理的优势在于:数字技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抽象化表达、连续性追踪、减速... 流动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流动性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施数字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流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数字治理的优势在于:数字技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抽象化表达、连续性追踪、减速化处理以及合作行动网络重塑,从而实现对复杂社会的简单化治理。但数字治理也存在风险:一是技术局限性导致对社会问题的狭隘化处理,包括对社会问题的不当简化、治理方式的固化;二是理想化的预测与规划导致生活受到技术的控制,如科学预测带来僵化的管理思维、技术在规划生活时也在支配生活;三是对技术理性的强调挤占了社会治理的价值空间,导致治理责任与主体性的部分丧失。因此,需要基于流动性情境来完善数字治理:通过数字技术的流动性推动社会治理结构的创新;赋予数字符号以动态的、具体的意义;在多元主体行动中进行数字系统的合作生产;从人本主义出发对数字治理进行评判和考量;在流动性的数字流程中完成治理责任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流动社会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流动社会的智能新媒介、移动连接与个人隐私——雷蒙德·威廉斯“流动的藏私”理论再阐释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小平 李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4,共6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传播"新的流动性范式",为雷蒙德·威廉斯"流动的藏私"的意义接续与重构供了新的社会语境与媒介情境。随着传统电视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演进,"流动的藏私",已经从注重外部世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传播"新的流动性范式",为雷蒙德·威廉斯"流动的藏私"的意义接续与重构供了新的社会语境与媒介情境。随着传统电视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演进,"流动的藏私",已经从注重外部世界与家庭的关系转向媒介与空间感的建构、人和机器的互动。在人的"流动性"与"私密性"持续扩张的同时,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社会化计算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流动"的"藏而不私"已展示可见性的风险。数据和信息获取的新方式,不仅被视为一种技术创新,还应更多地从社会事实、伦理事实等层面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流动藏私"的新机制、新逻辑,从而进一步反思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智能新媒介 流动的藏私 信息价值观
下载PDF
“何以为家”:流动社会下青年数字游民的地方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琳岚 文春英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9,共10页
信息技术革新推动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流动性加剧使得人地联结方式发生了改变,流动社会下移动主体的地方感形成机制值得探讨。在现代竞争环境与社会时间挤压下,青年数字游民通过技术中介主动从高度组织化环境中剥离,以获取自我时间的回归... 信息技术革新推动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流动性加剧使得人地联结方式发生了改变,流动社会下移动主体的地方感形成机制值得探讨。在现代竞争环境与社会时间挤压下,青年数字游民通过技术中介主动从高度组织化环境中剥离,以获取自我时间的回归;在不同生活“扇面”下,数字游民成为场景化存在的个体,其身份处于“地域人”与“区域人”之间动态切换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个体认同机制从“属地认同”向“属人认同”的转变;个体认同的转变重塑了人地联结的方式,多样地方感杂糅成的“流动地方感”,构成了青年数字游牧人群地方感的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数字游牧 流动社会 地方认同
下载PDF
“液态”的移动新闻直播:内在特质与生产变革 被引量:3
6
作者 詹晨林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用“流动”引喻现代生活形态,将如同液体一般不断流动、变化的社会状态称为“液态社会”。移动新闻直播与流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高度绑定,在媒介物质性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液态”特质...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用“流动”引喻现代生活形态,将如同液体一般不断流动、变化的社会状态称为“液态社会”。移动新闻直播与流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高度绑定,在媒介物质性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液态”特质,并通过媒介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交叠融合,与“液态”的现代社会形成高度同构。这一特质直接影响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与生产流程,需要进行系统性改革提升新闻机构的生产力,以扩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新闻直播 “液态”新闻 流动社会 新闻生产
原文传递
流动社会中城市新移民的根植感: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义 韩百玲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67,180,共8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乡土中国逐渐远去,流动中国正在形成。人口流动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个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尤其是城市中的新移民群体的漂泊与无根感。根植感是一种情感认同与归属的感觉,是人隐藏最深...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乡土中国逐渐远去,流动中国正在形成。人口流动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个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尤其是城市中的新移民群体的漂泊与无根感。根植感是一种情感认同与归属的感觉,是人隐藏最深却不可忽视的一种需求。根植感可以促进新移民的城市融入,提高其组织认同水平,提升其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个体的根植感厚植于其所在的国家与文化,并受到个体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影响。故乡厌恶、虚拟空间诱惑、文化异质性以及公共政策不完善,是城市新移民根植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以下层面入手提升根植感:营造新移民根植感生成的宏观制度与文化环境、激发个体的内驱力量、缔造消费型根植联结、创造“实根”生长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根植感 文化异质 故乡厌恶
原文传递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7
8
作者 申现杰 袁朱 《开放导报》 2021年第4期24-31,共8页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市群城镇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际间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亟待完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在城市群加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都市圈为载体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流动社会 一体化 都市圈 城市群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流动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以县级市义乌为例
9
作者 孙祥和 《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新时代流动人口矛盾增大,呈现出新的社会治理诉求,面对流动社会治理规律难以把握到位,有效的治理机制尚未形成,智慧治理广度、深度不足等困难和矛盾,需要党建引领、加强调研、建立健全流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搭建共同富裕视域下流动社会... 新时代流动人口矛盾增大,呈现出新的社会治理诉求,面对流动社会治理规律难以把握到位,有效的治理机制尚未形成,智慧治理广度、深度不足等困难和矛盾,需要党建引领、加强调研、建立健全流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搭建共同富裕视域下流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模型,精心培育社会组织、重塑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利用数字赋能,快速建成流动社会智慧治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流动社会 流动人口 义乌
下载PDF
流动的藏私:手机观看场域中的情境悖论
10
作者 李洁 李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发展,手机观看不仅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情境,而且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来源、建构与外界社会事物联系的重要渠道。手机观看让雷蒙德·威廉姆斯“流动的藏私”理论被进一步关注,展现了其背后...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发展,手机观看不仅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情境,而且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来源、建构与外界社会事物联系的重要渠道。手机观看让雷蒙德·威廉姆斯“流动的藏私”理论被进一步关注,展现了其背后更深入的文化意涵和情境悖论,即:流动性与藏私性的耦合碰撞、社交生活的正常维系与撤退守护、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消解模糊、观看内容的个人藏私与自愿分享。探究手机观看场域存在的多重情境悖论,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人对这份流动藏私的眷恋以及期待透过藏私拥有世界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手机观看 流动的藏私 社交异化 身体体验
下载PDF
城镇化和流动中国背景下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11
作者 孙祥和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我国进入大流动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提升流动社会治理水平意义重大。按照“主体—机制—规则—目标”的框架搭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回答好谁来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及其治理目标等问...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我国进入大流动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提升流动社会治理水平意义重大。按照“主体—机制—规则—目标”的框架搭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回答好谁来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及其治理目标等问题,有效协调好人的流动性、活跃性和政府职能的相对稳定性、计划性要求之间的冲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助推共同富裕,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需要政府统筹兼顾,激发社会组织功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吸引个体广泛参与,灵活应用行政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手段,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善治、内生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流动社会 多元主体 共同治理 机制
下载PDF
流动社会中地方精英的生成:一座民营博物馆的诞生
12
作者 张青仁 田丰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1-59,共19页
论文采用个人生活史的方法,以一座民营博物馆诞生历程为案例,对流动社会中地方精英的生成过程与特征进行分析。论文认为,当前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流动性为外来者进入地方社会,并成长为地方精英提供了社会文化“场域”。流动社会的开放性特... 论文采用个人生活史的方法,以一座民营博物馆诞生历程为案例,对流动社会中地方精英的生成过程与特征进行分析。论文认为,当前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流动性为外来者进入地方社会,并成长为地方精英提供了社会文化“场域”。流动社会的开放性特征也使得外来者具备调动各种“资本”、调整“惯习”,实现从“外来者”到“地方精英”转变的可能。然而,这一由外而内的地方精英的生成路径,存在着如何融入地方社会的困境。外来精英在依靠外部资本与权力成长为地方精英的同时,亦需在文化层面上强化与地方社会的联系,才能真正实现从外来精英到地方精英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地方精英 实践理论 个人生活史
下载PDF
发展核心自我:流动社会中自我视角社会工作的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梅苹 杨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在流动现代性裹挟下,流动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与瞬时性引发了个体稳定、连贯自我感的维续问题。事实上,自我与社会工作的联结始于自我心理学,但自我心理学视角社会工作由于在固态现代性中产生而无法解答上述问题。因此,基于自我理论重构自... 在流动现代性裹挟下,流动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与瞬时性引发了个体稳定、连贯自我感的维续问题。事实上,自我与社会工作的联结始于自我心理学,但自我心理学视角社会工作由于在固态现代性中产生而无法解答上述问题。因此,基于自我理论重构自我视角社会工作的新模式,成为破解流动社会中自我难题的关键。通过对自我理论的反思发现,社会性自我顺应了自我理论的发展趋势,且其结构与过程的双重分析维度能有效回应流动社会中的自我维续问题。由此,以社会性自我为理论框架,建构社会性自我视角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其秉持积极取向的方法,通过核心自我的延续策略、核心自我的强化策略促成核心自我的发展,进而达成稳定与连贯自我感的维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社会性自我 核心自我 社会工作 流动社会
下载PDF
流动社会中的共同体——对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思想的再评判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志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基于现代性的流动特征,鲍曼认为由滕尼斯开启的共同体话语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现代性想象。鲍曼吸收了社会学经典理论关于共同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积极类型的表述,认为共同体是安全和谐的象征,意味着思想和行动领域的同一性。但这一切随... 基于现代性的流动特征,鲍曼认为由滕尼斯开启的共同体话语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现代性想象。鲍曼吸收了社会学经典理论关于共同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积极类型的表述,认为共同体是安全和谐的象征,意味着思想和行动领域的同一性。但这一切随着流动的现代性而变得无法实现,共同体因此成为不可能之物。由于方法论上的局限,鲍曼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差异在共同体思想中的重要作用。执拗于共同体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并且忽视了友谊等类似于共同体的当代形态。尽管鲍曼关于共同体的批判性分析启发良多,但总体上仍是不恰当的,需要人们在借鉴和思考的过程中加以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格蒙特·鲍曼 共同体 流动社会
下载PDF
流动的社会与固化的管理:属地管理限度及其呈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1,共10页
2020年初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凸显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也折射出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治理的诸多问题。通过对疫情中心湖北武汉早期防控举措和表现的观察发现,属地管理原则在预防大规模传染病上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维... 2020年初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凸显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也折射出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治理的诸多问题。通过对疫情中心湖北武汉早期防控举措和表现的观察发现,属地管理原则在预防大规模传染病上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维稳逻辑对疫情预警先声的遮蔽、条块分割迟滞了应激反应速度、权责失衡使基层社区不堪重负。每次疫情防控向好的积极转向都与打破属地管理的封闭属性直接关联,或是信息的跨界流通,或是纵向高层权力的介入,或是横向同级属地的援助,或是市场、社会等体制外主体的帮扶。有效提升疫情灾害治理能力,需要克服属地管理弊端,颠覆地域社会概念和低流动属性的传统预设,建立与高流动社会相适应的灾害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属地管理 流动社会
下载PDF
流动社会背景下我国城乡养老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桂新 《国家治理》 2021年第39期7-15,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日趋活跃。人口流动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并对农村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在城市人口老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日趋活跃。人口流动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并对农村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在城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及城市老人构成多样化的情况下,城市老人也面临诸多养老困境。为此,必须立足全局,系统分析,从根本上探索破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养老困境 城乡差距
原文传递
数字游民:概念发展、特征类型与未来议题
17
作者 李晓轩 《新闻前哨》 2023年第23期78-80,共3页
本研究着力描绘数字游民这一新兴概念的发展历程、特征类型以及未来的研究议题。数字游民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群体,因此有必要结合之前的文献对其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对其三大特征、四大类型与研究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全面审视数字游民,... 本研究着力描绘数字游民这一新兴概念的发展历程、特征类型以及未来的研究议题。数字游民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群体,因此有必要结合之前的文献对其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对其三大特征、四大类型与研究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全面审视数字游民,有助于深化对数字时代中个体与社群互动的理解,促进智能传播领域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民 数字劳动 流动社会 在地实践
下载PDF
论流动社会下的农民工离婚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疏仁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79,95,共4页
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当代农民工的离婚现象愈加普遍。这种现象是农村女性独立人格不断增强的反映;是农民工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体现;是农民工夫妻分居致使情感爆裂的结果;是社会流动下的农民工“眼界距离”不断扩大的表现;... 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当代农民工的离婚现象愈加普遍。这种现象是农村女性独立人格不断增强的反映;是农民工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体现;是农民工夫妻分居致使情感爆裂的结果;是社会流动下的农民工“眼界距离”不断扩大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宽容”下的一个产物。农民工离婚给个人、子女、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强化社会的管理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家庭婚姻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农民工 离婚
下载PDF
流动社会中的乡村儿童生存书写——以江苏儿童小说为例
19
作者 张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对乡村留守儿童给予高度关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反映乡村儿童生活和成长历程的小说。这类作品围绕聚散离合、成长困扰和乡土之恋叙写乡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侧重从家庭伦理叙事和儿... 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对乡村留守儿童给予高度关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反映乡村儿童生活和成长历程的小说。这类作品围绕聚散离合、成长困扰和乡土之恋叙写乡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侧重从家庭伦理叙事和儿童身心成长角度创构作品,丰富了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儿童小说内容,同时小说也存在儿童精神世界书写窄化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乡村儿童 生存书写 江苏儿童小说
下载PDF
流动社会中的劳动政治——1950年代治淮工地上的劳动竞赛
20
作者 葛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59,共8页
1950年启动的淮河治理工程,受限于经费投入不足,建设之初就面临工效不高的困局。为了破解困局,淮委发起了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以夺旗、设擂为形式,意在激发民工的劳动热情,通过技术创新、劳动组织优化的方式提升劳动效率。受制于民工群... 1950年启动的淮河治理工程,受限于经费投入不足,建设之初就面临工效不高的困局。为了破解困局,淮委发起了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以夺旗、设擂为形式,意在激发民工的劳动热情,通过技术创新、劳动组织优化的方式提升劳动效率。受制于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实践中的劳动竞赛演变为纯粹的体力比拼,参赛者的目光所聚也从未离开物质激励。这种情形既是淮委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昭示了劳动竞赛的吊诡之处,是工地的流动性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淮工地 劳动政治 劳动竞赛 流动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