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线性兴波阻力理论的解释、修正与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波 牟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14,共7页
线性兴波理论用于计算实际船型阻力时偏差较大,本文基于有限波陡和波能密度限制,探讨对该理论的解释,提出两种修正方法对Wigley船型和系列60的三个船型的兴波阻力系数进行计算。
关键词 船舶 阻力 线性理论 密度 阻力
下载PDF
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波能密度谱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洛林 刘梅 +1 位作者 濮梅娟 杨秋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4-547,共4页
本文是应用100hPa北半球高度场格点资料,选取2003--2005年61月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的15个过程,其中包括这3年中在入、出梅期间500hPa1热带高压有响应的季节性北移个例。计算了40°N的波谱物理量—1~7波的方差比和波能密度... 本文是应用100hPa北半球高度场格点资料,选取2003--2005年61月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的15个过程,其中包括这3年中在入、出梅期间500hPa1热带高压有响应的季节性北移个例。计算了40°N的波谱物理量—1~7波的方差比和波能密度,分析其西风带长波一超长波的调整和南亚高压的东进、北移的相关,并从波能密度的演变特征来识别何种长波波动对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具有最大的贡献。从而得出100hPa40°N的超长波的调整是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的环流背景,而西风带4~6波的长波槽波能密度的激增是诱发南亚高压季节性演变的最大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100 hPa谱分析 密度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2017年秋季海浪、波浪能观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敏 赵栋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9-1276,共8页
针对西北太平洋浪场特点研究中现场观测数据的不足,本文利用海洋综合调查船的现场观测数据综合分析了混合浪、涌浪和风浪的变化特点,并计算波能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所观测海域的混合浪、涌浪和风浪的波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7~5.7、0.3~... 针对西北太平洋浪场特点研究中现场观测数据的不足,本文利用海洋综合调查船的现场观测数据综合分析了混合浪、涌浪和风浪的变化特点,并计算波能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所观测海域的混合浪、涌浪和风浪的波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7~5.7、0.3~5.7和0.6~4.1 m。周期和波能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2~9.5 s和1.3~143.1 kW/m。ST0303站风速较小,混合浪浪高、浪向和波能均与涌浪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浪场特点主要取决于涌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风浪 涌浪 混合浪 密度
下载PDF
托卡马克中逃逸电子分布函数和波能密度计算
4
作者 简广德 丁厚昌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本文用非等距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准线性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在电子平行速度区间,逃逸电子分布函数和波能密度的二维演化图象。这一结果比文[1]和[2]在稳态情形下所得到的解析结果以及文[1]在一维情形下演化的解析结果,较完整地反映了逃逸... 本文用非等距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准线性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在电子平行速度区间,逃逸电子分布函数和波能密度的二维演化图象。这一结果比文[1]和[2]在稳态情形下所得到的解析结果以及文[1]在一维情形下演化的解析结果,较完整地反映了逃逸电子分布函数的特征。可供对逃逸电子的进一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法 逃逸电子 密度
下载PDF
春夏季长江下游地区低温天气过程与三波突变
5
作者 席林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本文利用1971—1984年波谱资料及1972—1982年5—7月能谱资料对春、夏季低温天气过程分析后指出,在春、夏两季中,低温天气是经常出现的过程,并且春季以4月最多,夏季以7月出现机率最大;从波能密度谱、动量和角动量输送谱,动量通量辐散谱... 本文利用1971—1984年波谱资料及1972—1982年5—7月能谱资料对春、夏季低温天气过程分析后指出,在春、夏两季中,低温天气是经常出现的过程,并且春季以4月最多,夏季以7月出现机率最大;从波能密度谱、动量和角动量输送谱,动量通量辐散谱和 I_K 指数以及波参数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分析得出,夏季低温过程与3波突变关系十分密切,且3波突变对低温过程出现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低温天气 天气过程分析 密度 动量通量 经验正交函数 参数 环流形势 谱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