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成型与定型——以出土简帛本为依据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四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15,共13页
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 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楚简 帛书 汉简 刘向 演变 成型 定型
下载PDF
韩朋故事考源 被引量:7
2
作者 伏俊琏 杨爱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简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朋故事 敦煌 汉简 先秦源头
下载PDF
《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四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7,98,共12页
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三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 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三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老子》文本的定型期,以汉简本、严遵本和刘向本(通行本)等为代表。从汉简本到刘向本,《老子》上下篇的章数设定愈来愈呈现出平衡、对称的特征。早期《老子》大体上经历了以"文义"到以"宇宙论数理"为依据的分章观念的变化。除此之外,"主题"和"思想"也直接影响着《老子》的分章和文本裁划。今天,应当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待《老子》的分章问题,重视早期《老子》文本的发展、演变及其合理性,而不应将文本的古朴性与文本的合理性、优胜性简单等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分章 汉简 刘向 通行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形篇》札记——简本与十一家注本异文分析
4
作者 张涅 《孙子研究》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孙子兵法》是一部针对统帅和将军的军事著作,与统帅相关的属于军事战略思想,对将军而言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形篇》的旨意是对统帅讲“先为不可胜”的国防战略问题,汉简本“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正是这方面的认识,十一家注... 《孙子兵法》是一部针对统帅和将军的军事著作,与统帅相关的属于军事战略思想,对将军而言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形篇》的旨意是对统帅讲“先为不可胜”的国防战略问题,汉简本“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正是这方面的认识,十一家注本改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不妥。另在“动于九天之上”前加“善攻者”有误,其主语当为“善守者”。简本“无奇胜”,指统帅要从国家整体实力出发考虑问题,不能把胜利寄托在将军个人的谋略才能上,这与《势篇》指示将军在指挥作战时要“以奇胜”没有矛盾。在“胜”前有“称”,是对“胜”的限定,强调基于客观比较分析的实践理性精神。由此可见,十一家注本对于《孙子兵法》本旨有误读。当然,这也可谓阐释过程中的军事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形篇》 汉简 异文 国防守备 特定性
下载PDF
简帛《老子》文本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价值
5
作者 刘传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前所见,简帛本《老子》共计三类、四种,分别是郭店本、帛书本(甲、乙)、汉简本。就文本来源而言,四种文本的时代虽有先后,但内容上却看不出直接的因袭关系。帛书本、汉简本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本参照今本分章,章序与... 目前所见,简帛本《老子》共计三类、四种,分别是郭店本、帛书本(甲、乙)、汉简本。就文本来源而言,四种文本的时代虽有先后,但内容上却看不出直接的因袭关系。帛书本、汉简本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本参照今本分章,章序与今本仅有三处不同;汉简本章序与今本相同,分章与今本相比主要差异有五处。郭店本属于摘抄性质,三组简文各有主题,并不能完全反映《老子》分篇、分章及章序的本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郭店 帛书 汉简
原文传递
简帛《老子》“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考释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今本《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一句的原貌应是帛书本和西汉竹书本《老子》中的"多闻数穷",强调圣人不应以智治国,这样今本第五章就是由两个从天道到人道的思维模式所构成,结构十分清晰。而且"多闻数穷"与... 今本《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一句的原貌应是帛书本和西汉竹书本《老子》中的"多闻数穷",强调圣人不应以智治国,这样今本第五章就是由两个从天道到人道的思维模式所构成,结构十分清晰。而且"多闻数穷"与"天地不仁"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对儒家的批评,体现出帛书之后的《老子》版本中的"思想聚焦"现象。"不若守于中"之"中"不应释为"虚静",而是公正之义,即圣人效法天地之"虚"而为政,其结果就是为政之公,如此解释则"不若守于中"与"天地不仁"一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汉简 《老子》 多闻 守中
下载PDF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之文献学价值刍议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朴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5,161,共10页
汉简本《孙子》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篇目次序的排列,不同于传世宋本,即始于《计篇》而迄于《火攻篇》,特点是以战争价值观为立足点,注重"兵凶战危"的用兵宗旨与原则,这显然是对孙子兵学思想更为合理的逻辑揭示。它的文... 汉简本《孙子》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篇目次序的排列,不同于传世宋本,即始于《计篇》而迄于《火攻篇》,特点是以战争价值观为立足点,注重"兵凶战危"的用兵宗旨与原则,这显然是对孙子兵学思想更为合理的逻辑揭示。它的文字内容本身,澄清了传世历史典籍中征引《孙子》之文有异于传世本《孙子兵法》文字的谜团,如"攻则有余,守则不足"当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卒善而养之"实为"卒共而养之",传世本"上将军"中"军"字乃衍文,等等,皆赖竹简本发现而得以说明。再则,汉简本与传世本的有差异性文句,虽均可疏通解读,但汉简本的文义与语境显然更贴切妥恰,如"合之以文"即明显优胜于"令之以文"。至于汉简本与传世本比较,有助于了解和认识《孙子》流传过程中所折射的特定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如竹简本《形篇》"无奇胜"之悄然"失踪",竹简本《计篇》中"顺逆,兵胜也"的文字被删去,等等,即为显著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孙子兵法》 传世 汉简 历史文献学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早期《老子》文本及其文义、思想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四新 王琼燕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176,192,共12页
(1)早期《老子》文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子》文本的变化会引起其文义和思想的变化,而分章不同,又导致人们对《老子》章段的理解不同。(2)阅读和利用《老子》文本,最好以汉简本为基础,并结合郭店本、帛书甲乙... (1)早期《老子》文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子》文本的变化会引起其文义和思想的变化,而分章不同,又导致人们对《老子》章段的理解不同。(2)阅读和利用《老子》文本,最好以汉简本为基础,并结合郭店本、帛书甲乙本和通行本来作出判断。通行本的讹误过多,难以再单独作为理解老子思想的文本依据。(3)引用《老子》文句或分析其章义,应当建立在“原子分章”的基础上,应当充分注意《老子》的分章和章界;是否同章,这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了人们对于《老子》的理解。(4)以河上公本和王弼本为代表的通行本应当得到细致而全面的校勘和检查。而此校勘工作,应当以出土简帛四古本为基础,一方面向着通行本的母本刘向定著本作还原性的努力,另一方面充分揭示这两个本子的错误和不足之处。(5)此外,应当从方法论和具体注释上努力反省河上公注和王弼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郭店 帛书 汉简 通行
原文传递
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锷 《社科纵横》 1994年第3期43-45,42,共4页
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王锷1959年7月,甘肃省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出土了比较完整的9篇《仪礼》竹木简,共计有469枚,27298字,经整理,分为甲、乙、丙三本。这是自晋太康二年(281年)汲... 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王锷1959年7月,甘肃省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出土了比较完整的9篇《仪礼》竹木简,共计有469枚,27298字,经整理,分为甲、乙、丙三本。这是自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魏冢出土竹书以后,我国历史上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汉简 咀子 竹木简 竹书 石经 汉墓 仪礼注疏 西汉晚期 王锷
下载PDF
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观念及其原则
10
作者 丁四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4,281,共12页
当代学界仍以王弼本或河上公本作为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文本依据,这造成了通行本与出土古本的严重脱节。陈旧过时的文本观念应当放弃,切合实际的新文本观念应当得到承认和推广。早期《老子》文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西汉它经历了一... 当代学界仍以王弼本或河上公本作为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文本依据,这造成了通行本与出土古本的严重脱节。陈旧过时的文本观念应当放弃,切合实际的新文本观念应当得到承认和推广。早期《老子》文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西汉它经历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汉简本和通行本篇章数的设定均以天道观的数理为依据;《老子》分章的首要依据是文义,阅读、理解和引用《老子》应当以原子分章为基础。王弼本和河上公已严重失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老子》章义、文义及其思想的理解。出土简帛本近古、近真,文本更为优质,但综合多重因素来看,汉简本最具代表性。应当以汉简本作为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文本依据。研究老子思想应当遵循三个原则,即以汉简本为主要依据,以原子分章为依据,以及全面检讨和反省通行本《老子》及王弼注和河上公注。应当通过实践,形成《老子》文本的新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通行 老子思想 汉简 王弼 河上公
原文传递
论汉简《老子》对于认识《老子》王弼注本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蜜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5,126-127,共9页
现在流行的《老子》王弼注本,学界早已认识到其底本绝非王弼本人所使用的原本。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等《老子》的发现都对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证据。北大汉简《老子》的发现又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现在流行的《老子》王弼注本,学界早已认识到其底本绝非王弼本人所使用的原本。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等《老子》的发现都对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证据。北大汉简《老子》的发现又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老子》王弼注本与汉简本在很多地方有着相同之处。就义理方面讲,汉简《老子》在"道"与"天地"及"万物"关系方面、"道"与"万物之始"关系方面以及"下德"的方面都为我们了解王弼注本提供了新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弼注本与汉简本源于同一版本系统。本文通过王弼注本与汉简本的比较,一方面说明汉简本并非后人伪作,另一方面对重新认识王弼注本及其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王弼注 汉简 万物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主要差异辨析(二)
12
作者 王方庆 《孙子研究》 2022年第5期40-45,共6页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仍有30余处对理解本意有较大的影响;经辨析,较大差异处多以汉简本义长。其中,《势篇》《谋攻篇》《行军篇》《军争篇》有7处较大改动。汉简本早于其他传世版...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仍有30余处对理解本意有较大的影响;经辨析,较大差异处多以汉简本义长。其中,《势篇》《谋攻篇》《行军篇》《军争篇》有7处较大改动。汉简本早于其他传世版本,差异处推测为传承者对《孙子兵法》内在逻辑认知不够,对其战略顶层属性缺乏深刻认识,故而根据自身理解进行了改动或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句 差异 辨析 汉简 义长
下载PDF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词语差异辨析(一)
13
作者 王方庆 《孙子研究》 2022年第3期16-22,共7页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词语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差异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仍有30余处差异对理解其本意有较大影响。此外,凡差异较大之处,多以汉简本义长。汉简本早于各传世版本,所以差异处可推测为传承者因理解偏差而增益或...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词语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差异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仍有30余处差异对理解其本意有较大影响。此外,凡差异较大之处,多以汉简本义长。汉简本早于各传世版本,所以差异处可推测为传承者因理解偏差而增益或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句 差异 辨析 汉简 义长
下载PDF
《孙子》脱衍情况揆度——基于汉简本和传世本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剑平 《孙子研究》 2018年第5期32-42,共11页
对照汉简本和传世本,可以对《孙子》的脱衍情况进行一番推测和分析。可以看出,脱衍是《孙子》各本所共有的一种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典籍流传特点所决定的。《孙子》和其他古籍一样,在传抄过程中,不免受到旁注文字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出现各... 对照汉简本和传世本,可以对《孙子》的脱衍情况进行一番推测和分析。可以看出,脱衍是《孙子》各本所共有的一种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典籍流传特点所决定的。《孙子》和其他古籍一样,在传抄过程中,不免受到旁注文字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出现各种难测的脱衍情况,给我们解读原典带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脱衍情况 汉简
下载PDF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主要差异辨析(三)
15
作者 王方庆 《孙子研究》 2022年第6期19-30,共12页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是有三十余处对理解本意有较大的影响。经辨析,较大差异处多以汉简本义长。其中,《实虚篇》与《九地篇》共有十余处改动较大,而差异处推测主要是因为传承者... 《孙子兵法》汉简本与传世本语句有诸多差异,其中大部分对内容理解影响不大,但是有三十余处对理解本意有较大的影响。经辨析,较大差异处多以汉简本义长。其中,《实虚篇》与《九地篇》共有十余处改动较大,而差异处推测主要是因为传承者对兵法内在逻辑认知不够,理解出现偏颇而改动或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句 差异 辨析 汉简 义长
下载PDF
汉简本与传世本《孙子兵法》篇章次序比较
16
作者 王方庆 陈绪萍 《孙子研究》 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
汉简本与传世本《孙子兵法》篇章次序有差异,行军篇排列在军争篇之前,实虚篇排列在行军篇和军争篇之后,用间篇排列在火攻篇前,汉简本更为合理。
关键词 汉简 孙子兵法 篇章次序
下载PDF
古代兵学与《孙子兵法》之七: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的学术价值
17
作者 黄朴民 《文史知识》 2018年第2期48-55,共8页
一恢复《孙子兵法》文本原貌的特殊意义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简牍,有关古代兵书的竹简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竹简《孙子兵法》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手钞本。据专家研究,汉简本《孙子兵法... 一恢复《孙子兵法》文本原貌的特殊意义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简牍,有关古代兵书的竹简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竹简《孙子兵法》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手钞本。据专家研究,汉简本《孙子兵法》陪葬的年代大约在建元元年(前140)到元狩五年(前11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银雀山汉墓竹简 兵学 汉简 元狩 文景 赵充国 行军篇 军事实力
原文传递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性质考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单承彬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8,124,共10页
定州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论语》最古抄本。在 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 定州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论语》最古抄本。在 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 《古文论语》也显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从与熹平石经比勘的结果看,它和 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不同的师传家法。此本原 本残缺,后来曾据别本补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论语 鲁论语 郑注 熹平石经 张侯论
原文传递
西汉竹简本《老子》首章“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考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4,127,共7页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络十分清晰,阐明了道家关于德的基本思想,揭示了道家式的德同儒家式的德的差异:"上德"是道家式的德,体现了"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下德"(包括仁、义、礼等具体内容)是儒家式的德,它们与"自然无为"的标准相违且渐行渐远。因而以"自然""自发"为特征的道家式的德在价值上要高于以"自觉"为特征的儒家式的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老子》 上德 下德 自然无为
原文传递
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5,166,共9页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究《老子》文本的编纂过程提供了可能。对比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和传世的王弼本《老子》可知,从战国到两汉以至魏晋,《老子》的编辑者们对文本的编纂与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锤炼、校订文字;其二,补充、修改文意;其三,调整语序和篇章结构。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编辑活动蕴含着古老而永恒的编辑理念:强调文本的逻辑性、追求文本的统一性。梳理此间编者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无疑能为中国早期的编辑史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老子》 帛书《老子》 北大汉简《老子》 王弼《老子》 编辑加工 编辑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