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新突变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燕荣 陶谦民 +7 位作者 陈君柱 陶明 郭晓纲 尚云鹏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王兴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72,共7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血脂测定诊断出一个 FH 家系, 其纯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达 19.05 mmol/L, LDL 达17.06 mmol/L, 并有黄色瘤; 而杂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 7.96 mmol/L, LDL为5.55 mmol/L, 并有心绞痛症状和黄色瘤。我们对该FH 家系患者LDLR 基因的PCR 扩增DNA片段进行测序, 发现纯合子FH 患者LDLR 基因Exon4 区域内发生了GAG683GCG 突变, 即编码 LDLR 第 683 位的谷氨酸被丙氨酸替换, 而杂合子 FH 患者该位点呈现杂合突变。此基因型与临床诊断遗传谱完全一致。同时, 利用获得Epstein-Barr(EB)病毒转化型人永生淋巴细胞株(EBV-Ls)与荧光探针DiI标记的LDL结合反应, 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具有功能性LDLR 的EBV-Ls 细胞比例, 在纯合子FH 患者(7.02%)和杂合子FH 患者(62.64%)均比健康对照者(84.69%)低, 纯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仅为健康对照者的8.29%、而杂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约为健康对照者的73.96%, 前者呈现非常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Epstein—Barr~~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流式细胞 突变位点
下载PDF
表达HPA抗原的细胞株稳定性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卫东 黎海燕 +2 位作者 李丽兰 刘学军 吴国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建立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永生化细胞株,为血小板免疫学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把携带血小板特异性稀有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株。结果:成功地建立了13个稀有血... 建立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永生化细胞株,为血小板免疫学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把携带血小板特异性稀有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株。结果:成功地建立了13个稀有血小板特异性稀有抗原建立了永久细胞株,所有的细胞株传代、冻存和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细胞传至30代没有发现基因突变。由所建的细胞株抽提的DNA样本,分发给第14届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究会做为参比试剂,34个国际实验室基因分型鉴定结果的一致率为97.85%。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能成功地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细胞淋巴母细胞株,细胞株稳定传代,并可用作为参比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参比试剂
原文传递
线粒体tRNA Thr T15943C突变可能是影响耳聋相关12s rRNA A1555G突变表型表达的新突变位点 被引量:7
3
作者 肖红利 何哲耘 +6 位作者 高应龙 阳娅玲 郑静 蔡朝阳 郑斌娇 唐霄雯 管敏鑫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塞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与耳聋相关的新的继发突变位点。方法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然后建立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从细胞倍增时间和活性氧等部分功能实验方面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塞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与耳聋相关的新的继发突变位点。方法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然后建立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从细胞倍增时间和活性氧等部分功能实验方面进行验证。结果家系内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方面存在差异。该家系耳聋外显率较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66.7%,而非药物致聋的外显率为44.4%。对先证者及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除了12s rRNA A1555G和tRNA Thr T15943C突变位点外,其余33个均为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的单体型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家系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F。15943位点位于tRNA Thr茎结构上,该位点发生T-C碱基变化时会破坏tRNAn Thr 二级结构上十分保守的T-A碱基对。细胞功能实验表明,与相同F单体型的正常对照组和仅携带12s rRNA A1555G单突变家系相比,该双突变耳聋家系永生细胞系的细胞倍增时间均较其他两个对照组延长,活性氧水平则增高。结论线粒体tRNA Thr T15943C突变可能作为潜在的修饰因子与12s rRNA A1555G突变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耳聋外显率和表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 突变 tRNA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玫 高建华 +2 位作者 严欣 刘晓军 陈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细胞库,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virus)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细胞库,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virus)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细胞库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用之不竭的DNA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B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玫 高建华 +2 位作者 严欣 刘晓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染色体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欣 高建华 +2 位作者 宋玫 刘小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 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B淋巴细胞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下载PDF
云南苗族Bardet-Biedl综合征家系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涛 寿涛 +9 位作者 林克勤 易文 华映坤 董虹 高建梅 张进萍 王林坪 王金丽 李丽 严新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云南苗族巴德一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syndrome,BBS)家系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系,为研究BB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取1个BBS核心家系成员新鲜肝素抗凝全血,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并加入环孢霉素A(c... 目的建立云南苗族巴德一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syndrome,BBS)家系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系,为研究BB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取1个BBS核心家系成员新鲜肝素抗凝全血,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并加入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A,CyA)抑制T淋巴细胞,将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苗族BBS核心家系中12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结论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毕氏综合征 家系 EB病毒 B淋巴细胞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原文传递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永生细胞株的建立及意义
8
作者 王利新 魏军 +3 位作者 杨宝珍 潘月英 张东 师新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建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永生细胞株,为FAP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BV)加入环孢霉素A转化技术,将FAP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为两个FAP家系25个个体建立了永生... 目的:建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永生细胞株,为FAP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BV)加入环孢霉素A转化技术,将FAP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为两个FAP家系25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率为100%.对已建株保存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功率为100%.结论:FAP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FAP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疱疹病毒4型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及染色体初步分析
9
作者 陈冬 尹伟 +2 位作者 石立松 叶晓茜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家系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以永久保存现有患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并探讨将其作为HGF发病机理研究的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GF家系外周血样品... 目的:建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家系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以永久保存现有患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并探讨将其作为HGF发病机理研究的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GF家系外周血样品,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白细胞法,通过EB病毒(EBV)联合环孢霉素A(CyA)转化处理获得外周血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制备并分析细胞系的中期染色体片,检测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5个HGF家系的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所有建成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达100%,转化前后的淋巴母细胞系G带显色核型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EB病毒转化构建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系遗传学特性稳定,可永久保存HGF家系资源,为今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开展HGF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核型分析
下载PDF
家族性甲状腺肿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10
作者 杨宝珍 王利新 +1 位作者 王立斌 潘月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89-1090,I0001,共3页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永生细胞系,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将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地为1个家族性甲状...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永生细胞系,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将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地为1个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30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成功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家族性甲状腺肿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提供了DNA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甲状腺肿 EB病毒 转化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下载PDF
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遗传学特征及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
11
作者 李本昌 车凤玉 +3 位作者 莫丽党芝 张李钰 王国霞 杨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16-924,共9页
目的探讨1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构建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方法选取2022年7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1例Hunter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6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 目的探讨1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构建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方法选取2022年7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1例Hunter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6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软件分析。通过EB病毒转染构建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并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患儿为5岁7月龄男性,表现为手足关节不能伸直、四肢关节大,3月龄出现疝气、舟状头、桶状胸等。患儿的舅舅表现为四肢关节不能伸直、听力差、失明、右侧腹股沟斜疝等。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及其舅舅均携带IDS基因(NM_000202.8)c.823G>A(p.D275N)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275是一个具有高度保守性的位点,D275N变异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患儿及其父母的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在构建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呈不规则形状,周围存在毛刺状结构和聚团生长。患儿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的IDS酶活值低于检测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IDS:c.823G>A(p.D275N)被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PS3+PM2_Supporting+PM5+PP1+PP3)。结论IDS:c.823G>A考虑为该Hunter综合征患儿手足关节不能伸直、四肢关节大的遗传学病因。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变异对IDS功能的影响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HUNTER综合征 IDS基因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原文传递
HBV全基因C区突变株在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明霞 周福元 +3 位作者 刁志宏 何海棠 侯金林 骆抗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V60、G87和L97突变位点的HBV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慢性HBV感染者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LCLs)。方法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BVp3.8Ⅱ质粒C基因区3个氨基酸V60、G87、L97进行突变(p3.8Ⅱ-V60,G87,L97),转化E.coli.XL1-Blue感... 目的构建携带V60、G87和L97突变位点的HBV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慢性HBV感染者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LCLs)。方法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BVp3.8Ⅱ质粒C基因区3个氨基酸V60、G87、L97进行突变(p3.8Ⅱ-V60,G87,L97),转化E.coli.XL1-Blue感受态细胞扩增筛选,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KpnⅠ分别将野生型和突变型p3.8Ⅱ质粒进行双酶切,插入EBV-plpp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LCLs,潮霉素稳定筛选后,鉴定目的基因在转染细胞能够稳定表达。结果与结论DNA序列分析表明,野型HBVDNA核心区第60、87、97位氨基酸发生了预期的突变,WesternBlotting和微粒子免疫荧光法证明转染的LCLs能稳定表达HBV抗原,证实成功构建了预期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遗传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
13
作者 郑纪红 张星光 唐祖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7期106-107,F0003,共3页
目的体外建立2型糖尿病家系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方法应用EB病毒(EBV)转化技术,将2型糖尿病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10名成员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4名为患者。结论 2型糖... 目的体外建立2型糖尿病家系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方法应用EB病毒(EBV)转化技术,将2型糖尿病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10名成员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4名为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家系永生细胞株成功建立,该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梁增伟 李用国 +1 位作者 兰英华 任红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 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真核表达质粒 (pCI-S、pMEP4 -S、pLXSN -S) ;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 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真核表达质粒 (pCI-S、pMEP4 -S、pLXSN -S) ;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 ,经G4 18或Hygromycin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 ,用RT -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 ;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 sAg的含量 .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在转录水平上 ,可检出HB sAgmRNA的表达 ;在蛋白水平上 ,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 -S表达最高 ,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 ,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 -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真核表达 质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